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比山更高  作者:宋明蔚

在珠峰火炬测试活动期间,17名登顶的队员中不仅没有孙斌,也没有任何一名大学生队员。测试活动结束后,11名学生队员被遣散回家,要求回校继续学习。火炬队安排了人均2000元的机票预算,让学生们飞回到各自的所在地。但这些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决定把机票退掉,换成300多元的硬座,一路从拉萨坐硬座火车回家。他们根本没打算再回来。

这11名学生心情复杂。他们原本以为,层层选过后,终将有机会参与这一宏大的社会事件,并登顶世界最高峰。登顶,或至少获得登顶的机会,是支撑他们参加这次活动的唯一动力。但如果用两年的青春与学业,换来的只是无望冲顶珠峰的空头支票,便是一件既委屈愤怒,又深感无力的事情。

严冬冬回到了清华大学14号楼楼顶的山野协会活动室,了个帐篷,蜗居在这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下房租了。这之后,严冬冬又参加了两次山野协会的攀登活动。他都没有登顶。在不登山的时候,他就专心翻译。他几乎把附近的一家嘉和一品快餐厅当成了自己的食堂。在店里吃碗6元的皮蛋瘦肉粥后,他就拿出笔记本做翻译。他的翻译稿酬是千字40元,并不算高,稿酬发得也不及时。好在他的翻译效率极高,翻译的收入也能勉强养活自己。

早在火炬队刚开始集训的时候,严冬冬就接了一本书的翻译,可惜还是没有出版。他又接了一本《猫头鹰的叫声》(Hoot),这次终于出版了。这是严冬冬独立翻译并出版的第-本书。之后这一年,他又陆续翻译了《心宽一寸,病退一丈》《水是最好的药Ⅲ》《身体自愈的秘密》《这书能让你戒烟》等健康类书籍。有一天,他在嘉和一品连续工作24小时,一口气翻译2.8万字。这个效率对于专业译者来说,也是个惊人的数字他后来一直追求这种亢奋投入的翻译状态。

这一年秋天,距正式珠峰火炬接力任务还有半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颇感意外的是,中登协似乎没有计较几个月前的退机票抗议事件,不仅再次集结学生队员训练,每个月还发放1500元的补助。2007年9月22日,选拔后的9名大学生队员,与22名藏族队员在北京怀柔登山基地报到,组成了“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登山队”。31人的队伍被分成三组。严冬冬是第一组的队员,周鹏任组长,中登协教练次落是这一组的执行教练,这一次,严冬冬和周鹏被分在了同一间标间宿舍。

火炬队集结完毕,准军事化的“超体能训练”开始了:10-12公里长跑,台阶跑,越野跑,短跑,俯卧撑,蹲起,仰卧起坐,跳绳,引体向上,双臂屈伸,悬垂举腿,卧推,以及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训练。每天晚上疲惫地回到宿舍后,严冬冬还要继续做翻译。他先是受人之托,把一本记录国人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图书《危险的脚步》翻译成英文,之后他再把饱含激情的《极限登山》翻译成中文。严冬冬又进人了那种亢奋的翻译状态中。他还把室友周鹏一起拉进来。严冬冬每润色完一章节,就把译好的文字通过QQ发给周鹏。周鹏在电脑那头接收后立马查看,两个人一起阅读一起嗨。

《极限登山》中提到的“轻装快速”攀登理念,二人闻所未闻。每天晚上,他们都会短暂地进入到那种热血澎湃的状态:谈论各自的登山理想,探讨户外论坛上的登山帖子,交流攀登中的具体技术,畅想两个人未来能否也在雪山上实践书中的理念。

