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先锋集团一鸣惊人 伯克希尔渐显颓势

偷窥者  作者:唐朝

博格于1966年登上威灵顿基金公司CEO宝座,但不知是能力原因还是运气因素,无论是60年代后期的火爆牛市,还是70年代初期的全面股灾,威灵顿基金公司旗下基金规模持续稳定地——缩水。受损最严重的主力基金威灵顿基金,管理规模从1964年的21亿美元下降到1973年末的9亿美元。与规模下降同步的必然是利润,1973年公司利润仅190万美元。

受排挤成立先锋投资

失望中董事会发起了一场罢免博格的“政变”。1974年1月23日董事会召开会议,以10∶1的投票结果要求博格辞职,并愿意为博格辞职支付累计36万美元的补偿。唯一站在博格这边投出反对票的,是威灵顿旗下温莎基金的管理人约翰·聂夫。

博格拒绝辞职。董事会再次以10∶2的投票结果通过了解雇博格的议案。两张反对票来自博格本人和约翰·聂夫——以低市盈率选股著称的投资大师。他从1964年开始管理温莎基金直至1995年退休,年化收益率13.7%,期间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10.6%。

博格不肯认输,他从第二天起就展开了一场夺回基金控制权的运动。简单地说,就是他创造了一种新结构,鼓动威灵顿基金公司旗下11只基金成立一个基金管理子公司,所有权属于基金全体投资者。管理子公司本身不以盈利为目标,日常运行费用及按需购买投资顾问的费用,由基金持有人分摊。管理公司不再按年收取管理费——通常是基金净值的2%。

经过一年多的斗争,博格最终获胜。1975年5月1日先锋投资集团[博格这个先锋英文为Vanguard,另外还有家叫Pioneer的基金,在国内也经常被翻译为先锋基金,但这俩先锋不是一家公司。Pioneer基金公司由巴菲特的忘年交、《投机的艺术》(1930年出版)一书作者、投资大师菲利普·卡雷特于1928年2月13日创立。从基金成立到1983年卡雷特退休,他管理Pioneer基金年化收益率12.9%,期间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率9%(含股息)。老先生1998年5月去世,享年102岁。]注册成立,并承接原威灵顿基金公司管理的11只基金。

先锋集团一鸣惊人

博格的先锋投资集团成立初期,借助先锋温莎基金约翰·聂夫良好的业绩和影响,度过了最艰难的转型期。其后,博格摒弃了寻找优秀基金管理人的方向,转而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为主要目标,以免佣金、低费率为主要特色,尽最大可能帮助基金持有人节约费用。其中1976年8月成立的“第一指数投资基金”(后改名“先锋SP500指数基金”)成为先锋投资集团的招牌,帮助先锋获得巨大成功。到1995年,先锋投资集团管理的基金平均费率低至0.31%,而同期行业平均费率是1.1%。

事实证明,最简单的跟随市场策略,确实打败了大部分主动管理基金。虽然挑衅和鄙视的基金经理不少,但以1984—1994年10年为例,先锋SP500指数基金有7年收益率超过一半以上的股票基金。在整个10年期,甚至超过了78%的股票基金。

无情的数据是最好的广告。先锋旗下指数基金获得飞跃式发展,先锋投资集团也不断推出跟踪各种指数的基金,尽最大努力压低费用[目前平均费率已经压低至约0.2%],为投资人提供丰富的选择。到今天,先锋投资集团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2019年末管理资产高达5.9万亿美元。

博格于2019年1月16日去世,享年90岁。他被世人称为“指数基金教父”,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一个行业。今天,指数基金正在成为全球市场增长最迅猛的投资品种,并成为巴菲特口中众多高薪基金经理无法逾越的高峰。

廉颇果真老矣?

巴菲特历史上多次炮轰基金经理,说他们绝大部分拿着高额管理费,却跑不过标普500指数。尴尬的是,最近10年巴菲特同样落后于标普500指数:2009—2018年的完整10年里,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尔总收益率210%,年化12%;伯克希尔自身股价涨幅242%,年化13.1%,均落后于标普500指数总收益率257%,年化13.6%的水平。

长达10年周期的落后,已经让很多投资者怀疑“股神”是不是真的廉颇老矣。毕竟巴菲特自己也写过:“我认为业绩衡量的时间最少为3年,5年则更佳。如果在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那你们和我都应该考虑是不是需要把钱投到别的地方去。”2019年10月,有伯克希尔老股东通过媒体公开指责巴菲特“囤现金”不作为,且处理卡夫亨氏持仓迟缓,给股东造成重大损失。

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的两个阶段

纵观巴菲特整个投资生涯,若以投资主体划分,可以分为合伙基金阶段和伯克希尔阶段,以1969年基金散伙为界。其中1957—1969年合计13年,年化回报率29.5%;伯克希尔阶段则从1965年至今共计55年。55年年化回报率18.9%。伯克希尔股票55年27440倍,持股股东年化回报率20.3%。

