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沉思录  作者:马可·奥勒留

能够体察真谛的人,只需一句简短而平凡的提醒,便能忘却所有的痛苦与恐惧——比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1 我的灵魂啊,你会不会变得善良、纯朴、独特、赤裸,比外表更美好?你会不会体验到爱恋之情?你会不会达成圆满,摆脱各种需求,不惦记任何东西,不渴望用任何有生命或没有生命的东西来享乐?不渴望更长久的欢乐,舒适的住所、空间和气候,或者是美好的陪伴?难道你对现状还不满意,对自己目前拥有的东西还不满足?难道你不能让自己相信,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来自众神,一切都于你有益,今后也是一样?它们都是众神认为现在和今后适合赋予你的,众神以此来维持那个完美的存在,它善良、公正而又美丽,是它生成了万物,维持着万物的存在,又包容一切,吸纳着分解重生的一切。你会不会在分享众神与人们的陪伴时,既不责怪他们,也不受他们谴责呢?

2 观察你的肉体的本性需要什么,因为人需要维持生命的存续。然后欣然地接纳它,成全它,只要你那生机盎然的本性不曾受到损害。接下来,你应当观察,你的本性作为生机盎然的存在,需要什么:同样,你也应该全盘接受,只要你那作为理性存在的本性不曾受到损害。凡是理性的,必然是社会化的。心无旁骛地遵守这些规则吧。

3 发生的一切要么是你生来就能忍受的,要么不是。所以如果是你能忍受的事,就不要抱怨,只要像你生来就能做到的那样,忍受便是。倘若它超出了你的容忍范围,也不要抱怨:还没等你有机会抱怨,它就已经夺走了你的生命。不过你要记住,如果你认为某件事对你有益,或是你的职责所在,那么只要你认为自己能忍受得了,它就是你生来便能忍受的。

4 要是有人行差踏错,就和和气气地教导他,让他看清之前没有看清的事。要是你做不到,那你就责备自己好了——或者连自己也不要责备。

5 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是亘古至今便已经预备好的,纠缠难解的因由从源初起,就一直在编织你的存在和你所遭遇的事情。

6 不论宇宙是原子还是自然秩序,首要前提都是这样:我是受本性支配的整体的组成部分;其次,我与其他类似的组成部分关系密切。只要记住这些基本前提,记住自己是整体的组成部分,我就不会对整体安排的任何事感到不满。有益于整体的事物,绝不会对部分有害,而整体所包容的万物都是对它有益的。所有器官的功能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宇宙自然也有这样一项额外的属性,那就是没有什么外因能强迫它制造出对自己有害的事物。

因此只要记住,我是如此构成的整体的一个部分,无论遇上什么,我都会感到幸福。既然我与其他类似的组成部分关系密切,那么我就不应该做任何不利于群体的事情,而应该善待亲族,一心为众人谋利,回避对众人不利的事情。只要这样做,就能够保证生活顺顺利利,正如某个公民致力于为同胞谋利,欣然接受城邦对他的安排时,你就会觉得他的生活一切顺利。

7 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组成宇宙的一切自然成分,终将消亡——所谓消亡,实为变化。假如自然把组成部分的消亡确定为它们必须遭受的损害,那么随着各个组成部分的不断变化,随着它们与生俱来便注定经受的消亡,整体也会变得难以为继。难道自然有意破坏自己的组成部分,有意让它们暴露在危害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到危害之中?还是自然不曾发觉这样做的后果?这两种情况都令人难以置信。

不过倘若有人撇开自然的概念,解释说这些事物“原本就是如此”,那么一方面断言整体的组成部分生来便要经受变化,一方面又为变化感到惊讶或忿忿不平,仿佛这种变化是什么有悖自然的东西——尤其是每样事物都会分解为构成它的各种元素——这种态度未免太过荒谬。分解要么是种种组成元素的分崩离析,要么是固体化土,灵魂化气,以便融入整体的理性,不论整体是定期化为火焰,还是凭借永恒的转化来自我更新。

不要以为那固体和灵魂仍与最早诞生的时候一样。所有这些,都是在昨天或前天,由摄取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汇聚而成。因此经历变化的是后来汇聚而成的部分,而不是你母亲生出的婴儿。就算汇聚而成的部分与你独特的自我存在有密切的关联,我认为,这与我方才提出的主张也没有多大关系。

