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如何应对分离

爱,需要学习  作者:陈海贤

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会经历很多关口,如果两人共同渡过难关,关系就会继续,甚至变得更好;如果过不去,两个人就会关系破裂,就此分开,寻找各自的生活。出轨只是关系破裂的其中一种原因,夫妻之间可能会因为各种无法解决的矛盾而分离。很多时候,人们把分离看作关系的失败。这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换个角度看,分离同样是处理关系难题的一种方式。正是因为关系太痛苦、太难处理,我们才不得不选择分开。分离的最终目的,是让两个人摆脱关系的纠缠,各自寻找新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分离有成功的分离和不成功的分离。

成功的分离,是接受这段关系的逝去,让这段关系活在心里,美好的部分变成温暖的回忆,不好的部分则成为经营下一段关系的重要经验。

不成功的分离,则是仍然试图活在这段逝去的关系里,美好的部分变成不肯放手的执念,不好的部分成为不敢重新开始的创伤。

夫妻的分离常常会牵扯到双方家庭、身份变化、财产处理、孩子抚养等,比失恋复杂得多。想要成功地分离,需要处理好这些难题。

分离后的三个心理阶段

分离的双方会经受什么样的情感历程?

根据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孩子在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从抗议和愤怒到绝望,再到最后的疏离。分离作为一种依恋的丧失,同样会经历三个心理阶段:愤怒,悲伤或失落,接受和放下。

第一个阶段:愤怒

当面临分离时,关系双方,尤其是被抛弃的一方,通常会产生很多愤怒,这些愤怒的核心是:“你怎么能够背叛我们的感情?!”“你怎么能够抛弃我?!”“你毁了我的感情和生活!”

一个来访者说:“我一直以为结婚后可以好好过安稳的生活,却没想到她是这么自私和绝情的人!我在这段感情里摔得头破血流,感觉这辈子再也爬不起来了。”虽然他已经离婚两年,但说起前妻,他仍然恨得咬牙切齿。这两年,他酗酒成性,无心工作,生活过得十分潦倒。他的愤怒一直没有消解,所以通过让自己过不好来惩罚前妻,让她自责和内疚。只是这从头到尾都是他的独角戏。

有时候,愤怒背后是对委屈和悲伤的防御。

我见过一对分离的夫妻,两人在婚姻中一直处于互不相让的状态,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妻子又说要离婚,以前丈夫总不接这个茬,这次气极了,就说:“离就离,现在就来写离婚协议!”两人真的签署了离婚协议。

在办理离婚手续期间,夫妻俩要经常见面处理相关事宜,每次见面,两人之间的气氛都很紧张。有一次见面,丈夫想缓和一下,开玩笑说:“你今天的裤子和鞋子没搭配好,没以前好看了。”妻子马上反驳:“那你自己呢?你自己就好看了吗?”

妻子如应激反应一般的愤怒,其实是一种自我防御,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等对方认输。

她的愤怒背后还有另一种隐秘的情绪——对挽回关系最无望的希望。她其实对丈夫还有期待,丈夫却不愿满足她的期待,愤怒因此无法消解。要走出愤怒,只能慢慢接受现实——无论曾经跟这个人有多深的爱恨情仇,现在都已经跟他没关系了。

第二个阶段:悲伤或失落

为什么一个人宁愿一直对前任保持愤怒,不愿平息怒气呢?因为如果摆脱愤怒,他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悲伤或失落。悲伤或失落要比愤怒更让人难以忍受。

无论曾经与对方有多深的情感纠缠,当他意识到从此与对方再也没有关系时,失落感会非常强烈。这种失落有时出现在夫妻拿到离婚证的那一刻,有时出现在伴侣搬出去独自生活的那一刻。

有一个来访者说:“那天我跟丈夫去办离婚证,办完以后我才忽然发现,彼此真的再也没有联系了。他问我微信好友留着还是删了,我嘴上说无所谓,心里想的却是最好能留着,我还是很希望能跟他保持淡淡的联系。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想给他发个微信‘祝你幸福’,却发现信息发不出去,他已经把我拉黑了。我靠着公交车的车窗,默默哭了好久。”

