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 “解决问题”不是结果,是前提 01 解决问题要比问题早把自己当回事儿 作者:杨天真 |
||||
可以说,所有的沟通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大多数人会在沟通前的准备阶段中把问题分析得很透彻,却很少有人能在准备阶段就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去预设方案。这种差别,就是优秀的沟通者和平庸的沟通者之间的差别。 举个例子,做经纪人面试,每次我都一定会问对方这个问题:你现在带着艺人出现在机场,突然有粉丝跑过来要求合照,拍不拍? 回到刚开始我们提到的“解决问题是前提”的思路。如果你仅仅把“拍不拍”当成一个遇到的麻烦,或者一个简单的问题,那我想你的答案应该是简单的“拍”或者“不拍”。这是一般沟通者的惯性思路,却不是我的意图。我考查的是面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里的解决问题是要把方案放在问题发生之前,将简单场景中的复杂性和未知性提取出来,并对应着找到解决的办法。 比如,要考虑艺人今天有没有化妆,状态好不好。如果艺人处在没有化妆且休息不好的状况,则需要工作人员出面,以礼貌的方式进行回绝。再来,接下来的行程是否有时间的限制和要求,是否可以有拍照的预留?此外,前来要求合照的粉丝是几个人还是一群人?是否会有更多的人看到合照而蜂拥上来造成围堵,甚至引起机场的骚乱,对其他人造成困扰?如果有引起骚动的可能,现场有没有保安可以维持秩序? 当面试者可以将方案放在问题发生之前的时候,我和他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共识。如果是在工作中,我就会告诉他我的经验判断,当然,所有的行动还是要以现场的具体情况为准。但也绝不能只是把问题放在这儿,否则到时候真的去了现场,各种问题蜂拥而来,每一种突发情况都会让人措手不及。 用这样的思路来理解沟通,可以很清晰地分解为四步:第一步,做沟通的准备,锁定问题,并想好解决方案;第二步,进行沟通,根据沟通中的细节,调整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三步,完成沟通,与对方协商并确定解决办法;第四步,执行沟通,将沟通中的解决办法运用到实处。 我们需要知道,方案要在沟通前准备,解决问题要比问题早。如此一来,这样顺序上的改变,才能真正地改变沟通的实质。即: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在沟通前,我们就按照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思考,那么沟通就能达到最佳效果,以此确保沟通后的决策和行动达到最佳。 而超前的思维预判,是让解决问题成为沟通前提的重要元素。这种思路的形成需要进行强化的刻意练习。 回到上面那个机场的例子,艺人和粉丝合照完毕,我们的车接上了艺人,准备前往酒店。假设我们有五个工作人员,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在我的团队待过,每个人都一定做过这样的训练。第一,谁坐前座、谁坐后座需要提前想好,需要和艺人沟通的负责人要挨着艺人坐。第二,下车后,谁负责拿行李、谁负责拿证件办理入住,谁就需要先行下车。以此倒推,这些负责人需要坐在离车门更近的位置。第三,在办理入住的过程中,艺人是在车里等,还是带到酒店大堂,会不会在大堂被人认出来?再倒推一个场景,可能你快下车的时候,就得有一个同事负责收集所有人的证件,让他可以第一时间去办理手续。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只有在演练的时候将问题以最详尽的方式列举出来,我们才能在真正沟通和处理问题时用最高的效率完成。 大多数情况下,沟通会对我们预设的解决方案做出修正,但我反对沟通者带着空脑袋进入沟通。每一次进入沟通之前,我们不仅需要知道问题是什么,更需要知道我们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所以,带着这样的思路,在每次沟通前,都不要停止对于问题的发现,而是要问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方案是什么?这是最佳的方案吗?解决问题不是从沟通之后开始的,相反,在准备沟通的时候,问题就应该已经被“解决”了。虽然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总是把解决问题的压力推到最后的环节,那问题只会更多。 一个好的沟通者,会把“问题意识”自主性地转化成“方案意识”。记住,方案比问题有价值,所以,有方案的人比只有问题的人更有价值。 |
||||
上一章:05 | 下一章:02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