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封信
满足需求的喜悦

人生总会有答案  作者:金惟纯

质灵的信

亲爱的爸爸:

妈妈说我3岁的时候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绘画天赋,那时也热爱艺术的她,非常专注地在艺术领域栽培我。从那时候开始到28岁,我的生命价值一直与艺术家这个身份紧紧相连,从小就在为报纸专栏绘图、开联展与个展、出国深造就读艺术学院,一路到成为签约艺术家。这个艺术家养成之路走来当然悲喜参半,有荣耀但也少不了苦痛,这也许是因为一切发展得如此理所当然:因为我从小就会画,所以应该被栽培;因为被栽培,所以应该要往这个方向发展;要发展当然应该要发展得好,要有所成就……

这张蓝图画得很完美,但是其中唯一缺乏的重要元素就是一份选择的可能性和自由意志,少了这个,这张蓝图画得再完美,对我来说也是一座“美丽的监牢”。

我很多艺术工作者朋友,他们的故事许多都是千篇一律的父母反对他们从事艺术,因为担心做艺术没有出路,无法养活自己,但是他们依旧还是无法放弃自己的热情,最终走上艺术的道路,而且充满热情与意志力地坚持下去。他们很羡慕我,居然可以在小时候就得到家人支持,栽培我走艺术的路,对他们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

我其实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长历程。至今我已经七年没有画画了,身边的许多人都觉得很可惜,因为我是在绘画事业将要跃上高峰之前放下画笔的。但其实我并不是任性,因为我已经想要停下来很久了,我是在不断逼迫自己走下去,直到看到画布和画笔会感到恶心和恐惧的程度,才选择放下的。当时最担心的是会伤妈妈的心,但同时也感到很愤怒,觉得我除了画画以外什么都不会,可是我唯一会做的事情却让我感到如此厌恶,总觉得是妈妈一手造就了我的处境。我没看到其实也是我自己不愿意为自己真心想要做的事情争取新的出路,因为躲在母亲安排的道路后面更为容易,有任何痛苦还可以理所当然地推卸责任,事实是我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七年前放下画笔的契机,是我碰到了纯植物饮食的世界。那个时候我意外知道原来世界上有为数不少的一群人,选择的饮食方式是完全无奶无蛋无肉,不是因为宗教或是道德的原因,纯粹是因为对动物的爱,也是因为地球环境现状的需要,以及挽救人类自身的健康。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领域的时候,我那失去温度很多年的心,居然慢慢回温,隐约渐进地找回了跳动的声响,我突然发现自己初次对一件事情有了好奇与热情,我每天都渴望了解更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唤起了深埋在童年的记忆,想起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动物,对环境议题有着强烈的感知,一直很想要探索更多关于环保的领域,画布上画的也满满都是动物。

我的心很确定我想回应内在的需要,但是不否认我同时很害怕放弃已经非常安全已知的艺术道路,但是被燃起勇气的心,对感受更加敏锐,我必须鼓起勇气诚实地做出我认为重要的选择。而且我知道,如果我继续走原来的路,我的不快乐将不再只是影响我自己而已,也会影响周遭的人。

我那时已经28岁了,改变道路去做一个自己一点也不熟悉的事情,我很害怕。我当时选择的切入点是深究和练习纯植物性的料理,研究怎么可以让无肉、无奶、无蛋的料理依然美味不减,甚至让人感到惊艳,让餐桌从此零残忍且健康。

我厨艺不差,但是这个转换绝对充满挑战。我当时尝试做出的纯植物性料理让人心灰意冷,有一次我甚至做出了吃下一口都快要呕吐出来的食物。身为一个热爱美食的挑剔鬼,我的纯植厨艺让我受尽苦头,在外不好找食物也让我觉得很有生存危机感。

但是没有想到这七年下来,我并没有用力坚持,如今却默默走过来了。我现在在各处为身心疗愈静修营提供纯植物性的疗愈料理,备受欢迎,还被邀去不同地方分享健康的料理方式与独到的饮食观,甚至还做了几次生态环境与饮食相关的讲座。这真的太不像我了!我曾经是一个做事情三分钟热度,能偷懒就偷懒,能去玩就选择去玩的人。回想自己为何可以就这样坚持下去,发现是因为这件事情的意义由心而出,且如此重大;我与这条道路的连接不是经过大脑思考分析评估,也不是因为做这件事能为我赚多少钱;我第一次很想要成功,希望所做的事情获取成功不关乎个人的成就,而关乎给出了这个世界的需要,我所做的事情让我看到了自身价值,这是我从来没有体会过的。

最近,我有机会回到了妈妈依然为我保留的画室,去看看那些被尘封已久的画布和颜料。与艺术拉开了足够的距离后,我居然第一次有了全新的领悟,眼眶一湿。我看见妈妈栽培我的心其实很单纯,只是因为她热爱艺术,知道我有天分,所以她想要把她认为最好的交给我,想让我无后顾之忧地创作,她愿意不顾一切地支持我成为一个艺术家,不需要像世间大部分热爱和从事艺术的人一样,需要面对更多的质疑与反对。

我现在体验到,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做事保有纯粹的起心动念,所做的结果不只关乎自己的利益,更包含他人的福祉与需要时,原来心可以不费力,生命可以充满动能与热情。我知道我没有好好珍惜自己之前充满资源的艺术生涯,艺术绝对是传递爱、真挚与奉献的美好媒介,但是我没选择那么做,而是花时间怪罪和专注于自己的痛苦。

有了这份感悟,我很感谢妈妈在我年少时用心培养我成为一个艺术家。这件事保有了我的纯真和天真,我有很多年的时间可以无畏地探索想象力的世界,练就了一双有审美经验的眼睛,一双有创造力的手,和一颗细腻敏锐的心。画布已拓展成了生命本身,颜料已成为我的血液,我的成长经验让我可以带着艺术家的标准去完善每一件我渴望深入的事情。

这些年的练习下来,我体验到每一件发生的事情在我生命的旅途中都留下了印记,只要我愿意,就可以将其化为我需要的养分;更体验到了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中有整体,整体中有我,当我所做的事情与整体合一的时候,动能、热情与爱将源源不绝。

看到这里,爸爸是否会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了吧!”

