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8封信 |
||||
质灵的信 亲爱的爸爸: 您也知道我小时候就喜欢画画,自然日后也一步步走上了艺术创作的路,当时我选择的创作方式以绘画为主。绘画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表达方式,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工具也很简单,只要有画布、颜料和笔就可以开始。画画这件事基本上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所以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工作没有特别需要与人一起共事,我只要面对画布就能完成所有的事情。最多,是画作完成后的展示和销售才需要与人做简单的沟通,很多时候也都由经纪人担任这部分的工作。 记得那些年,您常常说要我多出去走走,去找一份工作,多与人一起共事,学习与不同的人一起工作。爸爸一直以来的工作方式,多与人接触,我也知道爸爸在与人共事的过程中对生命的成长看得比我清楚,不过我当时年轻,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总觉得是爸爸没有看到我艺术创作的价值,老是要我出去找其他工作,感觉有点难过。 没想到做创作这么多年后,为了回应内在的需要,我也迎来了渴望转换工作赛道的阶段,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尝试与探索,我选择成为一个纯植物性饮食的厨师和纯素饮食的推广者。 这条道路跟以往只要面对画布的工作截然不同,很多时候我无法独自一个人完成工作,需要与人合作。另外在沟通上,我不仅要与伙伴交流,也需要与大众和世界沟通。 由于新的工作是我主动想要转换的,对于全新的学习我自然充满热情与期待,也是在这些过程中体会到了爸爸之前的提醒,了解到与人共事沟通是一门艺术,就跟绘画艺术一样博大精深,需要许多练习和实践,其中的智慧可真不是看一两本沟通书籍就可以轻易习得的。 在与人共事中,熟悉、好相处和好沟通的人,往往是跟自己气味相近和相投的人,曾经总觉得找这样的人一起共事最好,因为可以减少摩擦。但是后来发现,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大家的想法和频率太过一致,沟通的方式过度重视和谐时,就很难看出工作和团队哪里需要调整和改进,或是也很难指出彼此需要改进的地方,更难有超出小范围集体认知外的思考角度与想象空间。 我也尝试寻找能力与专长与我非常不一样的人,希望可以互相补足彼此较为生疏的专业领域,让事情的运作更顺畅,但是不免也会遇到想法差距太大、价值观很难匹配的问题,最后达不成共识的过程让沟通变得耗时且累人。 最后想想,我对于伙伴关系的经验还是太少,总是以简单的思维模式套用在实践当中,想要听听爸爸在这方面的建议。 曾听爸爸提过,找合伙人或是事业的伙伴,其重要程度与找伴侣有的比。我想,找到如何选择伴侣的指南很容易,世界上也不缺乏相关的经验谈,但我总觉得少有听到关于如何选择合适工作伙伴的论述,想请问爸爸可否跟我分享你的经验。 在寻觅和磨合合作伙伴时,有哪些至关重要的思考方式值得我们优先考虑?找员工与找合作伙伴的情况类似吗?为什么您说找合适的工作伙伴跟找伴侣一样重要呢? 谢谢爸爸,期待您的分享! ---质灵 (回信) 质灵: 找创业伙伴和找结婚对象一样难,为什么?其一,两者都是长期、重要而亲密的关系;其二,两者都没有血缘基础;其三,两者都以平等为假设,却要求高度默契、密切分工。尤其在受个人主义熏染的现代社会,这事更难上加难。 以我个人为例。当年创业由四位好友一起筹划,启动时却有两位因故未能参与,剩下两位勉而为之。初期惨淡经营时,我内心常嘀咕,如果四人到齐,也许就不至于这么辛苦。其后,因为经营不顺,我和另一位伙伴因理念不合常有冲突,直到把事业板块切割、分而治之,才渐入佳境。 我事后反思,当年合伙创业,多少有点“人多不怕鬼”的妄想。事实真相是,创业必须有一个人承担最终后果,拥有最终决定权。创业伙伴,即使是好友,也必须一开始就明确主从之分,平起平坐是很难有好结果的。 就比如说,历史上有名的“桃园三结义”,刘关张“合伙创业”,后来又“三顾茅庐”邀来了诸葛亮。这四人之所以能闯出一片天下,重点是无论其余三人多能干,刘备始终是老大。没有这个前提,故事可能就截然不同了。 所以老爸想给你的第一个建议,是如果无法承担最终后果,就不要创业。如果有人找你创业,就要看他能否承担最终结果。如果他能,你也参与了创业,就得做好心理准备,意见不同时,听他的。 如何判断自己或别人能否承担创业结果呢?首先,每个事业都有若干成败关键因素,创业者能掌握越多关键因素,成功概率就越高;其次,成功是有基因和惯性的,创业者过去成功经验越多,再度成功的机会越大;再其次,创业是不断面临挑战的高风险环境,创业者必须具备应对变化、不断修正、绝不放弃的个性特质;最后,主要创业者必须有能识人、会用人、勇于承担、乐于分享的领袖气质。 因此,有关创业的思考,首先要确认自己到底是千里马还是伯乐或两者都不是? 如果两者都不是,创业这件事基本上与你无关,因为无论在才能和性格特质的要求上,创业的门槛都比就业高,等闲之辈最好不要找麻烦。 如果你自诩是伯乐,看准创业机会并且下定决心,恭喜你,大胆迈向自己的英雄之旅吧;如果你自认是千里马,又有创业的想法,认真去找志同道合又欣赏你的伯乐,打动他,跟随他一起创业吧。 你问我创业伙伴是否要找个性和专长不同的人,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有二:其一,如前所述,事业都有成败关键因素,伙伴的不同专长越能涵盖这些关键因素,成功的概率越高;其二,一个组织需要不同职能的核心成员,分别是“震山虎”“高飞鹰”“叼肉狼”“看门狗”,缺一不可。可以想见,具有这些不同特质的人,个性也肯定不一样。 要让这些专长和个性不同的人组成一个团队,当然不容易。必须有能服众的人带领大家进行组织修炼,让核心成员皆能超越自我,以团队为重,才能一关又一关地通过考验,完成创业之旅。 这种创业者就是我所说的伯乐。伯乐能相中、收服、调教千里马,让千里马各安其位、各尽所能。就像刘备就是伯乐,才能驾驭专长和个性完全不同的诸葛亮、关羽和张飞,没有他,剩下的三个人不可能共事成事。所以我才说,没有伯乐,不要贸然创业。 至于好朋友共同创业,其实有利有弊,并非必要条件。如果所谓的好朋友,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友直”“友谅”“友多闻”,或许有助于创业初期所需要的默契和凝聚力,但若只是“相濡以沫”、性情相投的好友,则可能与创业所需要的团队组合背道而驰。因为创业必将不断面临外在无情的挑战,以感情为基础的团队,很少能通过这样的考验。 另外,随着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升级,创始团队鲜少能同步成长适应组织需要,届时感情因素反而会成为发展的障碍。以我的经验,好朋友能通过长期创业考验的,犹如凤毛麟角;反而是通过创业考验的伙伴,如果有缘成为朋友,通常可长可久。因为创业对关系设定的标准,远远高于一般的友情。结论是:如果好友正巧适合一起创业,固然是好事;但若只在好友中选择创业伙伴,则常常会带来灾难,最后连朋友也做不成。 以上所说,就是创业伙伴关系的基本面。其中任何一点,若不如实面对,代价必然万分惨痛! ---爸爸 |
||||
上一章:第17封信 | 下一章:第19封信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