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比山更高  作者:宋明蔚

2003年6月的一天,小河第一次来白河峡谷,跟着王茁学习传统攀的技艺。王茁在上面领攀,小河跟在下面收塞子。-个月后,在王茁的指导下,小河完成了他的第一条传统攀路线自那以后,每到了周末,小河和王茁两个人泡在白河,磕线开线,爬遍了这里的传统攀路线。王茁成了小河的启蒙老师。

小河的本名叫何川。这名重庆小伙子大学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光电学院,毕业后,他留在了北理工做讲师。小河身材精瘦,像是个马拉松运动员,平时喜欢骑行和徒步,经常参加绿野论坛上的活动。小河最初在首体攀岩馆尝试了这个新鲜的运动,没有立即喜欢上在人工岩壁上攀爬的感觉。他后来也去了几次岩馆,远远地瞥见王茁、伍鹏、赵鲁三个人玩得不亦乐乎、围坐在地谈笑风生,却没有走上前去,参与其中。

有一年冬天,小河报名参加了绿野论坛的攀冰活动。王茁作为北京地区经验最丰富、资历最老的攀登者,在队伍里充当教练的角色。在去河北涞源的火车上,王茁耐心地给这些攀冰新手讲解技术、介绍装备。在冰场上,小河第一次攀爬冰壁王苗给他打保护。晚上,王茁给大家讲述他的攀登故事。在一群新手面前,王茁显得心境豁朗而又学识渊博。小河对王苗顿生好感,敬佩之中还带着点崇拜。

这次攀冰活动也一改小河对攀登的看法。小河开始频繁参加攀冰活动,也重新看待攀岩。他常常去首体攀岩馆和安贞抱石馆练习,还在京郊的百望山首次尝试攀爬自然岩壁。他爱上了攀登的感觉,一到了周末就期待进山攀爬。小河还听说有种比运动攀更自然、原始的攀岩形式,传统。“从我第一次知道Trad & Aid(传统攀和器械攀),到半年以后确立理想目标 --自由地攀登 --通俗地说:发现岩壁,爬上去,走人,就像是旅行。这必将成为我的攀岩方式。”24岁的小河写道。

在白河掌握了传统攀的技术后,小河也开始尝试中国其他地区的攀岩路线。2003年“十一”,小河与黄茂海、王大等白河岩友来到昆明的西山。几个月前,王大和刘喜男、王二刚尝试了西山大岩壁。王大有声有色地把他们仨的故事--“三百多米高的岩壁,他们爬了两天,晚上就在岩壁上猫着,最后直接爬到了山顶的亭子里,其间还有无数趣闻。”--讲给大家听。小河听了王大的讲述,对大岩壁攀登心生向往。也正是在昆明西山,小河经历了两次大冲坠。惊魂甫定之余,他也重新审视攀登的安全性。

回到北京后,几乎每一周,小河都跟着王茁一起攀岩。王茁为人直爽,待人真诚,他把自己学到的攀登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小河。两个人单独在山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小河说,王茁的生活态度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个人竟可以把自己所有收入、时间和精力,投入攀登上面。

王茁的女友不必(鲜文敏)偶尔也会加人王茁与小河的岩活动。“不必”也是绿野的版主,在论坛江湖小有名气。在网络上,不必行事飒爽凌厉,与网友骂战从未占过下风。在城市里,不必是搜狐户外网站的编辑,是一名敢说敢做、敢怒敢言的职业女性。与攀岩相比,不必更喜欢去京郊徒步穿越。当初她和王苗通过绿野的线下活动相识,两个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我记得王茁说的,他这辈子最幸福的两件事,一个是岩,一个是和我待在一起,”不必在一次采访中说道,“不过他又补充说,还是挂在岩壁上的时候更爽一些。”2004年开春,王茁和不必花了9块钱买了几包瓜子,在临时租住的新房里沏了一壶花茶,请来几位要好的朋友,当众宣布:我们结婚了。

这一年秋天,小河已经青出于蓝,并学会通过开线来表达和创作。小河和王苗在白河开辟了三条新路线。小河从来没有叫过王茁“师父”,但在小河心里,王茁既是他攀岩的领路人,也是一起钻研攀岩的搭档。小河也尝试过一次所谓的爬雪山,但在四姑娘山二峰经历严重的高反之后,他就把高山靴卖了,更专注于攀岩。

