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中庸  作者:子思

本章先是说人,尤其圣人。圣人是至诚的,最大真诚是永远不会间断的。不间断就能持久,内心长久如此,就会发于外,就会久远。长期积累,就会博厚,进到高明境界,从而可以和天地相比,承载万物,覆盖万物。说到底,还是强调由真诚的追求而达到与天地并列为三,从而化生万物的终极目的。

其次讲天地。天地生物之道和圣人是一样的,都是真实无妄的。天地也展现了博厚、高明、悠久,所以圣人是和天地同德的。

最后引诗颂扬文王的道德是真纯的,发用是不停止的,和天道是相通的。这实际上把人的作用提升了,由被动的适应自然转为主动的配合自然。


故至诚无息 (1) 。不息则久,久则征 (2) ,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 (3) ;高明,所以覆物也 (4) ;悠久,所以成物也 (5)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6) 。如此者,不见而章 (7) ,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注释】

(1) 无息:不间断,不休止。

(2) 征:征验,显露于外。

(3) 载物:负载万物。

(4) 覆物:覆盖万物。

(5) 成物:成就万物。

(6) 无疆:没有尽头。

(7) 见(xiàn):同“现”,显现。章:彰明。

【译文】

所以,至诚是没有止息的。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显露出来,显露出来就会悠久长远,悠久长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广博深厚,能以承载万物。高大光明,能以覆盖万物;悠远长久,能以成就万物。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配,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配,悠远长久则是永无止境。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显现也会自然明显,不运动也会自然变化,无所作为也会有所成就。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1) :其为物不贰 (2) ,则其生物不测 (3)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 (4) ,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 (5) ,振河海而不泄 (6) ,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 (7) ,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 (8) ,鼋鼍蛟龙鱼鳖生焉 (9) ,货财殖焉。

【注释】

(1) 一言:即一字。这里指“诚”字。

(2) 物:指天地。不贰:只是一个。这里指只有一个天地。

(3) 物:指万物。不测:不可测度。这里指生物之多。

(4) 斯:此。昭昭:光明的样子。

(5) 华岳:即华山。

(6) 振:整顿,整治,引申为约束。

(7) 一卷(quán)石:一拳头大的石头。卷,通“拳”。

(8) 不测:不可测度。这里指浩瀚无涯。

(9) 鼋(yuán):大鳖。鼍(tuó):扬子鳄。

【译文】

天地的法则,可以用一个“诚”字就概括尽了:作为天地没有两个,而它生成万物则是不可计算的。天地的法则:就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今天我们所说的天,从小处看只是一点点的光明,可到它无边无际时,日月星辰都靠它维系,世上万物都靠它覆盖。今天我们所说的地,从小处看只是一撮土,可到它广博深厚时,承载像华山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重,容纳那众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泄漏,世上万物都由它承载。今天我们所说的山,从小处看只是拳头大的石块,可到它高大无比时,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宝藏在里面储藏。今天我们所说的水,从小处看只是一勺之多,可到它浩瀚无涯时,鼋鼍蛟龙鱼鳖等都在里面生长,各种有价值的东西都在里面繁殖。

《诗》云 (1)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2) !”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 (3) ,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注释】

(1) 《诗》云:此诗引自《诗经·周颂·维天之命》。

(2) 於(wū):语气词。穆:肃穆。不已:不停止。

(3) 不:通“丕”,大。显:明显。

【译文】

《诗经·周颂·维天之命》说:“天道的运行,多么肃穆啊,永远不会停止!”这大概说的是天之所以为天的道理吧。此诗又说:“啊!多么显赫光明啊,文王的道德是那样纯正!”这大概说的是文王之所以被称为文王的道理,他的纯正也是没有止息的。

上一章:第二十五章 下一章:第二十七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