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心灵法则
01 凡事要在心上下功夫

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作者:费勇


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王阳明在青年时代有过两次不经意间关注到了“心”。

第一次关注到“心”是他第二次考试没有考上的时候。他很平静地对别人说:“大家都以考不上为耻,而我以考不上动心为耻。”这里,王阳明讲出了“心”的一个基本作用: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事实,但是“心”可以改变我们对事实的看法。一旦我们改变了对事实的看法,我们就在创造新的事实。

第二次关注到“心”是新婚在南昌期间。因为无聊要打发时间,王阳明就开始练习书法。练习中,他摸索到一种方法,叫“心上练”。他的解释是:“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大意是,我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只是模仿古人的帖子,只学到了字形,后来写字的时候,不轻易下笔,先在心里想清楚后再动笔,慢慢地就找到书法的秘诀了。这个书法的练习心得,显示王阳明年轻时候,已经懂得凡事要在心上下功夫的道理。

但他彻底明白这个道理,并践行这个道理,却是在很多年后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挫折之后。1504年,王阳明在兵部任职,又开门讲学,开始了他理想中的儒者的人间生活。如果没有意外,他可以按部就班地升职,弟子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但王阳明在1506年时上书皇帝,抨击当时的太监刘瑾,结果被关进监狱。在监狱里,王阳明每天读《周易》,思考其中的玄理。最后皇帝下诏,把王阳明杖责三十,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

在去贵州的途中,经过浙江,王阳明发现有杀手跟着他,于是就在钱塘江边写了两首绝命诗,跳进了钱塘江。杀手以为他已经自杀,就回京城去向刘瑾报告了。不想王阳明是假装自杀,实际上是躲在一条商船的下面。跟着这条商船,一直漂到了福建沿海。上岸后,他向武夷山走去。在山里,他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二十年前他在江西铁柱宫遇到的那位道士。这位道士点拨了王阳明,告诉他不应该逃避,而是应该到龙场去赴任。

离开武夷山的时候,王阳明写了这么一首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逃难中的人写的诗句。在整首诗中,王阳明把自己放在了宇宙这样一个大背景上。这首诗的第一句用了一个比喻:假如心像太空那样浩瀚洁净,那么,再多的挫折痛苦都像浮云,不会停留,只是飘过。第二句里有一个典故,马祖道一的弟子隐峰禅师有一次遇到官兵和叛军在打仗,双方杀得血肉横飞,隐峰禅师心有不忍,便将锡杖掷向空中,然后飞身而上,瞬间而过。两军士兵看到这一景象,再无争斗之心,由此罢战。所以,这个锡杖是大智慧、大慈悲的符号。王阳明说:无边的夜空下海涛翻滚,月光皎洁,我要拿着锡杖乘风从天上飞驰而下。

1508年,37岁的王阳明到了贵州龙场。古代的37岁,已经是中年接近老年了。而龙场在那时,是一个蛮荒之地。对于一般人而言,几乎等于判了无期徒刑,甚至相当于判了死刑。事实上,王阳明刚到龙场后的第二年,遇到一名小官,带着儿子和仆人去更远的地方任职,经过龙场的时候,三个人都死了。王阳明出于怜悯,和自己的仆人一起埋葬了他们,还写了一篇《瘗旅文》,讲述了这件事。这篇文章后来被收入《古文观止》。全文的翻译如下:

大明正德四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吏目从京城来到这里,不知他姓什么叫什么。他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将要去赴任,路过龙场,投宿在一户苗族人家中。我从篱笆中间望见他,当时是昏黑的夜晚,下着小雨,我本想向他打听北方的情况,却没有说上话。第二天早上,我派人去探视,他们已经走了。

中午,有人从蜈蚣坡那边来,说:“有一个老人死于坡下,旁边两人哭得很伤心。”我说:“一定是那个吏目死了。可悲啊!”傍晚,又有人来说:“坡下死了两个人,旁边一人坐着叹息。”问明他们的情状后,才知道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来说:“看到坡下堆了三具尸体。”看来,他的仆人也死了。唉,真令人伤心啊!

想到他们的尸骨还暴露在荒野,没有人认领,我带着两个童仆,拿着畚箕和铁锹,前去埋葬他们。两名童仆脸上流露出为难的情绪。我说:“唉,我与你们,和他们是一样的啊。”两名童仆怜悯地淌下眼泪,愿意一起去。于是,就在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葬了。随即供上一只鸡、三碗饭,一面叹息,一面流着眼泪,向死者祭告说:

唉,悲伤啊!你是什么人,什么人啊?我是此地龙场驿的驿丞、余姚王守仁啊。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地区,我不知你的家乡在哪里,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座山上的鬼魂啊?古人不会轻率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会超过千里。我是因为流放而来到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听说你的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吏目而已。薪俸不过五斗米,你领着老婆、孩子亲自种田就会有了。为什么竟用这五斗米换去你堂堂七尺之躯?又为什么还觉得不够,再加上你的儿子和仆人的性命啊?哎呀,太悲伤了!

你如真是为留恋这五斗米而来,那就应该欢欢喜喜地上路,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皱着眉头、面有愁容,似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忧虑呢?这一路上满是雾气露水,还要攀援悬崖峭壁,走过万山的峰顶,饥渴劳累,筋骨疲惫,又加上瘴疠侵蚀你的身体,忧郁攻击你的内心,难道还能免于一死吗?我一看到你的愁容,就知道你最终会死掉,可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更没有想到你的儿子、你的仆人也会很快地死去啊。但这样的结局都是你自己找来的呀,还能说些什么呢?我不过是怜念你们三具尸骨无所归依才来埋葬罢了,却使我引起无穷的感怆。

唉,悲痛啊!纵然不葬你们,那幽暗的山崖上狐狸成群,阴森的山谷中粗如车轮的毒蛇,也一定能够把你们葬在腹中,不致长久地暴露在外。你已经没有一点知觉,但我又怎能安心呢?自从我离开父母之乡来到此地,已经有两个年头了。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如此悲伤,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

我来为你歌吟,请你听着:连绵的山峰高接云天啊,飞鸟不通。怀念家乡的游子啊,不知西东。不知西东啊,头顶上的苍天却是一般相同。身处之地纵然相隔甚远啊,都在四海的环绕之中。豁达的人啊到处为家,又何必守住那旧居一栋?魂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不要惊恐!

再唱一支歌来安慰你:我与你都是离乡背井的苦命人啊,蛮人的语言谁也听不懂,性命没指望啊,前程一场空。假使我也死在这地方啊,请带着你子你仆紧相从。我们一起遨游同嬉戏,其乐也无穷。驾驭紫色虎啊,乘坐五彩龙;登高望故乡啊,放声叹息长悲恸。假使我有幸能生还啊,你还有儿子仆人在身后跟从;不要因为没有伴侣啊,就悲悲切切常哀痛。道旁累累多枯冢啊,中原的游魂卧其中,与他们一起呼啸,一起散步从容。餐清风,饮甘露啊,莫愁饥饿腹中空。麋鹿朝为友啊,到晚间再与猿猴栖一洞。安心守分居墓中啊,可不要变成厉鬼村村寨寨乱逞凶!

瘗旅文(原文)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

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

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任其忧者?夫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尔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二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吾为尔歌,尔听之。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上一章:11 下一章:02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