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不是“我和你”,是“我们” 01 别让“对错”毁掉沟通

把自己当回事儿  作者:杨天真

一次商务合作临近尾声时,关于最终文案的拟定却出现了分歧。一方是我团队的小伙伴,另一方是客户也就是甲方。几轮沟通都没能达成一致,快到结项日期,分别来自双方的两句话猛然点醒了我,让我对沟通中的共识多了一些不同的体会。这两句像闪电一样的话是什么呢?

先说我的同事,她问我:“天真姐,我要怎样才能让客户知道我们是对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在当下的工作中,我发现,对错这个思路在三个方面困扰着她。

第一,对错的思路造成了封闭的判断。因为当你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时候,就会在潜意识里断定对方是错的。试想,谁愿意成为错的那一方?更何况对方是甲方。当我们在沟通中希望说服对方的时候,往往会进入这样的误区,那就是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而且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对方看到我们的正确之处。事实是我们越说,分歧就越多。

第二,对错的思路源于信息量的不对称。甲方给出了很多修改意见,这些意见都建立在对方的经验之上,但是团队的小伙伴缺乏相关领域的知识积累,容易陷入自己正确的思维中,从而忽略了对方真正的意图。信息量的不对称,会导致双方在对错的判断上南辕北辙。

第三,对错的思路阻止了更多的可能性。对错是一个极端概念,但在沟通的过程中,极端是很少出现的。A方案和B方案可能只是70分和90分的区别,但对错是0和100。如果太执着于对错,就很难看到另一方的可取之处,也就本能地关闭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

所以,最后我给同事的建议是,首先,不要让对方觉得你是对的,而要让对方觉得你们是一样的。多给对方建议,少给对方意见。其次,恶补与方案相关的行业知识,尽量在短时间内缩短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认知差距。最后,将方案的细节进行反复比对,用进步和运动的观点来做梳理和确认。

另一边,我们来说说甲方。甲方告诉我:“你们改了好多遍,添加的内容没有一个是我想要的,删掉的地方又全部是我想保留的。”这句话,也特别有意思。我们分开来看看。

首先,甲方的意思是我们全部做了无用功吗?当然不是。我的判断是我们没有解决对方的核心需求,而在核心需求没有被解决的时候,其他努力就容易被忽视和否定。所以我问了对方一个问题:“什么是您一定要的?”对方总不能告诉我什么都不许动、什么都不能改吧。这指向的是最关键的信息:对方的核心需求。唯物辩证法有一个很牛的洞见,那就是抓主要矛盾。沟通也一样:抓核心需求。核心需求解决了,其他改动就会变得容易。

其次,因为我们在之前的沟通中,一直在用对错制造对立面,对方就会下意识地反弹,认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所以会有防守动作。而我处理的方式是不断告诉对方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到达一致的终点会有不同的路径,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条统一的路。这样一来,在目标上,我们是一致的;在方法上,就获得了更大的改动空间,不会像原来一样,做什么都是错的。

最后,不是每个沟通者都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出发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大体的方向,而具体的目标和方法会在沟通中经过不断地磨合和商榷,逐渐清晰。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会不断地询问对方的需求,并把需求切割成非常具体的点:“这一段内容,希望强势还是温柔?”“文案的结尾是需要确定感,还是延伸感?”“开头是讲一个故事,还是放一组数据?”让对方的需求逐渐细化和具象化,并在一个个细节上得到明确。当我们的处理方式和对方的预设越来越相同的时候,沟通的信任感就会建立起来。人嘛,总是更喜欢和自己像的东西。

以上是一个协调双方沟通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沟通的过程中,对与错的预设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状态。它就像是一扇大大的防盗门,猛地一关,沟通的渠道就会迅速被阻断。究其原因,是对与错在世界的两端,它们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长了,没有任何沟通高手能够穿过如此遥远的距离与另一端对话。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在沟通中和对方站在一起,不断强化共识,那么就像是隔壁邻居家的状态,我们开开门,顺手就能敲到对方的门,这样说起话来既轻松,又有亲切感。

想想,我们多少次遇见邻居亲切的笑容,而宇宙的另一端,到底住着什么样的外星人,到现在我们都还不知道。

上一章:07 下一章:02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