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吊桥实验:爱情,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不要挑战人性  作者:潘楷文


不要挑战人性

说起爱情,你脑海里第一时间会浮现出什么呢?是甜甜蜜蜜的激情,还是刻骨铭心的伤痛?是携手共度黄昏的情景,还是曾经熟悉、如今陌生的背影?爱情让人捉摸不透,以至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甚至最有智慧的大哲学家,都用尽毕生精力去阐述它。

吊桥实验:人为制造出来的爱情

1974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瑟·阿伦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通过精确的实验设计,把爱情凭空制造了出来。阿伦把实验地点选在了加拿大温哥华北部的一座名叫卡皮兰诺的吊桥上面。这座吊桥全长约137米,宽约1.5米,建在距离湍急的河面约70米的空中。桥的主体由两根又长又晃的缆绳构成,缆绳固定在桥两端的仅仅1.6米宽的木桩上。

这座吊桥经常会随着风左摇右摆,可以想象,当你小心翼翼地走在上面时,双脚踩在晃晃悠悠的桥板上,双手紧紧抓住旁边的缆绳,向脚下看一眼,便能看到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阿伦请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女性作为实验助手,让她站在吊桥的中央。她的任务是截住过桥的人中那些没有女伴陪同的男性青年,请求这些男性协助她完成一项有关创造力对景区吸引力影响的心理学研究。这些男性不仅被要求填写一份简短的问卷,还被要求根据女助手出示的照片编一则简短的小故事。编故事采取一问一答的聊天形式,气氛非常轻松。

实际上,这个所谓心理学研究是刻意设置的烟幕弹,只是为了避免受试者猜到真正的实验目的。等到这些男性完成任务后,女助手会给每位参加实验的男性留下自己的电话,并告诉他们,如果对实验结果感兴趣,可以拨打她的电话。你猜那些男性后来给漂亮女助手打电话了吗?结果是,参加实验的男性中,有大概一半的人后来都给女助手打来了电话。更夸张的是,这些人之中居然有不少人向女助手表达了爱慕之意,并提出约会请求,希望能够再次与女助手见面。

阿伦在另一座桥上也做了同样的实验。不同的是,这是一座横跨在小溪上的石桥,且桥身坚固低矮,并不像卡皮兰诺吊桥那样让人惊心动魄。同一位漂亮的女助手在这座桥上也瞄准那些没有女伴陪同的男性青年,邀请他们参加实验,同样要求他们填写问卷并讲一个故事,最后给那些参加实验的男性留下了联系方式。这一次,在参加实验的16位男性中,只有两位后来给她打来了电话。值得注意的是,两座桥上的男性受试者根据女助手出示的图片讲的故事情节也存在明显差别。卡皮兰诺吊桥上的男性受试者讲的故事主题几乎都跟情感,尤其是爱情与两性关系有关,有些人讲的故事带有非常明显的性挑逗意味;而那座稳固石桥上的男性受试者讲的故事主题五花八门,很少有跟爱情相关的,几乎没有人会在讲故事时提及性的话题。

阿伦一时半会儿无法找到很好的解释,他原本以为受试者在吊桥上会体验到恐惧,感受到压力与焦虑,这些负面情绪会触发本能的战斗或逃跑反应,此时人会进入应激状态,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多汗以及肚子疼等。人在应激状态下是不太可能性唤起的,因为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部分动物的性行为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在安全的环境里进行,所谓饱暖思淫欲。

在更早的1962年,哥伦比亚大学的斯坦利·斯坎特和杰罗姆·辛格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这两个人找了一群受试者,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给其中一组受试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给另一组受试者则注射了生理盐水,也就是安慰剂。当然,受试者并不知道自己被注射了什么。研究人员只是告诉他们,过会儿他们会出现双手颤抖、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以及面部潮红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都是很正常的。随后,这两组受试者被逐一安排进入一间等候室,会有一名志愿者提前在那里等待,他会与受试者单独聊一会儿。志愿者有两名,其中一名既友善又亲切,时不时会幽默一下,而另一名则是个“愤青”,怨念不断,始终都在嘟囔着自己的不满。

