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两点之间,直接最短 01 忘了你是谁了,重新认识一下?

把自己当回事儿  作者:杨天真

我的微信好友里大概有七个James,和其中一个的相识最有戏剧性。

故事的开场源于一次拍摄,我需要联系一位相熟的摄影师James,发了信息过去。对方很快回复,语气热络,约好了时间地点,只等到时开工。后来临时取消了这个工作,对方才坦言,其实他不认识我,也不知道我是谁,虽然知道我约错人了,但还是想来体验一下拍片现场。我感到又尴尬又好气又好笑。后来我和这个James成了朋友,但这并不能弥补这次无效沟通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既影响了工作,又浪费了时间,还误会了感情。

讲这个故事是想说一说沟通中的尴尬问题。我们对尴尬总是本能地充满恐惧,能逃避就逃避,实在逃不掉,往往会选择用曲线来淡化它,或者转移它,却很少有人选择直接面对。

从那以后,但凡在微信上发现一个完全记不起来的人,我会先查聊天记录,再翻翻朋友圈,如果两者都看不出他是谁,我就会直接删掉。如果对方的朋友圈比较有意思,我就会直接发微信过去:“我是杨天真,对不起,我在整理通讯录,想不起来你是谁了,能告诉我一下吗?我会重新做好备注。”如果他不回,我会直接删掉。如果他回复,我正好可以借此和他有一个比较直接的沟通。

说到底,微信作为社交工具,避免了面对面即时交流的尴尬,留足了缓冲的空间。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见更为棘手的沟通时刻。举个例子,在一个派对上,遇到一个人和你打招呼,你却完全不记得他是谁了。他走过来开启了一段对话,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大多数人会选择先沟通几句,试图唤醒一些回忆,如果实在唤醒不了,有可能会找个理由走开,或者想方设法地套取更多信息。最后很有可能谈话结束了,你依旧不知道对方是谁。以前的我也会这么做,但现在再遇到同样的状况,我就会很直接地跟对方说:“对不起,我真的忘了你是谁了,我们能重新认识一下吗?”

仔细想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原因大概有三个:第一,谁都不是傻子,你如果真的不记得了,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可以被对方隐约察觉到的,有的人会主动再介绍自己,有的人则继续装傻,看你能撑到什么时候。第二,既然对方过来和你主动说话,无论你是出于维护一段关系,还是联络一下感情,总归双方的一个共同诉求是彼此相识且有意愿保持下去。第三,如果对话已经结束,你还不知道对方是谁,那刚刚已经发生的这场沟通除了貌似缓解了表面的尴尬,并没有起到任何实际的作用,毫无意义。

太过直接也好,简单粗暴也罢,它都属于我理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因为沟通过后有问题被解决或有共识被达成。“对不起,忘了你是谁了,重新认识一下?”虽然这句话对气氛有一定杀伤力,但它起码能确保我们的谈话不会陷入内容上的僵局。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尴尬?在我看来是体验层面的不平衡。我们讲沟通,常常会把“不要让对方尴尬”作为沟通的重要前提。但无论这个前提多么重要,都不能因此而牺牲了内容,或者牺牲了效率。在故事的场景里,如果你不具备记住所有人名字的能力,你就已经让他尴尬了。任何迂回婉转的方式都不如直接告诉他,给彼此重新认识的机会,建立一个新的连接,也开启一个新的人际可能。

在沟通中,尴尬也许会让人不舒服,但它绝对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恰恰是我们太过于害怕而选择的逃避,才会造成更大的问题。要解决尴尬,应该从降低对它的应激度开始。有些一团和气在表面上仿佛会让场面维持平衡,却丢失了效率。反过来,“对不起,我真的忘了你是谁了,我们能重新认识一下吗?”看似在特定的瞬间不够稳定,却是用最直接的方式面对了尴尬,也接住了尴尬。

上一章:05 下一章:02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