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沉思录  作者:马可·奥勒留

尽可能用最美好的方式度过一生。这样做的力量就寓于人的灵魂之中,只要他能对无关紧要的事物淡然置之。只要他在看待这些事物的时候,既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又能分析它们的组成部分,同时记住,它们无法强迫我们对它们做出判断,也无法强加到我们头上,这样就能做到淡然置之。


1 理性灵魂的性质:它能自我省察,自我塑造,让自己成为想要的样子,还能采撷自身结出的果实——而植物的果实和动物产的蛋,则是由他人采集。不论生命的局限摆在哪里,它都能达成自己的目标。舞蹈、戏剧之类的事物,若是出现中断,整场演出都会受到影响,但理性的灵魂即便随时遇到中断,它的安排也都是妥善的,因此它可以说:“我拥有自身。”

而且理性的灵魂可以跨越整个宇宙和四周的虚空,探索宇宙的形态,穿越无尽的岁月,理解整体周期性的循环再生。它明白我们的后辈并不会看到什么新鲜事物,正如我们的先辈不曾看过一样:事物就是这般千篇一律。四十岁的人,只要明白事理,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见识到了过去和未来的一切。

理性灵魂的特质还有爱邻人、诚实、正直,不认为有什么事物比自身的价值更高。后者也是法律的重要特质。因此真正的哲学信条和正义信条并无不同。

2 你不会看重歌舞或自由摔跤,只要你把歌曲的旋律分解成单个的音符,并且自问:“这东西能控制得了我吗?”你当然不会承认。对于舞蹈,也可以分析它的每一个动作和姿势,摔跤也是一样。总之,除了美德和美德的效用,其他事物都可以拆解分析,不予看重。这套方法也可以用在整个人生上。

3 在必将到来的时刻,做好了脱离躯壳的准备,也做好了迎接后续事宜的准备——或者消融分解,或者留存下来——这样的灵魂是何等崇高啊!不过这样的准备必须源于某种特殊的决断:不是基督徒那样的单纯的拒斥,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富有尊严,而且——如果要让别人信服的话——并没有什么戏剧性。

4 我可曾为公众的利益做过一些什么?那我也已经得到了回报。要始终铭记这一点,还要坚持不懈。

5 你的信念是什么?做一个好人。不过这一信念只能通过哲学的认识来实现——既要认识整体的本性,也要认识人的特性。

6 起初,上演悲剧是为了提醒你:有可能发生什么事情。这些事情的发生是由本性所决定的,在剧场里打动你的事,不该成为人生舞台上的负担。你可以看到,事情必定会如何发展,就连那些呼喊“哦,基塞龙山[位于希腊东南部的一座山脉。俄狄浦斯曾被遗弃在这里,以避免杀父娶母的命运,后来他发现,自己竭力企图逃避的命运依然变成了现实,因而发出这样的呼喊。]!”的人也只能忍受。

悲剧作家们还道出了一些有用的谚语。绝佳的例子有:

“如果众神已经不再关照我和我的两个儿子,其中必有缘由。”

还有:“单纯的事物,残酷的事实,不应该激起你的愤怒。”以及:“成熟的谷穗会被收割,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

其他还有好多。

在悲剧之后,出现了旧式喜剧。其直言不讳富有教育的价值,这种直率的言辞本身就是有用的提醒,告诫人们不可妄自尊大——第欧根尼也采用这种方式,来实现类似的目的。然后,再仔细考察一下中期喜剧的特性和后来问世的新式喜剧的用意,它们渐渐沦为了单纯的模仿。诚然,这些剧作家也道出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只是这类诗文戏剧要旨何在?

7 在你看来,这是多么显而易见:没有哪种生活方式,比你如今的生活方式更有助于将哲学付诸实践!