曾经的亲密爱人变成没有关系的人,对任何人来说,一下子都很难接受。因为不愿意接受对方已经离开的事实,很多人选择停留在悲伤或失落中,就算过了很多年,想起这段感情依然会难过。有的人则宁可记恨对方,也不想承认已经失去对方的事实。如果承认了,这个人也就真的离开了。

第三个阶段:接受和放下

当你承认对方真的已经离开,并允许自己悲伤和失落时,就会进入第三个阶段——接受和放下。

在这个阶段,你能够接受伴侣已经离开,自己有过一段不成功的感情的事实,并且不再为他产生太多情绪波动。想起他时,你不再有强烈的爱或恨,而是接受他跟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也许你对他还有些微的讨厌或好感,这种些微的程度,就代表着你跟他的正式分离。

但是,要做到真正的放下,除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你还要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

这个时代,虽然离婚率不断攀升,但大多数人仍抱持着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对离婚有极大的偏见,认为这是一种失败或不光彩的经历。这种偏见会给离婚的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为了逃避压力,很多人把离婚当作秘密,不敢让别人知道。这本身没什么,离婚是隐私,不需要刻意向别人透露。问题在于,保守秘密本身也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既消耗了心力,也很难与别人真正亲近,导致他们变得更加孤独、封闭,而这段时间明明更需要朋友的支持。

分离是新生活的契机

分离在很多人心里是一个充满抛弃、伤害、失败的消极的故事,但它也可以变成一个重新寻找和发现自我、发现爱的积极的故事。

故事里有重新生长的勇气。

结束一段不适合自己的关系,是需要勇气的。一个来访者说:“没离婚时,我一直觉得胸口有一块石头压着,连做梦都会焦虑得惊醒。离婚以后,这块石头一下子没了,整个人变得轻松舒展。我很高兴自己有勇气结束这段不合适的关系。”她把离婚当作自己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这股勇气帮助她顺利从离婚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

故事里有自我的新的身份认同。

在亲密关系中,伴侣是彼此生活中最重要的角色,可能一个人所有的想法、行为、目标、价值都是围绕伴侣进行的。所以当他们失去关系,也就失去了在关系里的身份,很多人因此不知道自己是谁,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机会寻找新的身份认同。有的人聚焦于事业,挖掘自身新的才能;有的人享受单身生活,活得多姿多彩;有的人拓展精神生活,充实自己的大脑。在失去关系的束缚之后,他们反而发展出了新的自我。

故事里也有从痛苦中学到的经验。

一个妻子在离婚以后说:“离婚后,我最大的领悟不是自己有多好或者对方有多坏,而是真正看清了自己,更明白两个人在一起的意义。好的婚姻永远是两个人一起努力经营,而不是一个人一味付出,另一个人委曲求全。”后来,她带着这些经验开始了新的婚姻。她变得更成熟,也更知道如何处理感情中的纠结。

故事里还有爱。

一个来访者在结束不快乐的婚姻后跟我说:“那天下着雨,我一个人沿着山路走到一座寺庙,就进去拜了。我该祈祷些什么呢?保佑我们的关系?我们的关系已经结束了。保佑我遇到一个更好的人?我现在没有这样的兴趣。于是,我在心里说:菩萨保佑,请你让他原谅我对他的伤害,也让我原谅他对我的伤害吧,让我们各自安好。”

成功的分离需要依靠爱,不过,依靠的不是对这个人的爱,而是对人性弱点的怜悯,对爱本身的信心。

分离是从“我们”的故事回归“我”的故事

在面对亲密关系的问题时,我一直秉持一个理念:在亲密关系里,所有事情都“跟我有关”。

怎么理解“跟我有关”呢?这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在亲密关系中,伴侣的状况就是你要处理的问题。遇到关系难题,不要一味责怪对方,期待他改变,而要先问自己做了什么,才导致他产生这些问题。只有承认他的问题跟你有关,你才能在亲密关系中找到改善关系的办法。

