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决方案都是水滴石穿因为独特 作者:李翔 |
||||
|
李翔:你会对哪种类型的CEO或者创业者比较感兴趣? 王宁:比我们做得好的我都感兴趣。比如米哈游的创始人,我们也是好朋友,前一段时间高管会还专门请他来给我们做分享。做得好的人肯定有一些自己管理上和理念上的好东西,我们要学习。年青一代的企业家我应该算是认识得比较多的,我还是愿意跟大家交流。 李翔:我记得我们上次聊天的时候,你会讲“其实焦虑已经成为常态了”。 王宁:开了一天会以后,如果没有这种承受力,那得烦死。可能很多事,有人喜欢钻牛角尖的话,就钻进去了,觉得这事怎么办呢,怎么发现这么大的问题,浪费这么多钱,要怎么去改变。可能光一个会就能让他焦虑很长时间,何况信息量还要再大一些。但是人要习惯和焦虑相处,甚至有时候你会发现焦虑说明还有问题,只有解决问题公司才会成长。这样就不怕面对焦虑,也不怕看到问题了。 当然你得让大家有意识地去把问题解决掉,引导大家去想可落地执行的方案,既要有理念上的东西,也要告诉大家怎么去执行,比如海外授权到底怎么执行,机器人商店到底要怎么做。可以给他们一个思路,但也只是一个大方向,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重点。 我觉得大家要学会抓重点,并且有处理重点的能力。最近我跟刘冉探讨了这个问题,因为思考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要选择把时间更多放在哪一层问题上。有时候人一直做某件事,根本没时间去想,就跟一个流水线工人一样,没空去思考是不是换台机器或者换个工作方式会更快,因为光手头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了。你会发现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也可能是因为没有这个习惯,导致没有对核心问题做深度思考,结果在做很多工作的时候,没有发现可以用一种更聪明的办法去做。当然也不能一直在那儿思考,那就没人干活了。 李翔:你在现场给出的建议,无论是关于海外授权,还是关于机器人商店的,是你已经琢磨过一段时间了吗,还是现场自然而然就激发出来的? 王宁:自然而然的,因为我其实不知道会上要说什么,也不知道他们要问什么问题。你可以理解为因为日积月累,对一件事情有一种下意识的反应,能够告诉别人还可以考虑这么做。 李翔:我听刘冉说,有一次你们开会,司德现场问了一个问题:公司必须赢利吗?我理解他其实是想提醒大家,为了增长,公司可能要付出一些代价。你的答案是什么? 王宁:我要回忆一下。刘冉怎么说? 李翔:她的意思是不矛盾,公司可以一边扩大规模、追求增长,一边继续有情有义。 王宁:其实是种思维习惯,我记得之前跟你说过“三生万物”,很多人都会轴,轴就是对立,是对选“一”和选“二”的讨论。我觉得总有一个更好的答案,都能解决。为什么要去讨论这么绝对的事情? 李翔:在一般情况下,对创始人而言,规模和速度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所以可能不会纠结这样的问题。 王宁:还是要理性地看,速度是赚钱的速度还是花钱的速度?有可能规模是花钱快的结果,但利润才是赚钱快的结果。诱惑到底是花钱的诱惑还是赚钱的诱惑?有可能是花钱的诱惑,花钱的速度越快越爽,但实际上核心还是在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速度当然是越快越好,但如果你只是期待花出去钱、撒出去网,就可以捞上来更多的鱼,这就属于常常会犯的错误了,没有考虑效率问题,不一定撒出的网越多,捞上来的鱼越多。所以要去平衡,否则就跟拔苗助长一样。我给团队提的要求也是,比如抖音团队,我提出的是至少翻一倍。但是对机器人商店团队,我会觉得10%的增长不够,能不能冲一下30%。因为后者跟抖音团队处在不同的阶段,我也不希望他们激进地追求增长,而且我给出的命题是:在不增加机器的前提下,想办法做出30%的增长。 李翔:其实对很多创始人而言,还是会对大规模有渴望。 王宁:优秀的创业者都有自己的理想主义,我有我的情怀,跟钱没关系。 李翔:现在什么事情会让你焦虑,甚至影响睡眠? 王宁:我总觉得很多解决方案是水滴石穿,很多问题也是日积月累,所以还是经常要去做一些修剪工作。很多问题都是一点点积累的,那就不要让它变大,在小的时候就解决掉,不要让它变成一个巨大的问题。现在我周一还是起大早去开整个公司的会,周二基本上不缺席管理层会议。我不会突然之间发现我们一下子开了几百家、一千家店,开店也是提前一年规划,要根据新一年的经济和社会情况去做规划,所以其实是提前规避很多问题。 李翔:你在周一几点起床? 王宁:不管前一天忙到多晚,我9点钟必须到公司,所以7点多要起床。 李翔:你的睡眠质量一直挺好? 王宁:时好时坏,但我觉得整体还行,现在睡眠还可以,很少失眠。 李翔:你的整个创业过程里面有没有那种愁到睡不着觉的情况? 王宁:除非那些不可抗力的东西,这类问题是不可控的。 李翔:你上次讲,其他创业者如果特别痛苦焦虑,你建议他们去找一些人交流交流。你自己呢? 王宁:所以我跟他们都认识。 李翔:是你找他们交流的,还是他们来找你交流的? 王宁:我有时候会组织一些饭局。比如有一次我组了一个饭局还挺有意思的,有老牌企业家,有做消费类产品的、做社交平台的、做游戏公司的企业家。我比较喜欢跟大家聊一聊。 李翔:如果要回头去看,整个创业的过程里面有什么是你特别想回去修正的决定吗? 王宁:我倒觉得还好。其实习惯解决问题就好,我觉得一切都是挺好的安排。可能一件事不成功,但大家还是要试一试才知道。我们有很多不成功的项目。比如我之前很喜欢一个IP,我对它信心很足,但是后来发现不行。我经常说,我推动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对的东西。我会及时认错,错就是错。 李翔:但是它并不会损害你在公司内部的信用度? 王宁:可能大家内心已经烦死我了,(笑)所以很多事我尽量不过多参与。但有些时候是忍不了,因为我的信息还是最多的,或者说我对公司的理解是最深的。毕竟我开的会最多,我知道每个部门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比如刚开完机器人团队的会,我让它空出来50%的空间增加商品;接下来去开商品的会,可能商品的规划里边没有这些东西,那我就要跟他讲需要规划这些东西。当然这只是一天内发生的事,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我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深刻程度和全面程度和其他人还是不一样的。 我们这个行业跟其他公司不太一样,可能很多公司都有现成的参照对象,比如做饮料,学农夫山泉是一条路,学可口可乐是一条路,但我们没有参照对象,我们必须自己蹚出来。 李翔:对,所以你们确实是一家有创造力的公司。我记得之前在一个活动上,有人问你:“你是怎么想出来这件事的,把潮玩放到盒子里去卖?”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这是不是陌生人见到你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王宁:现在这样问的人已经很少了,可能已经被我屏蔽了。(笑)还有一个问得较多的问题是:“泡泡玛特的IP为什么没有故事?要不要有故事?”我觉得多数人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代表他对IP的理解就是要有故事,或者其实他是带着一种质疑态度的,他总觉得要是没有故事,能持续吗?迪士尼这样的百年老店都有故事,你们怎么没故事?当然现在这样问的人少多了。 |
||||
| 上一章:企业的... | 下一章:让故事继续 | |||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