8 从相邻枝条上砍下的枝条,必定也是从整棵树上砍下的。同样,从一个人那里遣散的另一个人,也脱离了整个集体。枝条是被别人砍下的,但因为本人的恼恨或排斥,与邻人分离的人,并不知道自己也因此自绝于广大的同胞。将人们召集在一起的宙斯赐予了人们一份礼物:我们可以回到邻人身边,恢复我们在集体中的位置。不过,若是这样的分离一再发生,便很难生长回去了。总之,不论园丁怎么说,从一开始便留在树上,跟树木一起蒸腾汁液的枝条,跟砍下之后重新接上的枝条并不一样。尽管生在同样的树干上,却不再同心。

9 正如试图阻碍你依循理性的正道而行的那些人并不能让你的行为偏离原则一样,你也绝不能让他们打消你对他们怀抱的善意。你应该在两个方面保持同样的警觉,不但要保持判断和行为的前后一致,对那些试图阻挠你,或者以其他方式令你不快的人,也要以和善的态度来对待。对他们发怒,跟惶恐不安地放弃军事行动向敌人投降一样,是一种软弱之举。这两种情况都不啻是逃避责任——后者是因为害怕而退缩,而前者是跟亲友闹出不和。

10 “本性并不逊于艺术”,事实上,艺术正是对种种本性的模仿。既然如此,那么在各种本性中,最完美也最容易理解的,便不会被任何艺术创造所超越。所有的艺术都是为了更高者的利益,创造出较低者,宇宙自然也是这般行事。这便是公正的起源,各种美德也由此诞生,因为我们若是在意无关紧要的事物,或者容易上当受骗,变化无常,那公正也就无法维持了。

11 对外部事物的追求或逃避,给你带来了重重困扰,然而它们并不是强加到你头上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你自找的。无论如何,只要冷静看待它们,它们就会保持静止不动——你也就不会再去追求或逃避了。

12 灵魂是一个球体,它维持着自身的形状,不因任何事物膨胀或收缩,既不会闪耀光芒也不会黯淡下去,而是保持着始终如一的光亮,借着这股光亮明彻万物,明彻自身。

13 有人蔑视我?那是他的事。不过我会多加留意,不让自己的任何言行招致轻蔑。他痛恨我?那是他的事。不过我会好心好意地善待众人,让这个人看到他没能看到的东西——不是为了蓄意刁难,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宽宏大度,而是出自真心实意,就像著名的福基翁[福基翁(Phocion),雅典政治家、将领。]那样(我是说,倘若他的话并没有嘲讽的意思)。我们内心的想法应当具备这样的品质:经得起众神的考察,他们会看到一个不甘遭受指责、毫无怨尤的人。倘若你在此时此刻,按照本性行事,接受符合宇宙自然当前目标的事物,作为一个力图实现公共利益的人,又有什么能伤害得了你呢?

14 他们互相鄙夷,却彼此奉承:他们想要赢取胜利,却依然卑躬屈膝。

15 邪恶的人说:“我愿意对你以诚相待!”你在说什么呢?用不着来上这样一段开场白——现实自会证明。你的心意自会写在额头上,从你说话的声调和目光中清清楚楚地流露出来,正如恋爱的人瞬间就能看懂情人的眼神一样。总之,善良真诚的人有些像是没有洗澡的人——任何人从旁边经过,不论是否愿意,都会马上闻到那股气味。做过算计的诚意不啻是匕首。没有什么比群狼的友情更能贬低身价的了:一定要避开才是。仁慈、诚实、善良的人,从目光里便能流露出真实的感情,不会让你看错。

16 尽可能用最美好的方式度过一生。这样做的力量就寓于人的灵魂之中,只要他能对无关紧要的事物淡然置之。只要他在看待这些事物的时候,既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又能分析它们的组成部分,同时记住,它们无法强迫我们对它们做出判断,也无法强加到我们头上,这样就能做到淡然置之。事物本身是怠惰不动的:是我们对它们做出评判,在脑海中留下了它们的印象——但其实完全不需要留下什么印象,出乎意料地留下了印象,也可以立即抹去。还要记住,我们对这些事物的关注仅能维持须臾,然后生命就走到了尽头。再说,它们有什么不好对付的呢?倘若它们符合本性,欣然接受就是,你会发现,它们很好对付。倘若它们有悖于本性,那就去寻找符合你的本性的事物,孜孜以求,哪怕它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荣耀。任何人追求其正当的利益,都是可以谅解的。

