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1比山更高 作者:宋明蔚 |
||||
马一桦出走加拿大的新闻在登山界引起了大地震。刃脊探险内部也经历着洗牌与重整。由于曾山仍在美国,公司的日常运营暂时交由陈力来打理。此时,刃脊探险的账面上只有几万块钱。 “是有点慌,”陈力说,“特别是每个月要花钱的地方,你说这些都是平时大家一块的兄弟,你怎么面对他们?”陈力是公司里资历最老的员工。他见证了公司是如何一步步壮大起来的。山难三个月后,他开始了振兴刃脊探险的第一步:和所有在刃脊工作过的兄弟们联系,希望他们能够重新返回到刃脊继续攀登。 在后刃脊时代,陈力努力着手组建一支实力不输当年的团队。他找来了早已分散各地的姚振、满昱、张俭,“嫁到”南京的泽郎头,李红学的老搭档张伟,乐山的刘鹰……曾山回到国内,又投了些钱进来,勉强支起来整个公司。曾山给大家上了两天的培训课,再拉着大队伍来到半脊峰上。大家刚要开始上山,曾山突然接到电话,他的女儿发烧了。曾山立即赶回成都。陈力成为代理教练。好在刃脊探险的每一名老队员个人实战能力过硬,这次活动算是顺利完成。“虽然没有在技术上的进步,但是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老马和Jon不在的情况下独立操作一次活动,也许这更重要。”陈力写道。 马一桦离开后,大邑县鹤鸣山的岩场开始免费对外开放。对于刃脊探险来说,商业登山活动才是支撑公司活下去的命脉这一年“十一”假期,刃脊探险恢复了商业登山活动。在党结真拉的事故之后,刃脊急需恢复往日的影响力。可惜,陈力、张俭、姚振、泽郎头带的这期活动并不理想。在他们最自信、最熟悉的半脊峰,竟然有客户没有登顶。但陈力等人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强打起精神。每做一次活动,刃脊探险就恢复一点点影响力。遇到问题,陈力就给远在美国的曾山打电话汇报。 “我有个不到一岁的小孩,不停地处理这边的事情,都是在半夜处理。太累了,”曾山说,“快两年,我都一直坚持下来,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当时阿苏已经离开了刃脊探险。曾山聘阿苏为他在成都的私人助理,帮他处理在成都的杂务 2008年5月的一天,曾山正在跟阿苏打国际电话,两个人正聊着工作,阿苏突然喊,楼在动。曾山问,怎么了……电话断线了。曾山心想,难道是地震了?曾山又给阿苏打了个电话。不通。曾山急了。他立即给其他在四川的朋友打电话,全都打不通。曾山给上海的朋友打电话,问四川地震了没有。上海的朋友说没有。曾山又打给正在广州的曹峻,问四川地震了没有。曹峻说,好像有一点事情。曾山急疯了。他的妻子、丈母娘、朋友们全都在四川。他一晚上没有睡觉,在美国疯狂地打电话找人。 5月12日这天,陈力刚带完一期半脊峰登山活动,回到了成都,装备还没来得及整理。下午,他和同事正坐在刃脊探险的办公室里整理票据,突然整个大楼开始晃动。陈力和同事面面相觑,是不是楼下修地铁的又开始野蛮施工了?他们过了会儿才发觉,似乎有点不对劲。这施工的动静恐怕有点大。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川西一带哀鸿遍野。震后第二天,陈力接到了川登协打来的电话,有一支九人队伍在山里失联,希望他能进山援助。陈力抓上现成的装备,和五名队员组成一支具备攀岩、登山、徒步、急救技能的救援团队,立即开赴震中。他们开车前往震中映秀。那是他们每次去四姑娘山的必经之路这一路满目疮痍。山上震落的巨石挡在路中央。路基被生扯开宽大的裂缝。多条隧道坍塌。曾经横亘在紫坪铺水库上的大桥被拦腰截断。 到了都江堰,他们的车再也开不进震中,只好徒步进映秀镇。一路上,他们遭遇余震、落石和滑坡。救援队连夜徒步到了映秀镇漩口中学,遇到了中学里的老师。老师说,他们已经打了几天的电话求援了,怎么也打不通。学生们正住在简易帐篷里。这里只有土豆、盐,还有从废墟里刨出来的零食,怕是坚持不了几天了。老师们希望救援队能带这20多名学生下山。《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记者林天宏,曾将震后的漩口中学形容为“末日景象”。在那篇著名的特稿《回家》中,他如此描述震后的漩口中学:“这座原本6层的教学楼,已经坍塌了一大半,程磊所处4层教室的那个位置,早已不存在了。整个镇子变成一片瓦砾场。幸存下来的人们,满脸惊恐的表情,四处奔走呼喊,救人的声音此起彼伏。连夜徒步几十里山路,刚刚赶到的搜救部队,都来不及喝一口水,就投入到了救援中。” 《回家》中的学生程磊“被压在一块巨大的水泥板的缝隙里”“全身已经僵硬”。但这所学校里还有更多的学生和老师、更多的幸存者挣扎着渴望活下去。此刻,陈力的救援队是他们唯一的希望。陈力刚从半脊峰下来,正好包里还带着卫星电话,他们打电话请示过上级领导部门后,决定冒险带这20多名学生下山。 5月16日凌晨5点,陈力等人来到临时营地,准备带学生们离开这里。他们却傻眼了:眼前黑压压一片,这哪里是老师说的20多名学生。清点过后,师生共计235名。陈力与队员们简单讲解了基本求生知识后,就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一路上,沿途的村民听说终于有救援队进来了,也跟到队伍后面队伍越来越长。队员们护送着大队伍,躲过落石高发地带,闯过湍急的岷江河畔,最终安全抵达了目的地平滩码头。下午大型趸船来到码头,载着数百人,有惊无险地把他们运到了紫坪铺码头。陈力等人统计了总人数。他们拯救了约500名师生和村民。在2008年5月,像陈力这样成百上千名中国户外爱好者集结成队,组成了几十支救援队,利用丰富的户外经验,率先挺进了川西灾区参与救援。2008年不仅是中国民间公益的元年,也是中国民间救援队的元年。 汶川大地震摊毁了川西数万个家庭,改变了许多人的心灵与命运,也摧毁了刃脊探险全年的活动与收人。陈力等人救下了数百人,却没有救活刃脊。到了年底,公司濒临危机。“甘孜州的活动也全部停下来,2008年唯一-次能挣钱的活动还亏了本 --整个2008年是非常惨淡的一年。”陈力写道。 在2009年新年来临之际,陈力决定,来年一定要让刃脊探险恢复新的气象。 |
||||
上一章:20 | 下一章:22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