在等候室待一会儿后,受试者会被研究人员带到另一个房间,并被要求完成一份特别冗长的调查问卷。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同样是被注射了肾上腺素,那些与友善又亲切的志愿者单独聊天的受试者在填问卷时心情都异常好,甚至可以用兴高采烈来形容;而那些跟“愤青”志愿者待在一起的受试者在填写问卷时则非常愤怒,认为研究人员设计的问卷太愚蠢了,还抱怨这是个很糟糕的实验。

这项实验给了阿伦很大的启示。受试者站在晃晃悠悠的吊桥上时,会本能地感受到恐惧,而恐惧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受试者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症状。这时,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性出现在了男性受试者面前,受试者会本能地被漂亮女性吸引,但与此同时,受试者的身体却还处于应激状态,他们能感觉到自己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心冒汗。人的大脑皮层一直在工作,它无时无刻不在解读和分析着周围的环境,理解着身体的变化。但这个时候,受试者的大脑晕菜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突然,大脑从自己的情绪记忆库里调取出过往的体验,发现以前面对喜欢的女孩时也会这样。于是,大脑做出了判断:我被她打动了,我喜欢她。接下来,这些认为自己已经喜欢上女助手的受试者就会拨通电话,向女助手提出约会请求了。

爱情是否会出现,与人们的大脑如何解释自己的身体和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那么,大脑的认知是如何影响爱情的,又是如何维系爱情的呢?

带有情感的语言:能被预测的恋爱与婚姻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西雅图人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约翰·戈特曼从事婚姻家庭的研究长达40年,是婚姻家庭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被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被媒体公认为“婚姻教皇”。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戈特曼只做了一件事情,即建立爱情实验室。正是在这个实验室里,戈特曼和他的合作者一起研究了3000个美国家庭、700多对夫妻或恋人,发布了多份重量级婚姻家庭关系研究报告,拯救了数万个陷入危机的家庭。戈特曼还与牛津大学教授詹姆斯·默里合作,开发构建了著名的夫妻关系公式,揭开了爱情的秘密。

经过长时间严谨细致的思考,戈特曼和默里一致认为,在爱情和婚姻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关系,也就是恋人关系或者夫妻关系。那该如何衡量关系呢?有没有什么客观指标能够说明两个人的关系是好还是坏,是亲密还是疏远呢?他们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那就是沟通。这个指标包含三个具体指标:恋人或夫妻沟通的频率、恋人或夫妻沟通的内容以及恋人或夫妻沟通时的情绪。

有了这三个具体指标,就可以客观地进行观察了。戈特曼和默里还进一步细化了这三个具体指标,特别是沟通内容,他们进一步将其确定为词义、词性与词频,并把词义和词性用具体数字来指代。这样就能量化统计沟通内容了,也就能够运用数学模型来研究它了。

戈特曼和默里通过观察大量的夫妻与恋人的对话,发现他们无论是在正常对话中,还是在争吵、欢笑、调侃中,所表达的态度与情感总是与一些特定的用词有很强的关联性,比如幽默、赞同、高兴、喜欢、感兴趣、愤怒、控制欲、悲伤、抱怨、好斗、防卫、厌恶、妨碍和蔑视。既然有关联,那就先找到这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然后给这些词附上数值,比如幽默是4分,悲伤是–1分,高兴是4分,争斗是–2分,愤怒是–1分,厌恶是–3分,专横是–1分,蔑视是–4分,诸如此类。

沿着这个思路,戈特曼和默里设计了一项实验。他们准备了一个房间,房间内放有桌椅和摄像机。他们让参加实验的夫妻或恋人依次进入房间,面对面坐下,然后围绕研究人员事先准备的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比如金钱、性、对孩子的教育等话题开始交谈。双方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每对夫妻或恋人持续交谈该话题的时间为15分钟,交谈过程会被摄像机全程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戈特曼和默里统计了这些夫妻或恋人在谈话过程中说出的情感色彩词,计算他们的得分。那些在谈话中说出“喜欢”“幽默”“幸福”的人得到很高的分数,而那些用词表现出轻蔑和好斗的人则得到低分。

