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帕米尔

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在克什米尔北边有一个名叫小勃律国的小国,原本归附于唐朝,每年前往朝贡。但后来吐蕃赞普[赞普:《新唐书·吐蕃传》中提道:“其俗谓雄强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为吐蕃君主的称谓。]把公主嫁给小勃律王为妃,使其叛离了唐朝。

小勃律国地处西域的交通要冲,中亚诸国向唐朝派遣贡使(具有通商使节团的性质)时,该地是必经之路。自从小勃律国投靠吐蕃以来,其西边的二十多个国家都停止了对唐朝的进贡。他们的通商使节不再来唐朝,而改为前往吐蕃。

唐玄宗为此曾先后三次派出远征军,但都无功而返——唐军与其说是被吐蕃的兵力阻挡,不如说是败给了西域险恶的地理环境。

天宝六载(747年),唐朝第四次出动了远征军。而率领一万步骑的,正是高仙芝将军。

高仙芝率军从天山南麓越过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兵分三路前进,并在连云堡(今阿富汗兰加尔)会合。据猜测,他们大概是穿过现在的瓦罕峡谷,在婆勒川[婆勒川:今奥克萨斯河,又称阿姆河,为中亚水量最大的内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流入咸海。]沿岸的连云堡一带集结,然后来到坦驹岭(今克什米尔北部德尔果德山口),沿着“岭峻绝,下四十里”的冰河冲杀下去,攻陷阿弩越城(现巴基斯坦的古比斯)。随后,砍掉河面上的所有藤桥,切断了吐蕃军的救援路线。小勃律国只得投降,重新归附唐朝。

20世纪的探险家斯坦因根据高仙芝的进攻路线推测,断定小勃律国的都城孽多城就是现在的吉尔吉特。

高仙芝因为立此大功而升为安西节度使,他还想再继续扩大战功。

天宝九载(750年),高仙芝以石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未尽属国之礼为借口,出兵至锡尔河上游地区。

高仙芝传令说:“若谢罪则可赦免。”于是,石国国王投降,并被押送至长安。但他并没有被赦免,而是被斩首了——这是高仙芝一手策划的。因为在当时,通过外交谈判使敌国降服不能算作军功。高仙芝就考虑到,只要杀掉石国国王,就没人知道谈判的经过了。

石国王子从长安逃回了石国,并把消息告诉民众。一时间,举国震怒。但可悲的是,这个小国根本不是唐朝的对手。石国向当时的西域强国—— 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中国古籍中的黑衣大食,为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请求援助。就这样,石国再次叛离了唐朝。[关于此次石国的反叛,史籍中记载详略不同,《旧唐书》中只有“九载,将兵讨石国,平之,获其国王以归”的记载;《新唐书》中增加了“……其王车鼻施约降,仙芝为俘献阙下,斩之,由是西域不服。其王子走大食……”等语;到《资治通鉴》中,为“高仙芝之虏石国王也,石国王子逃诣诸胡,具告仙芝欺诱贪暴之状。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从这些史料看,当时并非石国一国反叛。]

于是,高仙芝率领三万将士再次翻越天山,来到怛逻斯河畔的怛逻斯城[怛逻斯城:又称怛罗斯、塔拉兹或塔拉斯,具体位置说法不一,但基本可以确定它位于近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处,在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江布尔城)附近的地区。]。

——摘自《小说十八史略》第五卷《晋升之路》

上一章:10 下一章:1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