但如果从投资理念角度,以公认的理念分水岭——1972年喜诗糖果收购案为界,划分为烟蒂股体系和陪伴优质企业成长体系两个阶段,其实更为合理,更有利于观察不同理念下的投资表现。

这种划分下,烟蒂股体系为1957—1971年,是15年41倍,年化回报率28.1%[1969年中基金清盘,当年回报率采用伯克希尔收益数据]。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投资案例是桑伯恩、邓普斯特和伯克希尔。这期间年度收益率超过50%的有1年(1968年58.8%),超过30%的有6年,收益率最低是1957年10.4%,没有亏损年度。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率为9.6%。

这一阶段夹杂着一个特别的案例:美国运通。它虽然属于烟蒂股体系,但又不是正统烟蒂。这个案例展示了巴菲特对烟蒂概念做的探索性延伸,其中已经蕴含有后期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思想的萌芽。

投资美国运通:陪伴优质企业成长的萌芽

美国运通案例发生在1964年,起因是一桩骗贷丑闻。1963年11月运通下属一家从事仓储保管的子公司,成为一桩骗贷丑闻的主角。一位色拉油期货市场的大庄家,将大量“装满色拉油的油罐”委托给运通仓储子公司保管,然后以仓储子公司出具的保管单为抵押,从51家银行骗取了总额约1.5亿美元的贷款,用于操纵色拉油市场。很不幸,“镰刀”被“韭菜”收割,庄家自己炒破产了(后被判入狱7年)。

债权银行凭仓单提取抵押品时发现,油罐里满满的都是海水,只有检测口有少量的油。很明显,骗子欺骗或收买了运通的检查人员。银行遂起诉出具保管单的仓储公司。仓储公司无力偿还债务,宣布破产。

本来按照有限公司的规则,仓储子公司只需要以自有资产为债务负责,银行能清算多少就是多少。但由于美国运通从事的是旅行支票业务,和整个银行体系有着广泛的业务联系,容不得企业信誉有任何瑕疵。因此,美国运通CEO主动承诺:运通将为这笔负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在市场人士看来,这笔巨额赔偿对于净资产仅7800万美元的运通,或许是灭顶之灾。部分运通股东甚至向法庭提起针对CEO的诉讼,认为他用股东资产为不必要的负债承担责任,严重损害股东利益。结果美国运通的股价从丑闻爆发后的60美元,一路下跌至1964年初的35美元,跌幅超过40%。

此时巴菲特盯上了运通。必须注意到的是,这笔投资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不像格式烟蒂。美国运通1963年财报显示,营业收入1亿美元,净利润0.11亿美元;总资产10.2亿美元,总负债9.4亿美元,净资产0.78亿美元。公司股本446万股,按照35美元股价计算,市值仍然有1.56亿美元,市盈率14倍,市净率2倍。如果考虑赔偿可能引发的损失,市盈率和市净率都可能飙升,完全和格式烟蒂不搭界。

巴菲特仔细阅读了运通披露的潜在赔偿估计。按照公司自查,公司可能承担责任的票据约9700万美元,其中1500万美元有争议,另有约1300万美元凭证是伪造的。虽然具体情况要由法院裁决,但依据管理层估算,赔偿数额可能落在2000万到8000万美元。巴菲特按最坏情况赔偿8000万美元考虑,所得税率46%的税盾效应[假设公司正常经营税前利润为100元,税后净利润是54元。此时若产生意外损失30元,税前利润变成70元,税后净利润降至37.8元。意外损失30元只造成净利润减少16.2元,其中差异就是税盾效应]下,公司实际损失约4300万美元。

最坏情况下4300万美元的损失,对于净资产7800万美元的运通,是不是灭顶之灾?巴菲特继续阅读运通财报。他发现运通的仓储业务占公司营收和利润比都很小,公司主要业务是旅行支票和信用卡。运通的旅行支票,是当时全美接受范围最广的旅行支票,是唯一在全美50个州都可以使用的结算票据。其运行模式是客户首先在运通存款,然后使用运通旅行支票或信用卡支付,之后运通和收款银行结算。

巴菲特意识到,运通最值钱的资产其实是“美国运通”品牌。只要人们愿意相信运通,就会继续在运通存款。只要银行愿意相信运通,商户就愿意用商品或服务交换消费者手中的“纸”——运通旅行支票。巴菲特能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是费雪和芒格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因为这样的商业模式,运通积存了大量客户存款,类似保险公司的浮存金。公司1963年度负债总额9.4亿美元,就是由这些客户存款构成的。运通拿这9.4亿美元购买了4.7亿美元债券,发放贷款(信用卡)1.7亿美元,其他流动投资0.3亿美元,保留现金2.7亿美元。