8 给自己争取这样一些美誉吧——善良、谦和、真诚;思维清晰、乐天知命、富有主见——要留心,不要拿这些美誉去换取别的名声,要是你失去了这些称号,赶紧把它们找回来。还要记住,“思维清晰”是指你能明察秋毫;“乐天知命”是指愿意接受宇宙自然做出的安排;“富有主见”是指你的思想能够超脱于肉身的苦乐,超脱于虚名、死亡、其他无足轻重的事物。所以如果你能名副其实地保有这些称号,而不强求别人这样称颂你,你就会焕然一新,过上新的生活。

固步自封,在如今这般的生活中遭受撕扯和玷污,根本是毫无意义的防卫本能,就像已经被野兽咬得肢体残缺、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的斗兽者,还要乞求多活一天,次日再以同样体无完肤的姿态,再次迎接野兽的爪牙。

所以你就着手搏取这几项美誉吧。如果你有能力保全它们,那就像来到幸福岛屿的人那样,停留在那种美好的境界里吧。不过如果你觉得自己力不从心,那就安心退守一隅,日后再重整旗鼓——或者彻底离弃生命,不要心怀愤懑,而要坦诚、自由、诚恳,像完成人生至少要完成的一桩功绩般离去。

将众神铭记于心,对你牢记这些美名大有帮助,你要记住,众神想要的并非奴颜婢膝的谄媚,而是让所有理性的存在能成长为它们应有的样子:他们想让无花果树做无花果树该做的事,狗做狗该做的事,蜜蜂做蜜蜂该做的事——人做人该做的事。

9 闹剧、战争、癫狂、麻木、奴役!只要你构想出那些神圣的教条,却不用自然哲学来加以检验,那它们就会被一天天地消磨殆尽。每个看法,每个行动,既要满足现实条件,也要践行理论,这样你才能维持洞悉一切的信心——这份信心无需招摇,但也不必掩饰。

你何时才能从俭朴中得到快乐,从尊严中得到快乐?何时才能从每一项认知中得到快乐——它的本质是什么,它在世界上处于何种地位,它的寿命有多久,它由何种成分组成,它属于谁,谁能将它交给别人,谁能将它夺走?

10 蜘蛛为捉到苍蝇而自得。人为捉到猎物而自得——野兔、网到的鲱鱼、野猪、熊、萨尔马特的俘虏[萨尔马特的俘虏,是指来自西徐亚游牧部落的战俘。]。不妨考察一下他们的动机,他们与强盗有何不同?

11 系统地研究万物化生之法,对自然的这一方面多加留意,训练自己勤加钻研。没有什么能像这门学问那样让人思维开阔。经过这般训练的人已经摆脱了肉身的桎梏,他承认自己很快便会抛下一切,离开人世,他已经全心全意地秉公行事,他在遭遇外界的种种时,已经将自己完全交托给了整体的本性。他压根儿不会考虑别人对他如何议论、如何看待,或者别人如何同他作对,只会为自己做到了这两点感到心满意足——那就是始终行事正直,欣然接受自己的命运。他放弃了各种牵挂和野心,一心只想沿着合乎法则的正道而行,追随神明的足迹。

12 需要由你来分辨该做什么的时候,哪里还需要提醒或暗示——如果你能看清道路,那么心怀善意,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吧。如果你看不清道路,就停下脚步,请人指点迷津。如果还有其他因素妨碍你请教他人,那就凭借现有的手段,向前迈进吧,不过要多加小心,要始终秉持公正。公正就是最好的路标,因为任何失败其实都是败在有失公正上。

在方方面面都能遵循理性的人,心态既放松又积极主动,流露出镇定自若的气度。

13 一醒来便问自己:“如果别人对实际是公正而真实的事情横加指责,这对你来说会有什么不同?”不会有什么不同。你当然不曾忘记,那些高声臧否他人的人,在他们的床上和餐桌上是何种表现,他们做的、回避或追求的是什么,他们如何偷抢拐骗,用的不是手脚,而是他们最珍贵的部位,就是生出信任、谦逊、真诚、法律、神性的那个部位。

14 自然赐予一切又收回一切。受过良好教育的谦逊之人对自然说:“赐予你愿意赐予的,收回你愿意收回的吧。”他这样说并无挑衅之意,而是作为自然忠心的臣民来发言。

15 去日无多。就像在山上那样生活吧。在这里或在那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要你不论住在哪里,都把整个世界当作你的城邦。让人们看吧,让人们看看真诚的人合乎本性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要是无法忍受,就把他杀掉好了——这样的命运也好过像别人那样活着。

16 别再转弯抹角地探讨好人是怎样的。去做一个好人吧!

