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白骨雕刻的勋章

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作者:南柯月初

宣太后和魏冉在史书中只有只言片语,我们一笔带过。接下来,终于要写战神白起了!

战神初登场

白起,一个传奇的名字。是不是叫“起”的都有大出息?魏有吴起,天下莫能当;秦有白起,碾四海八荒。我决定,我儿子就叫南柯星起,如何?唉,想得太远了,前提是先要有个女朋友……

正史对白起的少年时期没有任何记载,他的第一次出场就和兵戈有关:“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襄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

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和韩襄王在同一年去世。魏韩两国内乱未清,外患又起,秦昭襄王趁火打劫,于公元前294年攻打韩国,夺取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之后左庶长白起夺取韩国的新城(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这是他的小试牛刀。

被揍得鼻青脸肿的韩国找到了三晋里的大哥魏国,请求联合攻秦。秦国这些年的确强得有点不像话了,东征西讨,中原被搅得不得安宁,必须打压一下秦国的锐气;况且韩、赵、魏三家,打断骨头都连着筋,这个忙于情于理都得帮,于是魏王命公孙喜率军前去助战。东周也加入魏韩联军,这下抗秦队伍猛增至二十四万之众。

秦昭襄王心里没底了。除了留守部队,真正能投入战斗的兵力,满打满算也就十万有余,不足联军的一半。这还不是最头疼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公孙喜曾攻秦破楚,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将,秦国这边居然找不出一个旗鼓相当的将领。

秦昭襄王正气短胸闷呢,魏冉这个传说中的阿司匹林就来救急了,他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谋划。这次他举荐了一个人,正是本章主角白起。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领,但接下来的一战,开启了他的战神之路。

公元前293年,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这个时候,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与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的二十四万联军形成对峙局面,战争一触即发。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获胜要素很难在同一时间集齐,不然人人都能召唤神龙了。伊阙地势险要,位于洛阳以南,因有两座山相对,远望好像门阙,伊水从中间向北流过,故名伊阙。这个地形,似乎双方都可以利用,算不上地利,关键还要看人和了。

联军之中,韩军主将暴鸢希望魏军打先锋,理由是韩军实力大家都心知肚明,演演韩剧还行,真打起来就不好说了。而魏军主将公孙喜认为,正因为魏军实力最强,才不能打头阵,要等秦军再而衰、三而竭时,再甩出这个王炸;而且韩军也不弱,武器精良,尤其是弓弩,那在列国间是出了名的,完全可以顶住秦军的前几波冲锋。

公孙喜的方案,一看就是熟读兵书、科班出身的人才能想出的。但他这次的对手,是熟读兵书且善用奇法的主儿,你设下了“计”,人家偏偏能够“将计就计”。

白起扫了一眼联军的阵营,韩军在前,魏军在后;密探又报告说,韩魏两军主帅貌合神离,都想坐收渔利,所以各自只为保存实力,消极备战。松散的利益联盟,还不如一支单一的军队有战斗力。五根手指握成拳比较难对付,而一根手指是脆弱易折的,白起决定采取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略。

战斗打响了。白起派了一路疑兵佯攻韩军,雷声大雨点小,这在兵法上叫“树上开花”,即树上本没有花,我给它绑几朵。白起让这支小分队分成几路,摇旗呐喊,杀声震天,还在马尾上绑上树枝,四处奔跑,使得灰尘漫天。这样一包装,这支几千人的疑兵小分队就被当成上万人的主力部队了。韩军分不清虚实,不敢贸然进攻,只能静静观望。这样,一只小蚯蚓钓住了大螃蟹,几千人的小分队牵制住了数万韩军。

白起将真正的主力调到韩军背后,用来收拾魏军,因为他知道,魏军以为秦军正与韩军激战,自己等着坐收渔利,所以此时防备正弱。秦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魏军被杀得措手不及,在伊阙山的狭窄地带仓促应战。

魏军主帅公孙喜派人向韩军求援,而韩军主帅只求自保,以自己也正在对抗秦军主力为由,不愿出手相助。很快,魏军就兵败如山倒,公孙喜被俘。韩军一听盟友溃败、主帅被抓,立马军心动荡,准备溃逃。就在此时,秦军另一路主力从韩军两翼杀来,早就没了战意的韩军丢盔弃甲、大败亏输。各自为战的联军,逃不过被各个击破的结局。

伊阙之战,秦军全歼韩魏周二十四万联军,处决公孙喜,占领伊阙,韩、魏两国门户大开。仅仅是小试牛刀,就斩首二十四万,真对得起“战神”的称号了。接下来的一战,就要暴露白起作为“人屠”的残忍了。

一碗毒鸡汤

伊阙大胜后,秦昭襄王收拾了韩、魏,下一步该收拾相爱相杀的楚国了。楚怀王客死他乡后,楚国曾合纵攻秦,于是秦昭襄王(以下简称秦昭王)给楚顷襄王(以下简称楚襄王)发了一封国书:“楚国背叛秦国(很难说是谁背叛了谁),秦国将讨伐你恶楚,一决雌雄!”这哪是国书啊,分明是战书!

