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十二回 为济困贱卖龙泉剑 言告状却送戒石铭张居正 作者:熊召政 |
||||
李狗儿与陈大毛被提出州府大牢时,已交了亥时,除了那些青楼酒馆尚灯火辉煌开门纳客,街上已是悄没人声。一行人踏着迷蒙月色,迤迤逦逦走进了税关衙门。 却说早晨出事以后,金学曾心急火燎从铁券巷赶回衙门,老远就看见段升魂不守舍候在他的值房门口,一见到他就扑通跪下,一五一十说明事情原委。上街巡税,本不是金学曾的主意,而是他自作主张,见新来的堂官为欠税问题一天到晚愁眉苦脸,便想上街捉两个“钉子户”打开缺口,本是立功心切,谁知误伤张老太爷闯下大祸。金学曾听完,恨不能一脚踹死这个二杆子。他强忍了好一阵子才压下怒火,对段升说道:“祸已闯下了,后悔也没有用,你且退下,随时听候调参。”段升原以为堂官会大发雷霆,至少会把他骂得狗血淋头再来一顿毒打,弄得不好还会被扒了官服戴上木枷送进监牢,万万没想到金大人只轻飘飘说这两句就把他放了,心里已是十二分的感激。金学曾如此处置也有他的打算,来税关一个多月,对衙门里的属官差吏他一直留意观察,发现段升这个人虽然对税户态度恶劣,但很少敲诈勒索,本质并不算太坏。税户中老实人居多,但也有胡搅蛮缠抗税不交的刁民,这些人只认得翻眼睛强盗不认得闭眼睛佛,对付他们,真还得段升这样的活阎王。基于这层考虑,金学曾决定放段升一马。见过段升之后,金学曾又立即把全税关的属官差吏集中起来宣布纪律:一、事情既出,当事人既不能推诿责任,更不可背下包袱,有什么祸事,堂官能担当的尽量担当;二、不能排除会有人借此机会攻击税关衙门,大家出门公干,要谨言慎行,再不可添下新麻烦;三、税收是朝廷大政,偶然事故不能干扰税关既定方针;诸位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万不可一蹶不振,败坏衙风;四、若再发现有人吃里扒外、欺瞒堂官或为虎作伥,一定严惩不贷。开过会后,衙门里弥漫的一股子惊慌失措的情绪算是稳定了下来。 在衙门里作了紧急安排之后,金学曾才急匆匆赶往大学士府,他想当面赔罪,谁知老太爷拒而不见。吃了闭门羹,他怏怏出得门来,见赵谦的官轿一直停在外头,心中顿起疑惑:“老太爷伤势严重不见客,为何赵谦却在里头猫了大半个时辰?”把前后事儿联起来一想,他不禁打了一个寒噤,预感到赵谦要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了。 晚饭时,他把税关六品主簿张启藻找来,一同喝了几杯闷酒。这张启藻是从户部京仓七品大使任上升迁现职,与金学曾同时到任,金学曾前年秋上去礼部查账,这张启藻就是他的助手。这次来荆州赴任,金学曾特意向部堂大人要求再把张启藻调来襄助。缘于这层关系,在赵谦眼中,这个张启藻也是一位“插楔子”。在这敌友混淆阴阳未判之时,张启藻成了金学曾在税关中惟一可以信赖的人,他把张老太爷拒见的事情告诉了张启藻,问他如何看待。张启藻是个账务专才,遇上刀光剑影作奸犯科之事素来气短。听了这消息他闷葫芦似的愣了半晌,才拐个弯儿答道: “听说首辅大人是个孝子。” 金学曾听懂这句话的含义,回道:“首辅是孝子,这个不容置疑,但首辅更是良臣。” “此话怎讲?” “赵谦倡议给首辅在这江陵城外修了一座大学士牌坊,你知道么?” “知道,那一天,你不是领我一起去参观过吗?