戈特曼和默里一共邀请了700多对夫妻或恋人参与实验,并全程记录了他们的谈话内容。这还不算结束,之后每隔一两年,戈特曼和默里都会与参与实验的700多对夫妻或恋人再次进行交流,详细记录他们的关系情况,整个实验过程持续了整整12年。

经过多年的不断修正与调整,戈特曼和默里最终建立了数学模型。这个数学模型预测离婚或分手的准确率高得惊人,高达94%。他们还借助这个数学模型发现了一个关系拐点——著名的亲密关系5:1,即如果夫妻双方在日常交谈中使用的正面词语与负面词语的分值的比例低于5:1,那么这段婚姻就要出问题了。到这里,戈特曼和默里发现了爱情中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带有情感的评价性语言。

后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中包括三个元素——激情、亲密和承诺,完美爱情=亲密+激情+承诺。

激情,主要是欲望和需求的表达方式,多指性的需求和欲望。

亲密,指的是爱情关系中那些促使双方亲近、志同道合、不分彼此的感情,与爱人互相吐露心声、互相依赖、尊重和理解爱人以及愿意与爱人分享等都是亲密元素的体现。

承诺,由短期承诺和长期承诺组成。短期承诺是指决定要爱一个人,而长期承诺是指维护这段关系,为两个人的关系负责,与爱人一起面对未来,愿意牺牲、奉献、经营爱情关系。

实际上,激情就是我们在吊桥实验中所看见的景象,是由生理唤醒和认知对身体反应的解读而产生的;而亲密与承诺则是通过带有情感的语言,特别是带有积极情感的正面语言来实现的,这里所说的语言还包括拥抱、亲吻等肢体性语言。

爱情的反应闭环:催产素与多巴胺

无论是阿伦的吊桥实验,还是戈特曼和默里的婚姻预测实验,实际上都是对爱情的产生与维系的描述。受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研究手段的限制,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充分的解答。直到现代神经科学进步,像核磁共振仪这样的研究工具问世,人们才第一次看清了爱情的“内部构造”。

要研究爱情的内部构造,就需要对比爱与不爱这两种状态下,大脑有什么区别。但不可能直接研究人,故意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是非常不道德的。好在自然界正好有这么两种类型的田鼠,一种是长相厮守型,另一种是走婚型。

长相厮守型田鼠中的雄性田鼠是模范丈夫,天天围着雌性田鼠转,给雌性田鼠找吃的,带孩子、做家务样样精通,特别顾家;走婚型田鼠中的雄性田鼠是典型的“渣男”,不但同时与多只雌性田鼠有染,而且跟雌性田鼠交配完之后,马上开溜,对下一代从来不闻不问。为什么同样是田鼠,在孕育下一代的策略上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科学家发现,模范丈夫田鼠大脑里的感受器比渣男田鼠大脑里的感受器要多很多,而且有一种感受器是专门感受催产素的,这可能就是造成两种田鼠的差别的原因。但这只是假设,如果想让假设变成理论,就必须要经过实验的验证。医学上有一种精神类药物可以作用于大脑里的催产素感受器,注射了这种药物之后,催产素感受器就不与催产素相结合了,而会与药物相结合,相当于阻断了神经传递。当科学家把这种药物注射给一只模范丈夫田鼠后,这只模范丈夫田鼠立马改变了对妻子和孩子的态度,抛妻弃子,寻找新欢,变脸之快令人咋舌。

催产素会对田鼠造成这样的影响,那它对人也会起同样的作用吗?英国伦敦大学的两位神经科学家做了一项爱情实验。他们选取了一批热恋中的大学生,让他们躺在核磁共振仪里,然后给他们看一些照片,有风景、帅哥靓女、明星的照片,还有他们恋人的照片,并用核磁共振仪扫描他们的大脑活动。

实验结果显示,当他们看到自己恋人的照片时,他们的大脑活动异常活跃,而且大脑里一个叫尾状核的区域变得很活跃。神奇的是,科学家们在另一项实验中也见过这种现象,人在吸食可卡因后,大脑也是这种状态。也就是说,热恋中的人的大脑居然跟吸毒者的大脑一样。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参与了爱情的过程。

