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2...圣诞节看不见的中东 作者:姚璐 |
||||
从满是废墟的阿勒颇回到大马士革时,我仿佛从黑白电视走进了彩色电视。街道已经穿上了节日盛装,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花各就各位。 叙利亚约有10%的人口是基督徒[数据来源:《现代叙利亚国家与政治》第28页。],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生活在大马士革。内战爆发后的七年间,人员密集场所爆炸频发,外出聚众庆祝节日成了天方夜谭。2018年,随着政府收复首都以南的雅尔穆克地区,重新控制大马士革周边地区,情况终于有了好转。如今,大马士革电力供应日趋稳定,街道大体安全。为了迎接这来之不易的时刻,大马士革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们一起出动,倾尽全力营造节日氛围。 老城的拐角处,胖乎乎的充气圣诞老人笑脸相迎,戴着头巾的穆斯林女性争相与圣诞老人合影,圣诞老人的对面,站着一个头戴圣诞帽的骷髅。小巷的上空,一串串LED灯在晚风中摇摆,像是一群胡蹦乱跳的乒乓球。教堂外装点着长筒袜和圣诞铃,还用绿色的啤酒瓶堆出了一棵圣诞树。有的人在自家的阳台上布置了铃铛和圣诞树形状的LED灯。商店纷纷推出圣诞特别商品——圣诞树贴纸、圣诞帽、小圣诞树,人们频频驻足,挑选节日装饰。 平安夜这天,平日里大门紧闭的教堂人头攒动,连穆斯林小朋友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大门口探头探脑。大马士革已经准备就绪,只待夜幕降临,就将开启一场阔别七年的狂欢。 随着天色渐暗,老城一下子复活了。多玛门附近,生意火爆的鸡肉卷店排起长队,教堂里人山人海,扮演亚当和夏娃的志愿者邀请人们合影留念。老城外车流不息,人们戴着圣诞帽从四面八方赶来,涌入人声鼎沸的小巷。 我跟随人群走进一座教堂。乐队的年轻男女头戴圣诞帽,手拿小号、长号或鼓,正列队准备出发。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簇拥着乐队,把教堂挤了个水泄不通。伴随着指挥的手势,打头阵的鼓手整齐划一地敲打鼓点,行军般铿锵有力的节奏响彻教堂,后排的小号手们跟随节拍,踏着整齐的步伐慢慢走出教堂。围观的人群一拥而上,轰轰烈烈跟出了教堂。 老城的大部分店铺都已关门歇业,但闻声而来的人潮络绎不绝。乐队整齐地排成三列,在窄巷中徐徐前进,围观的人们前胸贴着后背,挤在人行道两侧。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把手机高举过头顶,生怕错过什么。 快到多玛门时,小号手们举起小号,整齐划一地演奏起圣诞乐曲“Jingle Bells”。人群跟着乐队和音乐浩浩荡荡地前进,像是一支压向前线的大军。有的年轻人摇头晃脑,目眩神迷,仿佛只要空间足够,就能原地起舞。一些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也不顾一切地加入人潮,享受挨挨挤挤的热闹和快乐。高举的手机如同助阵的荧光棒,围绕着乐队星星点点。 圣诞节这天,我的手机响个不停,叙利亚朋友不停地发来文字、语音和视频,与我分享各个城市的圣诞活动。由于是工作日,又没有大型活动,这天晚上的老城比圣诞夜清静了不少。多玛门附近,一位记者正在摄像机前报道这个和平的节日,戴头巾的穆斯林奶奶牵着戴圣诞帽的小女孩赶往老城,萍水相逢的路人与我互道圣诞快乐。节日氛围从圣诞夜持续到了圣诞节,或许也将持续到新年,持续到和平、安宁、充满希望的未来。 圣诞节后的那天是我的生日,那一天,我正好30岁。一大早,我收拾好背包离开宾馆,打车前往叙利亚和黎巴嫩的边境。出境叙利亚和入境黎巴嫩非常顺利,我在黎巴嫩海关外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前往贝鲁特的共乘出租车。 |
||||
上一章:31 | 下一章:33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