修得真是壮丽,这赵谦会来事儿。” “可济兄,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金学曾挤挤眼睛,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我来荆州前,首辅召见我,还特别提到这座牌坊。” “他怎么说?” “他说这是乱弹琴,要拆毁!” “拆毁?” “对,拆毁!”金学曾的口气不容置疑,“首辅说他最厌恶的事就是欺世盗名,当然,还有假公济私。” 张启藻佩服金学曾沉得住气,任何时候都表现乐观。但他心底仍为税关目前的困境担忧,叹一口气说道: “首辅会不会因老太爷被伤而为难税关,现在尚难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赵谦是要借此机会兴风作浪的。” “你放心,对付他赵谦,我有杀手锏!” 金学曾说得含而不露又信心十足。张启藻不知他的“杀手锏”是什么,但知道他常常弄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举措,能收到拨云见日的功效,也就半信半疑吞下这颗“定心丸”。这时,门子进来禀报金学曾,说是有人找。金学曾出去片刻就回转来,对张启藻说: “这赵谦果然下手很快。” “怎么了?”张启藻紧张地问。 “方才,我们在府衙的眼线过来递信儿,说是赵谦准备让李狗儿与陈大毛两人领头,联络城乡众多税户,一起具名写状子,告我们税关。” 张启藻倒吸一口凉气,言道:“说曹操曹操到,赵谦这一招真是歹毒。” 金学曾嘻嘻一笑,说道:“赵知府既然打起了开场锣鼓,这场戏不唱是不行了。可济兄,烦你到府牢走一遭,把李狗儿和陈大毛两人提出来。” 一跨进税关的大门,李狗儿与陈大毛因不知道又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因此心里头紧张。他们被带到一间小厅房里靠墙站着,不一会儿,便有一个穿着普通道袍的中年男子走进来。张启藻向他们斥道:“堂官金大人来了,还不跪下!” 两人才说要跪,金学曾一把拦住说:“不必跪了,要跪,也轮不到你们。”说着亲自上前,扶两人到椅子上坐下。这一举动,倒让李狗儿与陈大毛摸不着头脑。陈大毛把臀尖掂了又掂,好像椅子上有块针毡落座不下,就这么似蹲似坐的样子,拿一双小眼睛觑着金学曾,狐疑地问: “你真的是金大人?” “怎么,看着不像?没穿官服是不是?夜里又不坐堂,穿官服干吗?我不自在,你们更不自在。”金学曾说着,指着陈大毛又道,“如果我猜得不差,你就是那只绿头苍蝇了。” “小人正是。”陈大毛着脸笑。 金学曾耸耸鼻子,诧道:“你们喝酒了?” 陈大毛看了看木讷的李狗儿,心虚地答道:“我们是喝了两盅,不多的。” “在哪儿喝的?” “大牢里。” “谁给喝的?” “不晓得是什么人,让禁子大爷端了一壶酒、两样小菜进来,让我俩受用。” 金学曾知道陈大毛在说谎,却也不追究,又转向李狗儿说道:“看你鼻青脸肿的,是不是一进大牢就挨揍了?” 李狗儿舌头短,开口呛人:“犯到官府手上,就成了砧板上的肉,要切要剁,随人的便。” “你看我这双手,被拶子拶的。” 陈大毛把一双血肉模糊的手伸到金学曾面前。金学曾看过,赶紧命堂役去寻金疮药,然后感叹道: “俗话说,好汉不同官府斗,这话一点不假。” 税关堂官口中说出如此话来,倒把陈大毛与李狗儿听得蒙了。李狗儿问: “金大人不是官府中人?” “是,我是朝廷任命的堂堂正正四品官员。” “那你咋也说官府坏话?” “这是因为官府中欺压百姓的坏人太多!” 说话间,堂役送上了金疮药,金学曾亲自给陈大毛敷药,那份体贴的样子,让两个囚犯大受感动。敷完药,金学曾又问陈大毛: “听说你编了一首歌谣骂我们税关?” “不是我编的,”陈大毛连忙辩白,“荆州城中,三岁伢儿都念得出来。” “你再念一遍我听听。” 