17 凡是体验到的每一个对象,都不妨想想它的由来,它的成分,它正在发生何种变化,变化之后又是何种样子——它并不会受到什么损害。

18 一、我如何看待我与人们的关系,如何看待我们生来便要彼此互助的事实。从另一方面讲,我生来便是他们的领袖,正如公羊带领羊群和公牛带领牛群一样。不妨先从首要的原则开始思考。倘若不是原子,便是本性统御一切:倘若真是这样,那么较低者便是为了较高者而生,较高者为了彼此而生。

二、那些人在桌边、床上等场合表现如何。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主张迫使他们做出了怎样的行为,他们怎样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洋洋自得。

三、如果他们做得没错,那就没有理由抱怨。如果他们做错了,显然是因为无知,而不是有意如此。正如没有谁愿意被剥夺真理,也没有谁不愿按照自身的价值,被他人恰当地对待。无论如何,这些人都痛恨别人谴责他们不公、冷酷、自私——总之,对邻人犯下过罪行。

四、你自己也有很多缺点,跟他们并无不同。就算你忍着不做某些错事,你也还是有着犯错的倾向,哪怕你忍着不像他们那样犯错,是出于对公众意见的敬畏或追求,或者其他类似的可怜动机,也是一样。

五、甚至你都无法肯定,他们做的是否有错。很多事的完成,是为了实现一个更加庞大的计划。一般来说,要先了解许多细节,才能判定他人的行为是对是错。

六、当你怒气勃发,失去耐心时,不妨想想人生只是须臾,我们很快便会入土。

七、让我们感到困扰的,并非他们的行为——因为那些行为留存在他们各自起支配作用的心灵之中——而是我们对他们的判断。只要消除这些判断,摈除你将某种行为视为暴行的评价,那你的怒气自然就消失了。要如何消除这些判断呢?你只要想想,那些行为并未给你造成精神上的伤害。若非精神上的伤害才是唯一、真正的伤害,你也会为自己造成诸多伤害感到愧疚自责,沦为盗匪无赖之流!

八、愤怒和痛苦的缘由造成的伤痛,远不如这缘由引发的愤怒和痛苦造成的伤痛严重。

九、善意无可抵御——只要发自内心,而非逢迎作态。只要你始终善待有加,最好勇斗狠的人又能对你如何?若是他想害你,你只要抓住时机对他谆谆告诫,多花些时日加以教导就是。“不,孩子,我们是为其他目的而生,并非为此而生。我是不会受到伤害的,你害的只是你自己,孩子。”为他巧妙地指明事理,阐明蜜蜂或其他性喜群居的生物都不会这般行事。但你的劝告切不可语带讥讽或责怪。应当和蔼可亲、不伤感情,不可说教或卖弄给旁人看,而要只跟他一人交谈,无需顾及身边的人。

牢记以上九点——把它们当作缪斯[缪斯(Muses),古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九位女神。]的礼物吧!——趁生命还在,开始做人吧。你在跟人们打交道时,既要避免阿谀逢迎,也要避免动怒:两者都有悖公共利益,还会造成危害。你在发怒时,要切记,动怒并无男子气概可言,和气镇定才更合乎人性,也更有男子气概。拥有力量、活力和勇气的,是和蔼之人——而非动怒和抱怨之人。越能控制感情,就越有力量。愤怒和痛苦一样,都是软弱的标志。两种情形都会招致损害,都是屈服投降。

如果你愿意,就从缪斯女神的上司[此处指阿波罗。]那里领受第十项礼物吧——希望恶人不做错事乃是疯狂,因为那是要求实现不可能的事。而允许恶人对别人做出错事,却要求他们不对你做出错事,无异于严酷的暴行。

19 起支配作用的心灵,有四种败坏的迹象,必须严加防范,一旦发觉,便须消除,若是遇上这些情况,可以用以下办法来应对:“这种印象是多余的”;“这会削弱城邦的团结”;“这可不像是你说的话”(言不由衷不啻是自相矛盾)。需要警醒自责的第四种情况,便是你心中神圣的部分,臣服于卑下、短命的部分——肉体及其粗鄙的享乐。

20 融入你体内的所有气和火之元素,天然就有上升的倾向,但还是遵从整体的意志,守候在躯壳的范围之内。你体内的所有土与水之元素,天然就有下沉的倾向,但它们还是被托举起来,停留在对它们来说并不自然的位置上。因此就连元素也要服从整体:位置被分配好之后,它们就只能停留在那儿,直到同一个源头发出允许它们分崩离析的信号为止。

