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后记抑郁的力量 作者:泉谷闲示 |
||||
我们与隐形的事物 此时,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正因为它是隐形的事物,所以这场灾难迟迟看不到结束的希望。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在通过将隐形的事物转换成可见的事物来加速社会发展。可是,人类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轻视隐形的事物,狂热地追求可见的事物。如今,我们无论愿不愿意,都不得不面对张牙舞爪地扑上来的隐形的事物。 被忽视的存在主义苦恼 我的专业是心理健康,尤其是近年来,这个领域的学者们过于重视如何让休学和停职的患者回归社会,过于重视患者可见的、适应社会的一面。 几乎在所有情况下,医生都会根据诊断手册为陷入抑郁状态的患者做出诊断,并开具一些固定的抗抑郁药物,要求患者进行休养。面对因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找不到工作和上学的意义而苦恼的患者,医生只会告诉他们“正因为你总是考虑这些事情,才会陷入抑郁状态”,而不会为患者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之前,我在一个讨论抑郁症的电视节目中说过:“我们应该正面对待现代人的存在主义式空虚。”然而,其他精神科医生却嘲笑我:“现在很少有患者希望深挖存在主义问题吧。”当时,我认为自己或许陷入了时代性的错误中,于是用一句自嘲收场。可是,如今再次分析眼前的形势,我依然认为既然人类是注重精神性的动物,那么隐形的存在主义问题就是导致抑郁症的根源问题,绝对不应该被轻视。 新冠自肃[自肃:自我约束,这里指新冠疫情时期日本政府要求国民减少外出。]与自杀人数增加 日本警视厅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2009年之后,日本原本呈现下降趋势的自杀人数在2020年7月~10月及2021年3月都转为增长。此外,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1998年之后,七国集团中日本的自杀率最高,而且自杀成了年轻人(15~39岁)的首位死因,这是只有日本才有的现象。 人们通常认为导致自杀问题出现的背景是就业情况恶化、公司经营不善等经济问题,即一些可见的现实因素。然而,我认为其中也包括因为没有出路而找不到生存的意义,被隐形的存在主义苦恼压倒的案例。 在新冠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人们不能出门。对那些平时将生活重心放在外界、行动力强的人来说,社交和外出等消遣和娱乐的活动都受到了限制,无论愿不愿意,他们都必须面对自己。 当然,不能出门也让人们更加积极地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娱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可是,当长期处于需要自肃的生活中时,我们真正感受到的是,心理上的不满足终究无法用其他手段代替满足。事实上,这些代替手段反而让我们更加渴望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娱乐。 无论如何,在特殊的封闭环境下,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所有人都必须面对自己的内心,必须内省。 最近不断出现原本顺风顺水的当红艺人突然自杀的冲击性新闻,然而他们自杀的原因都并非经济原因等常见的可见原因。这些新闻象征性地证明,经济上的成功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一定是人类生存的充分必要条件。 轻视生命的趋势 如今是一个便利的时代,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需要的信息,然而越能轻松地获取信息,人就越容易失去深度。很多事情的流程被缩短,人们变得更加仓促并只关心结果。因此,当面对生存的意义等不能起到任何实际作用的隐性问题时,人们通常会冷漠地轻视它们,认为思考这些问题的人不过是想得太多,思考这些问题的行为则是抑郁症的症状。 文学等艺术原本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让人们感受到生存的意义,从存在主义层面给人们带来启示。不过,由于过度追求商业收益,艺术在现代很容易堕落成肤浅的娱乐。如今,有些人学习艺术和哲学只是为了成为商业精英,有些人学习它们则只是为了在智力问答节目中回答出正确答案。 我们生活在现代,生命逐渐失去深度,甚至逐渐受到轻视,我们身边包围着快销式的、用于消遣的娱乐。在日常的临床治疗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中,以年轻人为中心,人们的心中正在出现可以被称为“生与死逐渐靠近”的倾向。 既然人们轻视生命,那么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种烦恼和困难就只会被当成没有意义、无用和不合理的事情,人们也不会想去克服这些烦恼和困难。为了解决这些烦恼和困难,人们轻而易举地想到死亡,这绝对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隐形的事物的深度 英国诗人T·S·艾略特曾说:“艺术创造人生,并为人生赋予意义。”艺术确实承担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它既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而产生的事物,更不是像昂贵的首饰那样用来炫耀的事物。 可以说,在内省过程中,我们会比平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空虚,我们会发现自己周围全都是避无可避的娱乐化的事物。 不过,大家不需要害怕空虚。到现在为止,人类正是通过直面空虚,才创造出艺术,从而克服空虚,留下众多文化遗产。而且,那些文化遗产讨论的都是隐形的事物。 追求可见的事物,追求眼前的结果,利用轻易得到的信息熟练地处理眼前的事情,一个人只要做到这些就会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在这个时代受到赞赏。不过,如今我们不得不认真地面对那些被我们遗忘的隐形的事物。 在信息洪流的前方,有一堵由方法论和娱乐化的事物垒成的厚墙。我们不应该被它们吸引,不应该为它们停留,而应该看到藏在更深处的真正的智慧,也就是“为人生赋予意义”的艺术,我认为这才是此时必须做的事情。 举例来说,不久前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贝多芬是一名音乐家,听力却存在严重的问题,他曾经考虑过自杀,甚至已经提前留下了遗书。可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他留下了以《英雄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为代表的众多优秀乐曲,这些乐曲都蕴含着生命的深刻意义。 再如,莎士比亚也在他创作的众多剧本中精彩地描述了人们容易陷入的各种罪孽,他的作品教会了我们“人是什么”,直到今日依然没有过时。这些文化遗产绝对不是只能摆在博物馆里收藏的高尚遗物,而是会在我们找不到生存的意义时,让我们与其中描述的空虚感产生共鸣,指出我们的希望所在的具有深度的瑰宝。 正是因为我们如今处于前所未有的闭塞环境中,每个人才应该安静、充分地内省。我们应该接触有深度的事物,不要被隐形的事物压倒,而要反过来把它们当成养分,创造出新的文化,让人类更加坚强地生存下去,这样才能发挥出我们作为人类真正的潜力。 |
||||
上一章:结语 | 完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