陈大毛挠着头有些为难,张启藻一旁说道:“金大人让你念,你就念吧。” 陈大毛不情愿地念了一遍,金学曾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这歌谣难听,但实在,若要更实在些,得改几句。” 金学曾说着就念起来: 税关税关, 催命判官。 肩扛枷锁, 手提铁链。 当街横行, 一群坏蛋。 阔佬大爷, 见着就软。 逮着百姓, 吹胡瞪眼, 稍一反抗, 牢底坐穿。 “好!”金学曾刚一念完,陈大毛就兴奋地叫了起来,忽然又觉不妥,慌忙掩了嘴,掩饰道,“税关的老爷们虽然凶一点,却也没有这么厉害。” 李狗儿也在纳闷:“天底下哪有掌自家嘴巴的人,这位金大人,莫不是又在使什么花招耍我们?”心下已是十二分的警惕。金学曾看出了他的猜疑,便笑着问他: “李狗儿,你恨不恨段升?” “恨!”李狗儿一咬牙说真话。 “你呢?”金学曾又问陈大毛。 陈大毛比李狗儿狡猾,兜着圈子说道:“金大人方才改的民谣,那‘肩扛枷锁,手提铁链’两句,不就是指的段老爷么?” “看来,你也不肯原谅他。”金学曾摇了摇头,又喊来堂役,吩咐道,“去把段升喊来。” 一直在廨房待命的段升不一会儿随堂役进得门来,一见到陈大毛与李狗儿,他就有些气不顺。金学曾眯着眼问他: “段升,这两个人可是你抓的?” “是。”段升嗫嚅着,全没有早上在玄妙观前的那股子蛮横劲儿。 金学曾接着逼问:“是抓对了还是错了?” “错——了。”段升答得很不情愿。 金学曾一跺脚:“错了还不赔礼!” 段升紧绷着脸,朝陈大毛与李狗儿两个每人打了个拱手,带着情绪说:“早上的事,对不起了。” 见段升真的赔了不是,陈大毛与李狗儿反倒过意不去。官府中人给小老百姓道歉,这可是破天荒的事儿。陈大毛激动之余,又多了个心眼,问道: “启禀金大人,小人有件事想斗胆一问。” “请讲。” “我和李狗儿既是错抓了的,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回家了?” “当然可以。” “那我走。” 说此话的是李狗儿,语音未落,只见他已是噌地站起来,抬脚就要出门。 “慢!” 金学曾喊了一声,走到门口的李狗儿又回转身来,紧张地问:“又不让走了?” “怎么不让走?只是本官不好意思让你们这么空着手走。” 金学曾朝段升使了个眼色,段升从袖子里摸出几锭银子来,放在金学曾面前的茶几上。金学曾把那几锭银子分作两处,一处十两,一处六两,然后说道: “李狗儿,这十两银子送给你,余下的六两,给陈大毛。” “这……” 陈大毛与李狗儿面面相觑,一时都惊呆了,只听得金学曾继续言道: “段升说你们两人抗税,说错也错,说对也对。因为你们两家,毕竟都是欠税户,多次上门催收都无功而返。当然,你们两家的苦衷与隐情,本官也都打听凿实。李狗儿家,五亩田要完十亩田的税,不仅仅是税,还有丁差,这都是不合理的。再说你陈大毛家里,爷爷死了九年,你们还得替他交匠班银,这种征税方法,也是滑天下之大稽。但税关的职责就是征税,税赋征缴不上来,我们头上的乌纱帽就戴不成了。我问你们恨段升否,你们说恨,其实,段升也是出于无奈,有苦难言哪!我到衙门的第三天,段升就对我说‘征税好比在猴嘴里抠枣子’,你们听了这句话有何想法?你们是同情猴子呢,还是同情抠枣子的人?我上任这一个多月,已是真切地感到,天底下最难当的官就是税官!如果想玩猫腻,想贪墨,想榨取民脂民膏,这税官倒是一把金交椅,但若要凭良心办事,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百姓,则是比登天摘月还要难哪! “就像你李狗儿家的田赋银,陈大毛家的匠班银,到底收不收?