换爸爸说说吧。你女儿我,是自己不去活一遍就很难学会的,但是爸爸总有超能力,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梳理得清清楚楚。我想听听爸爸聊聊,究竟什么是成功?我们为何工作?什么样的起心动念和动力可以带我们走得最长久?为什么当我的工作满足别人的需要时,我会感觉到来自生命深处的喜悦,可是为何世界上的大部分信息又不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呢?

---质灵


(回信)

质灵:

你把自己的心路历程整理得如此清楚,接受并感谢过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意义,爸爸很欣慰。真心的恭喜你!祝福你!

人能找到自己愿意无怨无悔做一辈子的事,是很难得的。孔老夫子所谓“求仁得仁”,不外乎此。这件事,如果是别人需要的,又是自己擅长的,那就可以称之为“天职”。人有机会尽天职,是非常幸福的。

找到天职,需要勇气和坚持,过程往往充满曲折与困惑,因此大多数人一辈子都错过,没机会尽天职。我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是不断修正和分享自己的“活法”。开始做这件事后,我很清楚地知道这就是我的天职,当时我已经65岁了。你比爸爸早了三十年,所以才特别恭喜你。找到天职的感觉,是知道这是自己一直想做、该做、必须做、可以无怨无悔做一辈子的事。这种感觉,我相信你一定有共鸣吧。

在找到自己的天职之前,我做了7年教育义工,花了25年经营媒体,做记者编辑近10年,还修了文法商3个学位……回头想来,这一切,都是为了准备好自己,让我有机会做好现在这件事,一点都没浪费。所以我完全了解你的心情:在找到天职之前,一切发生都是该有的旅程。就连孔老夫子,也是折腾了大半生,直到六十几岁才回老家传道,尽他的天职,成为万世师表。我等凡夫俗子,何其有幸,能以他老人家为榜样!

我很感谢自己的母亲,她不识字,也没有意图要发掘我的兴趣和天赋,但她和你妈妈一样,希望孩子完成她未完成的愿望:多读书,做个有学问的人。至于我自己呢,表面上没有什么愿望需要孩子去完成,但内心深处其实也有。我觉得自己小时候不够自由、不够开心,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在开心过一生。如今回想,这也是执念。孩子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还真不是我可以插手干预的。

父母希望孩子能拥有自己所缺失的,是普遍心理状况,很难避免。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很深,有的比较放任,其结果也有好有坏,很难论断。但总而言之,如果因此造成孩子困扰、父母挫折,或造成了彼此关系的障碍,在我看来,均属执着,没有必要。现代父母还普遍重视发掘孩子的热情和天赋,把这事视为自己的责任,无所不用其极,在我看来,这也是过犹不及。谈到工作这件事,我认为“需求”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兴趣和天赋。天赋潜能是可以开发培养的,兴趣热情则难免缘起缘灭,只有需求才是硬道理,能经得起长期考验。

从本质上看,生命的维持必须有进有出,需要输入,也需要输出,学习是输入,工作是输出。不为别的,只为生命状态的维持,人就必须学习和工作。没有输入和输出的生命,是滞怠的;只输入不输出,是没力量的;只输出不输入,则缺乏滋养……人为什么需要工作?最简单的答案,是生命本身就需要工作,工作是生命本然的需求。

从工作的本质看,“需求”这两个字就更关键了。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必须通过工作取得;工作的成败,则取决于是否满足别人的需求。

我喜欢把需求分为“真实需求”和“衍生需求”两大类。“真实需求”的特点,是必须且重要,得到了能产生满足感,但不会上瘾似的继续追求;“衍生需求”的特质,是非必须或不重要,得到再多也无法真正满足,还会不断跟别人比较,强迫性地没完没了。

一个人的工作,如果能持续满足别人的真实需求,别人一定愿意付出金钱来交换,就不可能陷入物质匮乏。如果工作同时能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就会产生意义和幸福感,可以用欢喜心走长路。一个人找到了这件事,正在做,而且用心做,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对我来说,这就已经成功了。让成功由小变大,不过就是时间的问题。能这样做的秘密,就在于:同时满足自己和别人的真实需求。相比之下,所谓的兴趣和天赋,都只是锦上添花,并非关键。你正在做的事,涵盖了仁慈、环保、健康、美味,这些都是人的真实需求,而且未来必然越来越需要。我也知道做这件事所带来的意义、满足和价值感,都是你在精神上的真实需求。而且这些年来,老爸每次吃你做的全素料理,毫无例外,都体验到味觉上的惊艳。所以我知道,你找到了自己的天职,已经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虽然比你晚了三十年,但老爸十分庆幸自己也能走在同一条路上,所以完全了解女儿的心。咱父女俩都是人生的幸运儿,真是太难得了,感恩老天的成全!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恩的心,尽自己的天职!

---爸爸

上一章:第28封信 下一章:第30封信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