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衰老的尸体

不平等的尸体  作者:西尾元

严重腐败的老人尸体

那年入秋后还热得厉害,只是从自己家里走到附近车站就汗如雨下。

乘坐阪神本线电车赶往兵库医科大学的途中,手机上收到一封邮件,是警方负责人的解剖委托邮件。一名在房间倒地身亡的老人由于不明死因,需要进行解剖。

正好当天下午没有安排,于是我回信道:下午1点以后可以解剖。这时电车正好驶入了我的目的地武库川站。

虽然时间还早,但是外面酷暑难耐。我一边朝着大学走去(大概5分钟路程)一边猜想着,“可能又是一位死于中暑的老人”。

下午,老人的遗体被送到,我们像往常一样向警方负责人询问情况。

在解剖记录上写上被解剖者的姓名、出生日期、被发现死亡的时间日期与场所、可以确定的最后活着的时间,以及是否有同居者和既往病史等信息。每个地区负责解剖的法医书写信息的格式各有不同,但是需要记录的信息基本一致。不过就以往经验来讲,我们法医学教室会附加一些记录项目,比如“是否饮酒”“是否去看过精神科”“是否有痴呆症”“是否独居”“是否接受生活保护”等,我们都会和警方负责人进行确认并记录。

这名老人是70多岁男性,没有孩子,和妻子两人生活。他平时几乎不喝酒,也没有精神方面的过往病史。由于是炎热的季节,所以还确认了室内是否有空调。据反馈,客厅和寝室都安装了空调。

来到遗体跟前,其腐败程度已相当严重,以此判断,死后差不多过了1周了。不过,由于遗体上没有明显的外伤,所以我认为必须考虑死因是中暑的可能性。毕竟老年人相对节约,就算房间里有空调,也许也不太使用。

开始解剖后发现内脏器官严重腐败。脏器已经软化,胰脏等有一部分溶化,但是肺和心脏等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死后已经过了很久,所以腐败严重……可能很难推断最终死因。”

正当我绞尽脑汁的时候,和我一起解剖的医师开口说道:

“老师,头盖骨打开了。”

头盖骨中的脑已经融化成黏稠状,完全没有了原来的形状。但是,在那堆灰色的黏稠状脑组织中,有一大块很明显的红色血块。是血肿,也就是出血留下的痕迹。死者是因为脑出血倒地,在自己家中断气身亡的。

老老看护[老老看护:看护者与被看护者都是65岁以上老人的看护模式。——编者]与死亡

那么,为什么这位男性和妻子同居,直至尸体严重腐败,也没人将他送往医院呢?

这个疑问也马上迎刃而解了。其实解剖开始前,警方就告诉我们死者有“精神病患者家属史”。“精神病患者家属史”用以记录家人中是否有患有精神疾病的成员。与死者同住的妻子过了70岁便患上了痴呆症(痴呆症属于“精神科”疾病)。

正因为其妻子患有痴呆症,虽然夫妻二人共同生活,但死者在死后被放置了1个星期以上。最终发现死者尸体的是两周拜访一次的护士。继上次8月中旬拜访后,月末护士再次登门拜访时,发现该男子早已身亡。

据说旁边的妻子呆呆地看着电视。她无法理解自己的丈夫已经死去,所以和尸体一起继续生活着。在她看来,丈夫可能一直在睡觉吧。

近几年,新闻里多次就“老老看护”的话题进行了报道。在本书的读者中,一定有人正在照顾自己的老伴或者父母吧。

据总务省统计局统计,到2016年9月15日为止,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人数为3461万人,占总人口的27.3%o。此外,据厚生劳动省调查预测,2025年老年人人数会突破3657万人,在不久的将来会达到总人口的三成以上。第2章关于独居老年人增加的问题也有所提及,随着社会核心家庭化,独居者增加,老老看护便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厚生劳动省每3年进行一次大规模调查,据《国民生活基础调查(平成二十五年[平成二十五年即公元2013年。下文平成二十六年即公元2014年。——编者])》统计,家中需要看护的人以及负责看护的人都是65岁以上的家庭占比已经达到51.2%。有需要看护的老年人的家庭中半数以上都处于老老看护的状态。

