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词和误导转向

幽默感:成为更受欢迎的人  作者:李新

你可能会问,我怎么才能想出铺垫和包袱之间的转向呢?这里就要说到一个核心概念了,叫“连接词”。

连接词

我们重新看段子的基本公式:段子=铺垫+包袱。在这个公式里,有一个隐含的知识点没有显示出来,就是这里隐藏了一个连接词。

这个连接词不是铺垫和包袱中间的那个加号,而是你需要在铺垫的部分找一个概念词,这个词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在社会语境下,人们马上会想到的主流含义;第二种解释是不太常用的另外一种意思。也就是说,第一种解释是人们都理解的常规的意思,一般是正经的,而第二种解释往往不那么正经。

只要你能找到并在包袱里使用第二种解释,你就能形成转向思维,让接下来的包袱与人们预期的不一致。这样段子的幽默效果就出来了。

比如在“大家都应该热爱小动物,因为它们非常好吃”这个段子里,连接词是“热爱小动物”。

“热爱小动物”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人们默认的常规解释,“热爱小动物”是出于保护自然,这是方向A。而第二种解释是因为它们是好的食材,这是不太常规的解释,但也成立,这是方向B。

你要做的,就是在铺垫中使用第一种解释,在包袱中使用不太常用的第二种解释。也就是说,听者在语境下都会默认方向A,但是你的包袱要选择方向B,这样转向就产生了。

再举个例子,你可能听过这个段子:

我问我的朋友:“你有《时间简史》吗?”

朋友说:“有时间我也不捡那玩意儿。”

当听到“有时间简史”这句话的时候,大家会默认是指“有《时间简史》这本书”,但是这句话在语音上还可以产生第二种解释,也就是有没有时间去捡大便。这里用了“有时间简史”(音)的第二个意思,让整句话的最终含义产生了转向,继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我把这个段子写在这里,是为了说明连接词和误导转向是如何制造幽默的。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用到谐音的段子,需要讲出来才能真正看出它幽默的效果。

再来一个例子,让你多多熟悉一下连接词和误导转向:

上课玩手机的确会导致成绩下滑,这点我深有体会。最近一个学期由于总是玩手机,都没怎么给他们教课。

在这个段子中,“上课玩手机”就是连接词,你肯定立马想到的是学生上课玩手机,这是我们整个社会大语境给你的思维定式,但这里把玩手机的主语换成了老师,就发生了转向,就是老师上课玩手机导致全体同学成绩下滑,这个段子就这么形成了。

在美国情景喜剧《摩登家庭》中,编剧借角色之口说:“80%的段子技巧都是文字游戏。”连接词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本书的“幽默工具箱”中,你会看到更多的段子公式的变体,你也可以好好看一下连接词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

强化段子铺垫里的误导

有时候,为了让幽默的效果更强、更明显,需要在铺垫和包袱之间加一个短句子,这个短句子的功能是让听众毫不设防地相信铺垫里的误导,目的就是蒙蔽听众。

回到上课玩手机那个段子,“这点我深有体会”这句话就是误导强化。你发现没有,用作误导强化的短句子通常还有一种强烈的情绪,比如听到“这点我深有体会”,你就被这种情绪套牢,完全被牵着走了。

我再列举几个常见的误导强化的句子,你感受一下:

公交车上,乘务员提醒人们注意自己的钱包,年底了小偷缺钱花。我当时就震惊了,小偷年底才缺钱花,我从年初就缺钱花了!


我妈带着狗狗逛街,狗狗在蛋糕店偷偷吃了别人的蛋糕,店主非常生气,我妈也觉得十分愤怒,冲着狗狗叫道:“这个蛋糕有添加剂,你怎么可以随便吃!”


大冬天骑摩托车出门没戴头盔,冻得耳朵都快掉下来了,连警察都看不下去了,拦住我说:“你长成这样骑摩托车出门还不戴头盔,万一吓着别人谁负责!”

“我当时就震惊了”“我妈也觉得十分愤怒”“连警察都看不下去了”这几个短句子,就是误导强化。你可以感受一下,是不是这几个短句子都带有强烈的情绪,你在听到这里的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情绪?在最后结果说出来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继而会心一笑。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一个段子里,误导强化是一个加分项,不是一个必须项。也就是说,不是所有段子都有误导强化,但如果一个段子里有它,后面抖包袱的效果就会更好。

段子的... 训练误...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