爱情本无意义,只是为了生育和繁衍

大脑中的爱情神经通路是这样的:当男女双方因为情感而相互吸引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让他们感觉兴奋,用于奖励与异性的互动和交往,尤其是出现性行为时,大脑会大量分泌多巴胺,以奖励生育行为。

但是,多巴胺是一种控制神经细胞活性的化学物质,如果在大脑中一直存在,会让神经细胞过度兴奋,如果不能及时清除,人会过度冲动,而这是很危险的。所以,人类的大脑就进化出了及时消解多巴胺的机制。

只有多巴胺参与的两性关系只会是一夜情。然而,人如果要生存,要繁衍,要养育后代,就必须长期维系两个人的关系。所以,人类的大脑又进化出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既能调节多巴胺,让人不至于处于过度的癫狂与兴奋中,又能通过催产素维持人与人之间长久的亲密关系,即多巴胺刺激产生催产素,催产素又刺激持续产生多巴胺,这个闭环机制就此诞生。

科学家们对催产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本以为催产素能增加彼此的信任,让人能够待人更亲切友善,但很不幸的是,催产素除了能够调控多巴胺的分泌,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界定社会意义上的“自己人”。如果对方被界定为敌人或者与自己无关的他人,催产素不但不会让人亲切友善地对待对方,反而会让人表现出更多的恶意和恐惧,使人的攻击性更强,合作性更差。

随着对催产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科学家们发现,雌性田鼠大脑中分泌多巴胺和催产素的神经细胞都比雄性田鼠要多,做了妈妈以后还会变得更多。大量实验证明,催产素并不是为了爱情而存在的,而是为了分清你和我,尤其是分清谁是自己的后代而存在的。因为后代是绝对的“自己人”,优先级别高过其他所有人。也就是说,催产素是专门为了让妈妈更好地照顾下一代,建立亲子关系而存在的。雌性田鼠生完孩子后,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来鼓励它去喂养孩子,同时分泌大量催产素来维持住这种反应闭环。

更神奇的是,科学家们发现,当田鼠妈妈大脑中的多巴胺–催产素闭环被激活后,田鼠妈妈不但会精心喂养幼鼠,还会在喂养过程中抚摩和舔舐幼鼠,而且当它这样做的时候,它大脑里的多巴胺–催产素闭环就会增强,让它感觉很幸福。与此同时,幼鼠的大脑则被田鼠妈妈的行为给激活了,各种基因开关相继打开,大脑持续稳定地生长发育,而且更加健康。

如果在这个时候强行把田鼠妈妈和幼鼠分开,那就真的是“鼠间惨剧”了。看不见妈妈,得不到妈妈的爱抚和舔舐的幼鼠,其大脑很快就会出现各种发育不良的症状。这时候,如果科学家用毛巾人为制造抚摩,幼鼠的情绪可能会好一些,但远远不如跟妈妈在一起时的情况好。

到这里,可能你要面对一个很残酷的现实:爱情本来就不是为了两个人长相厮守、幸福美满而存在的,爱情最重要的功能是让异性双方彼此吸引,并在吸引的基础上产生性行为,把彼此的基因传递下去。而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只是为了共同照顾后代而存在的。对雄性来说,他们的使命本来就只是将更多携带着自己基因的廉价精子广泛地播撒出去,而不是与同一个伴侣长相厮守。而雌性的使命是从众多雄性中挑选出最有利于抚养后代的雄性,与他繁衍后代,并想办法把他拴住,让他承担起抚养后代的责任。如果雌性能够独立抚养后代,那就根本没有雄性的事了。

我们看到在动物世界中,很多动物都是单亲妈妈,雄性只在发情时才出现,完成交配之后就溜了,剩下的全是雌性的事情。这不是因为雄性薄情寡义,而是因为雌性完全可以自己完成抚养后代的任务,不需要雄性的参与。

