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比山更高 作者:宋明蔚 |
||||
党结真拉事故一个月后,苏拉王平的队伍又招募了十几名以黑水县为主的嘉绒藏族青年,并培训他们成为当地的登山向导。三奥雪山协作队壮大成了“川藏高山向导队”。人们称呼他们为“川藏队”。苏拉王平并没有听从当年马一桦的叮嘱“不碰雀儿山”。在刃脊探险之后,雀儿山成为这家公司的招牌山峰之一。川藏队只做成熟山峰的商业登山活动,几乎没有开辟过未登峰。“安全”始终是这支队伍最重要的信条。 川藏队还参与了数次著名的高山救援与搜救行动。十年之后,苏拉王平效仿当年马一桦在北京风雨雪开办的“心中有数才出发”讲座,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办了“心中有数才出发”分享会。“心中有数才出发”这句话成了川藏队最知名的广告语川藏队经历了上千次商业登山活动,是中国极为罕见的仍保持零事故的登山团队。他们的向导团队壮大到了55人,后来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登山公司之一。 李红学曾在2008年初短暂地加入过川藏队。他在这里工作了两个月就离开了,随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终极探险”。在李红学的前同事们看来,这名小伙子向来胆大。“他总要去做一些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马一桦说。 早在绵阳读大学期间,李红学就爱上了户外。他先在绵阳的探路者户外装备店打工,之后和当地户外爱好者张伟,合伙开了家“终极户外店”。这名高大帅气的小伙子,大学期间就痴迷于登山。在上大二时,李红学就开始组织同学去爬四姑娘山三奥雪山、雪宝顶、骆驼峰。在2006年加入刃脊探险之前,李红学就已经有过一些攀登经验,还和马一桦参加了同一期中登协高山技能培训班。马一桦也在面试时看中了他这一点。这名大学毕业生在刃脊探险的半年里,只参与一次成功的“未登峰计划”,2006年11月的雅姆雪山。当时马一正在上方领攀,李红学在下方做先锋保护。在打保护过程中,李红学的一次失误,险些让马一桦掉下悬崖。马一桦愤然决定开除了他。 李红学从刃脊探险离开后,来到了北京,跟着另一位“马哥”马欣祥在中登协培训部工作过一段时间。马欣祥说,他也曾邀请过李红学加入中登协。当时他的这名学生犹豫过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自由攀登的生活。在之后的两年里,李红学参与了凯乐石的“未登峰计划”,还与搭档徐老幺、袁老二合作,开辟了许多川西的未登峰。 马一桦出走加拿大后,听说李红学在国内小有名气,“他后来公司的宗旨好像就是说,我走了,他要继承刃脊精神什么的”。李红学确实继承了马一桦的一部分特质。网络上至今仍流传着马一桦当年亲自撰写的户外经历,精确到每一年、每个月。他会在其中有意无意地赘述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写到慕士塔格登山时,他会格外提及“历时二十余天的瘦身故事”,写到错把幺妹峰当三峰的攀登经历时,他会补充一句“曾领攀一条200米岩壁难度在5.6的混合路线”,写到组织一次艰难的登山活动时他还会格外说明“打破了五一左右雪季无法登顶的三峰纪录”李红学也恰到好处地掌握了这种风格的精髓。在网上发帖招募队员时,他会把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协助剧组拍摄雪山广告片,到达海拔4600米冰川”等画蛇添足的细节,一并写进其中,伴随着每一次活动推广的文案。这份履历中还有那次著名的格聂神山搜救。 2006年底,曾独攀幺妹峰的美国登山家查利·福勒,与搭档克里斯蒂娜·博斯科夫(ChristineBoskoff)在登格聂神山期间失踪。在之后的半年里,曾山两度率领刃脊探险的队伍来到川西的格聂神山寻找失踪者。李红学参与了第二次搜救行动,并找到了克里斯蒂娜的遗体。面对惨不忍睹的尸体,李红学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彻夜未眠。当然,他最后还是把搜救的经历写进自己的户外履历中,“与一名队友独立搜寻近20天,发现遇难者之一” 在朋友们的观察中,李红学很少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祖露于外人。他是一名温和而善良的青年。包括徐老幺、卢三嫂在内的四姑娘山当地人,都受过他的照顾与恩惠。李红学之所以急于求成,也许是想尽快成为像马一桦一样在业内有影响力的人物。毕竟,作为一名民间登山者,要想在中国自由地攀登太难了。只是李红学一时还没有意识到,马一桦之所以敢写,是因为他在把这些自我标榜的小事写进去的同时,也完成了一些了不起的成就,数次开创了登山历史上的先河。 也许李红学后来意识到了这一点,渴望完成同样了不起的成就。只不过他追求目标的方式在他人看来多少有些胆大妄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终于也开创了历史。他和徐老幺首登的四姑娘山玄武峰,日后成了一座经典的技术型山峰。李红学还首度提出了挑战四姑娘山幺妹峰中央南壁路线的计划。这是一条充满想象力与勇气的路线。他集结了当年一同人职刃脊探险的前同事李霖鹏,协作徐老幺、袁老二,组建了2008年终极探险幺妹峰登山队。2008年12月的一天,李红学在成都采购装备时,迈进了中山户外店的大门,点燃了严冬冬和周鹏--下-个时代的自由攀登者--的幺妹峰之梦。 |
||||
上一章:19 | 下一章:21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