收,得罪了你们,不收,又势必得罪朝廷,几乎所有的税官,也包括我金学曾在内,是宁可得罪百姓,也绝不肯得罪朝廷。二者得罪其一者,都是好官。还有一种官,上欺瞒朝廷,下欺压百姓,这才是赃官、狗官。他段升,不是赃官狗官,我金学曾,这一辈子,反的就是赃官狗官。但是,身为朝廷命官,必当遵守朝廷的纲纪。田赋银与匠班银,关涉朝廷税法。在税法未有更易之前,税银还得依旧法征收,我知道你们两家生计艰难,纵卖尽家当,也难还清积欠,故把这些银两送给你们用来还账。” 金学曾这一席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在座的人无不感动。李狗儿把已拿到手上的银子放回到茶几上,说道: “这银子我不能要。” “你为何不要?”金学曾问。 李狗儿愣了愣,迟疑地说道:“如果村里人知道了,我如何回答?” 段升不知李狗儿是何原因不肯收银,便插话道:“你放心,金大人的银子不是贪墨所得,是干净的。” 接着,段升便讲了这十六两银子的来历:今天下午,金学曾得知李狗儿与陈大毛两家的真实情况后,便想着要给予帮助,让他们能够归还积欠,但他是一个不敛财的人,手头并无积蓄,一时间连十两银子也筹措不出。正发愁时,他无意间发现了那把挂在值房墙上的龙泉古剑,这把剑产自南宋高宗绍兴年间,是金学曾家中祖传之物,他当即把那把剑摘下来交给段升,让他拿到典铺里典当出去。这样一把制作精美质量上乘的龙泉古剑,少说也值百十两银子,但开典铺的员外乘人之危,死活只肯出十六两银子。段升见价码儿太低不敢做主,又转回来请示。金学曾一咬牙说:“十六两就十六两,典了它。”就这样,段升心酸酸地捧回这十六两银子。 知道了这十六两银子的来历,李狗儿只觉胸口堵得慌,他对陈大毛说话,喉头已是发哽: “大毛哇,你看,金大人对我俩恩重如山,可是,我俩还想着……” “想着什么?”段升问。 陈大毛虽是街头泼皮,但此时也是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他竟扑通跪下,羞惭地说: “金大人,我不是人,我没有良心啊!” 李狗儿也跟着跪了下去,接了一句:“我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万望金大人恕罪。” “你们俩这是怎么了,你们何罪之有?快起来!”金学曾说着便要段升扶他们起来。 两人膝盖不肯离地,李狗儿道:“金大人,天地良心,我们真的有罪,我们听了宋师爷的唆使,准备明天就去府衙告你们税关。”说着就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 金学曾佯装不知晓此事,一脸惊讶问道:“宋师爷会把状子拿到哪里去呢?” 陈大毛答:“他说去交给我们的家里人,明天一早,一起去到府衙敲鼓递状子。” 李狗儿突然记起什么,赶忙从地上爬起来,心急火燎言道:“我现在就赶回张家台子,我要去阻止这件事。” “我也是。” 陈大毛也一撅屁股站起来,两人正欲出门,金学曾又对他们说:“其实,你们明天仍可到府衙去。” 陈大毛不好意思地笑笑,回道:“金大人,我若再去告你们税关,天打五雷轰!” 金学曾笑道:“不告税关,也可以去府衙嘛。” “啊?” “你们可以联络乡亲,去给府衙的赵大人送一件礼物。” “什么礼物?” 金学曾诡谲地一笑,便小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两人一听乐了。陈大毛说道: “金大人这是个好主意,小的们照办。” 眼看两人就要出门,金学曾亲手拿起银子交给他们,并对陈大毛说: “李狗儿路远,可以先走一步,你能否再留一会儿,我还有话说。” 