所以说,你身上有智慧的部分居然存了反抗的心思,抱怨自己的位置欠佳,岂非怪事?何况并没有什么是强加给它的、安排给它的,只有合乎其本性的事物。可它还是不肯服从,把自己摆在对立面上。任何趋向不公或自我放纵的行为,趋向愤怒、痛苦或恐惧的行动,都与本性相悖。而且,不论何时,只要起支配作用的心灵对发生的事感到不满,那它也背离了自己的职位。心灵被创造出来,不光是为了待人公正,也是为了崇敬和侍奉神明——这也是一种交往的方式,或许比施行正义还要重要。

21 “没有始终如一的人生目标的人,也不可能做到毕生始终如一。”除非补充说明,那应该是怎样的目标,否则这句格言还是不够完善。众人认为好的东西,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但有一类能够博得普遍的认同,那就是公众利益。由此可知,我们理应追求社会化的目标,即我们同胞的利益。全心全意致力于此的人,他的种种行动都会始终如一,因此其为人也会始终如一。

22 田鼠和家鼠的故事——还有家鼠是如何惊慌逃窜的。[指《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家鼠虽然可以品尝家中的美味食粮,却在来人时惊慌逃窜,远不如食物粗陋的田鼠安闲自在。]

23 苏格拉底常说,民众的信念如同“妖魔鬼怪”,是吓唬小孩子的东西。

24 在节庆期间,斯巴达人总是将宾客的座位安置在荫凉里,自己则随便找地方坐下。

25 苏格拉底拒绝了马其顿的佩尔狄卡斯[佩尔狄卡斯(Perdiccas),原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的部下,亚历山大死后曾摄政整个亚历山大帝国,邀请苏格拉底去他的宫廷。一说是他的儿子曾向苏格拉底发出邀请。]入宫的邀请:“以免落得最糟糕的死法”——他的意思是说,怕自己无法回报所得的厚爱。

26 在伊壁鸠鲁学派的著作中,记载着这样一条戒律:应当时常怀想遵行美德之道的先贤。

27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奉者说:“看看拂晓的天空吧”——它会让我们想起那些天体的恒定如一,它们长年累月地完成着运行的职责,它们秩序井然,纯洁无瑕,不做掩饰。没有哪颗星星披着面纱。

28 想想被妻子拿走外套,身着内衣的苏格拉底吧,还有他对见他这般穿着只得尴尬离开的朋友们说的那番话。

29 你得先学会读写,才好教给别人。生活也是如此。

30 “你生来便是奴隶,你别无选择。”

31 “我的内心笑了起来。”

32 “他们会对美德大肆嘲弄,用谩骂之词将人激怒。”

33 只有疯子才会在冬天寻找无花果:生育能力已经不复存在,还想生儿育女的人,同样疯狂。

34 爱比克泰德常说,在亲吻儿女的时候,应作如是想:“或许明天自己就不在人世了。”但这话实在不祥!“非也,”他回答说,“既然是自然的进程,便没有什么不祥之处。否则收获稻谷也成了不祥的话题。”

35 葡萄从青涩到成熟,然后干瘪下去: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最后并非化为乌有,而是化为尚未诞生的状态。

36 “没有哪个贼能偷走你的意志”——爱比克泰德如是说。

37 他还说:“我们必须找到一套表达赞同的方式,在欲念的领域中,我们要确保每种欲念都符合既定的条件,行事的动机应当有利于城邦,且与目标的价值相称。我们必须克制私人的动机,同时不要对超出我们直接掌控的任何事物,表露出反感之意。”

38 他还说:“在疯狂与清醒之间做出抉择,绝非争夺竞赛奖品般无足轻重。”

39 苏格拉底经常这样发问:“你们想要拥有什么?理性存在的灵魂还是非理性存在的灵魂?”“理性存在的。”“何种理性存在?纯洁的还是低等的?”“纯洁的。”“那你们为何不努力寻求?”“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那你们何必争执不下?”

上一章:第十卷 下一章:第十二卷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