我国的平均寿命年年上升。到2015年为止,日本人的男性平均寿命为80.79岁,女性平均寿命为87.05岁。据内阁府的《老龄化社会白皮书(平成二十六年版)》预测,2060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将达到90.93岁,超过90岁。

但是另一方面,健康寿命即日常生活不需要看护的平均年龄为男性70.42岁、女性73.62岁(2010年度/厚生劳动省调查)。这与平均寿命的差距男性是10年,女性是13年。

由此可知,老老看护中负责看护的人不少也有七八十岁了。也就是说看护者本人也可能随时需要别人的看护,所以难免会发生负责看护的人先去世的情况。

若是被看护者患有重度痴呆症而难以掌握眼前的情况,或是因为脑梗死等而卧床不起,那么就算负责看护的老伴因为心脏或脑部突发疾病倒地,他们也无法和他人取得联系。也许难以置信,但确实有和早已白骨化的老伴继续生活的案例。

同时,被看护者由于无法求救,也无法自行解决饮食、服药的问题,如果放任不管最终也会追随老伴离世。在当今日本,确有如此悲惨的事在各地发生。

之前提到的老夫妻,妻子能幸存已是十分幸运了。我曾多次碰到老老看护的夫妻俩的尸体被同时发现的情况。可以说老老看护关系中,看护者的死亡直接关系到被看护者的生死。

老老看护时在浴缸里发生的意外死亡

80多岁男性的遗体在自家浴室里被发现。这名男性负责看护患有痴呆症的70多岁的妻子,正是所谓老老看护。就算岁月流逝,丈夫一直以来都为微不至地照顾妻子,邻居也时常目睹二人和睦相处的样子。

这名男性的遗体是在初夏的某一天被送到我们这里的。在两人共同生活的公寓浴室,死者在浴缸里断了气。从现场状况初步怀疑死因为“溺死”。

但是,从警方那里得知,当时的情况超乎想象。

就算询问获救的妻子,她也说不清楚事发的原因,但好像是妻子怎么也无法从浴缸里出来,于是丈夫上前帮忙,但是因脚滑不慎跌入浴缸。然后,就在跌入的瞬间,妻子的身体不巧压在了丈夫的身上,如同重石一般将丈夫压在洗澡水里,导致丈夫溺死。

亲戚由于无法和这对老夫妇取得联系,出于担心而报了警。警察赶往公寓,吃惊地发现当时妻子在浴缸里,正坐在自己丈夫的身上。整件事令人难过,但老妇人因为自己的丈夫而免于溺死。

老老看护时,负责看护的人要和自己一年一年越来越衰弱的身体抗争。一个人想管理好自己的身体,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

此次事件可以说是代表了老老看护的严峻现实。

恐怕,要从浴缸里抱起无法站立的妻子,狭小的浴室里不安全因素太多了。

80多岁的男性要帮助患痴呆症的妻子洗澡——这在以前三代同居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但是现如今已经成为日常。常年陪伴并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伴,最终却因看护过程的意外事件而导致死亡,这样的结局太令人难受。

与此同时,想想这位幸存的妻子。一直以来支撑着自己的丈夫因自己而死……但是她应该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就算给她看尸检报告,她又能理解什么呢?

虽说只是本职工作,但是遇到如此悲惨的事情,还是心情沉重。

痴呆症与死亡

据推算,到2012年为止,日本全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为462万人。据厚生劳动省推测,2025年会增加至700万人左右。这个数据暗示,将来可能5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老年痴呆。

在我们法医学教室,痴呆症患者遗体的解剖数也逐年增加。2009年到2015年我们负责的解剖尸体数共1442具,其中确定为痴呆症患者的遗体为68具,约占4.7%。而且,在这期间,痴呆症患者遗体所占比例呈缓慢上升趋势。

痴呆症患者大多在医院或者相关机构里死亡,送到我们这里的死者只是极少数。一般只要不是在家里或者路上发生意外变故,绝大多数痴呆症患者都是病死。而病死者大多死于肺炎。

我们负责解剖的痴呆症患者中死因诊断为“病死”的,大多数也是由于肺炎。不过,被我们诊断为“病死”的痴呆症患者人数只占痴呆症患者遗体总解剖数的两成左右。

那么,还有别的什么死因呢?

