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前言

艺术的故事  作者:E·H·贡布里希

我欣然获悉范景中先生不辞辛劳翻译我的《艺术的故事》,而接受他的邀约为中文作一短序,则更加愉快,因为从学生时代我就赞赏中国的艺术和文明,那时,我甚至试图学会汉语,可是很快发现,一个欧洲人想掌握中国书法的奥秘和识别在中国画上见到的草书题跋,需要多年的工夫。我灰心丧气,打消了这种念头,然而对中国艺术传统的浓厚兴趣却依然未减。

论地理,欧洲跟中国遥相暌隔,然而艺术史家和文明史家知道,这艺术的悬隔未尝阻碍东西方之间所建立的必不可少的相互接触,跟今天的常情相比,古人大概比我们要坚毅,要大胆。商人、工匠、民间歌手或木偶戏班在某天决定动身起程,就会加入商旅队伍、漫游丝绸之路,穿过草原和沙漠,骑马甚或步行走上数月,去寻求工作和赢利的机会。

威尼斯的马可·波罗就是其中的一员,13世纪末,他跟他的父亲和叔父一起旅行,远至北京,归乡后讲述了他们的故事。然而我们不能忘记,他的故事能流传至今,多少还是出于偶然,因为它是马可·波罗被囚禁在意大利监狱时,由一位狱友记录下来,从而才留给后世的。一定还有许许多多游历者的名字和奇遇寂然失传了。

通过上述方式和其他方式,中国文明的成果就传进了西方文化,其中有一些发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都听说过丝绸、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它们对西方世界的技术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然而这种影响并不都是单方面的。我记得看过文章,说1300年前后比萨市首先发明眼镜以后,仅仅过了两代,这种改善视力的有用器具就传入中国,我举出这一事实,就是因为我相信:经历了若干世纪,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之间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接触出于我们通常的习惯认识之外。

我在本书第五章中简述过,在所谓希腊化时期希腊雕刻家的风格和方法为亚洲许多国家所采用,佛教艺术明显地受到了这一传统的影响。尤其是人体饰以丰富、流动的衣褶的艺术手法就大大得益于希腊范例。

我相信到处流动的工匠也把一些绘画方法带到亚洲,我们在敦煌和其他地方发现了他们的作品。他们从希腊和罗马绘画中学会了一些表示光线和大气的方法,并把那些技巧纳入了自己的技术范围之中。读者看一看本书第72图,就会注意到它跟中国的风景画有某些相似之处,然而我并不想让人们相信这是些简单的问题,或者相信对于这些艺术的接触大家的看法相同。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早在汉代,就有一些装饰艺术母题从欧洲传入中国,特别是葡萄牙饰及葡萄饰,还有莲花饰,这些花卉旋涡饰已被中国工匠改造后用在了银制品和陶制品上。

关于这些有趣的现象,有一部分我在某些文章中已经有所论述,但是本书涉及不多。本书主体意在向读者介绍西方艺术的历程和发展。看着西方艺术激动人心的故事,读者心头无疑会涌起西方艺术传统和远东艺术传统之间的本质差异何在的想法。

我们看到,西方艺术史上有许多时期,尤其是本书第三、第四两章论述的希腊艺术兴起时,以及欧洲从乔托时代以来(第十章及以下),一直在努力追求创新。艺术家似乎在急不可待地超越他们的前辈和师长,他们还经常运用科学知识——例如透视法的发现(第十二章)——去改善模仿自然的技术。于是西方艺术的故事就是无休无止的实验的故事,就是追求前所未见的新颖和独创效果的故事。

我认为中国的情境跟西方大不相同。伟大的艺术家所创立的传统即使经常被更动或改进,也还是受人尊崇。中国的艺术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雅致和微妙,因为公众并不那么急于要求看到出人意表的新奇之作。然而,东西方两种传统在各自的道路上,无疑都创造了我们不能不为之永怀谢意的价值。

---E.H.贡布里希

---1986年6月

上一章:没有了 下一章:第十二...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