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七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作者:南柯月初 |
||||
在上一章,我们评选出“战国时代最萌蠢君主”,本章我们会评选出“战国时代最作死君主”——秦武王嬴荡。 贾谊在《过秦论》中有一句“奋六世之余烈”,这“六世”指哪六世呢?答案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我个人感觉,秦武王算在这六世里有点勉强。看过《芈月传》的读者都知道,这是个举重爱好者,在位仅三年就因举鼎被砸身亡了。这其中除了有他自己作死的因素外,还得提咱们的老朋友张仪——一个喜欢埋雷的男人。 名相的谢幕礼 在秦惠文王时代,张仪和司马错曾有一场激烈的朝堂辩论,主要议题是秦国接下来的国家战略。司马错的观点是起兵伐蜀、谋取实利,但张仪的野心比较大,他提出:“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huán)辕(yuán)、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宝鼎,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这段文字出自《战国策·秦策》中的名篇《司马错论伐蜀》,核心关键词是:攻韩、据九鼎、挟天子以令诸侯。张仪并不仅仅是个耍嘴皮子的纵横家,还是个有战略头脑的政治家。而秦惠文王认为,秦国还不具备傲视天下群雄的实力。周天子虽大权旁落已久,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共主,一旦发兵灭周,秦国必成众矢之的,于是否决了张仪的建议。 秦惠文王的决定是明智的,他传承了父亲秦孝公韬光养晦、不慕虚名、求真务实的精神,可惜他的儿子秦武王好大喜功,当时可是结结实实地把张仪这番豪言壮语听到耳里、记在心上。 史书记载,秦武王重武好战。他即位后,效仿祖父孝公发布求贤令,但这封求贤令的求贤标准让士子们十分尴尬——要的不是“贤”,而是“壮”,越壮官越大!比如孟贲、乌获、任鄙之流,本来也就在村头干点搬砖垒墙的活儿,没想到一不留神被提拔为高干,虽然还是只会搬砖垒墙,但美其名曰“为秦国的统一天下事业增砖添瓦”,瞬间高大上了有没有?!这让士子们不由得仰天长啸:“身体,果然是革命的本钱啊!” 秦武王上台,从国君到众臣皆有杀张仪以正朝纲的想法。位极人臣二十载,自己功成名就,大秦如日中天,但也逃不过兔死狗烹的下场,我猜,张仪的心中是不甘的。当他得知秦武王有灭周夺鼎的想法,不知是为了报被弃之仇,还是想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燃烧最后的热,又或是为平安逃离秦国才使出的金蝉脱壳之计,总之,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谋划,不仅给秦武王的人生埋下了一颗致命的巨雷,也为“季君之乱”埋下了伏笔。 张仪:“大王,听说您对周王畿的九鼎感兴趣。欲占九鼎,必先灭周,灭周必先攻韩。但秦若攻韩,齐国与魏国必定不答应……” 秦武王:“先生有话请直说。” 张仪:“相秦期间,臣曾忽悠过各国诸侯,他们欲把臣大卸八块。我去哪国,诸侯就会攻打哪国。尤其因臣破合纵和齐楚之盟,齐王、楚王对臣恨之入骨。楚国刚刚元气大伤,不会动武,臣可以先去魏国,齐国定会攻魏。齐魏一乱,秦国乘机攻韩,兵临周都,挟持天子,王业可成!” 秦武王:“先生果然大才!可是,一旦齐魏开战,魏国必不敢保先生,您就会命在旦夕呀!” 张仪:“若能以臣的不肖之身换取我大秦的万世基业,臣自当万死不辞!” “你等着清洗我,满朝文武等着看我做商君第二,我留在秦国才是命在旦夕呀!”张仪在心中冷笑道。 于是,秦武王派三十辆兵车送张仪入魏。齐王听说张仪在魏国,果然发兵伐魏。魏王不想因为张仪得罪了齐国,所以打算献出这个举世闻名的骗子。张仪悠悠然地安慰魏王:“大王莫慌,看张仪如何退齐军。” 张仪授计舍人冯喜,把他派往楚国,冯喜又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面见齐王:“大王,您上张仪的当了!张仪之所以去魏国,就是为了让您攻打魏国,秦国就可以乘机攻韩了!” 齐王一听,恍然大悟,立刻下令从魏国撤军。这是张仪的谢幕表演,他以超凡的智慧和口才,让自己得以善终,临了还不忘再玩弄诸侯一把。 举重事业献身第一人 此时,秦国的实力也终于到了“只靠刀剑、不靠邦交”的程度,秦武王终于可以把夺鼎事业提上日程了。 说到九鼎,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秦武王,而是楚庄王,就是“问鼎中原”的那位。当时楚国霸业已成,楚庄王也只敢问问九鼎的分量。到了秦武王这会儿,九鼎就可以直接当杠铃使了。此时是公元前308年,距秦统一六国只剩不到九十年的时间了。 秦武王召来左相甘茂和右相樗里疾,商议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国策。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秦惠文王时代张仪与司马错的那场辩论,在秦武王时代重演了。 秦武王提出论点——攻韩,伐周,夺鼎! 樗里疾坚持了当初司马错的观点:“大王,臣不同意,原因有三:第一,路途遥远,劳民伤财;第二,倾巢而出,恐他国偷袭;第三,周天子仍是天下共主,此时灭周,诸侯恐会再次合纵攻秦!” 