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如何避免消极的沟通模式

爱,需要学习  作者:陈海贤

亲密关系中的沟通,总是围绕“依恋”这个核心议题进行。如果沟通是以促进彼此亲密关系的方式进行的,关系双方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他们的依恋关系也会越来越稳固。

可是,如果沟通是以一种不恰当的方式进行的,两人之间就会产生很多矛盾和误解。常见的不良沟通方式有三种:

第一,双方都主动攻击,导致争吵,这是消极对称的沟通模式;

第二,一方主动追问,另一方被动逃避,形成追逃模式,这是消极互补的沟通模式;

第三,两个人都被动逃避,导致冷战,这是另一种消极对称的沟通模式。

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三种沟通方式,看看如何有针对性地避免消极的关系模式。

争吵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验:不知道为什么,你总会因为一些小事跟伴侣吵架,比如谁倒垃圾、谁洗碗、约会迟到,等等。

虽然引发争吵的事情五花八门,争吵的模式却都是类似的——不停指责对方,为自己辩护,谁也不肯让步。

当亲密关系中的一方用愤怒和指责表达自己受到的伤害时,另一方会认为“你觉得我不好”,然后进入防御状态,用愤怒和指责来回应。这时,亲密关系双方会陷入相互指责的模式中,表现形式就是无休止的争吵。

走出争吵的怪圈

怎样才能走出争吵的怪圈?如果你知道所有愤怒背后都带着悲伤,就可以回到依恋的源头,看到自己和对方愤怒背后的悲伤,挖掘和回应悲伤背后的需要。

我见过一对夫妻,在咨询室里,妻子对丈夫说:“我希望你能陪我逛逛街、说说话,可你不是在外面跟朋友玩,就是回家对着手机玩游戏,你有一点对家庭的责任感吗?”

丈夫也很生气:“那你自己做得怎么样?我工作这么忙,压力这么大,你体谅过我吗?那几天我加班,每天晚上回到家都11点了,有时候连晚饭都没吃。别说给我弄点夜宵了,你有过一声问候吗?”

妻子冷笑一声说:“人总是要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啊。”

丈夫就更生气了:“好,你要这么说,日子就没法过了。都别过了,谁怕谁啊?!”

这是典型的争吵模式。夫妻都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指责对方对自己不好。我没有评价谁说得有理,而是先让这对夫妻停止争吵。我问丈夫:“你听到你妻子在说什么了吗?”

丈夫说:“我听到了啊,她在指责我没有责任感。”

我说:“我听到的不是这样。你的妻子在说,我希望老公能陪我逛逛街、说说话。妻子,这是你的要求吗?”

紧张的气氛忽然软了下来,这位妻子眼眶一红,说:“是的,这就是我的想法。”

我继续说:“可是你也没有听到你老公在说什么。其实他一直在说,我想有一个体谅我的妻子,我想有一个温暖的家。是这样吗?”

丈夫也频频点头。这时候我跟妻子说:“既然你的需要是这个,那你能不能好好地直接跟你老公说出你的需要呢?”

刚刚还咄咄逼人的妻子,忽然变得扭捏起来。她看着丈夫,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最后她鼓起勇气说:“你能不能多陪我逛逛街,跟我说说话呢?”

我能理解她的扭捏。有时候人们误以为这种扭捏只是矫情,老夫老妻了,不习惯说甜言蜜语。事实上,扭捏是因为害怕。当你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需要时,如果对方的回应是“不”或提出交换的条件,你就会感到受伤、愤怒,并告诫自己:“下次绝不能再这么傻了,绝不能再给他伤害我的机会。”因此,为了让拒绝不再发生,你给自己的需要提前加上了愤怒或指责的包装。或者你不断跟自己说:“不要对他提什么要求,没有他,我也能活。”用不抱期望来避免自己失望。

处于关系中的双方都希望对方看见自己的需要,又因为对方忽略自己的需要而生气。但是,当因为对方的忽略而生气时,你也要想清楚一件事:对方到底是不想满足你的需要,还是不想接受你的指责和愤怒。

还有一些人在提出需要时会说:“我需要你陪我,但你肯定做不到!”