爱情与婚姻的关键:彼此能够体验到情感联结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既然爱情与婚姻的本质是关系,那么长相厮守的爱情与幸福美满的婚姻最重要的功能是让两个人共同成长,克服孤独,实现自己的价值,最终直面自己的死亡。那么你可能要问了,我不要爱情和婚姻,能不能也实现成长呢?我的答案是:不行!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关系。

当我们还是婴幼儿时,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与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当我们进入青少年时期,我们不但要在家里与父母构建起家庭关系,还要在学校与老师、同学构建起最初的社会关系;当我们成年之后步入社会,我们不仅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还要进入亲密关系之中。

社会关系是我们实现自己价值的必要途径,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其他人,我们需要与其他人竞争或合作,才能完成想要做的事情。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亲密关系中与伴侣一起完成自己心灵的整合,去体验那种亲密而稳定的感觉,去感受与践行彼此的承诺,慢慢使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坚强、稳重、温和,让自己对这个世界充满关怀与爱,完成自己一生的使命,最后平静地走向死亡。这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的生命的意义所在。

然而现实是,同样是进入到亲密关系中,不同个体的体验却是千差万别的。有些人在亲密关系中不但没有实现自我成长,反而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婚姻家庭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戈特曼和默里根据研究范式,将所有夫妻分成了五类。

第一类是幸福的夫妻。这类夫妻在沟通互动过程中呈现出冷静、亲密、相互扶持、关系友好的状态,并且他们更倾向于互相分享经验,尤其是分享体验与感受。

第二类是无效的夫妻。这类夫妻在沟通互动过程中会尽最大努力避免冲突,他们会积极回应对方,就事论事,遇到冲突时会退让或者妥协,双方在理性层面有默契,但在情感层面是有明显距离的。

第三类是不稳定的夫妻。这类夫妻在沟通互动过程中会表现得极富浪漫与热情,但也会因为观点冲突而异常激烈地争论甚至争吵。他们的婚姻关系就像过山车一样,非常不稳定,双方会为此感到苦恼。

第四类是敌对的夫妻。这类夫妻在沟通互动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敌对态度与情绪,一方不想谈论某件事时,另一方却一定要谈论,两个人仿佛是在刻意跟对方对着干,一方一定要把另一方压服。这样发展下去,要么是无穷无尽的战火,要么以一方的胜利而告终。失败的一方要么开始讨好另一方,要么对另一方不再有感觉。

第五类是彼此无感的夫妻。这类夫妻在沟通互动过程中,往往是一方兴致勃勃地想要争论一番,可另一方对讨论的话题根本不感兴趣,或者双方都觉得与对方的谈话很无聊,不想进行下去。

不稳定的夫妻和敌对的夫妻的婚姻一般能持续下去,离婚的概率并不高,而彼此无感的夫妻和无效的夫妻,尤其是前者,往往离婚率较高。

戈特曼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能否维系幸福的婚姻关系,关键不在于夫妻双方的人格是否完美,也不在于夫妻双方受教育的程度或者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夫妻双方的关系匹配程度。关系的匹配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如果夫妻双方都怀着关心、爱意和尊敬去对待甚至化解对方身上的不完美之处,这段婚姻关系就会充满生机。而如果夫妻双方常常以苛刻的语言开始一场谈话,谈话中经常出现批评、鄙视、辩护等内容,并且双方经常冷战,都对配偶和婚姻有着很深的负面看法,这段婚姻关系就比较危险了。

此外,戈特曼还发现,离婚最大的诱因看起来是一方的外遇行为,或者性生活不和谐,抑或家庭暴力,然而这些只是结果,而非原因。比如,外遇大多是婚姻关系出现问题导致的,其根本原因是夫妻双方无法彼此寻求理解、尊重和关心了。一个人在配偶这里得不到理解、尊重和关心时,就有可能去别人那里寻找。

戈特曼的研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些天天吵架、经常发生争执与冲突且情绪激烈的夫妻的离婚率反而比那些理性、彬彬有礼、懂得妥协退让的夫妻低。这就是为什么妇联和居委会的许多干部常说:“天天吵架甚至打架的夫妻往往不容易离婚,那种看起来很好的夫妻,有时候说离就离了。”然而那些天天争吵的夫妻虽然没有离婚,但由于彼此的情感整天纠缠在一起,每天都“负能量爆棚”,精神憔悴,十分无助,仿佛每天都身处危险之中,随时准备战斗或者逃跑。

