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接下来是后话了。

在魏国时,信陵君就听闻赵国的毛、薛二公素有贤士之名,这次难得来到赵国,很想拜会一下这两人。毛、薛二人因不愿仕官,隐居于民间。当听说信陵君想见自己之后,都立刻躲了起来。

信陵君的门客通过各种途径和关系,最终还是找到了他俩:毛公混迹于赌徒之中,而薛公则藏身于卖豆酱和酱油的杂货铺里。这两人见信陵君如此有诚意,都非常吃惊,同时也知道自己再躲下去也不是办法。后来,他俩成了信陵君的挚友,信陵君时常上门拜访,彼此谈得很投机。

平原君听说此事后,对妻子说:“我向来听说你弟弟是天下无双的贤士,想不到他竟然和赌徒、商贩之流混在一起。哎呀,他难道就不觉得羞愧吗?简直太庸俗了!”

信陵君从姐姐口中得知此事后,当即和姐姐道别,收拾行装,准备离开赵国。

他对姐姐抱怨道:“我以前听说姐夫是贤明之士,所以才背叛兄长,前来救赵。可是,听了刚才那番话,我才知道平原君的热情好客不过是故作姿态而已,并非真心想招贤纳士。他凭什么认为,赌徒和商贩里头就没有能人呢?像他这样的人,不值得结交。我还是到别处去吧。”

他姐姐又连忙将这一席话转告给平原君。

这次纠纷,最终以平原君脱帽谢罪平息下来。

经历此事之后,据说平原君的许多门客都转投信陵君门下了。或许有人会批评这些门客,说他们没有节操吧。不过,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大家都可以根据意愿投靠更杰出的人物。这也是战国时期社会透明度高的表现之一吧。

得知信陵君留在赵国后,秦国更加肆无忌惮,频频发兵掠夺魏国的领土。

魏王因虎符被盗之事而对信陵君十分恼怒,但他毕竟是个现实主义者,知道当务之急是保卫国家。因此,他请求信陵君回国。但信陵君却担心魏王余怒未消,对其请求不加理睬。

这时,出来劝谏信陵君的正是毛公与薛公。“魏国正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公子难道不担忧吗?如果秦军攻破魏国都城大梁,将先王的宗庙践踏于铁蹄之下,公子又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间呢?”

两人话音未落,信陵君已大惊失色,下令收拾行装,准备回国。

就这样,在赵国流亡十载之后,信陵君终于回到魏国,还担任了魏军的最高统帅。

信陵君的名声早已传遍天下。各诸侯国纷纷派遣将士,加入其军队。最终,信陵君成为五国联军的统帅,在黄河南边大破秦军,并一路追击至函谷关。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秦军都不敢出关。

于是,秦国决定改变方针,采用计谋。

他们花费了黄金万斤打点关系,让人散布流言:“信陵君欲南面称王。”

为秦王此计奔走效力的,正是当初在邺城被信陵君所杀的魏将晋鄙的门客。他们虽然大多是魏国人,但为报主公之仇甘愿受秦王差遣。这样的战国风气,虽然看似主次不分,但实际上暗合于“统一中国”的时代趋势。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正是这样的时代精神促成了秦国的统一大业。

言归正传。

且说秦王老谋深算,假意派使者送了一封贺信给信陵君,祝贺其成为魏王。终于,魏王也开始怀疑信陵君有不臣之心,于是便撤销了他的将军之职,而委派他人接替。

信陵君心灰意懒,就谎称生病,不再出仕。此后,他连日与门客通宵夜宴,沉迷于女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四年后就病逝了。

给信陵君提议借酒消愁的,正是那位朱亥。

信陵君晚年时,某日与朱亥饮酒闲聊,突然想起一事,就问道:“我迎接侯爷去赴宴的那天,他中途绕道集市和你聊了许久。当时,他究竟对你说了些什么呢?”

“师傅当时是这么跟我说的:‘我给自己定了条规矩:如果谁和我下棋时能下出输三目以外的结果,我就和他一起去当门客。现在,我打算去信陵君门下养老,但暂时不能带你一同前往。因为从你的棋路来看,我认为你并不适合待在信陵君身边。所以,无论他怎么劝你,你都不要去。等到合适的时候,即需要用到你的决断力、胆量、力气的时候,我会向信陵君推荐你的。到时,你就慨然赴死吧!我也会去死的……’师傅所说的这番话,我一直记着。确实,一切都如他所说。”

“原来如此……”信陵君呷了一口酒。稍过片刻,又说道:“你师傅让你慨然赴死,那你为什么还一直活着呢?”

“我成功地杀死晋鄙了呀!”

“没错,是成功了……但侯爷是这样的意思吗?”信陵君满脸疑惑,又斟了一杯酒。他心想:自己要不是听从了朱亥的提议而借酒消愁,如今也不至于堕落成这个样子吧。看来,侯爷早有先见之明,所以才让朱亥‘慨然赴死’。可惜朱亥却没能领会他的意思,一直苟活至今……

信陵君举起酒杯,嘀咕了一句:“这倒是侯爷没想到的呀。”

“没想到什么?”朱亥问道。

信陵君只是凄然一笑,并没有回答……

上一章:7 下一章:季布一诺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