为什么要提前预设对方会拒绝呢?因为害怕失望,所以提前拿起盾牌,可是你手里防守的盾牌会变成刺向对方的利剑。

幸好这对夫妻没有这么说。面对妻子的需要,丈夫回答:“我当然愿意了,以后我一定会多陪陪你的。”听到丈夫这么说,妻子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从害怕说出需要会被拒绝,到用愤怒表达需要,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变成了拳击台上冷酷无情的对手,外表强硬,内心却期待对方能够看到自己真正的需要。这样的战斗不会有赢家,却一定会有一个输家,那就是双方的感情。试着说出自己的需要,认真倾听对方,如此才能走出互相指责与争吵的恶性循环。

“有效”吵架

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希望能与伴侣永远甜蜜恩爱,没有争吵,但现实是两个人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吵架,身心俱疲。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吵架其实也是伴侣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别的沟通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代表着一个人对这段感情和对方的在乎,愿意袒露自己的需要和心声,愿意跟对方交流自己最隐秘、最真实的想法。这背后也代表着双方对关系的信任。

那么,什么是吵架的“正确”姿势?怎样通过“有效”吵架,使争吵转变为积极的沟通模式?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对夫妻已经结婚8年,有一个4岁的儿子,关系还不错。有一天晚上,丈夫在沙发上玩手机,妻子说:“让我看一下你的手机。”丈夫没太在意,随口问:“要看我手机干吗?”丈夫这么一问,妻子倒是在意了:“怎么,我不能看啊?你有什么秘密?”妻子这么一问,丈夫也开始在意了,觉得好像妻子在查他,就不愿意给妻子看。

妻子下不来台,就跟儿子说:“去,把你爸爸的手机拿来!”儿子以为是一个游戏,开心地去抢爸爸的手机,一边抢一边说:“妈妈要妈妈要,爸爸赶紧给我!”

丈夫很不高兴,可是碍着儿子的面子,又不好发作,就把手机给了儿子。儿子很高兴,拿着手机跟妈妈邀功。妻子拿到了丈夫的手机,可是自己也觉得无趣,看了一会儿就放下了。丈夫说:“看完了吧?我出去一下。”就到外面躲清静去了。

晚上丈夫回来很晚,两人都没说话。第二天,公公出差路过,到家里来看他们。妻子还是很不高兴,没怎么搭理公公。公公坐了一会儿,觉得气氛不对,就悻悻地走了。丈夫更生气了,觉得妻子没礼貌,可是他也不想跟妻子说话,两人继续暗暗置气。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想:不就是让不让看手机吗?哪来这么多事。如果这么想,那就意味着你还没有理解亲密关系里的小微妙。亲密关系中的矛盾,一开始都不是什么大矛盾,而是一些很难说出口的小委屈。如果这些委屈没有通过吵架表达出来,那两人的互动就会像放大器一样,把最初的小委屈不断扩大,最终变成不可收拾的大矛盾。

夫妻两人就这么僵持着,家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终于在一天早饭的时候,争吵爆发了。

丈夫说:“你怎么回事?一直这样冷着脸给谁看?你不要老公,不要这个家了是不是?”妻子的眼泪涌了出来,很多委屈涌上心头,她说:“不要就不要,反正儿子要归我。”

丈夫更生气了:“你怎么把自己看得这么重要?你是在拿儿子的幸福做赌注,知道吗?”妻子说:“那天我想看你的手机,明明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看看你拍的儿子照片,你就生气了,还离家出走。我也想走,可是我能吗?还不是得乖乖在家陪儿子?”