王茁热爱攀岩,更热爱登山。从2000年开始,王茁就先后攀登过四姑娘山大峰、雪宝顶、四姑娘山三峰,以及新疆博格达峰、四姑娘山的大仰天窝等技术型山峰。他是一名严肃的自由攀登者。只有在极其私密的时刻,这名理性的登山者才会暴露出他感性的一面。有一次,在得知好友在雪山上出事后,王苗回到家抱着妻子大哭。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登山,反正我是把它当作一项消遣,但是是最严肃的消遣,”王茁说,“当我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无所谓’时,这种严肃可以使我的生命具有意义,可以使我的头脑保持敏锐。

王苗和伍鹏一直以来都有个攀登目标,四姑娘山婆缪峰。几年前,伍鹏的好友王磊从四姑娘山三峰登归来,做了场分享会。分享会的主题没有吸引住伍鹏,倒是其中一张照片揪住了他的心。伍鹏回忆道,这座金字塔形的山峰有着极为漂亮而完整的花岗岩岩壁,从巴朗山垭口望过去,它在群山之中显得如此突兀和卓尔不群。当时,中国的登山者还没有听说过婆缪峰的名字,一度将这座山谣传为“尖子山”。当年在《山野》杂志工作的户外编辑马德民,与资深户外撰稿人小毛驴(刘团玺)查阅了大量资料和攀登报告,才考证出来它在当地的汉语名字叫“婆缪峰”。婆缪峰还有个更加浪漫而形象的英文名:Celestial Peak(天空之山)。

也就是在这一年,伍鹏在白河的院子里,向身旁的两名好友介绍起这座山峰时,“王茁和王滨两个家伙眼中闪烁着兴奋的绿光,呼吸也粗重了,语速明显加快:这不奇怪,我们都梦想着攀登中高海拔的大岩壁”。婆缪峰成了几名白河岩者心中最渴望攀登的一座山峰。在岩与酒网站的山峰资料库中,它比远在南美巴塔哥尼亚山区的托雷峰(Cerro Torre)、喀喇昆仑地区的川口塔峰(Trango Tower)更加现实,也更加神秘。

伍鹏从北京跑去深圳上班后,平时忙忙碌碌,但他从没有忘记梦想中的婆缪峰。在深圳工作的三年里,他想方设法搜集关于婆缪峰的一切资料:从旅行者们拍摄的照片,到外国登山者们攀登四姑娘山一带山峰的报告。他发现,早在二十年前,美国优胜美地的攀岩者就完成了婆缪峰的首登,之后两名低调的登山高手基思·布朗(KeithBrown)和查利·福勒又先后独攀登顶了婆缪峰。目前还没有中国攀登者敢挑战它。

伍鹏创建了“盗版岩与酒”论坛后,在论坛上翻译了数百篇国外攀登报告,并整理出了关于婆缪峰的地理、气候、历史等全方位信息。登婆缪峰的计划随后也在论坛里被提上日程,面对这座被国际攀登高手形容为“毛骨悚然”的山峰,几名岩者自觉实力还不够,但伍鹏还是想去试试,哪怕只爬个一两百米也行。2004年春节,伍鹏、王茁、赵鲁和不必四人终于来到四姑娘山实地考察。四个人挤在一顶帐篷里,一路上考察了长坪沟里的婆缪峰和骆驼峰等山峰。

"当时还带什么望远镜在那跟战术侦查似的,反正王茁念念有词的。感觉口水都流下来了。看着那山就觉得漂亮,就要爬。”赵鲁说。

到了秋天,伍鹏决定正式攀登婆缪峰。王茁却很犹豫,他认为这座山峰的难度,远超过了他们几个人的能力。架不住伍鹏再三说服,王茁最终决定加入。这支队伍里还多了个新成员,广西南宁的攀岩者赵四(赵忠军)。

赵四是一名全能的户外爱好者。他不仅是攀岩高手,还是一名资深的探洞、飞伞爱好者。90年代末,西南地区的攀岩元老黄超,在南宁开辟了两条攀岩路线。赵四等南宁第一批攀岩者就通过这两条路线接触到了攀岩,并逐渐痴迷于这项运动。山上的赵四沉着冷静,山下的赵四……就连王大都差点折在他手上。

赵四从前在南宁开了家户外俱乐部。有一年,在新年到来前的最后一天,王大一路浪游到了广西南宁,投奔赵四。王大与赵四等朋友一起喝酒、吹牛、攀岩,晚上就睡在俱乐部的地板上。赵四问王大,你想知道我们过新年的方法吗?王大说,想。第二天一早,新年的第一天,宿醉中的王大就被赵四拉起来了,一起钻进车里。等王大下了车,他们已经来到郊外的一座山头上。赵四从包里掏出一副滑翔伞,趁着王大还没睡醒就给他套上。赵四说,冲着山下跑吧。王大蒙了,问赵四这滑翔伞怎么操作。赵四说,我都告诉你了啊,往前跑啊。王大不想在人前露怯,偷偷观察了其他人是如何起飞的,最后竟也有有样地飞起来了。可是他不知如何降落。“我后来降落的地方是一片剑麻田,很尖、很硬的那种,”王大说,“降落的速度是很快的,我试图用奔跑的方式来适应速度,还蹦过了一两棵,后来就不行了。撞在剑麻田上了。”