李狗儿一走,金学曾便问留下来的陈大毛:“听说你有时候也做点鼓上蚤的事?” “什么鼓上蚤?”陈大毛一时没领会过来。 金学曾做了一个“偷”的动作,陈大毛脸一红,不好意思地答道:“为了生计,顺手牵羊的事偶尔为之。” “能否帮我一个忙?” “帮什么忙?” “也顺手牵羊一下。” “帮你偷?”陈大毛一惊,见金学曾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又问,“偷什么?” “荆州城里哪一家最富?” “开绸缎庄的漆老爷。” “对,就偷他家的账簿。” 陈大毛抓耳挠腮盘算了一会儿,不是很有信心地回答:“我试试。” 第二天一大早,赵谦起床盥洗毕,换了崭新的官袍来到廨房,吩咐人把宋师爷喊来,问他:“事情办得如何?” 宋师爷昨晚从府牢里回来已经夜深,不敢打搅赵谦,又怕回家误事,故宿在值房里头。这会儿他揉揉发胀的眼泡,回道:“启禀大人,都办妥了。”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两张纸来递给赵谦,又道:“这是李狗儿和陈大毛两人的状子,请大人过目。” 赵谦把状子仔细看过一遍,高兴地说:“好,他们准备何时递状子?” “就在今天上午。” “有多少税户能够参加?” “不会少的,大约有几百人。” “声势一定要大。”赵谦兴奋起来,接着问道,“陈大毛与李狗儿两人,是不是还在牢里?” “不在。昨夜里,税关主簿张启藻去了大牢,把两人提走了,咱派人跟踪,这两人被提到税关后,在里头待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放了。” “放了?”赵谦一惊,皱着眉嘀咕道,“金学曾这小子,又耍什么花招?” “他大约是迫于舆论,不得已而为之。”宋师爷捻了捻淡黄的山羊胡须,得意地说,“大人有所不知,自昨天早上税关锁人以后,城中百姓把这件事吵得沸沸扬扬,一人一口唾沫星子,就能把他金学曾淹死。” “风高好放火,此等形势不加利用,岂不是傻蛋?”赵谦说着得意地笑起来。 宋师爷兴抖抖地跟着笑,又道:“东翁,咱这里还攒了一个好消息哪。” “什么好消息,快讲。” “东翁派到松江府去的人,昨儿天黑时也回到了荆州。” “人呢?”赵谦急切地问。 “看到天黑,咱让他先歇下了。” “事儿办成了?” “办成了,那幅字已存在咱的值房里。” “去,快给我拿来。” 宋师爷屁颠颠地走了,很快就回转来,把一只描金护书在案台上打开,从中取出一张六尺宣的条幅,摊开来看,上面写了一副对联: 圣恩浩荡 育荆楚时兴人杰 皇祚绵长 赖社稷代有名臣 落款是:松江徐阶题。 赵谦反复品味这副对联,已是喜不自胜。却说去年秋上,他倡议在荆州城东门外修建“张大学士牌坊”,并带头认捐五百两银子,不过半月,就筹集到一万多两现银。旋即动工,到了年底牌坊建成,却没有找到题额的人。赵谦一心想拍马屁,便派宋师爷去京城,本想让张居正出面请当今小皇上赐额,没想到张居正一口拒绝,不但不肯奏请皇上,反而带信要把这牌坊拆掉。赵谦讨了个没趣,却又不甘心,因为湖广道的官员都把他当成张大学士府中的第一号座上宾,如果拆掉牌坊,他的面子往哪儿搁?而且,他揣摩张老太爷的心思,也是希望建好这座牌坊以壮家声,即便在知道儿子张居正有意拆掉牌坊时,老太爷也不松口。赵谦思来想去,认为张居正想拆掉牌坊是做戏给人看,天底下哪有人不肯光宗耀祖?如果他真的拆掉,张居正说不定还会怪罪他不会办事。牌坊既留,总不能白板一块没有题额。当今首辅的牌坊,却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题额的,最合适的是皇上。