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
||||
在《太平广记》中,有一则《东城老父传》,讲述了“神鸡童”贾昌的故事。 玉环五六岁时,曾看见过流经长安城东的灞水。这是她生来第一次看见大河。她非常兴奋,回到宣阳坊[杨玉环的籍贯历来有争议,有华阴县说、永乐县说、容州说、蜀州说、阌乡县说。据《旧唐书》记载,杨玉环“父玄琰,蜀州司户。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此处作者进行了艺术化处理,虚构了杨玉环家在宣阳坊这一情节。]的家里后,便告诉了邻居的小伙伴们。她试图从贫乏的词汇中选择最高级的表达方法来传达自己内心的震撼,却迟迟没找到,心里着急,就伸开双手,说那大河如何如何大。 邻居的小男孩,手里抱着一只刚出生的小鸡,说道:“那有什么!我在城北见过一条更大的河,连对岸都看不到呢!” 玉环咬紧嘴唇,睁大眼睛,直盯着小男孩。这时,她开始发现自己性格里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倾向:她不允许别人有反对自己的意见,一旦有人反对,她就觉得无法容忍。 其实,她并不是娇生惯养之人。 她咬紧嘴唇,直盯着小男孩。不知不觉地,眼泪掉了下来——既是因为气恼,也是因为对未知的将来感到不安。 “哭了呀,噢——爱哭鬼!噢——爱哭鬼!”小男孩嘲笑道。 “阿昌,你快搬走吧!”玉环哭喊道。 那个小男孩姓贾名昌,是龙武军将领的儿子。他的父亲原是李隆基麾下一名士兵,因跟随李隆基起兵反韦皇后,晋升为腰佩长剑的龙武亲卫。贾家本来住在宣阳坊,但近日即将搬到东苑的东云龙门旁边,因为唐玄宗认为:禁卫军应该尽可能住在军营附近。 “嗯,当然要搬。这可是皇上的旨意呢。”阿昌故作老成地说道。其实,他只比玉环大四岁。 “那我就眼不见心不烦啦。你搬到城外去,可以养猪养牛。记住要跟猪牛和睦相处哦。”玉环挖苦道。 阿昌很喜欢小动物,常常央求家人买来鸡、狗、猫等各样的小动物养。玉环虽然嘴上说眼不见心不烦,但这只不过是小孩子的气话罢了。其实,她很喜欢阿昌看小动物时那种温柔的目光。 有一天,阿昌在东云龙门旁边逗鸡玩儿时,恰被唐玄宗看见,后者就下令:“让他到‘鸡坊’去做事吧。” 唐玄宗当皇帝前就很喜欢斗鸡,即位后还在宫内建了训练斗鸡的场所——鸡坊。鸡坊里养了上千只凶猛好斗的雄鸡,皆“金毫铁距、高冠昂尾(身披金色的羽毛,有着铁一样的利爪,头顶高高的鸡冠,翘着尾巴)”。自然,还有几百个养鸡少年。 贾昌被调到鸡坊后,成了这一千多只雄鸡的大王。他似乎能听懂鸡说的话。更神奇的是,只要他发出特别的叫声,那些鸡全都服服帖帖的。唐玄宗听说此事后,擢升他为鸡坊长,给予超过禁军士兵的俸禄。那年,贾昌只有十二岁。 后来,唐玄宗去泰山封禅,让少年贾昌带上三百只装进笼子里的斗鸡同行。再后来,皇帝去温泉游玩,也准许贾昌身穿斗鸡服谒见。 由此,贾昌被天下人称为“神鸡童”,一跃成为长安城的大红人。 “阿昌,太好了!”玉环由衷地为贾昌感到高兴,但同时又有几分寂寞。皇帝狂热地沉迷于斗鸡,所以鸡坊的差事很繁忙,阿昌也就无暇回东云龙门的家了。 据说,安史之乱时,“神鸡童”贾昌也作为龙武军的一名将领随军离开了长安。但途中他的坐骑不小心陷入路边的坑洼里,把马蹄折断了。重新更换坐骑费了点儿时间。最后,他终于在马嵬驿追上大队人马,匆匆赶往大本营。 悬挂在梨树枝上的玉环看见了贾昌的身影。但贾昌快马加鞭地奔向前方,眼中只有前方的大本营,而并没有看见玉环。 安史之乱后,“神鸡童”贾昌不管别人如何相劝,都不愿再出仕了。他的子孙后代成了大富翁,他却没有待在家中享清福,而是到处流浪,仿佛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惩罚自己。 元和五年(810年),文人陈鸿遇见了贾昌。当时,贾昌已经九十八岁,但仍然精神矍铄。 |
||||
上一章:9 | 下一章:飞越帕米尔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