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荀彧之死曹操:打不死的乐观主义者 作者:度阴山 |
||||
对关中一连串的胜利,让曹操的威望到达顶峰。在回到许昌后,那个曾经帮过他的董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这回,他把曹操送上了人生巅峰。 董昭是曹操控制中央朝廷的实际负责人之一,另外一个则是荀彧。董昭在曹操战胜马超等关中军阀回许昌后向皇帝刘协提出,曹操功勋卓著,应该进封他为国公(魏公),备九锡。 这是许多人臣发疯做梦都想得到的殊荣,中国两千年帝制下的大臣,得此荣耀的凤毛麟角。皇帝刘协同意了董昭的提议,他不得不同意,因为曹操来要这种荣耀,他不敢不给。 不过,刘协还是做出了一点抵抗。他说:“王莽也曾接受过这种荣耀,这不是个好兆头。” 刘协这话绵里藏针,潜台词是,王莽是汉帝国的叛徒,曹操也想做叛徒? 董昭不认可刘协的逻辑,他说:“您就别废话了,让你干啥就干啥嘛。” 刘协浑身发抖说:“曹操都不敢这样和我说话。” 董昭笑起来说:“所以我才来说啊!” 刘协憋住内心的伤痛,吞下羞辱,同意董昭的提议。 董昭屁颠屁颠地向曹操报告了情况,并且热烈道贺。曹操欣喜若狂,但却不动声色。他表现出一直以来的民主作风,对董昭说:“我需要征求一下我手下人的意见。”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众望所归,曹操正要高兴,荀彧站出来了。他把董昭劈头盖脸一顿骂,然后发表了一番自以为是维护曹操声誉的感言:“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怎么可以接受魏公这样的荣耀?!这明着是荣耀,其实是有损曹公的忠贞、退让之德。” 曹操的脸色很难看,大家都发现了,荀彧也发现了。但他没有退缩,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曹操说:“您当初写过个人传记,口口声声说理想并不远大,只求耕耘不求名誉和收获。如果您今天被封为魏公,那不是抽自己的脸让天下人看笑话吗?有些别有用心的坏蛋,还会借此攻击你,甚至动用武力。” 曹操很不耐烦,对着荀彧,冷冷地说道:“你耳朵怎么了,不是我要做魏公,是皇上要封我魏公。” 荀彧说出了实情:“皇上敢不封吗?” 曹操深深吸一口气,终于憋住了愤怒的火。不是他不想发,而是把火转移到了孙权身上。 赤壁之战后,孙权吉星高照,好运连连,在开疆拓土过程中,已严重威胁到了曹操在淮南的地盘。 曹操决心反击。 公元211年,当曹操在关中和劲敌马超展开殊死搏斗时,孙权正在搬家。他将都城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西迁至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12年,孙权又在通往巢湖的濡须口(今安徽无为县东北)建立水军基地,意图已很明显,他要和曹操争夺淮南。 曹操击败马超,从关中战场回师后,公元212年初冬,他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开战之前,曹操给孙权写了封信,信中频繁提及和孙权的往日交情(其实没多少),劝慰孙权步子别迈得太大,否则会扯着蛋。同时告诫孙权,刘备不是什么好鸟,你最大的威胁固然是我,可你最大的危险却是刘备。 孙权一眼就看出了曹操的用意,拆散孙刘联盟,然后逐个击破。此时,孙权和刘备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曹操的计谋无法得逞。孙权也回信提醒曹操,赤壁之战后,我已知你不善水战,有种就来。 曹操暴跳如雷。公元213年春天,他统率主力经过寿春、合肥以及南部的巢湖抵达濡须口,一抵达即发动全面进攻。孙权下令全力抵抗。 不过,曹操这回有了赤壁之战的经验,他用主力困住濡须口,然后派机动部队不停骚扰孙权部队的补给线。