吵架的开始,两个人情绪都很激动。尽管这样,妻子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委屈。

这是有效吵架的第一个特点:说出真正的需要、委屈和感受,而不是围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绕圈子。

很多时候,争吵的双方在吵的事情和真正生气的事情并不是一回事,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回避让自己难受的事情,但心里的气一直在,就可能会不管什么矛盾先吵一架发泄情绪。久而久之,关系双方自己也不知道在吵什么,要解决真正的矛盾更是不可能。

在这段夫妻的争吵里,虽然两个人的情绪张力都很大,但妻子还是很快把话题带回矛盾的开始,直接说出委屈。妻子的话让吵架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聚焦的中心。

说完自己的委屈,妻子就哭了。丈夫原本心里还有很多气,想继续指责妻子,也想为自己辩解,可他没想到自己晚上出去这件事让妻子这么委屈。他光顾着自己委屈,没意识到原来这么做会让妻子不舒服,于是对她说:“好,那是我错了。我不是想离家出走,我是没办法,不知道怎么应对这种情况。你就不能直接告诉我你想看照片吗?我生气也不是因为你要看我的手机,而是因为你让儿子来拿,好像儿子是你的帮手一样,这让我觉得自己在家里一点地位都没有。我后来不是让你看了吗?”

妻子说:“我本来就不想看。我只是觉得你不信任我,觉得没意思,就不想说话了。”

丈夫继续说:“可是那天我爸爸来我们家,他又不是经常来,你都不打声招呼,我心里怎么想?将心比心,如果是你父母来,你会怎么样?”

妻子也没想到自己对公公的冷落伤害了丈夫,她想了想说:“这我要注意。我当时不跟他打招呼,是因为我还在生你的气。”

这是有效吵架的第二个特点:吵架的时候,能够倾听和回应对方的需要和委屈,而不是不停地为自己辩护,两个人自说自话。

无论情绪怎么激动,吵架也是一种交流,所以有效的吵架也意味着有效的回应。就像在这段吵架里,双方都没有一味地为自己辩护,而是很诚恳地认错,并解释了原因。这种交流可以增进了解,缓和矛盾。

听到对方这么说,两个人的态度都逐渐缓和。丈夫说:“你可真是固执,怎么能坚持这么久?”妻子说:“我哪里固执了?你倒是好,每天晚上睡得呼呼响,都不知道我整夜睡不着。”丈夫笑了,说:“那你还不跟我说?你是我们家的冷战之王,应该给你戴顶桂冠!”妻子也跟着笑了出来。

这是有效吵架的第三个特点:有效的吵架,总是一边争吵,一边修复。彼此都会抛出修复关系的“橄榄枝”,也会接住对方的“橄榄枝”。

就像这段吵架里,妻子揶揄丈夫每天睡得呼呼响,丈夫揶揄妻子是冷战之王,这都是对和解的试探。善于吵架的夫妻,就算彼此再生气,也会适度抛出类似这样的“橄榄枝”。无效的吵架,不仅没有和好的信号,冲突还会不断扩大,最终矛盾没有解决,双方反而越来越生气。

故事的结局是夫妻俩正在聊,儿子从另一个房间出来,看到妈妈脸上挂着泪珠,担心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妻子说:“我正在生爸爸的气。”丈夫说:“不是的。妈妈觉得爸爸不爱妈妈了,其实爸爸很爱妈妈。”

追逃

当亲密关系出现矛盾时,如果双方都习惯于表达指责和愤怒,就容易出现争吵的沟通模式。而如果一方倾向于主动出击,另一方倾向于被动逃避,就会形成第二种不良的沟通模式:追逃。

追逃的负向增强回路

你可能见过这样的场景:

妻子指责丈夫:“为什么你总是忙忙忙,从来不关心我和孩子?!”丈夫默不作声。妻子继续说:“你又来了,每次都这样,连说话都不会了吗?!”妻子越说越大声,丈夫却越来越沉默。

在这样的情境中,一方因为得不到对方的回应而指责他,另一方则通过沉默来逃避对方的指责。就好像在情感的赛道上,一个人拼命追,而另一个人拼命逃。越追越逃,越逃越追,两个人形成了一种相互增强的负向回路。

