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太平天国最后的战役
1.著名的“天京”攻坚战

曾国藩传  作者:张宏杰

在奕䜣和慈禧的联合主政下,曾国藩得到了坚定的支持,进入一生中难得的顺境。何桂清集团被彻底拔除,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巡抚全部成了曾国藩的嫡系。为了让湘军尽快建功,朝廷对曾国藩几乎是言听计从,全国范围内相关的封疆大吏进行调整也以是否能配合湘军作战或筹饷为转移。在两广,总督劳崇光因协饷不力被调离,换成和曾国藩关系很好的晏端书,之后曾国藩的好友郭嵩焘又署理广东巡抚。在四川,原湖南巡抚骆秉章调任四川总督,四川布政使刘蓉则是曾国藩同乡密友,在长江上游为湘军协饷。湖南巡抚毛鸿宾是曾国藩同年、旧交,湖北巡抚胡林翼去世后,继任者严树森是胡林翼一手提拔起来的,也绝对可靠。

有了这样好的政治大环境,曾国藩在拿下安庆后制订了三路大进军的计划,大举开始了对太平天国的全面反攻。

在中路,他的弟弟曾国荃部自安庆沿江直下南京,目标是攻取太平天国的首都。

在东路,李鸿章创建淮军,奔赴上海,接任江苏巡抚,准备以上海为根据地,进军苏州、常州,进而收复江苏全省。

在南路,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率领楚军进军浙江,收复杭州。

看起来万事俱备,天时地利人和皆具,湘军的大反攻应该会势如破竹,马到成功。然而曾国藩说过一句话,“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2011年,第130页。]。大功克成之际,往往烦恼尤多。

拿下安庆之后,湘军的下一个首要目标自然就是太平天国的首都。这将是太平天国战争最后也最重要的一次攻坚战。

曾国藩布下了四路用兵之策。第一路是曾国荃部直插南京城下。其他三路:西路一支,由多隆阿先攻下庐州,再向南京方向合围;东路一支,鲍超先攻下宁国,再进兵金陵;北路一支是已任安徽巡抚的李续宜突破阻碍攻向南京。他的如意算盘是复制安庆之战,让曾国荃围城,让多隆阿、鲍超、李继宜等其他人打援。

通过安庆之战,曾国荃名满天下。领到主攻金陵的任务后,他先回乡招募了大批士兵,扩大了自己的部队,然后于同治元年(1862)初雄心勃勃地率领吉字营,循大江北岸一路摧城拔寨,斩将夺关,先后攻陷含山、秣陵关、大胜关等地,一直攻到金陵城南门外雨花台,扎下营盘,准备夺取天下第一功。

然而,曾国荃用兵太锐,进军太速。其他三路援兵的速度都不如他快,或者被阻,或者出现意外情况,没有一路能跟得上来,一时之间形成了曾国荃一支孤军深入之势。

安徽巡抚李续宜刚准备出师,忽然接到父丧之信,匆匆回家奔丧,这一路于是落空了。

鲍超则被太平军重兵阻于宁国,欲进不能。

至于多隆阿,在上次安庆之战之后,因为功高赏薄,已经心凉了。多隆阿是旗人,对汉人本来就看不起,何况曾国荃仗着哥哥的权势,飞扬跋扈,颇难相处。他之所以能为胡林翼所用,只是因为胡林翼笼络人的手段特别高明。胡林冀去世后,他再也不愿与曾国荃协同作战,因此攻下庐州之后,他按兵不动,迟迟不向南京进发,“不与曾国荃同处”(《湘军志》)。恰好不久西北军事紧急,他自请远走陕西,再也没有和曾国藩兄弟打过交道。

西路也因此没有了。四路人马,其余三路都不能按期抵达,驻扎雨花台的吉字营,实际上成为孤军。

曾国藩大吃一惊。因为曾国荃所处态势和当年李续宾在三河镇的情形非常相似,很可能被全部吃掉。

早在曾国荃一路杀向南京的时候,曾国藩就多次命令他先停一停,等等其他几支。但曾国荃却全不管这一套。

在湘军的各将领中,曾国藩最难指挥的就是自己的这个亲弟弟。曾国荃带兵后,曾国藩对他的表现总体上是相当满意的[咸丰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弟在外数月,声望颇隆。”参见《曾国藩全集·家书》,岳麓书社,1985年,第378页。]。但是,曾国荃身上的缺点也非常突出。