“溺死”“冻死”“交通事故死亡”等占多数。痴呆症病情加重的话,出门以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一直在路上游荡的情况很多,如此一来就容易被卷入意想不到的事故中。就结果而言,在徘徊或者失踪的情况下,遭遇“溺死”“摔倒或坠落死亡”“交通事故死亡”等事故的人,占我们负责解剖的痴呆症患者遗体总数的约三成。

有一次,在我们管辖区域的一条河边,发现一具冻死的男性尸体。他身上没有什么随身携带物品,所以无法明确身份。当时作为嫌疑犯不明的潜在他杀案件,送到我们教室进行司法解剖。

当然,解剖的同时警察也在调查死者的身份。因为该男子的家属已经向警方提出了搜索请求,所以很快就查明了身份。死者为80多岁的痴呆症患者,就住在遗体发现现场步行可到的地方。

他可能一时兴起出了门,走着走着就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了。虽然是寒冬,但他身上没穿外套,也没穿其他御寒衣物。

在寒冷的天气下,他不明方向,或许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就这样不安地在路上游荡着。

我解剖痴呆症患者遗体的时候,除了死因,还会记录死者死亡地点的离家距离。

整理这些数据会发现,在失踪过程中死亡的人大多都是在自家附近的步行范围内被发现的,即离家约5公里的区域内。发现这名男性遗体的河岸离他的家不过2公里。就算这么近,他也没法找到回家的路。也有遗体在离家30公里处被发现的情况。不知道死者是如何到达那么远的地方的,此人在高速公路上迷路,被卡车轧死。

近年,新闻经常报道这类在游荡时遭遇事故的案例。

2007年爱知县一名男性痴呆症患者(当时91岁)在游荡时遭电车冲撞。针对这起事故,JR东海向死者家属提出起诉,要求约720万日元的损害赔偿,该案被称为“JR东海痴呆症事故诉讼”案件。在2016年3月的上诉判决中,撤销了名古屋高等法院做出的命遗属赔偿JR东海的二审判决,宣布JR东海方败诉。

当时被要求赔偿的是该男性死者的看护者,即同居的妻子,以及定居横滨的长子。案发当时死者妻子85岁,本身也需要看护,这是一个痴呆症患者看护外加老老看护的悲惨事件。对于死者妻子和长期分居的长子,最高法院判决“家属没有监护责任”。

91岁的死者患有痴呆症,而且无法掌控自己身处何地,85岁的妻子要找到他是非常艰难的。就算距离只有数公里,光靠家人也很难掌握他的行动范围。

死者的长子后来说道:

“我觉得父亲出门是有目的性的。一系列报道中都用了‘游荡’这个词,我觉得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导向。”(2016年6月12日发布,《朝日新闻》电子版)

据说该男性死者以前出家门,曾去过工作过的农业合作社和老家。所以他不是漫无目的地到处走,所到之处是和自己的人生有渊源的地方。在旁人看来用“游荡”一词可以代表痴呆症患者的外出行为,但是也许本人带有强烈意识。

痴呆症患者的想法

最近我们收到一具患有痴呆症的60多岁的女性遗体。她出门去家附近的山上散步,找不到回家的路,用手机打电话回家以后就下落不明了。1周后在山中的一条浅河旁发现了她的尸体。

死者颈骨断裂,应该是从山中某处坠落的。同时,在遗体上观察到了冻死的迹象。也就是说骨折后的一段时间里她还活着,但是无法脱困,只能在原地挨冻,直至死亡。

正如“JR东海痴呆症事故诉讼”案件的死者家属所说,在他人看来,也许她只是在漫无目的地游荡,但是,她本人确实打算在散步以后回家。可是就算有“想回去”的想法,却搞不清自己在哪里,不知道怎么回去。我觉得这才是痴呆症的恐怖之处。