在追逃关系模式中,追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黏着对方,希望对方时刻跟自己在一起;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让对方知道自己的需要;用沉默和眼泪让对方关注自己;等等。无论哪种形式,追的本质就是希望对方能给予更多的回应,在情感上和对方更靠近。

同样,逃的形式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形式是回避和沉默。无论哪种形式,逃的本质就是通过回避对关系的讨论来回避情感的矛盾。

不同的“追”和“逃”相互组合,形成了伴侣之间不同的关系模式。

我见过一对夫妻,丈夫在外面忙生意,妻子在家里照顾孩子。妻子平时在家里不开心了,就会默默流泪。看到妻子流泪,丈夫不去安慰,反而把妻子的眼泪看作对他的指责,对她说:“现在不都挺好的吗?别哭了,我工作很忙,你就不能自己找一些事情做吗?”妻子也不辩解,就在一边默默地哭。

我问丈夫:“你妻子在哭什么?”丈夫说不知道,妻子却说:“他总是忙自己的事,从来不关心这个家。”丈夫辩解说:“我工作这么忙,也是在为咱们家努力操持。你说我没有主动关心你,没有给你打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电话啊,你给我打电话,我也会接啊。”

听丈夫这么说,妻子好像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她觉得丈夫说得好像有道理,但心里又不是那么愿意接受,于是又默默地哭了。

妻子的眼泪就是一种追的方式。而丈夫看起来似乎说了很多话,其实在这段情感中,他一直充当着逃的角色。很多丈夫会把工作当成挡箭牌:“因为工作太忙,所以顾不到你。”“我这么做,也是为了这个家。”这当然有道理。可是有时候,丈夫是因为不愿意面对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才让自己这么忙,这样就有了看似光明正大的理由,可以不顾及对方。这也是一种逃。

追逃模式的成因

追逃模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其成因。

从个人的角度,“追”和“逃”反映了伴侣各自不同的防御倾向。当情感出现矛盾时,一方希望离得更近,通过接近和融合来缓解关系带来的焦虑,而另一方则恰恰相反。

从关系的角度,夫妻之间的追逃是两个人相互配合的结果。正是因为一方的紧追和控制,另一方才会不愿意或不敢回应。也正是因为一方总是不回应,另一方才会不停追问。

很多时候,追逃是从争吵模式发展而来的。通常热恋情侣、新婚夫妻还有力气争吵,吵着吵着,其中一个人怕了、累了,就开始回避和沉默。他越回避和沉默,另一个人就越指责他,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个恶性循环中,人们通常认为追的人强势、爱控制,却忽略了他们这样是因为害怕失去这段关系。同时,人们通常认为逃的人木讷、不体贴、不解风情,却忽略了他们心里怕的是“不被接受”“无法成为一个合格伴侣”。

如何停止追逃模式

怎样才能停止追逃模式?追的人停止追,逃的人停止逃。

答案很简单,要做到却很不容易。因为追逃背后隐藏着关系双方更隐秘的愿望。

话不肯直说。”她在用指责的方式“追”。

丈夫特别配合地说:“好的,以后我要多跟你说说话。”小冰继续说:“上次我跟你说我们公司里的事,你给我提了很多意见。我不需要你提意见,我需要的是你提供无条件的支持。你应该多站在我这边。”丈夫欲言又止,想了想说:“好的,那我以后多支持你。”

看起来丈夫很配合,其实他一直在说的是:“不要讨论了,快让这个话题结束吧。”他在用他的配合来“逃”。

我问丈夫:“你怎么这么快就同意妻子了?既然你已经同意了,为什么又经常在家不说话呢?”丈夫很无奈地说:“我是想配合我妻子,可是我不敢说太多,如果说得不对,她又会不高兴。我都有点怕她了。”

我就问小冰:“你是想让老公怕你吗?”她说:“当然不想,我希望家里的气氛轻轻松松的。”我又问:“可是如果你老公说的跟你想的不一样,你能接受吗?”她回答:“我不能接受,他是我老公,他当然应该无条件支持我。”

小冰的回答揭示了难以停下“追”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我们想要亲近自己的爱人,不想他远离,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放不下理想爱人的样子,很难忍受现实中的爱人跟自己想象的不同。

