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比山更高  作者:宋明蔚

2009年初,春节刚过,刃脊探险的办公室从南桥花苑搬到了文殊院附近。刃脊探险逐渐恢复了震前的忙碌,还与众多户外品牌建立了联系。然而在“十一”期间的雀儿山商业活动中,刃脊探险登山队冲顶失败。即便远在加拿大的马一桦早就决心不再插手公司的运营了,但还是气得够呛。马一在公司的时候,除了六年前王平突然离职那次,他带的商业登山活动从未失手过。

马一桦移民到加拿大后,这名曾经的户外论坛领袖销声匿迹了。他一度想把自己过去十年的登山经历写成一本书,后来想想也还是作罢了。马一桦定居在了温哥华。他从家开车半小时就是便宜实惠的滑雪场,开车一小时就是北美攀岩胜地斯阔米什(Squamish),开车两小时就到了冬奥会赛场惠斯勒(Whistler),开车10个小时就是世界著名登山目的地班夫国家公园(BanffNationalPark),但这些地方他都没有去。他要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到了温哥华不久后,马一桦就与妻子谢红分开了。他变成了一个人。他先是像其他留学生一样,在饭店刷盘子打零工,之后又找了份在大楼里做装修、贴瓷砖的工作,一天要连轴干12个小时。“活儿是又脏又累,我刚开始干的时候浑身酸痛,躺在床上就不想起来。”马一桦回忆道。在加拿大做小时工很累,但这份生活又很简单:时薪高,时间自由。工友们都有自己的故事,从没有人过问马一桦的经历。在过去,马一桦一张嘴就像拧开了自来水龙头,滴滴答答说个没完。如今在温哥华马一桦却无人说话。他很孤独。在餐厅里、在大楼里、在公路上,他又变成了一匹独行的马,一匹老骥伏枥的马。

两年过去了,中国登山界每一天都在发生剧变。当年来加拿大之前,赞助商说好的“将以公派形式派遣回国登山”的计划破产。赞助商的律师后来阻止了这一计划。马一桦永远地留在了加拿大,很少再关注中国登山界的动态。当心力交的曾山给他打了那通解散公司的电话时,马一桦已是心如死灰。

经历了2008年汶川地震的重灾,2009年中国登山界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盎然生机。在四川,彭晓龙的蜀山探险公司继承了开拓川西未登峰的“大纛”,苏拉王平把川藏队的商业登山活动做得有声有色。终极探险等小型登山公司纷纷崛起。四姑娘山的徐老幺、三奥雪山的罗日格西等当地原住民向导各据一方。一年前,三大高手率领的队伍围战幺妹峰。如今幺妹峰成了中国自由攀登者竞相追逐的目标。在2009年底这场围战中,年轻一代的登山者严冬冬和周鹏在众高手间突围,阿式攀登了幺妹峰,并开辟了“自由之魂”新路线。

国内登山界的进步让年近半百的马一桦措手不及。他从未料到,仅仅过了两年多,中国登山者,还是如此年轻的登山者,就已具备阿式攀登幺妹峰的实力。当马一桦在网上看到当年赠送自己雀儿山地图的严冬冬,正茫然于是否站在了幺妹峰真顶的时候,他还给了严冬冬一张珍贵的四姑娘山1:5万比例尺地图,并难得地在国内户外论坛上再度发声:“从你的照片看与我们当年攀登的是同一个顶。”

在更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奥索卡与中登协合作,成立了日后被誉为“中国阿式攀登的摇篮”“自由攀登者的黄埔军校”的中国登山高级人才培训班(CMDI)。早在2006年,奥索卡的老板汉斯就与中登协培训部的马欣祥、孙斌等人,商议开办一个专门培养中国阿式攀登者的培训班。培训班的课程还特别结合了中国登山的发展情况。2006年9月,来自四川、新疆、西藏、青海等地体育系统内的八名青年,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全脱产攀登培训。其中三名学员完全没接触过登山,比如四川的李宗利他曾经是一名职业摔跤运动员。多年练习摔打厮斗,他的双耳软组织都变成了摔跤运动员特有的“木耳”。其他学员即便是登过山,也没比李宗利强多少。

拥有二十多年攀登经验的法国高山向导奥利维耶(0livicrBalma)任总教练。由于孙斌临时被借调到奥组委,马欣祥又从西藏登山学校召回了康华,担任翻译及助教。康华登顶幺妹峰后,转型成一名真正的技术攀登者和阿式攀登者,也积攒了多年的技术攀登经验。在为期两年的培训中,奥利维耶、康华与八名学员在白河和阳朔练攀岩,在桃源仙谷练攀冰,在青海年宝玉则峰、新疆博格达峰和西藏训练登山和救援,在贵州格凸攀岩开线,在岗什卡峰登山滑雪,再反复操练,反复打。最终在2008年9月,CMDI的首批学员毕业,走向了中国自由登的舞台。像四川的李宗利、青海的李卫东、新疆的罗彪和迪力夏提,以及北京的王云龙等首届学员,日后对中国登山界影响深远。从第二届开始,CMDI对民间开放,古古、彭晓龙、李兰、郑朝辉等著名的自由攀登者带艺投师,进一步淬炼成为个人能力超强的自由攀登者。

2009年11月,当曾山给马一桦打了那通解散刃脊探险的电话时,马一桦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局面。他当然可以买一张机票,像曾山一样不时往返于北美与中国之间。但回来了又能如何呢?马一桦后来在《山野》杂志里一篇名为《刃脊之死》的专题中写道:“现在我回国从刃脊直接转型的路已被堵死,那么回国也无异于重新开始。而现在以国内登山业的竞争态势,年轻一代发展迅速,再用五年刃脊也不一定能够重新回到以前的状态。登山经验重要,体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除登山以外,我以前从事的行业自己也早已落后于时代,在国内我将无所适从。”

这一天下午,曾山刚从央莫龙峰攀登回来,就把陈力叫到家里,跟他宣布了解散刃脊探险的消息。陈力正准备去甘孜州出差,来年再接再厉壮大刃脊,没想到曾山突然宣布,公司解散了。从曾山的家里出来后,陈力的心里空荡荡的,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大街上。

“那天下午Jon告诉我他准备关闭刃脊,因为以后他夫人的工作在美国,他必须带孩子和照顾家,没有时间待在中国,没有精力管理公司。经刃脊所有股东(包括老马)商议决定关闭刃脊,”陈力写道,“因为我的身份,我没有更多的言语,今天本来准备谈的事情都不用谈了,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付诸东流了。”

刃脊探险的员工们伤心又无奈,但他们必须面对这个事实;从今天起,他们就不再是刃脊探险的登山向导了。依照曾山的要求,员工们退回了身上穿的GTX冲锋衣、手里的技术装备。曾山还换掉了门锁。向导们再也无法回到刃脊探险的办公室了。

曾山变卖掉了大部分装备,拿来还刃脊的债务,只保留下一小部分物品作纪念。最后他带走了生锈的冰锥、主锁、冰镐、头盔、铝锅、护目镜,以及老马的几本旧书。他还特意保留下2004年登顶幺妹峰后在各大城市巡回宣讲时的传单。这张传单是马一桦制作的,上面写着“授人以渔”。当时曾山问老马,这是啥意思。马一桦告诉曾山,这是中国的成语,“鱼”是登山,“渔”是教人登山。曾山恍然大悟。他想再成立一家探险公司这次就专门教人登山。

上一章:21 下一章:1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