至于严冬冬的臭袜子,周鹏似乎并不太介意。但友的遢还是让周鹏叹为观止。“我是属于平均水平的邋遢程度,他是属于超级邋遢的程度。”周鹏说。严冬冬总是把衣服、裤子、袜子电脑全部乱摊在床上,被套和被单丢在房间的角落里。晚上睡觉的时候,严冬冬随手掀起能盖的被子(或被套)铺在身上:到了早上6点的早操时间,严冬冬又叫苦连天。虽然他平时训练异常刻苦,但由于晚上熬夜工作的模式,严冬冬认为“早操就是反人类”

队员们从北京的秋天一直操练到寒冬。冬天,队员们被拉到云南昆明,在长虫山进行为期七周的负重、攀登、耐力专项训练。来年2月,火炬队被拉到西藏拉萨适应海拔:上午,他们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体工队田径场长跑10公里,下午,队员们轻装爬上拉萨城北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小山。

在拉萨每天5小时训练之余,严冬冬正以每天2.2万字的速度翻译《黄金罗盘》。菲利普·普尔曼的“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黄金罗盘》(The Golden Compass)是风靡全球的奇幻小说,也是严冬冬非常喜爱的一部书。他觉得这本书的中译本质量实在糟糕,索性在没有授权和邀约的情况下,纯粹为了兴趣而自发翻译。他把自己翻译的《黄金罗盘》译本视为付出心血最多也最得意的一部译作。

在3月的最后一天,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登山队终于进驻了珠峰大本营,立即参与到艰苦的运输与操练当中。在同一时期,大学生登山队的最后一重选拔正式开始。队伍里一时人心惶。九名大学生登山队员中,只有三位才有机会冲顶。

其中要数严冬冬的表现最为亮眼。他第一次来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只休息了一天,就和周鹏各背负两顶沉重的高山帐,用三个半小时运到了7028米的一号营地--无论是负重量还是速度,都远超出其他队员,甚至不逊于藏族队员。他还在一天之内,背着三瓶氧气,与藏族队员一起从6500米一路运输到海拔7790米的三号营地,又在极端的狂风中,熬了一整夜。即便是在这样的高强度拉练中,他还利用一切时间翻译“黑暗物质”系列的第二本《精微匕首》(The Subtle Knifè)。

火炬队反复操练了半个月后,学生队伍的攀登节奏缓慢下来。四月的一天,严冬冬和周鹏已经在前进营地驻守了十来天。在日复一日的单调拉练中,二人丝毫感觉不到攀登的激情,也隐隐感觉到自己未必会被选进冲顶的队伍中。严冬冬写道:集训只有单调的体能训练,几乎完全没有攀爬与技术训练;训练方法陈旧而不够科学,集训队里弥漫着功利性的竞争气氛,攀登中的关键决定完全要看领导的脸色……我觉得窒息,我想要的是真正的、自由的攀登,不是这些东西。

《极限登山》所倡导的阿式攀登理念是自由,是灵活应变是每个人只对自己负责,这几乎与珠峰上的喜马拉雅式攀登风格背道而驰。在珠峰火炬传递的活动中,每名队员都要严格听从攀登队长、总队长、总指挥的命令。这无比接近于军事化的战斗。与阿式攀登相比,喜马拉雅式攀登体现的是另一重组织艺术:行军布阵的艺术,把握好天气窗口的艺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艺术,把一个个螺丝钉与螺母调试完备从而组装出一套强大系统的艺术。这跟登山有关,但又与登山的本质无关。

两名年轻攀登者所感受到的“窒息”反而让他们更渴望呼吸自由的空气。“他们不让你爬,限制你的攀登欲望,就会让你特别想爬,”严冬冬说,“原本我就很想爬,但被憋了一年半之后,就真的特别想爬。

严冬冬和周鹏在小帐篷里约定好,等火炬队解散之后,他们俩要用书中倡导的理念,自由地攀登半脊峰、玄武峰、雪隆包、雪宝顶、雀儿山、田海子、博格达峰七座山峰。他们的登山组合就叫“自由之魂”。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登山的自由?严冬冬后来在《登山的自由》一文中写道:

有谁不渴望自由呢?登山的人尤其如此:远离尘器的羁绊,在广阔雄浑的山间让生命力恣意飞扬,这样的向往,应该说是驱使我们中许多人开始投身登山的动力源泉之一吧。自由是登山者能够追求的终极目标。自由就是随心所欲。在登山这方面,理想程度的自由,应该是随便任何一座山、任何一条路线,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都可以攀爬……”

然而,在自由之魂刚刚成立的那一刻,任他们的心灵恣意飞扬,他们的身体却被桎梏在那顶不足两平方米的小帐篷里渴望着被赐予冲顶珠峰的机会。

在严冬冬和周鹏畅想未来的时候,5月4日一早,奥运火炬被秘密运输到了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出于安全考虑,一周前中登协就已对外宣布,奥运火炬早已被运上珠峰。这天晚上,中国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总教练罗申、西藏登山学校校长尼玛次仁,把所有队员召集起来。他们在奥运火炬旁,宣布了正式冲顶的队员名单。严冬冬、周鹏二人都没有在这份名单里,周鹏被安排在了7790米的二号营地,而严冬冬被安排在了接应组,留在8300米的突击营地。在那一刻,巨大的失落感压在严冬冬心头,“仿佛千斤重担一般,比背包上的包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火炬队冲顶珠峰前一天,严冬冬随接应组抵达了8300米的营地。第二天,世界瞩目的珠峰火炬接力活动就要上演了。这一天,除了在营地好好休息、等待接应冲顶队员之外,严冬冬再没有其他任务。下午,严冬冬在适应海拔的同时,溜达到了王勇峰队长的帐篷处,想着再碰碰运气。他刚走到帐篷门口只见王队长正朝他招手。凑近以后,王勇峰对他说,你明天跟罗教练一起上吧。严冬冬怀疑自己听错了。王队长又补充道,一切顺利的话,你们可以一起登顶。

与此同时,次落、阿旺扎西、罗布占堆、小扎西次仁、严冬冬等五名冲顶珠峰的火炬手的名字,被写在了珠峰大本营帐篷外的石头上。严冬冬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明目冲顶珠峰的安排已确凿无疑。在那一刻,站在世界之巅,成了严冬冬当下最大的愿望。

严冬冬即将冲顶珠峰的消息传回了母校。清华大学的官网发布了这一还未发生的喜讯。尽管清华大学没有给这名逃课大王授予本科学位,但这丝毫不妨碍严冬冬即将成为“清华登顶珠峰第一人”。整个清华大学都轰动了。严冬冬的同班同学们纷纷奔走相告,分享着这份骄傲。那些见证过严冬冬曾为了登山而穷困潦倒、靠翻译度目的朋友们也激动不已,以为他终于要熬出头了。

5月8日凌晨1点30分,8300米营地。严冬冬没有吃东西,只喝了一小杯水,戴上头灯,扣好氧气面罩,和罗申教练在满天繁星中出发了。他的背包里装着热水、相机,几乎有一辆自行车那么沉重的三瓶氧气。其中两瓶留给自己,一瓶留给教练备用。在黑暗中,头灯只能照亮眼前几米的路。他们沿着山脊走了五六个小时,直到头灯照亮了眼前的金属梯子。一架六七米长的梯子,自1975年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时起就斜放在陡峭的岩壁上。他们来到了珠峰第二台阶处著名的“中国梯”

通过冲顶路上的最大难点之后,他们继续跋涉。二人的速度并不快,时而会被后出发的队员们超过。严冬冬越走越疲劳,手脚冻得发麻。他们经过了第三台阶。远处的天际线被一丝光亮刺破,划开的口子逐渐照亮整片天空。繁星隐去,东方渐白,通往顶峰的最后100米雪坡就在脚下。坡度越来越缓。十步,五步,三步,两步,一步…… 珠峰火炬手严冬冬站在了世界之巅。他没有自己想象的那般兴奋,而是出奇地平静:哦,终于到了。

上一章:4 下一章:6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