小冰希望丈夫敞开心扉跟她交流,可是她又希望丈夫心里想的跟她一样。不然,她就会一直追着丈夫,直到丈夫给出她想要的回应。但她没看到,这其实是一种悖论。这种相互矛盾的要求,让丈夫不知所措,只好用假意的屈服和照顾来平息她的抱怨。

也许你觉得小冰是不讲理的人,丈夫是受害者。可是,换个角度看,当丈夫说“我不知道怎么回应”时,就意味着他把所有沟通的责任都推给了妻子。

丈夫的回应揭示了“不逃”很难的原因。我们很难面对不知该怎么处理的矛盾,甚至有时更愿意有一个不讲道理的伴侣,以此证明“我实在没办法”,“逃”是很合理的选择。

我问丈夫:“那你想跟你妻子沟通吗?你需要一个能跟你说话的妻子吗?”他说:“我需要啊。”我说:“如果是这样,你就得学着不要怕你的妻子,不要怕说错话,不要怕她生气。你要心平气和地告诉她,我有我的想法,如果你总是这么生气,我就会退缩回来。如果你想听我的想法,就要容忍有时候我跟你想的不一样。”

解决关系的难题,需要两个人承担起沟通的责任,而不是把责任甩给对方。无论内心有多害怕冲突、多厌恶对方的指责,都要试着跟对方好好说。这样才能停止追和逃的游戏,也许矛盾还在,却为关系双方营造了重新对话的空间。一旦双方能够重新对话,那新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会被打开。

冷战

在亲密关系中,有时伴侣会陷入这样一种沟通状态:两个人都不再主动追求情感回应,而是选择被动逃避。这时候关系双方就进入了第三种不良的沟通方式:冷战。

冷战的本质

冷战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本质都是双方不再产生情感的联结。冷战的双方不再有拥抱、亲吻和性,也会避免目光接触,甚至连架也不吵。有时彼此都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甚至故意客套一下:“你吃了吗?”“吃了。”“今天过得怎么样?”“还行。”这些客套话也在刻意营造心理上的距离感,正是这种距离感让伴侣更难受。

为什么中断情感联结,刻意营造距离感,会变成伴侣表达愤怒和敌意的工具?因为在亲密关系中,彼此的需要有时会变成一种控制对方的手段或者较劲的工具。在冷战时,一方想通过中断情感接触来告诉另一方:“不要惹我,否则我会通过跟你断开情感联结来让你痛苦。”或者“你没那么重要,我没那么需要你。”

冷战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来说,短时间的冷战虽然让人不舒服,但它更像是生活的调味剂。在基调上,彼此仍然相互信任;在行事上,双方也有一套不让冲突扩散的机制。比如一个丈夫平时会跟朋友一起出去玩到很晚,但有一天他说:“今天我要早点回去,我正跟老婆闹不愉快。”虽然他回家可能还是不跟妻子说话,但按时出现在家里,表示自己绝无二心,是他在这个“动荡”时刻向妻子传递的重要信息。

同吵架的时候一样,很多恩爱的夫妻在冷战时,也会时不时伸出一些只有他们彼此能够看懂的“橄榄枝”。当这个橄榄枝出现时,对方往往会默契地心领神会。比如,为爱人盛一碗饭,在某个时候对她笑一下。好的夫妻不是不会冷战,而是有很多“橄榄枝”让关系恢复正常。

在小的冷战中,双方都抱着和好的期待,即使抱怨,也是怨对方为什么这么固执,还不伸出橄榄枝。可是如果冲突长时间持续,冷战就会变成另一副模样。

回避式交往

前文讲追逃模式时提到,当伴侣中的一个人得不到情感回应时,会紧追对方要求回应,而对方会为了回避冲突而逃。紧追的一方倘若一直得不到情感回应,就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为了逃避这种挫折感,慢慢地,他也不再追问。这时,两个人就进入了深层次的冷战:回避式交往。