王大深刻地领会到了赵四玩得有多狂野。然而一到了岩壁上,赵四又变得严谨小心。王大和赵四共同开发了南宁最早期的攀岩线路。算上刘喜男和王二、伍鹏,五个好友的名字甚至能排出个一二三四五。

2004年“十一”,这支由伍鹏、王茁、王大、赵四组成的精英小队,向婆缪峰发起冲击。这也是中国登山者首次挑战婆缪峰。伍鹏和王茁率先出发打前站。王茁准备充分,临行前跟赵鲁借了技术装备,但心里还是没有底。他甚至都写好了遗嘱。在9月的最后一天,王茁和伍鹏来到婆缪峰脚下,把一部分装备先运输到山上。伍鹏还穿着攀岩鞋尝试攀爬了一段,“谁知道爬到上面感觉很高,这要是一下失足滑下去,估计虽然不会摔死,但也体无完肤了,心里有一丝隐隐约约的恐惧”。傍晚,山里弥漫起大雾。王茁把自己最心爱的宝贝,机械塞、岩塞、快挂、扁带、钩子、手钻等装备塞进包里,再把包压在山脊的石头下就和伍鹏在浓雾中摸索着回到营地。幸好他们下撤得早。一个小时后,漆黑的夜空中闪过几道红色的闪电,恐怖骇人。伍鹏和王茁都能感觉到,这闪电就霹在他们的营地周边。

第二天一早,王茁和伍鹏在营地醒来后,婆缪峰已被大雪覆盖。背夫来到营地,告诉他们王大等人已经到了山脚下。伍鹏很高兴,来到山下与众人会合。赵四还带来一名新队友。王大带来了他上山必备的伏特加。大家说说笑笑,晚上喝着酒,吃着烤肉。他们在营地饮酒作乐了一晚,天亮以后大家一起上到婆缪峰的营地。

王茁、伍鹏和王大三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一边开着玩笑一边烧雪化水。大家看着天气好转,决定继续往上爬。王茁有些疲惫,留在营地继续烧水煮饭。连日大雪过后,花岗岩山体结了层冰壳,有些路段的积雪已经没过小腿。婆缪峰的高山岩石路线一夜之间变成了冰岩混合路线。登山队爬到半山腰处望着远处的流水冲刷着山体,决定先下撤。

几天后,大雪还在下。眼看假期快用完了,大家决定放弃攀登。这时,伍鹏终于掏出来事先准备好的小铜牌,上面写着“婆缪峰登山队;王滨、王茁、伍鹏、赵忠军”。在伍鹏的计划里,待大家登顶后,他会把这个小铜牌放在山顶上。在美国优胜美地有个传统,许多大山的顶峰上会放着一个小盒子,盒子里放着本子,本子上记载这座山峰或路线首登者的信息。王大认为,伍鹏做这个小牌子有点想调侃这种做法。等伍鹏把这个小牌子掏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嘻嘻哈哈地开起玩笑。这就是伍鹏,为了调侃,临时做了一款道具,一路都带在身上。铜牌和伏特加最后都留在了半山腰处。

在山里的最后一天,伍鹏和王茁还是有点不甘心。几天之前他们俩把一部分技术装备藏在了山上的一块大石头下面。他们还想等天气好一点的时候,再爬上去把装备都取下来。特别是那些装备当中,还有一套王苗最心爱的机械塞。可是大雪还在下,两个人只好放弃这个念头,遗憾地出山了。回成都的路上,经过巴朗山垭口的时候,王茁和伍鹏还以婆缪峰等群山为背景拍了张合影。两个人计划好第二年再次挑战婆缪峰。

一个月后,中国思念登山队登顶幺妹峰,轰动了中国登山界。12月上旬,马一桦和曾山等人在北京接连做了几场幺妹峰攀登的分享。北京的攀登者们都在密切关注着这一盛事。或许王茁也曾关注过,但他应该更关注自己的新婚旅行。12月底,王茁和不必各自向公司请了婚假。二人计划回不必的老家操办一场正式的婚礼。王茁还没有见过不必的父母。在此之前,他们要先来一趟蜜月之旅,攀登四姑娘山的骆驼峰。

上一章:1 下一章:3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