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比山更高 作者:宋明蔚 |
||||
2004年秋天,周鹏刚走进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时,发现学校里竟然有个登山社团。社团平时组织学生去香山徒步,假期去爬雪山。周鹏心里纳闷,他们都已经千辛万苦考到农大了为什么还要上山遭罪? 在周鹏的记忆中,登雪山的大学社团只有北大山鹰社。两年前,北大山鹰社在世界第14高峰希夏邦马峰的西峰遭遇雪崩五名学生遇难。山难的新闻轰动全国,一度成为新闻联播等各大主流媒体的黑色头条。当时周鹏还在读高中。自那以后,只要对这则山难略有耳闻的人,都下意识地认为:登山,特别是登雪山,是一项会出人命的活动。 如果只是平时爬爬山,应该还挺有意思。周鹏从小在湖北恩施的小山村里长大,皮肤黝黑,肌肉饱满而有力,浑身散发着朴实与真诚。他的父亲是小学老师,母亲是农民。自高中住校以后,周鹏的生活一直比较独立。就连高考填志愿,父母也没怎么过问。当面临报名登山社团的艰难选择时,他难得地打电话咨询父亲,这个登山社团能不能加人。父亲说,你觉得想参加就参加。 周鹏加入了登山社团,同时还加人了农大的学生会。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登山社团里的两名学生登顶了新疆的慕士塔格峰。校园的食堂边上拉着一个大条幅:热烈庆祝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苏子霞、阿叁登顶7500米高峰。此时,农大的登山社团刚成立不到一年,还在初创期。周鹏在对登山一点都没概念的情况下,讲着浓重的湖北乡音,意外竞选上了外联部部长, 周鹏刚加人社团没多久,就参加了一场振奋人心的分享会2004年11月,刃脊探险公司的马一桦、曾山(Jon Otto)与民间登山高手陈骏池、康华等人,登顶了四川四姑娘山主峰幺妹峰。这是国人第一次登顶这座高难度的技术型山峰,成为当年中国登山界的重磅事件。12月8日,北京极度体验户外俱乐部举办了一场幺妹峰分享会。马一桦、曾山、康华等人在现场讲述他们围攻幺妹峰的惊险故事,感染着每一位听众。“那个时候觉得讲得很精彩,这个线路很难、很牛逼,”周鹏回忆道,“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只是以为自己听得懂,其实完全无法领会他们到底在讲什么。” 周鹏的第一次高海拔攀登很快到来,农大登山社团筹备起五一期间攀登四姑娘山二峰的活动。临行前,周鹏的体检结果显示,他的白细胞超出正常水平,被团委的指导老师踢出了队伍。两个月后,周鹏才登顶了人生中的第一座雪山,西藏的启孜峰(海拔6206米)。几次活动之后,周鹏逐渐成为社团里的活跃分子。他扔下了地理信息系的专业课,也退出了校学生会。 这一年,周鹏作为社团的外联部部长,应邀参加清华大学山野协会的念青唐古拉中央峰报告会。周鹏听说这届清华大学登山队队长叫严冬冬。但严冬冬真正给周鹏留下深刻印象的反而是不久后农大启孜峰的报告会。这次轮到严冬冬代表清华山野协会参加农大的登山报告会。外联部部长周鹏派出一名队员去接待各校代表,带他们去吃麦当劳。这名队员回来后大为震撼,对周鹏说,来了个叫严冬冬的哥们,吃东西真可怕,也不看旁边的人,拿着汉堡咣咣咣就吃了。 那是严冬冬最饥寒的一段时期,虽然周鹏后来认为这跟严冬冬当时饿不饿没有关系。“他就是这个(狼吞虎咽的)风格他根本不会管旁边的人是谁,坐了20人还是30人,”周鹏说,他喜欢吃的东西,他喜欢做的事情,他就会第一时间去弄,不会在意别人是什么样,也不会考虑别人还需不需要吃。 到了大二下学期的暑假,周鹏随农大登山社团尝试攀登世界第6高峰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在2006年的这次攀登中,他只到达海拔7200米的高度。周鹏发现,自己的体能极限高度是海拔7000米。在7000米海拔以下,他的体能还不错,但到了7000米以上,他就像变了个人。尽管他没有登顶,但对于当时国内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能有机会攀登雪山,并且还是8000米级别的雪山,这种经历也极为罕见了。