17 始终记得全部时间和全部存在是怎样的——还有每个个体就其存在的规模而言,只是一粒无花果的种子;就其维持的时间而言,只是钻子的一转。

18 随便想出一样存在的物体,想想即便在此时此刻,它也正处于分解和变化之中,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正在借由腐朽或崩溃获得再生:换言之,每一样东西生来便注定要经历这样的“消亡”。

19 人们在吃饭、睡觉、交媾或排泄时是什么样子?他们下达命令时是什么样子?自大、易怒、过分严厉地惩罚他人时,是什么样子?现在他们因为哪些理由,出于哪些需要,表现得奴颜婢膝,过不了多久,他们还会表现得奴颜婢膝。

20 宇宙自然赋予每个人的事物是有益的。这份益处在赋予他的时候就会显现出来。

21 “大地喜爱雨露,骄傲的天空也爱将它施与。”整个世界喜爱创造未来。所以我对世界说:“我跟你拥有同样的爱好。”“这种事就爱发生”这句谚语不正是源出于此?

22 要么你在这里生活,如今已经习以为常;要么你就离开这里,并且是你自愿离开;要么你就死去,完成了自己的职责。没有别的选择。那就打起精神来吧。

23 要始终明白,别处“草不会更绿”,在山顶、海滨或者你想去的其他地方,一切并无不同。你会发现,柏拉图说的一段话很是贴切:“为山谷所环绕,在羊群啼叫时,给它们挤奶。”

24 我那起支配作用的心灵,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我正在把它变成什么样,把它派上什么用场?它的智力是否已经耗尽?它是否已经脱离了社会?它是不是已经跟肉体混在一起,失去了自主的能力?

25 弃主而逃的奴隶便是逃犯。法律就是我们的主人:因此违法者便是逃犯。同样,感到痛苦、愤怒或恐惧,便是抗拒万物主宰在过去、现在、未来确立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法律,它规定了万物主宰分配给我们的是怎样的命运。因此感到恐惧、痛苦或愤怒,也就变成了逃犯。

26 男子将精子留存在子宫里,就离开了。然后另一种因果由此接手,造就出一个婴孩。怎样的开端,发展出了怎样的结果!后来也是一样。孩子将食物咽下了喉咙,另一种因果由此接手,造就出感觉和冲动,完整的生命和力量,以及各种奇妙的事物。

看看在这样的奥妙中,发生了什么吧,看看那发挥作用的力量,就像我们看到力量压下东西、托起东西一般——不是用我们的肉眼去看,但同样能够看清。

27 时常思考:如今发生的一切,以前也发生过。还要想到,它们今后还会发生。把类似场景的同样剧目铭记于心,包括你亲身经历的一切,还有历史上发生的一切——比如哈德良朝廷、安东尼朝廷、腓力朝廷、亚历山大朝廷、克罗伊斯朝廷。所有这些都跟现在一样,只是演员不同。

28 将每个诉苦或不满的人想象成行将献祭、蹬腿嘶叫的猪。躺在床上心中暗恨的人也是一样。想想束缚我们的那些绳索,所有造物都是被迫屈服,唯有理性的造物才被赋予了心甘情愿地顺从世事的选择。

29 想想你平常做的每一件事,然后自问,因为死亡而无法完成这件事,会不会让死亡变得可怕。

30 每当你因为他人犯错而动怒,就马上想想,你会犯下哪些类似的错误——有可能是看重金钱、享乐、名声之类的东西。这样一想,你的愤怒就能马上平息了。还可以再想一想,这个人是迫不得已——他还能怎么做?或者,要是你有那个能力,就把迫使他那样行事的理由抹消吧。

31 当你看到萨提隆、欧提克斯或海门,想想他们在苏格拉底的圈子是什么样;看到欧提基昂或西尔瓦努斯,想想欧弗拉特斯;看到特罗派奥福罗斯,想想阿尔奇弗龙;看到塞维鲁,想想克里同[克里同(Criton),苏格拉底的朋友。]或色诺芬[色诺芬(Xenophon),古希腊历史学家和军人,生在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看到自己,想想凯撒家族的一员——每看到一位,都想想一位与他相仿的古人。然后再进一步思考:这些人如今身在何处?不知所踪,或者随便去了什么地方。这样你就总能将人生看作过眼云烟,尤其是你还能提醒自己,凡事一经改变,就无复永恒。那为何还要辛苦操劳?何不满足于有条不紊地度过这段短暂的光阴呢?

