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荷尔德林阅读是安静的自我觉醒 作者:赫尔曼·黑塞 |
||||
近百年来,有位德国诗人一直吸引着卓越者的目光,他是理想主义青年的秘密宠儿和国王,却不曾为大众所知:荷尔德林。他的作品是一本小诗集,其中一部分充满了赞美诗般的活力,另一部分则是最细腻的诗性沉思,听起来无比奇妙,令人激动,同时又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人生在经历了短暂而灿烂的青年时代之后,陷入了混乱和疯狂,但也充满了超越个体的神话气氛,他是被上帝选中、被上帝眷恋的诗人的原型,闪耀着超人的纯洁,充满了高贵与痛苦之美,他是那种在“正常生活”中注定崩溃的诗人,他将短暂而辉煌的精神之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而这种精神之花通常只伴随那些英年早逝的人。 最近几年,这位荷尔德林被德国青年重新发掘出来,他对德国人的劝诫被赋予更新的、更强大的意义,这位美丽的异乡人再度闪耀星光,尽管时代的气氛很容易将任何一种热情转化为时尚,而当时也确实产生了“荷尔德林时尚”:这位难以被理解的诗人,最后在许多沙龙的桌子上,与佛陀的演讲和泰戈尔的专栏相邻。眼下,这种风气似乎又快要消失了,但有一件好事却保留了下来:语言学家和出版商也在努力了解荷尔德林,于是为他的作品和书信出版了精美版本。 我认为,即使近年来总有些人吵闹地吹捧荷尔德林,但他们并未完全理解荷尔德林。眼下,在这弥漫着末世情绪的战败的德国,人们想起荷尔德林也绝非偶然。在革命时期,荷尔德林的诗歌偶尔会呈现出一种宣言式的特质,不仅仅是因为他那火热的赞美诗所具有的狂喜性质,更重要的是诗人的人格、贵族气质和高贵的超越感,在这个极度堕落、无望摆脱物质困境的时代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荷尔德林不仅是一位诗人,他本人,包括他的性格,与他的文字作品并不完全相同。他还意味着更多,他是一种英雄式人物的代表。 《荷尔德林》是《诺瓦利斯》一书的对照,汇集了诗人荷尔德林一生中最重要的文献资料。荷尔德林的整个本质与诺瓦利斯截然不同,却表现出与诺瓦利斯相似的典型命运:一个非凡而聪明的人无法适应“正常世界”的命运,一个无法忍受日常生活的“星期天孩子”的命运——在平庸生活的空气中窒息。 在荷尔德林的一篇非常杰出的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表明诗人似乎感受到了自己的命运,并在内心深处认识到了自己的缺失:“这一切都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优秀的人不把愚蠢的人排除在外,优雅的人不把野蛮的人过多地排除在自己之外,但也不把自己过多地混入其中,他们以坚定而冷静的方式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并从这种认识出发,去工作,去忍耐。如果他们过于孤立自己,就会失去影响力,在孤独中沉没。”这段话在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精神性的人不应该过分逃避生活中天真自然的一面,崇高的人不应该过分逃避难以避免的普通日常,而应该在适当的范围内允许它的权利。用现代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如果过于偏颇地将本能生活置于敌视本能的精神统治之下,就会危及生命,因为我们的本能生活的任何一部分若没有得到完全的升华,都会以“压抑”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严重的痛苦。 这是荷尔德林的个人问题,他屈服于这个问题;他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培养了一种精神,但这种精神对他的天性造成了伤害,并且他还不具备席勒那种惊人的韧性。席勒在非常相似的情况下,为精神意志的修炼树立了最高典范,并因此不断自我消耗,直到把自己耗尽。与席勒一样,荷尔德林也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多愁善感者,是他自己的崇拜者和学生,过高的自我要求使他殚精竭虑。他努力成为精神化的典范,但这一尝试却以失败告终。 当我们审视荷尔德林的诗歌时,我们会发现里面有着席勒式的精神性,尽管对荷尔德林来说是高尚的,但也基本上是强加给他的。毫无疑问,在这些奇妙的创作中,我们最欣赏的既不是其思想的“内容”,也不是其有意为之的精湛技艺,而是其独特的音乐暗流,以及节奏和音调的神秘感,虽然它往往几乎被席勒的模式所淹没。在荷尔德林的许多诗作中,这股潜藏在潜意识中奇妙而神秘的创作暗流几乎与他刻意培养的诗歌理想背道而驰,而当这股秘密的创作力量萎缩了,他本人也就随之消逝。 然而,这些关于诗人个体心理的思考并不能涵盖荷尔德林的问题。他的命运首先是一种英雄的命运,而这种命运是超个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经常看到伟大的天才人物在逆境中消亡,而小人物却能轻松应对,人们根据生活常识,很容易将天才宣布为精神病人。毕竟除去别的,他们的确如此。但他们依然是英雄,是人类试图变好的崇高而危险的尝试。就算这样的英雄最后没有以可怖的、意外的方式迎来终结,他们的命运也依然是英勇而悲壮的。荷尔德林注定要以广为人知的方式来描绘天才人物的这种悲剧命运,而席勒生命中的暴烈悲剧,也在荷尔德林身上实现了特别显著而动人的表达。尽管荷尔德林表面上很受欢迎,却很少有人了解他,因此,或许可以向这位诗人的朋友们介绍一下他的命运。对于荷尔德林来说,作品和命运是不可分割的,尽管他晚年失智,但深邃而神圣的语言创造力仍不时涌现,令人惊叹。 ---1925年发表,黑塞为《荷尔德林传》所作的后记 |
||||
上一章:论诗歌 | 下一章:一位无...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