周鹏刚从卓奥友峰下山不到一个月,身体还未恢复,就参加了珠峰火炬接力的预备队员选拔。 对于周鹏来说,加入火炬队是一个重大的人生决定。这意味着在大三、大四期间,他都无法正常在校学习。这也意味着,他未来几年的身份可能不再是一名高等院校的优秀毕业生,而是较为专业的登山运动员。他慎重地做出了决定。经过了10公里长跑(女生8公里)、跳绳、岩、绳降等考核,再考量对社团的贡献与数次高海拔攀登经验,最终周鹏、黄春贵等四名农大学生入选18人火炬队的预备队伍。 18名大学生在北京怀柔登山基地报到后,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单调训练。在怀柔,队员们每天训练五个小时:半小时的早操,两小时的上午训练,两个半小时的下午训练。冬天,队员们被拉到吉林的北大湖,在雪地练习负重行军。之后,他们又被拉到北京密云的桃源仙谷练习攀冰。就连除夕之夜,大家也在一起吃年夜饭。 随着训练量的骤然增加,队员们的饭量也猛增。训练了一周后,教练让队员们监测体重,队员们吃了一惊。来自清华大学的严冬冬,竟然在一周的时间里,体重暴增了11斤。坚持不吃猪肉、说话风格还有点奇怪的严冬冬,在队伍里更显得另类这名清华学生总是怼教练,说话时还喜欢跟人抬杠。周鹏说严冬冬最狠的就是,无论对方说什么,他总用一句话把你死'他并不是跟你过意不去。他就是觉得这个事办得不对,你这个话有问题。他怼的是这个事实。所以你也不会觉得他针对你,周鹏说,“但你有时就觉得他妈的挺讨厌的啊。” 话虽如此,唯有周鹏才能发现严冬冬其实为人淳良,而且还很勤奋。严冬冬明知自己身体条件远不如人,平时训练更加刻苦。周鹏渐渐观察到,在严冬冬“怼人”的坚硬外壳中,内心还藏着些许软弱。严冬冬与人针锋相对的时候,大都是基于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可一旦受人欺负,他甚至都不太还击。严冬冬的性格与其说是内向,更像是一种自卑:出版社拖欠稿费严冬冬不敢催款;初逢生人,也不好意思跟人交流,但一旦混熟了之后,他的话又多得不得了。 在火炬队刚组建的头半年里,大学生火炬队的全体队员西藏登山学校的藏族队员,以及奥运火炬珠峰项目组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在筹备着一个重大的项目:2007年5月的火炬接力珠峰传递测试。这次测试活动有三层目的:测试在珠峰顶峰的极限环境中,奥运火炬能否点燃,测试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能否同步完成;进一步选拔2008年登顶珠峰的正式队员。 2007年3月,18名大学生队员与西藏登山学校的队员在拉萨集合,混编到一起,开始磨合适应。几周后,近百人的大队伍浩浩荡荡地从拉萨出发,开往珠峰北坡大本营。两天后,全体队伍抵达海拔5100米的珠峰大本营。队员们开始适应海拔,修建营地,运输物资。不上山的时候,队员们要学习操作奥运火炬与火种灯。火箭科学家参与设计了火种灯,要保证奥运火炬在极寒、缺氧、大风中也能点燃,并且在恶劣天气中奥运火炬的火焰还能被人们看到。 众人在大本营忙忙碌碌的时候,珠峰的山体静静地矗立在队员们的视线里。站在5000多米海拔的地方,眺望8844米的世界最高峰,顶峰看起来近在咫尺。近3800米的垂直高度,竟给人一种屏住一口气就能爬上去的错觉。只有真正向珠峰脚下的绒布冰川跋涉时,他们才会意识到在地球上最雄伟的山体面前,这种错觉有多荒谬。 在珠峰大本营的时候,严冬冬再次遇到了大学期间给他们做培训的孙斌教练。一年前,孙斌刚从中登协培训部调到北京奥组委珠峰传递组,负责策划与执行奥运火炬接力项目。孙斌把一本在登协时经常翻看的英文登山书籍也带到了珠峰大本营,又把这本书介绍给严冬冬。 严冬冬彻夜看完这本Extreme Alpinism后,异常兴奋。他被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激情,甚至有些极端的态度深深吸引着。书中所提倡的大部分登山理论,在国内登山界几乎闻所未闻。于是,孙斌和严冬冬一拍即合,决定把这本书引进到国内。严冬冬先翻译完全书,孙斌再来做校译。他们把这本书命名为《极限登山》。 |
||||
上一章:2 | 下一章:4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