这个现象充分说明了爱情的本质是彼此的情感联结。所谓情感联结,就是两个人的情绪、情感的互动过程,是两个人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正是这种情感联结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如果这种情感联结中充满爱、包容、尊重和理解,那么它就会转化为向上发展的正能量,通过婚姻关系持续滋养夫妻双方,同时也滋养整个家庭,特别是孩子;而如果这种情感联结中充满敌意、怨恨、强迫,那么它就会转化为向下的负能量,这种负能量会不断消磨夫妻双方的意志,损耗彼此的精神,不仅会给夫妻双方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摧残,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有害。

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彼此尊重、相互妥协的夫妻,彼此的情感联结反而很弱,甚至已经断裂。他们的和谐关系实际上是理性头脑塑造出来的,缺乏情感体验,类似演戏,很不真实。

此外,戈特曼和默里的研究将夫妻之间持续不断的负面情绪与负面评价视为婚姻的头号杀手。那么,为什么一些人会用负面情绪和负面评价去攻击自己的伴侣呢?他们为什么要持续跟自己的伴侣作对呢?这其实与人的性格形成有关。不得不说,父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父母与孩子建立了怎样的关系,孩子就会将怎样的关系深深刻在心里,并使之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当孩子走出家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他就会不断地重复被刻在心中的之前与父母建立的关系。

如果夫妻双方心中的关系充满爱与包容,那么他们就能够充分接纳对方,并体验到彼此的情感;而如果夫妻双方心中的关系充满抱怨与指责,那么他们就会用这种方式来对待彼此。

曾经有位女士来到心理咨询室,一坐下就开始滔滔不绝地指责她的丈夫有多么不好,用词的刻薄程度让人难以接受。经过咨询后,我发现这位女士的妈妈也是这样的人,在这位女士小时候对她极为刻薄,从不表扬她,而这位女士的爸爸则长期在外地工作,没有给予她基本的陪伴。这位女士结婚后,行为跟她的妈妈一模一样,每当丈夫或者孩子不听她的话时,她的心中就像火山爆发一般,嘴巴如同机关枪,根本控制不住。

还有一位女士,以前结过三次婚,第四次结婚后又离婚了,离婚的原因是丈夫家暴。但在咨询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位女士小时候经常被她的爸爸打,几乎天天挨打,她的爸爸只要心情不好就会打她。她结婚之后,只要有一点不开心,就会跟丈夫大吵大闹,在丈夫面前控制不住地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不停地问丈夫:“你是不是想打我!你打呀!不打不是男人!”结果她的丈夫被激怒,真的动手,成功落入了她的“圈套”。

看见彼此的生命画卷,拥有共同的现象场

幸福的婚姻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拥有的,但也没有那么遥不可及。要想拥有幸福的婚姻,关键在于对自己有足够的觉知与理解。首先,夫妻双方要能够感受并体验到彼此的情感联结,如果有一方体验不到,大概率是他自己的问题;其次,夫妻双方都要对自己的成长历程有充分的觉知,不能浑浑噩噩,如果觉知不到,可以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然后,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在婚姻中的沟通能力,充分觉察到自己语言中的攻击性、负面情绪与负面评价,不断修正自己的表达,并进行反馈与互动;最后,要经常与伴侣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记住,一定是情感层面的体验,而不是理性层面的观念。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些,相信每个人都能拥有幸福的婚姻。

心理学家阿瑟·阿伦在做完吊桥实验之后,又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实验。他找了一群陌生人,按一男一女分成若干对,让他们两两面对面坐下,然后拿出一份实验人员事先准备的含有36道问题的问卷,让每对男女一题一题地轮流把自己的答案说给对方听。这个过程最多需要90分钟。完成之后,双方需要保持沉默,相互凝视4分钟。我把题目展示在下面,如果你愿意,可以找个异性试一下这些问题。

1.全世界的人里,你最愿意与谁共进晚餐?

2.你想出名吗?用什么方式出名?