刚才也提到,一般痴呆症患者的死因大多为“病死”,而病死的主要原因是“肺炎”。为什么是肺炎呢?因为患上痴呆症后,会导致脑萎缩,最终卧床不起。长期卧床的话,吃下去的食物很容易从气管进入肺部,结果很容易患上肺炎,甚至死亡。反过来说,就算有痴呆症的症状,但只要能动,就表示还可以维持运动机能。

因痴呆症而开始引起脑萎缩时,情感波动变大,学习能力低下,越来越健忘,维持“人类应有的生活”的机能逐渐消失。大脑持续萎缩的话,控制手臂和腿部运动的中枢部分也会变小,慢慢进入卧床不起的状态。到那时候,患者就很难按照自己的意识动弹了。

那么在这之前,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仅存的想法呢?这个是痴呆症患者家属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人体内产生的衰老

解剖老年人的遗体时,可以清晰地用肉眼观察到“肉体的衰老”是怎么一回事。当然人和人之间会有差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必然会衰老。

解剖时我们一定会取出主动脉。主动脉就是指从心脏左心房发出,由胸腔、腹腔一路向下然后在下腹部分别向左右下肢两个方向延伸的动脉。我们会将取出的圆管形主动脉切开,观察内部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部分动脉硬化的痕迹(斑块)以及钙化痕迹。严重的情况下,用剪刀剪开大动脉时,会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

为了检测大动脉的弹性,我们会拿起切取的动脉两端,然后用两手分别向左右两边稍稍拉伸。年轻人的大动脉会伸缩,但是老年人动脉硬化严重的话,几乎没有伸缩性。

另外,从腹部的X光片显示的上下排列的脊椎骨(即脊梁骨)也能看出,随着年龄增长,脊椎骨两端会像刺一样突出,叫做骨疣(俗称骨刺)。但是年轻人的脊椎骨几乎是四角形,没有骨疣。

脑也会衰老。为了把脑取出,首先要剥掉头皮,然后用医疗用电锯把头盖骨锯开,去掉头部上侧部分(颅顶骨)。大家可能以为去掉颅顶骨以后马上就能看到脑部,其实脑部表面还覆盖了一层白色硬膜(硬膜)。用手术刀将硬膜切除,这才能看到和硬膜紧密相贴的脑表面。

大脑表面有弯曲起伏的构造物,被称为“脑回”。脑回之间有凹陷的地方(叫做脑沟)。

观察痴呆症患者的脑部,脑回较细,因此脑沟很大很清晰。由于脑部本身萎缩了,所以头盖骨内侧和脑表面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大脑的重量在出生后,会随着年龄而逐渐增长,但是人到老年,神经细胞减少,大脑重量也会减轻。而痴呆症患者的脑部在一定程度上比一般人的更轻。

腐败、白骨化、干尸化尸体的踪迹

经常有身份不明的遗体被送到我们法医学教室。其中有腐败的遗体和白骨化、干尸化的遗体,等等。大多数死者死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发现。

估计这样的尸体中,痴呆症患者应该占了相当一部分。

据警察厅生活安全局发表的《平成二十七年失踪人口状况》统计,当年接到报案的失踪人数为82035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整体人数的20.3%。近几年,每年统计的失踪人数大约保持在8万至8.5万人之间,但是老年人所占比例从2013年开始逐年递增。

此外,关于失踪原因和动机,最多的是与疾病相关,达到18395人(占整体22.4%),其中患有痴呆症或者有痴呆倾向的人数为12208人(占整体14.9%),这项数据也在2012年开始统计后逐年递增。

当然以上数据只反映了接到报案的失踪人数情况,考虑到近年独居者人数增加,未报案的失踪人数应该也不少。不管怎样,至少可以确定每年有1万以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失踪。

