乐园和电影

因为独特  作者:李翔

李翔:关于做乐园这件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想法的?

王宁:当我们说想要学习迪士尼的时候,就已经在想做乐园这样的事情了。我们有成熟的线下运营能力,当然,我们没有运营乐园的经验,但我们还是想要做。

我们以前做的事情是很小的,只在潮流的圈里,潮流就是一种优越感,潮流就是时尚的最前沿。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圈子太小了,于是就不断扩圈,从潮流圈到时尚圈,再到更大的圈子。我们也找到了更本质的需求,就是对快乐的需求。我们觉得,如果我们有能力,或者我们计划做更大的事情,那就要满足这个需求。乐园也好,游戏也好,内容也好,潮玩也好,其实都是基于快乐、陪伴和IP衍生出来的东西。

李翔:你们做乐园,会跟其他的乐园在模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吗?迪士尼做、环球影城也做,国内很多地产商也声称自己要做乐园。

王宁:一些地产商做乐园主要是为了拿地卖房子,不是真正地做乐园。当然国内也有很多真正想做乐园的公司,之所以没有做好,是因为它们没有很好的IP。主题乐园的第一要素就是IP。IP带给乐园的好处是什么呢?首先,IP的本质是一个低成本的市场营销,就跟明星代言一样,大家冲着对IP的喜爱来到乐园,那你就有了更低的获客成本。回到商业逻辑上,如果你的获客成本比别人高,经营起来肯定会难一些。其次,如果你没有很好的IP和故事来包装乐园,那你的乐园的体验感也会弱一些。同时,如果你没有很成熟的运营经验,你的服务也会差一些。最后,如果你没有产品开发能力,二次消费也会少很多,可能收入只能靠卖门票来获取。所以做得好的乐园,比如迪士尼主题乐园,从获客的成本、线下的体验、IP的打造到产品的开发,都做得好。

我们现在有的能力是:第一,产品开发能力我们还是有的。第二,我们做了那么多线下店,线下的队伍还是有的,具备一定的线下运营、管理经验。第三,我们有很多IP,也具备一定的IP主题包装能力。

但是,我们也不想一下子就做得很大,还是回到刚才说的尊重时间和尊重经营上,我们不是说一上来就要投50亿元、100亿元,来对标迪士尼去做一个乐园。迪士尼乐园都做了六七十年了,我们现在去追赶它,难道三年就能追上吗?另外,难道它现在的商业模型就是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最优的商业模型吗?我觉得不一定。

所以对我们来讲,我们做乐园,刚开始起步就没有说要做多大,还是先做一个小的城市乐园,积累工程经验、运营经验,以及提高团队的能力。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李翔:乐园对你来说是一个试错性质的尝试,还是说它是在你们长期战略里必须有的业务?

王宁:它是长期战略。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并不是上来就要做10,然后它变成了5,那这件事可能就错了;或者它变成0,这件事就黄了;或者期待它变成100,也就是说大成。我们是上来先做个1,想清楚它明天会是2、后天会是3、大后天会是4。因为它上来只是1,所以它也很难变成0.5或者0.8。

因此对我们来讲不是在试错,不是做上来是10,然后可能亏到5或者0,也有可能大成的事情。我们是很务实的,从一开始投入的时候我们就在算这个账。比如我们选址朝阳公园,从地铁出来就能到,位置好,交通也很方便,以及我们不是买的地,而是租的地。这件事本身就在我们的可控范围之内。

李翔:就是说已经算好账了?

王宁:对。

李翔:你期待这个乐园的营收由哪几部分组成?跟迪士尼一样吗?还是说有所不同?

王宁:我们觉得我们是有能力像迪士尼一样的,最起码超过30%的收入是非门票收入,甚至更多。

李翔:最差就变成一个线下门店。(笑)

王宁:超级旗舰店,或者哪怕是个品牌体验中心。

李翔:为什么要选择那么好的位置?大部分主题乐园其实是距离市区比较远的。因为你也讲了,IP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它自带流量,获客成本低,所以迪士尼和环球影城就会建得远一点,反正喜欢的人都会过来,但你们是完全不一样的选址,几乎可以说是选在城市里最好的位置。

王宁:其实也是机缘巧合,原来那块地方是一个荒废的区域,只有一栋老的建筑,已经荒了快十年,一直没有人接手。有一段时间他们想让我们在那儿做个美术馆,然后我们就去看了那个地方。当我看到那儿有森林、有湖、有城堡的时候,我脑子里就有了一个画面,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乐园的起点,大小和位置都很合适。所以是先有画面感,才有下一步的行动。

因为独特
图1-4 2020年,胡健、司德、王宁、肖杨、刘冉第一次到朝阳公园看场地

李翔:在你看到那个地方之前,就已经有了要做乐园的想法,是吗?

