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庸  作者:子思

道不可须臾离的基本条件是“道不远人”。因为人人按照自己本性行事,人人皆能知能行。就好比一条大道,所有的人都可以行走。相反,如果不从自己脚下走起,而是把道弄得离奇高远,道则无法实践了。用斧子砍一个斧把,样子就在你的手里,可你不正眼看它,还以为样子在很远的地方呢。所以君子只是从人身具有的本性出发,教化人,能改正错误就可以了。

那么人道是什么呢?如“忠恕”就是。它要求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他人。为人要先严格要求自己,像孔子那样从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四大人伦方面反省自己,从日常身边的言行做起,符合中道,不萎缩,不极端,言行一致,这就是一个很笃实的人啊。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 (1) :‘伐柯伐柯 (2) ,其则不远 (3) 。’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 (4) ,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 (5) ,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 (6)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 (7) ,庸言之谨 (8)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9) ?”

【注释】

(1) 《诗》云:此诗引自《诗经·豳风·伐柯》。

(2) 伐柯:砍削斧柄。柯,斧柄。

(3) 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

(4) 睨(nì):斜视。

(5) 以人治人:以人固有之道来治理人。朱熹注:“若以人治人,则所以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初无彼此之别。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人能改,即止不治。”

(6) 违道:离道。违,离。

(7) 庸德:平常的道德。

(8) 庸言:平常的言语。

(9) 胡:何,怎么。慥慥(zào):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道是不能离开人的。如果有人实行道却离开人,那就不可能实行道了。《诗经·豳风·伐柯》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砍削树木来做斧柄,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差异,但如果你斜眼去看,还会以为差异很大。所以君子根据为人的道理来治理人,只要他能改正错误实行道就行。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用我所要求儿子侍奉父亲的标准来孝顺父亲,我没有能够做到;用我所要求臣下服事君王的标准来竭尽忠诚,我没有能够做到;用我所要求的弟弟对哥哥做到的敬重恭顺,我没有能够做到;用我所要求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实践平常的道德,谨慎平常的言论,还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再努力;言谈要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言论要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要符合自己的言论,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上一章:第十二章 下一章:第十四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