老年痴呆症患者有时会在家人不注意的时候跑出去。如果是在家附近的话,邻居熟人可能会帮忙看护。但是如果像前面那名女性一样进入山中……偏离了山路四处徘徊,最终用尽力气,不得不承认,被发现时可能就是白骨化、千尸化的遗体了。

不管在哪里死亡,1周之后遗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腐败。气温较高时,若是在室外的话,虫和其他动物的侵食尤为严重,1个月不到,遗体就会白骨化。

发现腐败严重的遗体或者白骨化、干尸化的遗体后,大部分情况下,警察会先怀疑为他杀案件,送到我们教室。

但是由于遗体只剩下皮和骨头等,就算解剖也很难确定死因。

话虽如此,其实这样的遗体中意外地掩藏着很多提示。比如,从骨头形状可以推断性别和年龄等,从长骨(上下肢骨)的长度可以推测身高。

最近,通过从骨头和指甲等采集DNA来确定死者身份的情况变多了。

本来从血液中的白细胞采集DNA是最理想的,因为无核红细胞和液体成分的血浆不适用于DNA分析。不过,死后超过一定时间,遗体里已无血液残留的话,可以利用死者使用过的牙刷、佩戴过的眼镜和鞋内的鞋垫来进行DNA鉴定,因为这些物品上附着着死者的皮肤细胞和汗液,皮肤细胞和汗液中含有死者的DNA,就可以进行身份辨识。

十五六年前,DNA鉴定还只能在大学机构中用大型器材进行检测。现在在警方的科学搜查研究所(科搜研)就能轻松地检测。因此,在我们进行尸体解剖的同时,警方对死者身边的人展开调查,科搜研则进行DNA鉴定。

侵食干尸尸体的虫

解剖死后经过很长时间的尸体,具体能明白什么呢?

在进现在的单位之前,我曾在另一所大学的法医学教室工作,接收过一具干尸化的遗体。干燥的皮肤已经完全发黑,很难想象这个人生前长什么样。

从骨架和身高来推测应该是男性,差不多死后已经过了3个月。

他是在本应无人居住的公寓房间里被发现的。

我将手术刀插入遗体,塞满的皮蠹虫从腹部涌出。据《原色日本甲虫图鉴(I)》介绍,皮蠹科恰如其名,因侵食鲤鱼干[皮蠹虫日语写作“鰹節魚”,鲣鱼干则写作“鰹節”かつおぶし,故作者说“恰如其名”。——编者],所以才有这个独特的名字。种类各异的皮蠹虫把干燥的动物蛋白及丝绸、毛织品等纤维物质或皮革制品作为食物。尸体干燥以后,就会成为这类昆虫的最爱。

打开干尸化遗体的腹部,脏器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填满胸部和腹部的皮蠹虫。这名死者的内脏也是如此,早已被皮蠹虫蚕食殆尽了。

腐败过于严重,或者白骨化、干尸化的遗体的死因很难推断。大多连留有推断死因关键“线索”的内脏器官都不复存在。

此时,诊断陷入极度困境。当我正在解剖时,旁边正在剥头皮的医师自言自语道:

“有出血的痕迹……”

头发脱落的头皮下方,发现褐色的斑点状痕迹。一般头皮下方是白色的,但是这位死者尸体已经干尸化,所以变成了接近黑色的颜色,其中一部分沾着褐色血渍。

首先我们怀疑死者生前是不是在哪里撞到了头部。但是头盖骨没有骨折的痕迹,无法确定是否为外伤性出血。虽然有脑出血的可能,但是已经成黏稠状的脑内并没有发现血块(血肿)。

最终我们的诊断是“死因不明”。就算出血的痕迹是外伤所致,但也无法断定为致命死因。

虽然死因未查明,但是通过解剖所找到的“线索”十分重要。我们将头部出血痕迹记入了该男性的验尸报告。事实上,这一线索之后确实成了警方破案的关键。

遭受暴行的尸体

解剖结束后不久,我们收到了警方关于这具干尸化男性遗体的最新报告。

通过对死者身边的人的调查,找到了一个关键证人。在遗体发现前几个月,他和死者在同一个工地现场一起工作过。据该证人反映,工作开始后两周,该男子身上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淤青,这件事在工地上已经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这些淤青不是工伤造成的。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脸上也出现了明显淤青,让人无法置之不理。