巴菲特经过分析后认为,色拉油丑闻最重要的影响,并不是赔偿金额的多寡,而是它是否会影响银行和客户对运通旅行支票和信用卡的信任。如果银行和客户受到影响,银行会担心支票无法兑付而拒收,客户会谨慎地提走存款。那么运通必须被迫抛售债券和其他投资品兑付客户挤提,并不断缩小旅行支票可使用范围。它们会互成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运通很可能真的垮掉。

反之,如果银行和客户没有受到影响,客户无挤提,银行照常接受运通支票,伴随着运通旅行支票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日益增长的客户群和存款额面前,即便最终损失真的高达4300万美元,分摊到多年里,事实影响并不大。巴菲特将其比喻为邮寄途中丢失的一张红利支票,从长期看无关紧要,并不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银行和客户到底受影响没有?坐在家里读财报可读不出来答案。巴菲特委托他的经纪人亨利,大量探访旅行支票的使用者、银行职员、饭馆旅店以及信用卡持有人,了解运通的旅行支票和信用卡市场份额是否在下降。这是巴菲特对费雪闲聊法的首次实战运用。

亨利带回来超过5000页的调查报告。巴菲特分类阅读后做出判断:弥漫在华尔街的丑闻,并没有对运通旅行支票和信用卡业务产生影响,客户和其他银行依然非常乐意使用运通的服务。既然是这个结论,那就没啥说的了,买!

这笔投资可容纳资金可比以往的烟蒂大多了。巴菲特非常高兴,甚至专门说服合伙人同意修改基金条款,将单只股票投资上限从25%提升至40%,陆续投入了1300万美元买进美国运通股票。

运通后来以赔偿6000万美元为代价,结束了色拉油丑闻诉讼。伴随官司的明朗,股价不断攀升。大约在1967年股价超过70美元后,巴菲特开始抛售,最终在1968年清仓,期间股价最高涨至189美元。这笔投资具体获利数额未披露,但估计在两到三倍。

这个案例里确实已经有寻找优质企业的萌芽,但本质上它依然是“利用市场先生的情绪,在明显低估时买入,待其回归合理后卖出”的格雷厄姆体系。区别只是没考虑企业的清算价值,转而评估负面因素造成的实际损失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差异。从巴菲特的卖出时间和位置观察,可以确定此时的他,还没有长期持有并分享企业成长的想法。

运通至今还是伯克希尔第五大持仓股,但那是1991—1998年期间,已经彻底转变思想的巴菲特,累计投入12.9亿美元重新买入的。截至2019年底,运通公司市值1015亿美元,伯克希尔持有的1.5亿股市值约188亿美元。

第二阶段的上半场与下半场

以1972年1月3日收购喜诗糖果为界,巴菲特转入陪伴优质企业成长的阶段。但这个阶段需要以2000年初为界再次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从1972年初到1999年底,下半场从2000年初至今。

上半场的28年,伯克希尔账面净资产增长654倍,年化增长26.1%;公司股价从每股70美元涨到50600美元,股东持股年化收益率26.5%。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率是14%。

和烟蒂股阶段相同的有两点:一是收益率超过50%的也有1年(1976年59.3%),二是没有亏损年度,收益率最低是1973年的4.7%。28年间收益率超过30%的年份有13年,这也是伯克希尔55年来所有收益率超过30%的年份。

这28年,是伯克希尔最肥美的阶段。这期间巴菲特所选择的投资对象,所依据的投资逻辑,都是值得我们深度研究的好榜样。其中既有因为商业模式注定赚钱的优秀公司,如喜诗糖果、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也有因为管理人员能力超群而介入的,如内布拉斯加家具商场、大都会通信、波仙珠宝等。至于大大小小的数十家保险公司,老唐个人认为,应该归为巴菲特依据自己的投资能力,配套的“借钱”手段,不属于可以模仿的“投资”案例。

2000年初至今,转入陪伴优质企业成长的下半场。2000年初至2019年底共计20年,年化收益率为10.1%,这期间最高收益率是2017年的23%,最低收益率是2008年的-9.6%。伯克希尔55年投资史,仅有的两次亏损都出现在这个阶段:2008年-9.6%和2001年-6.2%。

伯克希尔公司股价从1999年末的56100美元/股,上涨至2019年末的339590美元/股,持股股东20年年化收益率为9.4%。这期间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率6.1%。(年度收益率及股价波动见附录A)

下半场巴菲特投资收益率明显下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陪伴优质企业成长的体系不灵了吗?不是。综合分析来说,老唐认为导致下半场巴菲特收益率下降的罪魁祸首,主要有两大原因……

上一章:第三十九回 下一章:第四十一回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