曾国藩和曾国荃两个人的性格大不相同。曾国藩人到中年,屡经挫折,久历风波,老成持重,往往事情一发端,他已经看到了结尾。曾国荃则不过是一个湖南乡下土秀才,除了去过一趟北京,没出过远门,也没办过大事,年纪轻,见识窄,经验不足。曾国藩凡事从风险角度考虑比较多,遇事做加法。而曾国荃总是无知者无畏,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遇事做减法。

应该说,曾国荃的功名完全得益于老兄的指授安排。然而曾国荃对曾国藩却不是特别地佩服,总认为老兄做事过于迟缓迂拙,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过于“唐僧”。对曾国藩的批评,曾国荃虚心接受的时候不多。

因此他根本不把曾国藩的命令当回事,急于复制安庆的辉煌,违抗军令一路向前猛攻,“随风直薄雨花台”[《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1986年,第97页。],在雨花台扎下大营,围绕营盘挖好壕沟修好长墙之后,他兴致勃勃地带着李臣典、萧孚泗等几员心腹大将,到南京城外巡视,想领略一下这座江南名城的风采,同时估计一下要挖多长的沟才能把它围起来。

这一走才发现大事不好。

南京城墙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当初明太祖修这座城池,前后花了二十一年。它周长九十六里,高度厚度都是全国其他城墙不能比的:城墙基础宽十四米,最宽处达三十米,高十四至二十一米。基础用巨大的条石砌起,墙体用巨砖筑成,规模极其宏大。

曾国荃他们几个人在城外走了一整天,也没能周览金陵城墙的全貌。这一下曾国荃傻了眼。安庆城墙不过“九里十八步”,他们修了七十里的长壕和长墙来围困。南京九十六里,还不得修七百里的长壕和高墙?那岂不是要和秦始皇一样修起一道长城?

他可没有秦始皇那样的人力。他的吉字营不过两万人,撒在金陵城外,如同一把花椒面撒到大锅里,根本看不到影。他这才明白老兄所说“金陵城大贼众,合围不易”到底是什么意思,开始后悔不该轻率进兵了。

但事已至此,倔强自负的曾国荃也不肯轻易退兵,轻进轻退,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只有硬着头皮先挺下去,等着其他几路湘军到来。

太平天国方面自从攻破江南大营以来,天京附近已经两年没见敌军。曾国荃突然进兵雨花台,令太平天国领导层十分惊心。正在上海作战的李秀成被调回救援,李秀成率军十余万,号称六十万,迅速抵达雨花台外,抓住曾国荃孤军暴露的机会,发起了猛攻。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在此时,一场严重的瘟疫又突然袭来。咸丰、同治年间,世界范围内暴发了第三次和第四次霍乱大流行,霍乱病菌随着外国船只逆长江向内陆扩散,通过湘军水师的补给线,传到了曾国荃的大营,给雨花台畔的湘军带来巨大的灾难。王定安《湘军记》称:“金陵围师亦苦疠疫。闰八月,疾犹未已,军士互传染,死者山积。”[王定安著,朱纯点校:《湘军记》,岳麓书社,1983年,第123页。]事后统计,两万湘军中,约一万人得了传染病。

因此雨花台这场战役,看起来实在凶多吉少:太平军人数占绝对优势,且从上海获得了大量西式武器,装备水平比湘军先进很多。湘军不但武器落后,而且疾病减员严重。

太平军援军联营数百里,以西洋开花炮昼息夜攻,曾国荃把那些患病的湘军留下来守帐篷,能战的全部上前线,顽强死守。到了这个时刻,曾国荃终于承认自己错了,不应该孤军深入。他请老兄急调救兵。“倘再一个月无援兵来助我打,则此军竟有不堪设想者,务求老兄大人原谅弟从前之错,而拯救弟今日之亟。……百叩求兄做主,迅赐厚援以救危局,切勿视为无可如何而不之救也。”[曾麟书等撰,王澧华等整理:《曾氏三代家书》,岳麓书社,2002年,第208页。]

也就是说,如果再有一个月没有援兵,我这里就不堪设想了。务求老兄原谅我从前违命的错误,救救老弟我。千万不要不管我啊!

其实不待曾国荃请求,曾国藩已经四处发出调兵令。然而各路均军情紧急,无兵可调,曾国藩也没有任何办法,最后居然把自己的亲兵护卫四百人派了过来,但是这点人只能起到壮胆作用。

上一章:3 下一章:2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