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半年的表现为何如此抢眼因为独特 作者:李翔 |
||||
|
李翔:从财报来看,这半年你们的表现挺抢眼,尤其是考虑到环境因素。你们做对了什么? 王宁: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很早就做了准备。业绩好的背后意味着很多东西。首先,你的产品肯定是好的。其次,运营在进步。再次,整个海外的增长曲线也很强劲。这些其实都是因为前期的努力。 首先是产品。两年前,我们发现产品开始单一化,大家依赖某种设计方向,都朝一个方向走,出现了很多“内部打架”现象。于是我们把产品部进行分拆,希望加强他们的创意创新,提高整个组织的灵活度和效率。效果很明显,分拆之后,整个产品的丰富度上来了,开发效率和迭代速度也提升了,出现了很多创新性想法。你现在看到的产品都是至少10~12个月之前规划的,这说明当时的产品调整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有好产品,自然伴随好的业绩。 其次是管理的优化。团队现在慢慢在各个渠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抖音的增长很好,海外的增长更好。以前我们认为海外业务带来的好处是拓展了海外的销售,但今年我们发现,海外业务做得好还可以反哺国内业务,这半年很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时候会专门逛我们的门店。 我问了很多区域的负责人,现在有些门店外国游客的销售占比甚至达到15%。这其实挺有意思,也容易理解,就像法国的奢侈品、瑞士的手表和日本的清酒,可能绝大多数都是被外国人去当地买走的。 李翔:两年前开始分拆产品部门,拆之前跟拆之后的主要变化是什么?它相当于组织架构调整吗? 王宁:对,以前是一个大中台、大的产品部,有一个产品负责人,下边是3D团队、工程团队、供应链团队。后来我们把它拆开,3D团队和工程团队都拆。比如产品部有自己的3D、工程和产品企划,可以按IP、艺术家或者大类目分拆,比如做MEGA的、做艺术家IP的、做大版权的、做衍生品的、做毛绒的,随着业务体量的变化,拆成很多产品部门,加大创新。内部还成立了很多新的工作室,用更灵活的方式去签更多可能被公司忽略的、有潜力的艺术家。 李翔:分拆之后,相比于之前一个大的产品部门,有同一套中台来支持,会不会增加一些重复性工作? 王宁:稍微有一些,但是更扁平化了。比如你是毛绒组的,你就做这个品类的创新。之前是要围绕IP来做,具体流程是IP先开发一个产品,这需要提前12个月规划,反复跟艺术家沟通,定稿以后再定发售日期,然后再根据IP的发售日期推断这个系列可以怎么做。现在的逻辑完全不一样了,会更独立。 李翔:相当于效率更高了。 王宁:是。比如我们今年十分受欢迎的LABUBU搪胶毛绒,按以前的逻辑是不会出现这种产品的。以前的逻辑是,LABUBU今年要发布某个系列,伴随这个系列再去做一些周边产品。LABUBU搪胶毛绒跟这个系列是没关系的,它属于一条独立的产品线。 李翔:相当于团队的创意更容易涌现了,之前决策效率比较低?可以这么理解吧? 王宁:对。 李翔:你肯定知道,这半年,大家很关心你们的股价。今天开盘之前,我查了一下,泡泡玛特的股价是46元左右。泡泡玛特上市之后,股价最高的时候达到107元,最低的时候跌到10元以下。面对这种起伏,你是什么心态?你应该是比较关心股价的创始人吧? 王宁:我其实没有那么关心股价。股价的影响因素太多了,不取决于一家企业的表现。当然如果你的股价高,说明你有很好的股东回报,可以给出很好的员工激励,这也是对公司的一种认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当然觉得股价高挺好,它是公司有竞争力的一个体现。 |
||||
| 上一章:让故事继续 | 下一章:海外要... | |||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