你试图逃避的,是什么样的物理环境,什么样的角色?所有这些不正是对细致考察人生种种的理性的运用吗?所以就坚持下去吧,直到你将这些全部吸收掌握,就像强有力的胃吸收所有的食物,或者明亮的火焰将你丢进去的一切化作光焰一样。

32 别让任何人有机会如实地指责你为人虚伪,并非善类:要确保任何一个这样看待你的人都是骗子。这完全取决于你——谁能阻止你做一个善良、真诚的人呢?要是你无法拥有这些品德,就别再苟活于世了。理性也会放弃这样的人。

33 在既定物质条件下,怎样做,怎样说,才能取得圆满的效果?不论答案为何,做与不做,说与不说,决定权都在于你自己——不要把“遇到阻碍”当成借口。你绝不会停止抱怨,直到你体验到像享乐主义者纵情声色那样的快乐为止,那就是你对自己遇到的任何一种情况,都能做出合乎人性的恰当反应——就是说,这种反应合乎人的性情。因为你应该将按照本性行事视为享受;而你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这样做。

滚筒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到处滚动,水和火也是一样,自然界的物体和不具备理性的生物也是一样:它们的道路上布满藩篱和障碍。但心灵和理性却有这种能力,它们能够凭借本性和意志,越过每一道障碍。

不妨想象一下理性的这种轻松穿越一切的本领——就像火焰升腾,石头坠落,滚筒下坡一般——毫无顾忌。其他障碍要么来自我们的肉身,要么——在没有先入为主的判断,也未经我们的理性准许的前提下——根本无力阻挠我们成事,或者造成危害。

若非如此,任何遇到此类障碍的人都会马上变成恶人。其他各种生物若是遇到任何障碍,它们自身的状况就会发生恶化。但人能恰当地运用情势,反而会变得更好,更值得称赞。总之要记住,凡不损害城邦的事物,也不能损害自然的公民;凡不损害法律的事物,也不能损害城邦。我们所说的不幸,都不能损害法律。因此不能损害法律的事物,也不能损害城邦和公民。

34 能够体察真谛的人,只需一句简短而平凡的提醒,便能忘却所有的痛苦与恐惧——比如:

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

你的孩子也不外是“草木”。这些忠诚之人的高声颂扬,敌人的诅咒、默不做声的谴责或嘲笑,也是“草木”:那些维护你身后美名的人,也是“草木”罢了。所有这些都会“春来复苏”,然后又会在风中凋落,森林会“生出新芽”取而代之。万物都是朝生暮死——这是它们共同的命运——而你却追逐好恶,仿佛一切永垂不朽。很快你便会合上双眼,很快也会有人哀悼那将你埋葬的人。

35 健康的眼睛必须能看到所有的光景,而不能说“我只想看浅色的东西”——这是一种病症。健康的耳朵必须能听到各种声音,健康的鼻子必须能闻到各种气味,健康的胃必须一视同仁地接受它生来便要消化的各种食物。因此健康的心灵也要做好应对各种不测的准备。说出“我的孩子一定要活下去”,或者“我怎么做都会广受称赞”的心灵,与只看浅色的眼睛或只吃软食的牙齿无异。

36 没有谁能幸运到这种程度:临终时,卧榻边没有几个人为他即将遭逢的命运感到庆幸。最诚挚的贤者又如何?或许有人在他临终的那一刻默默思忖:“摆脱了这位师长,我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他对我们这些人并不苛刻,不过我能感觉到,他在默默地责备我们所有人。”最诚挚的贤者尚且如此,至于我们,众人又有多少理由希望能摆脱我们呢?不妨在弥留之际想想这一点,只要你能这样劝解自己,就可以更加轻松地离去:“我要离弃的是这样一种生活:就连我为他们百般付出、祈祷、操心的同僚们,也希望我离开,他们无疑希望我的死能给他们带来些许安慰。”所以何必留恋人世呢?

不过,不要因此在临终之际,对他们感到心灰意冷,而要固守自己的品格——友好、和善、大度。同样,你与他们分别,不应悲苦万状,而应该像安详的逝者灵魂与躯壳轻松分离一般。自然将你束缚在他们身边,使他们成为你的同僚,但现在自然解开了束缚。我离开他们,就像离开亲人一样,但我不会抗拒,也不需要强迫。这也是顺应自然的一种方式。

37 尽量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论别人做了什么事,你都问自己:“他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先从反省自身做起吧。

38 要记住,那扯动丝线的,是我们隐秘的内心:它是行动的动力,是生活的准则,可以说,它就是我们自身。所以不要把外在的躯壳和周边的器官看得跟它一样重要。那些就像是斧头之类的工具,区别只是它们长在身上而已。一旦少了让它们开始或停止活动的媒介,它们就没有了用处,就像织工的梭子、作家的笔、车夫的鞭子一样。

上一章:第九卷 下一章:第十一卷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