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在做官、讲学中做人,在做人中成圣

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作者:费勇


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王阳明曾经感叹:像陶渊明那样退隐是容易的,但当官是不容易的。1499年,28岁的王阳明第三次会试,终于被录取,中了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

王阳明的第一份官职是工部观政员,就是在工部做实习生。他的第一份活是去做一个项目的监工。什么项目呢?建造威宁伯王越的坟墓。王越是明朝一位名将,在守卫边关上有卓越的贡献,被朝廷封为威宁伯。王越在兵法上有实践,也有理论。王阳明借助这个机会,演练了一遍兵法。他用兵法上的“什伍之法”来管理施工的民工,五人一组,十人一队,很快就完成了项目。因为项目在边地,王阳明顺便考察了边境的状况,回到北京后,就写了一篇《陈言边务疏》,呈给皇帝。

王阳明的第二份官职是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就是主管云南的司法案子,但办公地点其实在京城。这是1500年。在这份工作上,他发现了监狱系统的腐败,他尽自己所能平反了一些冤假错案,心力交瘁。1502年,王阳明在淮北忙完公事后,顺道去了齐山游玩,然后又去了九华山,去拜访一位隐居的高人“蔡蓬头”,询问如何学习做神仙。这说明王阳明那时还没有完全放弃道家的影响。蔡蓬头回答:“尚未,尚未。”王阳明再问的时候,蔡蓬头就说了这么一番话:“我看你一团官相,做什么神仙呢?”

王阳明从九华山下来,又去了芜湖、当涂、镇江,游茅山,后到润州,游北固山。三月,一路北上回京城,但是到扬州的时候突然重病,滞留了一段时间,五月,回京复命,后过劳成疾,只好向朝廷请假,回到家乡绍兴养病。养病期间,他隐居在阳明洞天,当时他写过这样两首诗:“人间酷暑避不得,清风都在深山中。池边一坐即三日,忽见岩头碧树红。”“两到浮峰兴转剧,醉眠三日不知还。眼前风景色色异,惟有人声似世间。”从此,可以感受到他内心还是有着道家的出世之想。

但也恰恰在这一段养病期间,他特别强烈地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即使在深山里,也无法忘掉祖母、父母。在这一点上,他开始对道家和佛家有所质疑:“这个爱亲的念头,从小生成,要是这个念头可以去得,不成了断灭种性吗?”

又有记载说,这段时期他去杭州游玩,见到一个和尚,已经闭关三年了,几乎不曾开口说话。王阳明走到和尚身边,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这句话其实颇有禅的机锋,可惜这个和尚只会打坐,并没有真正的觉悟,被王阳明一喝,居然说起话来。王阳明又问:“你有家吗?”和尚回答:“家里还有老母。”王阳明问:“想不想念你母亲?”和尚老实回答:“想念。”然后,王阳明就和和尚讨论了一番关于人性的话题,说得和尚第二天就还俗回家,奉养母亲去了。

从此,王阳明越来越往儒学上走,往圣人之学上走,到龙场悟道之后,完全专注于圣人之学,再也没有动摇过。

王阳明的第三份官职是山东乡试的主考官。这时王阳明33岁,是弘治十七年(1504)。王阳明写过一篇《山东乡试录》,讲了自己对于圣人故乡山东的失望,同时又讲了自己希望科举能够帮助朝廷找到真正的人才。

王阳明的第四份官职是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这是1504年的九月,王阳明从山东回到京城之后,就被调到兵部任职,负责选拔武官的考试。1505年,王阳明开始了讲学,讲身心修炼之学。可以说,王阳明在34岁那一年,完成了从“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到“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转变。

从此以后,王阳明一生都在培植“良知”这颗种子,而在世间的社会角色,一直是尽责的官员和不懈的教师。做官和讲学,是他“成圣”的直接途径。一直到去世,都没有改变:在做官、讲学中做人,在做人中成圣。

上一章:05 下一章:07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