孙权下令全线出击,结果中了曹操的埋伏,连指挥官都被曹操活捉。 曹操取得濡须口之战的大胜后不久,孙权就从老家率领七万水军反击。曹操兵团又显示出了在水上作战的无能,连连溃退。 曹操又故伎重施,派遣水军机动部队偷袭孙权,但孙权包围了这支曹军,光是俘虏就抓了三千人。 事实再一次证明,曹操的部队面对长江是无能和恐惧的,用后来曹丕的话讲就是,老天爷制造出长江,就是分割南北的。 双方僵持到春末,孙权给曹操写信警告说:“季节性降雨就要来了,你的部队根本无法胜任这种环境下的作战,还是回去吧。” 曹操只能接受孙权的警告,他有自知之明,他给孙权回信说:“你的水军真是天下无敌,我自愧不如。生儿子就应该生你这种。儿子,老爹我走了。” 这次对孙权的开战,曹操先胜后败,在淮南一线,他只剩个孤零零的合肥。不过,合肥这个据点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孙权多次对合肥用兵,都无法取胜。它成了孙权北进的一道天堑,终其一生,都无法过线。曹操如果知道孙权如此废物,不知是否还会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 曹操没有时间感叹,因为就在这场对孙权的战争中,他伟大的第一谋士荀彧离开了人世。 荀彧的死,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当曹操向孙权开战时,他要求荀彧在后方(曹操的老家谯县)“劳军”。此时荀彧被曹操委以重任,身兼数职,似乎整个中央朝廷中,除了曹操之外,荀彧的官职最大。从这点来看,虽然荀彧阻挠曹操向更高荣誉进军,但曹操仍然信任他。 随着和孙权战事的南移,荀彧也跟着南移,曹操要他在寿春“劳军”。但当曹操在前线失利返回寿春时,荀彧出人意料地去世了。 曹操对荀彧的去世大为悲痛,在寿春几乎要哭死,无论别人怎么劝也不肯回许昌。 第一个版本的结论是,荀彧因受不了南方潮湿的气候而染病,自然死亡。但第二个版本却恰好相反,该版本指出,荀彧死于曹操的谋杀。 荀彧在寿春时,向前线的曹操请求见面,但曹操不允,虽然拒绝和荀彧见面,可曹操还是送了个食盒给荀彧。 荀彧很高兴地当着诸多下属打开食盒,那些下属发现荀彧的脸色变得铁青,呼吸急促,当他们探头来看食盒时,发现食盒是空的,什么都没有。 他们请教荀彧,荀彧苦笑说:“食盒的功用是盛放食物,如今里面没有食物,曹公的意思是,让我自采(裁)。” 几天后,荀彧去世,死因不明。 荀彧曾和侄子荀攸、贾诩在一起谈论过曹操接受魏公称号的事。荀彧坚持自己的主张,认为这是抹黑曹操,贾诩则让荀彧看清现实,即使曹公不接受这称号,实际上曹公仍是许昌乃至东汉帝国的主人。 荀彧寻求荀攸的支持,可荀攸一言不发。荀彧再问,荀攸干脆装起头晕症来。 曹操后期的这三个谋士,荀彧过于坚持原则,贾诩是个实用主义者,而荀攸则是个明哲保身的顶级帝王师。 其实荀攸看得很清楚,曹操称魏公和曹操无关,曹操手下一大批靠曹操吃饭的人,主人晋级,他们自然跟着升值,这就叫水涨船高。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人皆有虚荣心,曹操当然也喜欢魏公这个职务,所以,荀彧必须要死,不管怎么死,只要死了就成。 据说曹操渡江失败返回寿春,得知荀彧去世后,哭得死去活来,谁都劝不住。在马上要哭死时才终于“刹住车”,回到许昌,董昭立即找上门来,迫不及待地要给曹操搞封魏公的仪式。 曹操想了想,说:“这件事还是放一放,荀彧刚死,我就搞这一套,说不过去啊。” 这是曹操有良知的证明,当然,他是个实用主义者,之所以在此时不想称魏公,是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那就是汉中的张鲁。张鲁必须要被彻底铲除,而铲除张鲁也不是曹操的最终目的,他的最终目的是铲除刘备。 |
||||
上一章:反间计 | 下一章:击败张鲁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