这个既请不到,赵谦心里头又默划了一个人,即隆庆朝第一任首辅徐阶。这徐阶虽然致仕家居,但他毕竟是张居正的恩师,论地位、论名望、论与张居正的关系,再也没有人能出其右。于是,他派人前往松江拜见徐阶说明原意……如今,拿到这幅墨宝,赵谦快意之极,恨不能立刻赶到张老太爷府上表功。但他心底清楚,比之税户告状,这只是小事一桩。在廨房里坐了大半个时辰,他派人到衙门前数次张望,看看有无动静。宋师爷看到主人猴儿巴急的样子,也怕出了闪失,又亲自跑出去打听,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他欢天喜地跑回来,禀告主人道:“东翁,你要准备升堂了。” “来了吗?”赵谦从椅子上一跃而起。 “来了,已到了十字街口,嘈嘈杂杂的大约有两三百人,打头的正是陈大毛与李狗儿。” “好!”赵谦顿时眉飞色舞,吩咐宋师爷道,“你现在就把状子送进缮抄房,速抄三份,全部盖上关防,一份送武昌城湖广按院,一份送京城都察院,还有一份直送内阁首辅,全部加急。” 宋师爷不敢扫赵谦的兴头,只得小心答道:“现在抄恐怕为时过早,状子咱已交给陈大毛了。” “交给他干吗?” “他得亲自在堂上递给您呀。” “啊,我倒把这层忘了。” 赵谦笑了笑,这时,只听得衙门前的登闻鼓震天价敲响,沸沸扬扬的人声也轰轰然传来,早有一个衙役滚瓜般跑来禀道: “大人,外头来了众多百姓,要……” “不说了,”赵谦无心听衙役啰嗦,一挥手令道,“快去,传令升堂。” 顷刻间,只听得咚、咚、咚三声炮响——这是开衙的号令,接着,便是整整齐齐的山吼: “升——堂——” 赵谦早已踱出屏风,在堂上正中那张夹头榫翘头大案台后头落座,大案台两侧,各斜放着一张攒牙子着地管脚平头案,府同知与主簿两名属官也随之落座,阶下两厢,数十名皂衣衙差各持水火棍直挺挺站立。赵谦重重拍了一下惊堂木,肃声问道: “是何人敲了登闻鼓?” 阶下侍立的宋师爷出班禀道:“启禀大人,是荆州城中小民陈大毛与城外农户李狗儿等一干人众。” “为何敲鼓?” “递诉状。” “状告何人?” “告荆州税关。” “带陈大毛与李狗儿上来。” “是。” 本都是事先知晓之事,但赵谦故作威严状,又从头问了一遍,只缘这是升堂的套路更改不得。宋师爷配合极佳,只见他走出大堂,片刻就把陈大毛与李狗儿领了进来,两人一进来就跪下。赵谦俯身看了看这两个“腌”人物,急切地问: “谁是陈大毛?” “我。” 陈大毛抬起头来,他今天换了件稍稍体面点的蓝布衣褂,只是被拶子拶过的手伤得不轻,敷了药后已用粗白布缠了起来。 “手上怎么了?”赵谦问他。 “昨日在府牢里受刑,拶伤了。” “啊,”赵谦转头问正在东张西望的李狗儿,“你叫什么?” “李狗儿。” “听说昨日税关巡栏段升当街锁你?” “是。” “状子呢?” “什么状子?”李狗儿眨巴着眼睛。 “你们不是状告荆州税关么?” 李狗儿没有作答,而是望着陈大毛。陈大毛看了看两边厢里拿着水火棍的差人,稍作犹豫,便鼓着勇气答道: “启禀知府大人,小民们今日给你送大石碑来了。” “石碑,什么石碑?”赵谦蒙了。 陈大毛说:“大人看过便知。”说着从地上爬起来,走出大堂。这本是坏规矩的事,若在平常,赵谦早拍了惊堂木,但今日他却耐着性子,想看看这两个歪辣骨究竟要干什么。不一会儿,便见陈大毛领着四个人吭哧吭哧抬了一个大石碑进来,这石碑高约五尺,厚约六寸,汉白玉质地。