在回避式交往中,夫妻双方都不再对对方抱有期待,想方设法让对方变得不重要。回避的目的从警告和惩罚对方,变成让自己内心安宁的自我要求。慢慢地,回避的一方觉得这样十分自在,而另一方通常也会默契地配合。表面上不吵了,实际上谁的内心都不宁静,两个人开始疏远并逐渐变得冷漠。

这种冷漠是很难忍受的。我遇到过另一对夫妻,有时候丈夫早下班,看到妻子在,就冷冷地打个招呼,有时连招呼都不打就回到各自的房间。最开始,丈夫如果不回家吃饭,会发个简单的短信,比如“我不回家吃饭了”“我在加班”,妻子也会客套地说“好”。慢慢地,丈夫连发短信也省了。有时候妻子和丈夫还会一起参加家庭或朋友的聚会。在聚会上,他们也说话,可是回家面对彼此时,他们又陷入巨大而沉重的沉默中。

后来他们离婚了。说起这一段时,妻子说:“我发现那时自己真的没法接近他,不是讨厌,也不是恨,但是如果他在家,我整个人都会很紧张。我努力让自己平静,忽略这个人的存在。”

丈夫也说:“那段时间,我能在公司加班就在公司加班,尽量拖延回家时间。一想到家,我并没有觉得温暖,只是觉得烦。”

为什么会这样?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像一个接收情感信号的雷达,会敏锐地接收来自对方的善意,并尝试情感联结。可是,如果双方的沟通一直充满矛盾,人们就会把彼此当作唯恐避之不及的压力来源。这种对焦虑的回避会压倒对联结的渴望。

如何走出冷战模式

怎样才能从冷战模式中走出来?

如果是一般的冷战,可以通过前文提过的“橄榄枝”来缓和关系,比如给妻子一个拥抱,给丈夫做一顿饭,等等。但是,假如冷战模式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变成彼此习惯化的行为,就不太容易处理。所以,最好在问题产生的时候,关系双方就积极进行解决。预防的效果远好于治疗,感情如果真的冷了,很难再热起来。当认定对方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时,我们就会倾向于依靠自己。慢慢地,我们也分不清,是自己在回避沟通,还是真的不那么需要对方了。

万一夫妻之间已经形成了回避的关系模式,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找个不受打扰的空间,彼此说出内心的委屈。哪怕吵起来,也比一直闷在心里痛快。

在咨询中,为了不让双方争吵过于激烈,我会适当提醒。比如,当一方诉说他的委屈时,我会跟另一方说:“看起来你的爱人有很多委屈。你能允许他说吗?你想知道吗?”如果对方说“想知道”,我就会继续说:“如果他说的让你不高兴了,你能先忍着不反击吗?”我也会提醒诉说委屈的一方:“我知道你心里有很多委屈,可是你能只说你的感受,而不把它变成控诉对方的批斗会吗?”

如果你也和伴侣陷入了回避式关系,可以试试找个空间,诉说彼此的委屈。如果你担心说着说着就吵起来,可以约定让对方先说半小时,自己只是倾听,然后再反过来。

我知道这很难,因为你不知道对方会有什么反应,可能你甚至会想,算了,干脆别说了,反正对方也不会理解的。但如果你真心希望与爱人重归于好,就必须做这样的尝试。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比如,也许原来对方心里也有很多委屈,自己在不经意间也伤害了对方;或者在你难过的时候,对方也承受着同样的折磨。

爱的练习

筹划一个你和伴侣两人共同参与的活动。

请你和伴侣共同参加一个不需要使用太多语言,而是两个人配合完成的活动,比如羽毛球双打、合奏音乐或双人舞蹈等,体会两人在其中的关系模式变化。

你和伴侣在吵架的过程中是否设有修复关系的“橄榄枝”?

如果有,这个“橄榄枝”是:

如果没有,请你和伴侣商量设置一个让吵架停止的“橄榄枝”:

约定当一方递上橄榄枝时,另一方一定要看见和回应。

上一章:02 下一章:04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