据说正在此时,死者无故缺勤,再也没有出现在工地现场。

其实,那些淤青正是他的致命死因。

不要小看淤青。淤青,医学术语叫“皮下出血”。研究表明,体表面积的20%到30%出现淤青的话,有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用比较专业的话说,肌肉受到外部损伤,肌肉会产生具有肾毒性的“肌红蛋白(肌肉里的一种色素蛋白质)”并流入血液中,引起肾功能不全。也就是说,由于遭受殴打、摔打等行为,造成肌肉大面积受损的话,肌肉中的肌红蛋白会流入血液中,可能在数周内会引起肾功能不全,最终致死。

而且这名男性连续两周每天都遭受暴打,自不能去工作以后,大概不用几天就死了。

因为干尸化,淤青已经消失,但是正是解剖时发现的头皮下的出血痕迹,验证了死者生前所遭受的暴行。

之后发现嫌疑人是死者认识的一名男性。据说由于迟迟未能偿还欠债,死者遭受了嫌疑人的残酷暴行。

有一天,嫌疑人不仅殴打死者的手臂和腹部,还用啤酒瓶多次殴打死者头部。殴打大约持续了2周后,死者筋疲力尽,最终死亡。遭受残忍暴行的死者在死前应该已经处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状态了,不仅有强烈的疲惫感,而且也无法正常排尿。

嫌疑犯因故意伤害致死罪而被判刑。

在此次案件中,我们没能通过解剖确定死因,但是解剖中获得的线索在警方调查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管解剖什么状态的尸体,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但是确实,死后时间越久,越难准确判断真相。

养老院内的死亡

由于衰老或疾病等而生活无法自理或者无法在家看护,于是选择以“养老院”为主的护理机构的老人越来越多。

现在日本的看护保险机构中,护理老人福利机构有7551所,护理老人保健机构4189所,护理疗养型医疗机构1423所(厚生劳动省《平成二十七年护理服务机构及事业单位调查概况》)。

在养老院这种老年人聚集的机构里,死亡随时可能发生。当然,病死占绝大多数。但机构内有时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或案件,导致入住者死亡,这些情况下,遗体就会送到我们法医学教室。

进餐看护过程中,食物卡在喉咙里噎死。

洗澡看护过程中,在浴缸中溺死。

启动护理机构电动床的躺椅功能,在床上升过程中,头被卡在旁边的栅栏和床垫之间,导致窒息死亡。

这些事故发生时,警察就必须对机构是否要负管理责任进行调查,判断究竟是防不胜防的偶发事故,还是由看护者的疏忽引起的,甚或是看护者故意为之。因此,需要通过解剖查明死因,明确是否涉及违法。

是否对机构中死亡的死者进行解剖,警察会在考虑死者家属意愿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由于机构方的应对不妥当或信息提供不充分而引起家属强烈怀疑时,警察会更加谨慎地调查。

这是某机构内发生的事故,据说看护人员正抱起80多岁的女性入住者,打算送她去洗澡的过程中,不小心使她从床上摔到地上。

这名老妇的死因是“颈椎骨折引起的急性呼吸不畅”,由于颈部骨折无法呼吸导致死亡。颈椎里有一条从脑部延伸出来的粗大神经,叫做脊髓(颈髓)。颈椎骨折后,颈髓便出现了功能障碍。因骨折的部位,可能会导致横膈膜无法正常运作,最终引起呼吸不畅。

不过,这次事故到底是看护人员的过失还是只是偶发事故,这不是我们能判断的范畴,只能等警方在我们总结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调查。

我国一直以来被称作“世界第一的老龄化社会”。截至2016年,我国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一。健康长寿是好事,但是长寿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不幸。

真心希望老年人们能安稳地度过余生。

上一章:第2章 下一章:第4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