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4 我们是一边的把自己当回事儿 作者:杨天真 |
||||
有一次,我在微信上通过了一个好友请求,对方表示是从我的一位亲戚处得到了我的微信号,且已经答应他可以帮忙安排和一个艺人见面。这个情况并不好处理:如果直接回绝,亲戚的面子会受到很大伤害;如果按照他的请求操作,又违背了我的专业。 面对当时的情况,我的做法就是礼貌并且直接地回绝对方:“非常抱歉,我这边安排不了,请见谅。”关于直接在沟通中的重要性,我们之前已经做过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件事情的重点在于我拒绝了这位朋友的请求之后,我和亲戚之间的沟通。 显然,在这件事情上,我需要建立的是和家人之间的共识。换位想想看,家里的晚辈有这方面的资源,自己拿来用一用,是人之常情。但从我的角度出发,这件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和家人之间的沟通有时候是最需要分寸的,如果我们仅仅是抱怨或者责怪,肯定会伤害家人之间的感情。如果不说,这样的麻烦势必会越来越多,无形中给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和影响。仔细思考之后,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要和家人达成一个共识:我们是一边的。 我先礼貌地询问亲戚:“如果以后您要把我的微信推给别人,能不能先和我商量一下?”紧接着,我告诉亲戚:“这个请求违背了我的专业度,所以安排不了。我们之后能不能打一个配合,提前商量好怎么处理,这样既不会伤到您的面子,又可以比较好地处理这件事情。”亲戚在听完我的这番话之后,立马就表示了理解。 我们是一边的,这是一个既理性又感性的共识。感性上,它能让沟通的双方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彼此能够相互依靠和协助。理性上,它能够让我们从彼此共同的利益点出发,为解决问题努力寻求最优的方案。 让沟通的双方都明确地知道我们是一边的,就能将沟通当中的多方转换成简单的两方:我们和他们。以此为起点来进行沟通,常常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从而为达成诉求提供更便捷的路径。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们的一个艺人正在拍摄一则广告,拍摄团队对艺人在片中呈现出的表情精准度有着近乎偏执的高要求,这让艺人在将近二十条的拍摄之后还一直处在NG(NOT GOOD,即再来一次)状态。眼看拍摄的时长马上就要超出预期,两方的状态都跌到了谷底。一方面,艺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表情管理总是达不到对方的要求,并且身体已经陷入了极度的疲惫,再拍下去似乎只能越来越差。另一方面,拍摄团队始终找不到他们想要的感觉,想在不断重复中拍摄出理想的成片,这是一个非常焦灼的场面。我们作为中间的沟通者,有两个亟待解决的诉求:一、平衡双方的心态,让拍摄的过程不至于陷入僵局;二、让拍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艺人可以早点休息,拍摄团队也能拿到他们想要的成果。 这个时候,“我们是一边的”就能派上最大的用场。对于艺人,我们不仅要在情感上安抚,并且要让他明白我们是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这件事情会由我们“自家人”出面去协调和解决,一定会为他争取到最快最好的解决方法。对于拍摄团队,我们需要和他们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希望和他们一起把这个片子拍好,我们会不断明确对方的需求,并且让对方知道拍摄如果超期会遇到的问题。 最后,我们所争取到的是一个具体的拍摄数字:三条。不过拍摄的前提是,无论最终是否达到拍摄团队的要求,这次的拍摄都必须结束。艺人在知道了拍摄的上限之后调动了最大的努力来配合,而拍摄团队也在明确了自身的诉求和面对不能超时的压力之下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片子。 要强调的是,这种沟通方式常常会被误解为拉帮结派,或者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如果你要用“我们是一边的”去损害某一方的利益,或者欺骗某一方,那就不是我们在这里鼓励的共识。我们所倡导的是用这样的共识去构建一个目标和利益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同时,不会有哪一方的利益会在这个共同体中被忽视,甚至牺牲。 “我们是一边的”是沟通者一起搭建的一个共同出发的起点。只有沟通的各方都能够稳稳地将下一步的举动立足于共同的根基之上,所有的举措才能拥有最大的合力。 |
||||
上一章:03 | 下一章:05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