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外要再勇敢一点因为独特 作者:李翔 |
||||
|
李翔:因为做全球市场,这半年,你跑了很多国家和地区,是吗? 王宁:今年去国外出差确实多,创业到最后拼的就是体力。我现在几乎不用倒时差了。 李翔:上半年你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分配在了海外市场,因为创始人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往往代表着公司的重点方向。这会不会意味着,你们把全球市场作为一个更重要的方向去发展? 王宁:从数字来看,我们的海外业务增长非常快。去年,我们提出“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就是希望海外的收入能达到2019年上市时的水平,现在提前几个月就实现了。实现这个目标原本需要海外增长100%,后来发现今年上半年的增长可以达到200%。整个节奏和增速比我们预期的要快,而且无论是在东南亚,还是在欧美,产品的受欢迎程度都不错,这给了我们更多信心。 当然也有很多挑战,到更多国家,面对不同文化,做不同地区的渠道,工作也会大量增加。 李翔:对于海外比较重要的门店,尤其是首店,你一般会在什么时候去看,感觉怎么样? 王宁:我觉得我们有些地区的首店不是非常理想。这两年我到海外巡店,常常跟当地团队讲,要再大胆一点,不要总是算财务账。我希望在一些核心国家、核心地区、核心城市开店的时候,能够高举高打,更有胆量把店开到位置更好的地方,开更大的店。 作为一个新品牌,当地的商业市场对品牌的认知度很低,愿不愿意给你更好的位置,以及能不能招到优秀的人才,这些都是挑战。可能慢慢开了几家店以后,当地团队会更有信心。但是,我现在就鼓励他们再勇敢一点,有些地区可以适度资源超配,做一些更好的店和更长远的规划。 李翔:你鼓励他们大胆一点,我理解他们应该会根据公司给他们的预算决定怎么开店,这不只是胆量问题。 王宁:很多时候我会问,为什么这个店这么小?这条街那么多黄金位置,为什么开在这儿?然后他们就说,当初有一个很大的门店选址,但是一算账就不敢开,租金太高,怕收不回成本。然后我就会鼓励他们,如果遇到这种机会,真的有很理想的选址,可以直接跟我讨论。当大家都希望往前冲的时候,就不要仅仅站在预算或者谨慎经营的角度,特别是一些国际都市的核心地段,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开出更好的店。 李翔:这些重要城市,无论是巴黎、米兰还是阿姆斯特丹的门店,一般都是首店。对这种城市的首店,你们有大原则吗?它一定要在核心商圈吗? 王宁:虽然我们的海外业务增长得很快,但我们在绝大多数区域还处在初级阶段,门店数量很有限。比如现在泰国生意这么好,也只有6家店,未来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些国家,我们都会更大胆一些。 随着整个海外业务越来越大,我希望海外的组织也做一些迭代,这是对公司管理的一种挑战。原来海外业务规模很小的时候,海外组织非常独立。为了不影响它的发展,基本让它自己管理,自己招人,自己做市场、做拓展。这个季度,海外占比已经达到40%,明年可能会超过50%,那它就应该有更高的管理标准。不管是营销团队,还是运营团队,都需要一些整合和调整,包括一些人才的迭代。类似一支独立的编外军要融入主力部队,主力部队也要给它赋能。现在编外军已经发展成一支很强大的部队,怎么让他们相互融合,我觉得这是个挑战。 李翔:现在海外业务跟国内大盘之间的协同大概是个什么状况? 王宁:有一段时间其实是很割裂的,因为节奏完全不一样。早些年国内也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业务量非常大,基本上核心运营团队都在服务国内业务。 而海外组建的税务、运营、物流团队都是国际背景的,这个过程中肯定有一些配合,不管是产品的配合、IP的配合,还是运营的配合,慢慢发现大家还是会有一些摩擦。 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直接把美国业务从海外业务中分拆了出来,交给国内团队来运营。国内团队通过拓展美国市场,学习在海外怎么做,到底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相互理解,而且也加速了国内外团队的融合。我估计到2024年年底,美国门店能达到20家,估计到明年不低于50家。 李翔:因为国内团队同时也做美国业务,所以国内团队也就更理解其他海外团队了。 王宁:对,国内团队因为要自己做美国业务,所以最起码间接逼着他们提高英文水平,熟悉海外用户的习惯,提高对海外市场的理解。 李翔:这个方法挺好。海外这块,今年上半年应该是200%多的增长,比预期要好,这是因为之前定的目标有点保守了吗? 王宁:在去年(2023年)的大环境下,我们保持了增长,大家对我们的表现很满意。今年,虽然基数在增加,我们还是很有信心保持一个高速增长的态势。上半年,集团可以做到60%以上的增长,海外做到超过200%的增长,其实翻倍地完成了我们年初确定的目标。核心还是因为海外的业务增速超出预期,海外业务在整个集团的占比越来越大,它的高速增长推动了整个集团的增长。 |
||||
| 上一章:这半年... | 下一章:海外市... | |||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