楚怀王不听昭睢、屈原的劝告,与秦昭王会盟于武关,结果被秦扣押,并被胁迫割地。正史记载,楚怀王严词拒绝,所以被囚三年,最后客死他乡。秦国把他的遗体送还楚国时,“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而在被囚期间,其子不思救父而自立为王,诸侯以为无害于己而不伐秦。

自立为王的楚襄王——就是“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典故中的那位——是个怂得很走心的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搁他这儿就能忍。公元前285年,楚襄王与秦昭王在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举行友好会晤,议和结亲。

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称霸一时;战国时期,凭借吴起变法,楚国也曾雄起于列国。而现在呢,面对亡国之忧,楚襄王毫不在意,本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宗旨,大肆挥霍祖宗基业。

襄王好骑射。楚国有一位善用微弓细绳射北归大雁的人,襄王听说后,把他召来询问射箭的经验。此人并非普通的射手,正如姜太公直钩钓鱼一般,他用小弓射雁,都是炒作,让自己上了头条后,好自我推销给诸侯,老掉牙的套路了。面对襄王,那人开始猛劲给他上成功学的课。

“我好小箭,小箭射小雁,不足挂齿。楚国山河广袤、国富兵强,大王之志,不该在这些小雁之上。秦国是只大鸟,左近赵国,右邻楚国,正对韩、魏,早就有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若不射它,必成其饵食。”

“先生可有良策?”

“鹏之大,一锅炖不下!秦这只大鸟,展翅翱翔,方圆三千里,不可单独缚之,而要群起攻之。你为何不成功呢?你必须要成功!成功的关键在于人脉……”

这人絮絮叨叨,说了一堆正确的废话。送走这位培训师后,襄王报国仇家恨的激情居然被激发出来,他发誓要踏平函谷关。冲动之下,他派使者出使各国,重新约定合纵。

让楚襄王没想到的是,秦国先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先发制人。公元前280年,秦国大将司马错从陇西郡出兵,攻取楚国的黔中郡,楚襄王被迫割让上庸和汉江以北的土地。公元前279年,大良造白起率七万精兵攻楚,直插楚国心脏!

鄢城!鄢城!

目标——楚都!这次是玩真的了!白起率军沿汉江东下,掠取汉水流域丰富的粮草,在过河之后,拆除桥梁,烧毁船只,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的战前动员十分简单——要么赢,要么死!已无退路的秦军玩命地砍;而楚军因在本土作战,担心父母妻儿的安危,后顾之忧让他们无心应战,节节败退。

秦军势如破竹,一直攻到楚国的别都鄢(yān)城。鄢城离楚都郢(y ǐ ng)城很近,是拱卫郢都的门户,一旦鄢城被攻破,那郢城危在旦夕,也就等于亡国。兔子急了还咬人呢,秦军在鄢城遭遇到入楚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双方都死伤过半。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胜利和单兵作战能力、武器装备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但即使是精兵配精器,依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况且秦军异地作战,无援军,无补给,主帅还自断后路,一旦陷入持久战,必死无疑。

眼前的不利形势,让白起几乎有些绝望了。他站在山头,望着滔滔不绝的夷水,悲从中来:“想不到我这颗秦国的军事新星才刚冉冉升起,就要陨落在这夷水河畔,白起啊白起,难道天要绝你……等等,水?对啊!”白起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笑。

古代最省时、省力又效果显著的作战方法有两种——火攻和水攻,“火烧赤壁”和“水淹七军”就是典型案例。夷水从楚西山长谷出,流向东南。白起派人暗中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修长渠直达鄢城。水越蓄越高,最后与堤坝持平。白起看时机已到,一声令下。

“掘!”

“可是城中百姓……”

“不服军令,想被依军法处置吗?掘!”

数千名蓝翔手动挖掘机专业的研究生一起动工,堤坝被撕了个口子,洪水奔腾而下,鄢城城墙瞬间崩塌,洪水涌入城中。白起水淹鄢城,究竟造成多大伤亡?《水经注》对此记载道:水从城西灌到城东,在一个叫熨斗陂(bēi)的地方入注成渊。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尸体堆积如山,城东皆臭。故熨斗陂被称为“臭池”,也有人叫它“白起池”。

从“百姓随水流”“死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可以看出,这不是一场战争,而是屠城!《大秦帝国》为了拔高白起的人物形象,说他在淹城之前派人往城中通报消息,让百姓迅速撤离。这怎么可能!作为一军主帅,白起是不会做出自曝战略这种蠢事的。无论当时他是否怀有对百姓的恻隐之心,无论他对历史有多大影响,无论我们对战神有多崇拜,都不能否认和掩盖他的罪行。

秦军攻克鄢城后,白起稍做休整,又率军攻打并占领西陵,扼住长江,截断郢城与西面巫郡的联系。这样,楚都郢城彻底变成白起的囊中之物了。公元前278年,秦军攻陷郢城,楚襄王向东北方溃逃至陈,被迫迁都于此。而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

一将功成万骨枯,白起赢了,赢得很精彩,也赢得很罪恶。而此刻,我并不打算赞美他的骁勇善战和所向披靡,因为当秦军在郢都烧杀抢掠、暴露人性恶的一面时,汨罗江畔,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点亮了人性的光辉。

对于屈子,我未敢下笔,因为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屈子的人生不是故事,是诗篇!不可述说,只能吟唱。除了对着电脑屏幕,敲着苍白无力的文字,吟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第八章 第十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