甘茂反驳道:“右相所言差矣!第一,灭宜阳、挺三川,本就是东出国策,劳民伤财只是小弊,舍小利可谋大益;第二,秦国攻韩,最怕韩魏联盟,臣愿赴魏,定叫魏国不敢攻秦、反而助秦;第三,周朝气数已尽,我大秦取而代之只是时间问题,又何惧合纵的那群乌合之众?” 秦武王一拍桌子:“好,甘相所言深得我心!寡人就派您出使魏国,说服魏王盟秦攻韩!” 史书关于甘茂如何说服魏王并没有详细记载,只说他恩威并施,最终达成目的。回秦后,甘茂闭门谢客,表现得萎靡不振,秦武王对此不解。 秦武王:“甘相最近为何心神不宁,攻韩之事为何迟迟没有进展?” 甘茂:“大王可曾听过这个故事?曾参乃儒家的道德典范,在费地讲学时,有一个和曾参同名者杀了人,狗仔队们纷纷到曾参母亲那里散播谣言。第一只狗仔说:‘著名教育家曾参杀人了,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曾母听后微微一笑,神情自若;第二只狗仔说:‘震惊!曾教授猥亵妙龄少女,是教授还是叫兽?’曾母听后皱了下眉头,却又一笑了之;第三只狗仔说:‘儒大教授竟是嗜血狂魔,他是如何进入教育体系的?’曾母这回坐不住了,连忙收拾行李仓皇出逃。” 秦武王:“你是在揭示名人与狗仔队之间的恩恩怨怨吗?” 甘茂:“听重点啊,大王!曾参乃道德典范,曾母十分了解他的为人,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今臣领大王命,攻宜阳、下三川,朝中众臣皆反对。宜阳虽名为县,实力却与郡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臣久攻不下,那个车厘子,啊不,是樗里子,肯定会参奏臣,到时众臣望风而倒,臣百口莫辩。臣伏法受冤事小,误秦功业事大!” 秦武王:“甘相多虑了。糖醋里脊,啊不,是严君疾(樗里疾受封于严,故号严君),乃深明大义之人,寡人也不是昏庸之辈,甘相放心领兵就是。” 甘茂:“臣斗胆请大王给我一个保证。当年乐羊围中山,魏国庙堂诽谤他的奏简堆成山,魏文侯不为所动,才有乐羊破城灭国的结果。臣愿大王像文侯一样,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任凭朝中风浪起,您要稳坐钓鱼台!” 秦武王:“寡人答应你,这就与你签下盟约!” 这就是著名的“息壤之盟”。甘茂之所以要跟秦武王定下这样的誓约,除了上述担心外,估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知道自己不是打仗的料儿,没有金刚钻,但急于证明自己,所以揽了瓷器活儿。甘茂作为左相,虽然主管军务,却未建寸功,无论是樗里疾还是甘茂手下的将领,都是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兵,都打心底里瞧不上这个文人出身的国防部长,所以甘茂必须一战成名,否则无法在秦国立足。 但是,打仗不是玩手游,不是整几盘《王者荣耀》就能搞定的。宜阳之战陷入僵局,一打就是五个月。朝中风向果然变了,秦武王案牍上全是参甘茂的奏简,他有点顶不住了,于是召回了甘茂:“甘相劳苦功高,只是术业有专攻,不如让能打仗的去……” 甘茂嘴角掠过一丝笑,没做太多辩驳,只说了四个字:“息壤之盟!” 秦武王心里暗道,原来你小子在这儿等着我呢!君无戏言,一言九鼎。甘茂曾特意拿魏文侯这样的明君作比,如果毁约弃盟,那岂不是表示自己是一个昏君了?这个锅,我不背!秦武王只得调兵增援,让甘茂继续攻宜阳。 虽然得到了增援,但甘茂这个文官是真玩不了跨界,上阵只会一招——强攻!以至于最后都没士兵愿意冲锋了。右将军实在看不下去了。 右将军:“老大,我方高地防御塔正在被攻击,别坑呀!” 甘茂:“稳住,我们能赢!” 右将军:“赢你妹啊!治军不依军法,打仗又不依兵法,不顾将士士气,一味强攻,有多少人头够送呀?!” 甘茂:“我也有难处呀!我客居秦国,朝中樗里疾等人谤我,如果再不能攻下宜阳取得大王信任,我命休矣!” 右将军:“既然如此,不如拼死一搏!狭路相逢,人民币玩家胜!” 甘茂:“有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你怎么不早说啊!” 甘茂茅塞顿开,将锐士们的提成提高了一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宜阳终于被拿下。 公元前307年,秦军攻克宜阳,斩首六万,之后乘胜渡过黄河,夺取武遂并筑城,韩襄王被迫派使者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议和。秦武王终于得偿所愿,直奔周的太庙,与孟贲等力士比赛举鼎。只见他举着大鼎,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几步。左脚换右脚,右脚换左脚,左脚绊右脚。慢动作画面后,武王的人生只剩下重播。大鼎重重地砸在他身上,他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当晚气绝而亡,年仅二十三岁。 作为导演,我真没见过这么急匆匆想领盒饭的演员。秦武王有他的梦想,我并不认为他是1和3中间的数,但他却是1和3的相加数。他用死亡证明了一句话:“人,终将毁灭于自己的魂牵梦绕。” |
||||
第六章 | 第八章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