四个人抬进大堂后,卸了绳索,两个人将其扶着立起,因隔得太远,赵谦看不清碑上字样,遂忘了开堂的威严,竟自步下阶,走到石碑前观看,只见碑的正面大书三个楷字: 戒石铭 背面的颜骨小楷,写的是一段铭文: 敕谕皇明天下郡县戒石铭: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改存三异,道在乙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提,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役是切,存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为民父母,须是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恩。 ---洪武十五年吉旦立 读罢铭文,赵谦脸色刷地变了。却说这一方《戒石铭》碑端的大有来历:皇朝开国之后,太祖洪武皇帝治吏极严。他平生最厌恶的事情,莫过于官员贪墨,他每每嘱咐六科给事中及十三道御史等诸路言官,对居官婪取之人,必及时揭发,不管证据确凿还是道听途说,都可上奏。这就是令贪官闻之丧胆的“风闻奏事”之权。如此苛严,虽不免有冤案产生,但对于官场养成清廉自守的风气,的确大有裨益。即便如此,仍有贪利之官铤而走险。有一位县官贪墨了十两银子被人告发,洪武皇帝盛怒之下,下令将那县官处死,剥其皮制成革,内中塞满稻草做成“贪官标本”挂在县衙大堂里以警示后来为官者:胆敢效尤者,杀无赦!惩罚如此酷烈,洪武皇帝仍心有不甘,洪武十五年,也就是杀了那位县令之后不久,他听了臣下的建议,制作出这一篇《戒石铭》颁发全国,用统一规格与书式勒石作碑,竖立在全国每一座县州府衙门中,并谕旨每一个新上任者,到任之日必须首先阅读这篇《戒石铭》。 陈大毛他们抬进来的这一方《戒石铭》碑,便是洪武十五年的旧物。这座碑本安置在当时的荆州府衙门内。嘉靖年间,当时的知府嫌衙署局促,便打通关节请旨另建,这就是赵谦现今办公之地,而老衙门便做了荆州税关的署所。不知是出于疏忽还是别有所因,迁移府衙时,这一方《戒石铭》碑竟没有一同迁走,而是一直留在税关的署所之内。如今被陈大毛他们抬来,赵谦立马想到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是金学曾。本来巴心巴肝指望接一道状子治一治金学曾,没想到反上了他的圈套接下这一方“圣碑”。赵谦站在碑前,恨得牙痒痒的却又不便发作。偏这时候,宋师爷站出来问道: “陈大毛,状子呢?” “什么状子?”陈大毛装糊涂。 “你们不是要告荆州税关么?” “是你宋师爷要我们告的,怎的赖到我们身上?我们回家合计合计,不告了。” “为啥?” “就为你写的状子,不合我们小老百姓的口味。”一直闷葫芦似的李狗儿,这时开口说话了,他从怀中摸出那两张状纸扬了扬,然后把它撕得粉碎,说道,“过去税关的大堂官,就是赵大人,我们如何告得!” “你!” 赵谦脸色涨得像紫猪肝。府同知一看这些贱民闹得太不像话,立时大喝一声: “你们这些刁钻小民,竟敢戏弄本衙,来人!” “在!” 众衙役一齐把水火棍在青砖地上顿了一顿,那样子就要扑上来抓人了。赵谦摆摆手示意衙役们安静下来,他知道如果此时一动手,便真的就中了金学曾的诡计。须知这些子编氓是送“圣碑”来的,如果打了他们,就等于是他赵谦胆敢藐视皇上,到那时候,他纵有十张嘴也辩白不清。小不忍则乱大谋,赵谦想到这一点,便勉强挤出一点干笑来,对李狗儿一干人众说道: “多谢你们送来这方《戒石铭》,宋师爷,安排人把这石碑赶快安放妥当。退堂!” |
||||
上一章:第十一回 | 下一章:第十三回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