当然,分离是另一种情境。因为不需要再处理跟他的关系,你可以认为:这件事就是他的问题,跟我无关。

从与我有关,到与我无关

在一个亲密关系工作坊中,在我说完“所有事情都跟我有关”的理念后,一个学员对这个观点表示反对,并分享了她自己的故事。

她说:“在上一段婚姻里,我也曾想过所有的事都跟我有关。那时我总是不停自责,觉得是自己不好。但离婚以后,我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自由。现在回想起来,离婚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现在的我绝对不想再回到那段婚姻里。”

原来,她前夫控制欲很强,无论做什么事,他都能找出她的错误,洋洋得意地批评她,并因此获得一种优越感。他总爱挂在嘴边的话是:“你知道自己错哪里了吗?”有一段时间,她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回家前总要先想一下自己今天有没有什么疏漏。

她是一个很会反省的人。最开始前夫说她错了,她会认真去想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有时候也会承认自己错了。可是这样的日子并不开心。当意识到反省变成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后,她就开始反抗前夫。反抗加深了他们的矛盾,最后,她选择离婚。

她说:“现在我并不觉得我在这段关系中有什么错。如果一定要说有错,就错在我没有更早地离开他。”

我说:“我支持你。听完你的故事,我也觉得你并没有错,是你老公自己心里的不安全感,逐渐把他幻想中你的离开变成了现实。”

“我们”的故事 vs. “我”的故事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你不是说不要一味责怪对方,所有关系里的问题都与自己有关吗?怎么现在又说她没有错了呢?

其实,关于亲密关系,有两个不同的故事。一个是“我们”的故事,另一个是“我”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讲的是两个人如何更好地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在“我们”的故事里,没有清楚的是非对错,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双方配合得好不好。经营亲密关系是关于“我们”的学问。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有时候,“我”不仅得不到支持和安慰,反而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这对“我”来说,有委屈,甚至不公平的地方。但“我”要相信,改变是从自己开始的,当自己有所改变时,对方就会做出相应的改变。最终,“我们”的故事的结局,是“我”的委屈和不甘变成“我们”的相互理解和奉献。

可是如果“我们”的故事讲不下去,它就会重新变成“我”的故事。“我”的故事通常是摆脱束缚,反抗压迫、控制和驯化的故事,是自我觉醒、成长和转变的故事。在“我”的故事里,摆脱曾经束缚自己的关系是“我”要面对的挑战,勇敢离开是“我”走出依赖、突破心理舒适区的方式。最终,“我”的故事的结局,是找到了自己的力量,发现就算没有对方,“我”也能活得好好的,甚至比“我们”在一起时更好。“我”的故事很重要,因为没有自我就没有一切。

上面案例中的学员讲的就是“我”的故事,其中有女性摆脱婚姻束缚、重新寻找自我的干脆利落。显然在“我”的故事里,她活得更舒展。

人们通常有一种偏见,觉得维持一段关系是好的,放弃一段关系是不好的。作为一名处理家庭和亲密关系的心理咨询师,我会小心地避免抱有这种偏见。亲密关系出现危机的夫妻,无论在一起还是离婚,都不是一种错误,而是一种选择。只有一种情况称得上错误,就是明明想要改善亲密关系,却拼命讲“我”的故事;或者明明已经分开,却仍然在讲“我们”的故事。不是这个故事本身不对,而是它没法带你去你想要去的方向。

爱的练习

你对亲密关系的认识,更接近于“我”的故事还是“我们”的故事?它是否能带你达到你想要的目标?

假设你经历了关系的分离,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我对前任的感觉是:

前任给我的影响是:

如果可以,我希望跟前任维持的关系是:

上一章:02 下一章:04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