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训练误导思维幽默感:成为更受欢迎的人 作者:李新 |
||||
我们说段子在本质上是一种误导思维,所以,想写好段子,需要多多训练自己的误导思维。 首先要做的是,你在讲话之前,先想想在我们中国的文化语境下,人们对这句话的预期是什么。后面的包袱只要不顺着这个预期来讲就好。 比如,有记者问马东:“你怎么看《吐槽大会》?”这里记者的潜台词是马东对这档节目有什么观点。 不顺着这个预期,马东可以这样回答: 用眼睛看。 用电视看。 用手机看。 …… 这个答案可以有很多,只要不按常规出牌,就能跳出常规的思维。 当然,抖包袱的时间点也是有讲究的。你不要铺垫、包袱一气说下来,你得在讲完铺垫后,停顿一下,给对方留一点点反应的时间,先让对方对这件事在心里产生个预期,这时你再想办法拐弯,就能够逗人笑出来了。 那么具体怎么训练误导思维呢?我给你一个方法,叫“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帮你学会误导思维 所谓“答非所问”,就是不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违背对方的预期。这是很易于使用的一个技巧。 我称这个练习为废话里的王者练习。规则就是:无论对方问什么问题,你只要不顺着对方回答,就能给出让人意外的答案。这个技巧可以帮助你跳出对方预设的语境,永远不被对方的逻辑套牢。 比如: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正经工作。” 再比如: “你为什么单身?” ——“我家狗也单身。” 或者: “你为什么单身?” ——“你为什么秃头?” “你做什么工作”,按照正常的思维,人们想到的是你从事的是哪个行业或者什么职业,回答“正经工作”,看似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实则没有按照对方希望的逻辑来回答;“你为什么单身”也是,按照正常逻辑,答案应该是导致一个人单身的原因,比如穷、工作忙、颜值低等等,而这里的“狗也单身”和“你为什么秃头”,与提问者按正常逻辑预设的答案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完全跳出了提问者的逻辑。这些都给提问者造成了一种感觉,就是在听到这个答案后,他在原有的逻辑思路上突然停顿,产生一种意外感,继而哈哈大笑。 上面三个回答,第一个给人感觉你不愿意或者不方便表明自己的职业。第二个相当于委婉暗示对方问了一个傻问题。第三个更狠,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你看,只要你不好好说话,就能造成意外。但是请你特别注意,答非所问就像诸葛亮的空城计,最好只用一次。用多了会显得你很油滑,不真诚,不严肃,不愿意跟对方交流。答非所问是个让提问者有受挫感的技巧,用得多了双方的谈话将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千万记得要节制使用。 情绪势能变化 情绪势能变化就是人们常说的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指的是,铺垫部分制造要抬举对方的意思,包袱部分打压对方;或者反之,铺垫部分制造要打压对方的意思,包袱部分抬举。 有人吐槽凤凰传奇:“你们的歌词难道是用脚写的吗?”凤凰传奇听了之后特别生气,杨魏玲花就责怪曾毅:“你怎么说出了我们的秘密?” 这里的误导思维就是用“特别生气”进行误导,让你利用社会经验来假定生气的原因是别人的污蔑之词。 好坏颠倒 如果你把对事物的判断颠倒过来,也可以形成误导思维。 在《吐槽大会》节目中,有人说导演易小星从一个普通工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了电影导演,这个故事很励志。如果这个故事是这样:一个烂片导演经过自己的努力回到家乡,成了一名普通工人,不是更励志吗? 把事情的结果倒过来讲,打破人们的思维惯性,幽默的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 不协调 人们之所以被幽默吸引,往往是因为幽默把大脑里两个熟悉的概念用新的方式进行了链接,进行反常的排列组合,大脑由此得到了刺激,处于兴奋状态。 不协调是指把一个异质元素放到一个常见情境中,造成不搭的效果。这个技巧,往往只需要你改变熟悉情境中的一个元素就可以,这个元素可以是反常的,也可以是搞怪的,这样幽默的效果就出来了。 古时候人们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思亲已经不是什么问题,思亲的时候你只要拿起手机,玩一会儿就忘了。 ——脱口秀演员梁思源 按照正常的思维,思亲的时候拿起手机应该是给亲人打个电话、发个视频等,但是这里说的是拿起手机玩一会儿就忘了,与前面的思亲情绪完全不协调。这个不协调因素的出现,给人们正常的思维带来一个意外,从而产生了幽默感。 我们平时可以用日常用语来做一些训练。训练的时候不要求你马上就能制造幽默感,可以先设计一个话题或者一句话,做误导思维练习。比如,“你是个好人”这句话,你在后面接不同的话,看能变出多少个不同的故事。 “你是个好人,但咱俩不合适!” “你是个好人,但是,我也想做个好人!” “你是个好人,索性你就好人做到底吧,不要再来打扰我!” 所以你看,误导思维也是可以刻意练习的。在日常生活中,当听到一个问题,或者别人的一句话时,可以把它当作铺垫,想一想可以怎样不从正面回答,这样你的话就有了笑点。 误导思维告诉我们,如果想追求幽默的效果,需要学会延迟满足。我们从小到大训练的都是怎么让自己的表达变得流畅,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口才是大多数人羡慕的。但是在幽默这件事上,恰恰需要你放弃一气到底的流畅表达,而去设计在语流中怎样时不时阻断一下,让讲话变得不可预期、充满惊喜,调动和点亮听众的情绪。如果同样用水做比喻,演说式的表达有如滔滔江水,而幽默却是蜿蜒小溪,最好其中还有溪石不断转变讲述的流向。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我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学习幽默最有挑战的一个人群竟然是主持人。很多主持人的口才十分了得,不动声色地让“话不落地”是他们骄傲的一个职业成就。然而幽默要求不断阻断语流,去做转向,这种表达方式是他们不熟悉的,甚至是他们专业训练的反向。 你可能会问:我们延迟了原本的畅快表达可以得到什么呢?答案在你抖响包袱的时候:得到的是巨大的观众掌控感。当你看到全场听众因为你的段子而笑翻,情绪被点燃的时候,你会很有成就感。这样的成就感是非常迷人的,也是很多人成为专业脱口秀演员的原因。所以,幽默是会上瘾的哟,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沉迷剂了。 本章小结 1. 写段子也是有公式可以套用的。段子=铺垫+包袱,这是段子的基本公式。第一句话是铺垫,帮你建立第一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A;而包袱揭示第二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B,给听众制造一个意外感。前面的铺垫不需要好笑,你只需要陈述一个事实,越正经越严肃越好,好笑的部分在后面的包袱。 2. 铺垫里应该暗含连接词。如果你想要制造更强烈的“笑果”,可以在铺垫和包袱之间加一句误导强化的小句子。 3. 段子铺垫中的连接词是训练逆向思维的好办法。找到连接词的第二种意思,在包袱里使用它,你的段子就能达到与预期相违背的效果。 练习作业 用这一章学到的段子公式,创作一个段子。我给你一个铺垫:望着父亲的背影,我发誓一定要常回家看看,______________。 请你想想可以怎么抖出一个有意思的包袱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连接词... | 自嘲就...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