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大业六年元旦发生的事情,朝廷虽然极力封锁,但消息还是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来——毕竟,当天出动了上千名近卫兵,他们到处向人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这起离奇事件。装扮成白衣弥勒佛的谋反者在皇城内负隅顽抗到最后一刻,无论谁听了都会过耳不忘,甚至还想当成故事讲给别人听。

朝廷方面,对这一事件采取了冷处理对策。正月十五日当天,还是按照原计划举行了隆重的游行活动。刚发生惨剧的端门前的大广场上,整夜灯火通明,光如白昼。据说,当晚朝廷还召集了一万八千多名乐师进行演出。在中国,正月十五日被称为“元宵节”,当天晚上有挑灯游乐之习俗。这一习俗,据说正是从大业六年的游行活动开始的。[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大业六年春,正月……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达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这里应当是指元宵节时端门灯火及庆祝活动,并不是泛指整个元宵节庆的活动。]

至于白衣弥勒的人数,有的书中记载为三百人——这一数字大概有误。而我认为《隋书》记载的“数十人”才是正确的。尽管只有三十来人,但反响却很大。

“听说他们在太微观城楼上把皇帝大骂了一通。胆子可真够大的!”

“哎呀,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啊!”

“他们难道不怕皇帝吗?”

“肯定是不怕。如果怕的话,就根本不可能干出这种事。”

关于白衣弥勒的消息,被添枝加叶地流传开来。不仅在洛阳城,甚至还传到了西边的西安、南边的扬州:“居然有人不惧怕皇帝的权势……”社会底层的百姓们深感震惊,同时也获得了一种精神寄托。

这一年,隋炀帝到扬州巡游,尽情玩乐。

第二年,隋炀帝征天下并讨伐高句丽。[高句丽: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克平壤,高句丽灭亡。之后,唐朝设置安东都护府统辖该地。]

隋军决定兵分两路:陆军越过长城前往辽宁,海军从山东半岛横渡黄海到达目的地。动员令颁发下来,百姓们被迫加入这场师出无名的战争。青壮年男子被抓去当兵,田地无人耕种,结果导致米价暴涨,给百姓们的生活造成重大打击。特别是山东,不仅成了海军基地,又频繁遭遇水灾,已是民不聊生。

“忍一忍吧,毕竟这是皇帝的命令呀!”每当听到别人这么劝说时,大家就会想起那群白衣弥勒佛。

“皇帝有啥了不起的!还有人曾在洛阳太微观城楼上大骂皇帝呢!”

三十位白衣壮士被杀之后,不到半年,尉文通在山西省代县雁门召集了三千人,以莫壁谷为据点揭竿而起。又过半年后,王万昌在广东省琼山县起兵造反[史书并未记载王万昌具体的起义地点。据《隋书》载,王万昌为珠崖郡(今属海南省)人。]。这两支起义军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然而,局势已经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在山东各地,人们陆续起来造反。大业七年(611年),山东涌现出了大批的起义军:

在邹平县,王薄自称“知世郎”(深谙世事之人),还编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鼓动人们起来造反。被隋炀帝征兵去讨伐高句丽的人心想:横竖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于是纷纷前往投奔王薄的起义军。

在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刘霸道召集了十余万大军,举旗造反。大家都称他们为“阿舅军”。后来,起义军由李德逸负责指挥。

在漳南(今山东德州市武城漳南镇),孙安祖违抗朝廷的征兵令,以高鸡泊为据点聚众造反。

在鄃县(今山东省夏津县),张金称举兵起义。但他只是个杀人魔王,纠集了一伙心怀不轨的恶棍,沦为流寇。

孙安祖被张金称杀害之后,其部下前往投奔一位名为窦建德的侠义之士。

造反的火苗,已成燎原之势。

没过多久,朝廷中有人看到隋王朝气数将尽,便转而支持起义军。隋炀帝在扬州被部下杀死,宣告隋王朝就此结束[关于隋朝灭亡的时间,史学界向来存在争议,一说公元618年,一说公元619年。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江都发动兵变,弑杀杨广。同年隋恭帝杨侑(为李渊起义军自行拥立)禅位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拥立的皇泰主杨侗也被废,隋朝完全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因此,如果以恭帝退位为准,则隋朝享国三十七年;若以皇泰主被废为终点,则隋朝享国三十八年。]。此时距白衣弥勒事件仅仅过去八年而已。

隋炀帝之所以被杀,是因为当时中原大乱、群雄割据,他无意返回北方;而他麾下的将士却大都是北方人,他们思乡心切,最终决定采取极端行动——弑君。

这些人在扬州杀死隋炀帝时,心中一定想起了八年前在建国门发生的白衣弥勒事件。

当年围攻三十位白衣弥勒的那千名近卫兵也来到了扬州。他们在杀死隋炀帝之后,还杀死了齐王杨暕——那个当年指挥近卫兵杀死白衣弥勒之人。

上一章:5 下一章:7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