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
||||
寿王府的人因武惠妃之死而深受打击,以傅为首的主要人物皆面无血色——正因为满怀期待,所以期待落空时才会格外失望。 武惠妃为了把亲生儿子寿王立为皇太子,筹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原来的皇太子李瑛被废,且已被赐死,等于清除了一大障碍[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以宫禁有贼为由召唤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兄弟披甲入宫,当其入宫时,武惠妃又对玄宗说三兄弟兵变,已经杀入宫内,玄宗大怒,立刻将三兄弟逮捕,废为庶人并赐死。史称“三庶人”事件。]。皇太子之位空缺着,接下来当然就是立寿王为太子了。然而,就在这节骨眼儿上,她突然死掉了。有传言说:武惠妃设计陷害前太子,故而李瑛的冤魂作祟,把她吓死了。 武惠妃死后,就再也没有人向皇上提议立寿王为太子了。因为寿王并无真才实学,无法得到皇上的赏识。为人谦虚好学的忠王李玙[李玙:即后来的肃宗李亨。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至德元年(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成了皇太子——这是皇上本人的主意,而非其他人的计谋。忠王的生母杨氏早已去世。皇上对于忠王的才干十分赏识。立忠王为皇太子,谁都会认为这是公正的选择——当然,寿王府的人除外。 宣布立忠王为皇太子的那一天,寿王府里的气氛像举行葬礼一般凝重,每个人都唉声叹气,甚至比得知武惠妃死讯时还要悲伤。当时,至少还保留着一线希望:皇上为了纪念武惠妃,说不定会立寿王为皇太子吧。而现在忠王成了皇太子,他们的希望也就破灭了。 大势已去。 寿王府里的高官,大半是由朝廷任命的,包括寿王的心腹。这些势利之人开始另找门路,希望离开寿王府,调到更有前途的职位上去。他们甚至在府里肆无忌惮地谈论这样的话题。继续留在夺嫡失败的寿王身边,确实没有任何益处。弄不好的话,还会摊上“不满之徒”“造反派”之类的嫌疑。虽然他们是被朝廷派来侍奉寿王的,但如今连恪尽职守也成了危险之事。 精明的人四处钻营,笨拙的人则惶恐不安。 玉环冷冷地看着这一切,没有任何感慨。正因如此,她反而能把人心渐冷的过程看得分明。当初进入寿王府时,她就经历过周围人的态度转变,现在又经历一次。由此清晰地窥见了世态炎凉的真谛。 这时,圣旨传来,命玉环入道观(道教的寺院)修行。这更是给了动荡的寿王府以沉重的打击。对于寿王府的人来说,这是致命一击。 连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他们原本还抱有期待:虽然忠王当上了太子,但世事难料,说不定随时会因为某种理由而被废掉——前太子李瑛就是在没有任何过失的情况下被废掉的。如果忠王有什么不测,那么失败者寿王就会迎来转机。 然而,现在连这样的最后一丝希望也被扼杀掉了。 一听说玉环入道观,无论谁都会马上联想到武后当尼姑之事。只要在宫廷里做事的人,都明白这样的决定背后有什么内幕——皇上看中了这寿王妃,要将其占为己有。 这下,即使忠王有什么不测,皇太子的继任者也轮不到寿王了——总不能让皇上爱妃(玉环)的原配偶来当皇太子吧。毕竟还有其他众多皇子可选呢。 当最后一丝希望破灭时,寿王府里的人呈现出各种反应——玉环都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玉环小声道。 离开寿王府那天,她登上楼阁,面对着灞水,祈求道:“就这样吧,以后不必为我实现什么愿望了。”因为她渐渐觉得有些害怕了。 |
||||
上一章:2 | 下一章:4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