3.打电话之前,你会先考虑一下措辞吗?

4.在你看来,完美的一天应该是什么样的?

5.你上次一个人对着镜子唱歌是在什么时候?对着其他人唱呢?

6.如果能活到90岁,你愿意在30岁的心智和30岁的体魄中选哪一个?

7.你曾预感到自己会以某种方式死去吗?

8.列出你们的3个共同点。

9.什么最令你感激?

10.如果能改变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你要改变什么?

11.用4分钟告诉对方你的人生经历,尽可能详细。

12.如果明早醒来后你能获得某种才能或品质,你想拥有什么?

13.如果水晶球能告诉你一切事情,你愿意知道吗?

14.有没有哪件事是你一直想做但没做的?为什么?

15.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16.一段友谊中,你最看重什么?

17.你最宝贵的回忆是哪一段?

18.你最糟糕苦闷的回忆是哪一段?

19.如果生命只剩一年,你愿意改变现在的某种生活方式吗?为什么?

20.友情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21.在你的生命中,爱和情感扮演什么角色?

22.互相说出对方的5项优秀品质。

23.你与家人的关系怎样?你觉得自己的童年比其他人更快乐吗?

24.你与母亲的关系如何?

25.用“我们”开头造3个句子,比如“我们俩在屋里,感觉……”。

26.把这3个句子补充完整,比如“我希望和某个人在一起,分享……”。

27.如果你们准备成为亲密的朋友,告诉对方有什么重要的事是他(她)必须知道的。

28.如实告诉对方你喜欢他(她)的哪些方面,说点平时你不太会讲的话。

29.告诉对方你遭遇过的尴尬时刻。

30.你上次在别人面前哭泣是在什么时候?独自哭泣呢?

31.告诉对方,你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他(她)身上的什么品质?

32.你觉得哪些事情是不能开玩笑的?

33.如果今晚你将离世,而且没机会与任何人告别,你最遗憾没和谁说说话?为什么这些话你至今都没告诉他(她)?

34.假设你拥有的东西都在一幢房子里,现在房子起火了,你拼命救出家人和宠物后,发现还有一次机会可以返回火场,你愿意拿出什么东西?为什么?

35.在所有家人中,谁去世最让你难过?为什么?

36.就一个私人问题请教对方,如果换作他(她)会怎么做?然后告诉对方你的想法。

最后的结果是,任何两个人只要严格按照上面的程序做了,并且认真对待了每一道问题,就都会爱上彼此。

值得注意的是,这36道题全是对一个人生活经历的调查,而且调查的都是人生中的关键事件,比如什么时候上的小学,在小学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等等。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一个专业名词——现象场,即一个人所体验到的时间与空间各个因素的总和。你可以把现象场理解为反映一个人成长历程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卷隐藏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平时,我们只是想不起来,因为没有提取的线索。而当另一个人通过语言提示让我们将所有的记忆碎片串起来,我们的生命画卷就可以展开了。这幅画卷展开后,我们会有非常强烈的情感体验,而强烈的情感体验会让我们进一步看清楚自己的生命画卷上究竟画了什么。

深刻地认识一个人的过程,其实就是和他一起展开他的生命画卷,并和他一起去看见、去体验的过程。实际上,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常常是用几个月、几年甚至一辈子去了解彼此的现象场并与对方一起创造共同的现象场的。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你可以试着把前面提到的36个问题的内容稍微改动一下,然后与自己的爱人展开一次深入的谈话。记住,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而真诚地提问或回答每一个问题,看看有什么样的体验。

我曾经对这36个问题做了修改,然后在课堂上让几对夫妻做了这个练习。现场有一位将近40岁的男学员在问到一半的时候,一下就哭了出来,因为他的妻子向他分享了许多他从来都不知道的感受,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重新看见了妻子,感受到了妻子对自己的爱。于是,他一把抱住妻子,第一次向妻子道歉,说自己平日因为工作对她关心得太少,不够理解她,心里很内疚。而他的妻子听到这里也泪流满面,说自己非常爱他,一直都很爱,今天能听到他这样说,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

上一章:14 下一章:16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