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孟尝君悉心关照每位门客,无论对方是逃犯还是罪人。

在孟尝君与本家齐王之间,时而陷入敌对关系,时而又转为友好关系,这是战国时期的常态。孟尝君政敌所畏惧的,正是他手下的众多门客,而其中有些什么样的能人,外人并不知晓。

这一点暂且不表。却说,这些门客,很少有明确的姓名流传下来,大都是用他们各自的本领来指代称呼。例如,鸡鸣狗盗之徒、能言善辩之人、密探、听觉异常灵敏之人等。

冯驩[冯驩:亦作“冯谖”,见《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史记·孟尝君列传》作“冯驩”。],是姓名流传下来的极少数门客之一。

当初他趿拉着破草鞋来投奔时,孟尝君问道:“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

“我穷困潦倒,听说此地领主很好客,所以才前来投靠。”冯驩回答说。

孟尝君心想:这人真是前途堪忧啊!

因为门客众多,所以孟尝君为他们准备了三种级别的宿舍:上等门客住“代舍”,中等门客住“幸舍”,下等门客住“传舍”。

管家见冯驩衣衫褴褛,就擅自安排他住进了传舍。孟尝君打算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十日后,孟尝君问宿舍总管:“那人近况如何?”

“那人有一把粗糙的长剑,剑柄只是随便缠绕着茅草。他时常弹剑而歌:‘我的长剑呀,咱回去吧。在这里,连鱼都吃不上。’”

“这样啊……”孟尝君想了想说,“那让他住进幸舍吧。”这相当于提高了一级待遇。幸舍的伙食有鱼。

但冯驩仍然整天手捧长剑,脸贴着剑柄,唱道:“我的长剑呀,咱回去吧。在这里,想出门却没车……”

听说此事后,孟尝君又安排他住进了最高等的代舍。代舍的门客,出入可以坐车。

然而,冯驩却仍然坐在车里弹剑而歌:“我的长剑呀,咱回去吧。在这里,无以为家……”

从宿舍总管那里听说此事后,就连孟尝君也不由得皱起眉头:“这家伙也太过分了!”

就这样,整整一年间,冯驩只管吃白食,优哉游哉,无所事事。

孟尝君养了三千门客,大都是像冯驩这样大吃大喝、不事劳作之人。

虽然孟尝君从父亲靖郭君那里继承了领地,还有母亲留下的大量遗产,但如此开销,家产自然越来越少,家中经济状况便逐渐紧张起来。然而,又不能让一众门客卷铺盖走人。因为孟尝君知道:自己之所以受到齐王器重,正是因为有这三千门客。

于是,孟尝君只得另辟生财之道:放贷给领地的村民,从中收取利息。但由于当时缺乏经济观念,这种买卖很难行得通,他又不得不派人去讨回利息。

按当时风气,讨债是士者所不为之事。如果谁被分配到这个任务,恐怕都会愤然离去。

“不如派冯驩去吧。”宿舍总管提议。

至于他推荐冯驩的理由,《史记》是这么记载的:

无他伎能。

或许是因为宿舍总管平时早就看这厚着脸皮吃白食的冯驩不顺眼了吧。

冯驩却爽快地答应下来。

他来到乡下,讨回了息钱十万——当然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他决定用这笔钱买酒买肉,置办一场盛大的宴会。

冯驩四处通知村民:“不管你还不还得起利息,到时都带上契据过来。有好酒好肉款待!”

宴会喝至酒酣时,冯驩与有偿还利息能力者约定了还钱期限,而对于那些穷得根本还不起钱的人,则将其契据当场烧毁。

处理完后,他兴奋地说道:“大家吃个痛快!喝个痛快!领主大人之所以借钱给大家,是为了让没有资金的人也能从事营生。之所以要收取利息,是因为没钱供养众多门客。也罢,都已经过去啦……领主大人如此仁爱、如此高尚,各位可千万不要辜负了他!”

孟尝君听说了此事,十分恼怒,派人召他回来,严厉地质问道:“我是为了供养三千门客才把钱借出去的,而绝非一时头脑发热所为。但你收到钱后,却全用来买肉、买酒,胡闹一通,还烧毁了契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冯驩回答道:“不开宴会的话,就不能把大家聚集到一起。对于那些穷得无米下锅的人,就算年年催他还债,催上十年也肯定收不回来,只是利息越滚越多而已;如果严加斥责的话,他们极有可能会撕毁契据逃跑——这跟我烧毁契据没什么两样吧。再者,从领主大人的声誉来看,主动烧毁契据一定能博得好名声;若不烧毁,则可能会有人谣传说领主不爱百姓,而百姓们也会蒙上欠债不还的污名,对双方都没什么好处。同样是讨不回债,我不如让百姓们爱戴您、感谢您,从而彰显您的名声。对于我这做法,您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听了冯驩这番有理有据的解释,孟尝君连忙鼓掌道谢。

上一章:4 下一章:6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