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o.前夜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  作者:松浦弥太郎

辞去G先生处的工作,我又一次去了美国。这次是去纽约。当时,我对精品百货以及家居装饰非常感兴趣,正在考虑将相关的商品引进到日本国内。因此,我决定到纽约去。因为设计与装潢,纽约是最好的。

与旧金山年代不同,这次赴美有一半是为了工作。当时正值服装店也开始经营小百货,我协助开店,为进口家居杂货的公司寄送商品目录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还为日本来美的人当起了向导。人在纽约,对能够帮助来自日本的同胞,我感到非常高兴。但是因为没有工作签证,只能三个月往返。现在想来,我也搞不清楚自己当年在做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发现了自己的才能。我开始觉察到自己具有发现者的眼光,每当想了解一件事,我总能很快找到了解它的方法。比如去书店,总是会很快地找到自己想读的书。所以,我觉得自己非常擅长帮人寻其所需。直到现在我也认为,找货是我的专长。

说来说去,当时也没从事什么像样的工作,依然是过一天算一天,浑浑噩噩,与旧金山年代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对于工作也没有特别强烈的愿望,把娱乐放在了第一位。工作当然不等于娱乐。所以我成天琢磨的都是如何不用工作也能维持自由玩乐的生活。当时年轻,不追求生活的安定,只知道今朝有酒今朝醉。再加上当时日本处于经济泡沫期,感觉随便打个零工都能赚到钱。另一方面,人们开始在生活和兴趣方面投入金钱,只需要说“我发现了一个新东西,你有兴趣吗?”,就马上会有人买。二手服装的热潮一时涌现,在纽约的旧衣店买到商品,只要一通知日本的服装店,对方马上就会支付现金收购。所以完全没必要为了生活而奔波。那是个怪异的时代。

实际上,正是在那时,我开始使用“m&co.”这个名字。因为带货必须开收据,开收据需要收款方名称。这个名字源于纽约的一个设计公司M&Co.,这家公司现在依然在。因为有朋友在那里工作,而我的姓名中的松浦(Matsuura)也是字母m打头,所以我就以做成日本的M&Co.为目标,取用了这个名字。

当时还没开始卖书,但是因为喜欢看书,所以自己经常会去二手书店。如果说哪里是不会说英语也能消磨一天的地方,那只有书店。而且,在那里能看到很多以前我从来没见过的东西,我便被吸引着常常前往,从早泡到晚。

吃喝不愁之后,我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会去听讲座,还会去美术馆和画廊观赏一些摄影作品的原片。无论是新闻摄影还是时装摄影,很多照片我都想一睹为快,于是出入各种二手书店,掌握了搜寻视觉艺术类图书的方法。就这样,在多家书店之间穿梭,对于哪家书店会有什么样的图册、价格如何等,渐渐地了然于胸。比如在某家二手书店卖五十美金的书,在另一家二手书店可能会卖到三百美金,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于是我想到办法,开始做这样的生意。虽说是吃喝不愁了,但还是没什么钱,所以我只能专挑那些收录了贵重摄影作品的书买来看。看了多次之后看腻了,就站在路边卖掉,再用卖书的钱去买别的书。五十美金买的书出价一百美金,买家如果抱怨太贵,我会告诉他:“对面那家店要卖三百美金哦!”所以,总是会很顺利地卖出去。可以说,“m&co. booksellers”(以下简称m&co.)始于纽约的街头兜售,售出的是视觉艺术类影集画册。

说起在纽约街头卖书,也许有人觉得很稀奇,其实大家都这么干,我只是有样学样罢了。当时,我依然自觉身份低微,感觉自己站在社会的最底层仰视着别人。但是为了买别的书,为了明天能生活得更好,我心怀“有朝一日”的强韧意志。

没想到,当我捧着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回到日本,并展示给年长的朋友看时,大家都很震惊,表示:“这样的书多多益善,带回来的话全部买下。”这些一流的平面设计师、摄影师、艺术总监等都要买我淘来的书,让我觉得很得意。甚至有人当场就预支货款,托我代购。当时我不懂二手书店的定价规则,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我给他们的价格比他们之前买同类图书的价格要低廉。好的图书标价会很高,但只要肯去找,一定会找到价格相对便宜的。当时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拥有淘旧书的才能。如果去纽约或者旧金山,哪里会有什么书全都装在我的脑子里。我感觉“也许这会成为我的事业”。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卖书生涯。而一直阴云密布的内心也终于渐渐放晴,绽放出一线光明。

上一章:时时处... 下一章:想到就做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