王宁:对。就跟我们有想做电影的想法一样,你可以有这个想法,但是落地执行的时候得碰到一流的导演、很好的制片人,然后接下来还要碰到很好的剧本,才能快速往下推进。这又回到了经营,回到了细节的“第一、第二、第三”里面,不是光有想法就行,落地的时候还是很具体的。

李翔:这个乐园做到什么程度,你就会认为它已经是一个可以立得住的事情,然后可以开始考虑做第二个乐园了?

王宁:你可以去体验一下。它不会像迪士尼乐园和环球影城那样,可以体验大规模的巨型游乐设备,没有什么游乐设备,基本上没什么可玩的。但它又不是一家只卖东西的店。我们还是挺有信心让你觉得:这个地方还有点意思,好像中国需要这样的东西。

李翔:感觉你刚才的话不像是劝人去的,你说:“基本上没什么可玩的。”

王宁:这就是它特别的地方。当然这么做也确实是因为有很多限制因素,毕竟它是建在朝阳公园里,不管是大型的设备还是建筑,都是不允许做的。好的是,给了你好的位置;坏的是,你只能在这个位置上修修补补。你不能砍它的树,也不能盖新房子,限制很多,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去做一些能做的、小的动作。

李翔:你们乐园的用户,很有可能是跟现在泡泡玛特的用户是一样的,有很多女生?

王宁:我觉得应该是。家庭用户应该也还行。

李翔:谈到电影,我记得你之前讲过,不会去做MOLLY的电影。

王宁:不会做MOLLY的电影,但是我们会做电影,MOLLY不见得是主角,可以是配角,可以出现在场景当中,但是一切都不一定。我们现在已经很正式地成立了电影工作室,最近已经在讨论剧本。

李翔:你说的做电影,就是要有泡泡玛特的IP参与进去的电影,而不是像之前那样通过投资参与的电影?

王宁:对,是完全由我们主导的电影。

李翔:电影有时间表吗?

王宁:电影会慢,我只能说比之前肯定是往前走了一大步。因为电影需要很长的准备期,我们要去聊很多的剧本创作,然后选出来哪些剧本和方向是可以的,哪些导演是可以的,然后了解艺术家们都是怎么想的,哪些IP是可以参与的,什么类型的电影是符合市场的,市场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就像写作或者画画一样,前期想的时候要花很多时间,最后落笔的时候反而快。

李翔:它需要由一个自己的、公司内部的团队来完成吗?为什么不是跟已有的电影公司合作来完成?怎么判断哪些事情要自己做,哪些事情可以跟外部公司合作?

王宁:如果这是一个大战略,那这就是个正儿八经的事儿,比如说可能三年以后,我们希望每年都有一部我们的电影上映。

李翔:对,每年都有一部的话,相当于你们自己要做一个追光动画[动画电影公司,其代表作品有《白蛇:缘起》等。]了,它也是一年一部的节奏。

王宁:我们跟它最大的区别,或者说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呢?它只专注于做电影,这也是它跟迪士尼最大的区别。比如追光动画最近做出来的《长安三万里》就挺好,那它当然可以多赚一点钱,但是电影过去就过去了,下一部好与不好又是一个未知数,有可能更好,也有可能没那么好。迪士尼不一样,《冰雪奇缘》在中国的票房才约3个亿,但它赚的不只是电影的钱,艾莎公主的裙子能卖多少?玩具又能卖多少?其他衍生品和乐园又能赚多少?相当于迪士尼有一个体系化的、综合的商业框架,我们现在就在搭建这个综合的商业框架。

李翔:我理解其实更大的投入是在前期的机器设备和技术人员上面。

王宁:这些在中国已经很成熟了,有大量的外包团队。你看,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片尾鸣谢了100多个工作室。

李翔:所以我理解,你们不会在内部把技术和制作团队搭建起来。

王宁:对,只是核心的创意部分。

上一章:品牌而... 下一章:从细分...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