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敢于打破规则

因为你不应该害怕为自己考虑

带着恐惧前行  作者:鲁斯·苏库普

随着你长大,身边的人会告诉你,世界有其法则,你只需遵从这个法则生活就好。尽量不要太特立独行,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生活,有点乐趣,有点积蓄,但这样的人生太局限了。事实上,周围那些所谓的生活,都是不比你聪明的人定义的。一旦发现了这个简单的事实,你的生活会变得无比广阔。你可以改变你的人生,可以影响并左右它……一旦明白这一点,你将重获新生。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规则都是给笨蛋们定的。

这听起来很叛逆,是不是?

有意思的是,我的这条小咒语,起初只是一句玩笑话。当时我和丈夫正在讨论一则新闻里的故事,我记不太清其中的细节,只记得这个故事也是叙述某个打破常规的人,最后非但没因此遭遇不测,反而从中受益。这些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打破了规则。

“哦,亲爱的,”我说,“你知道吗,规则都是给笨蛋们定的。”

我们相视一笑,继续讨论下一个话题。但就在此后不久,这句话再次应验了。另一个新的故事,另一个人打破了规则并从中受益,再次向我证明,跳出固有思维是成功的关键。

不止一次,我的内心对自己说:“规则都是给笨蛋们定的。”

最终我开始接受这句话,因为它得到太多事实证明了。

回顾往事,我在自己二十出头时,曾经历过一场可怕、极度消沉的抑郁。我几次企图自杀,最严重的一次是陷入昏迷,醒来的概率不到10%,当时我简直一团糟。

那次抑郁期间,我有两年多在精神病医院进进出出,我对未来失去希望,也找不到活着的价值。

不过在那期间,我也完全失去了按规则办事的概念。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按照一套既定的规范运作。我们以固有的形式交流,以固有的形式穿着,遵循规章制度,并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我们不敢搅乱现状,我们关注其他人在做什么,努力让自己的行为与大家保持一致。一言以蔽之,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循规蹈矩者,不管我们自身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但当我第一次发现自己住进精神病医院,意识仍然清醒的那部分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近乎疯狂,突然间所有的规则对我也不再适用了。实际上在医院里,病人们穿着浴衣四处走动,在角落里兜兜转转,在大庭广众之下谩骂、发脾气、哭闹,有时候甚至互相扔椅子寻开心。发疯的人不适合既定的规范。当踏上了这片疯狂的领土,我再也不必担心其他人在做什么了。

从某种可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奇怪的解放。

虽然我早已从那场抑郁中恢复,重新返回“正常”人的世界已经超过15年,但对当年的那一课,我依然记忆犹新。

要敢于打破规则,这是勇气法则的第二条。

实际情况是,我教育孩子时也会用到这条法则,而很多人告诉我这完全是在发疯。“如果事与愿违,或者他们不再听你管教,你该怎么办?”他们问。

实话告诉你,我正在等校长打来电话的那一天,因为我的一个孩子(我很肯定会是我最小的女儿)决定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分享这条人生哲理,所以在这里我需要澄清。

我真正教给孩子的,不是说所有的规则都很愚蠢。我告诉他们,世上的确有很多很棒的规则,有很多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遵守。但世上也有很多无聊的规则,它们多半毫无意义,是有些人制定出来,仅仅为了让他们自己显得很重要,或者因为约定俗成,或者因为它们在当时讲得通,但并非任何时候都如此。

我希望培养他们一种健康的质疑精神,以及质问权威、探讨现状的意愿。我从不希望他们因为别人说这是规则,就随波逐流、盲目跟风。我希望他们明白,自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拥抱常识

读到这里,你应该已经发现了这个简单的事实:仅仅因为有人说它是正确的,或者因为它在网络上传播,或者因为“每个人”都不断把它当真理,并不会把它变成正确的。

这就是有益的老式常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如此重要的原因了。下回你要是再听到某些“每个人”都在议论的话题,或都为之恐慌的话题,请问问自己,这可信吗?这是不是有人故意挑起的事端,或制造危机感?对这个问题是否会有不一样的观点?

我对你的情况一无所知,但我觉得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直接导致了常识的缺失。在我们生活的许多不同领域,类似杞人忧天的心态几乎无处不在。

当怀上我的第一个女儿时,我加入了一个名为BabyFit的在线论坛,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准妈妈们——我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当妈妈——在讨论包括怀孕、分娩有关的话题,经常无休无止地讨论。

事情是这样的,当进入“2006年8月”聊天室后,我感觉好像找到了归属感。第一次怀孕是种完全陌生的体验,我摸不着北,感到非常孤单,极其渴望听到别人告诉我,我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没有问题的”。除此之外,因为是第一次当妈妈,我也迫切想确认,自己所做的都是正确的。

于是乎,每天有40多次,我会登录聊天室,与所有我的新朋友交流有关怀孕的话题,提出自己的困惑,阅读然后回复其他人贴出的问题。

哎呀,我的天!我每天至少会被新出现的危机吓到一次。比如宝宝胎动不够,我的运动量不足,让狗狗睡在自己的床上会伤害到宝宝,抑或是我应该摄入哪个品牌的产前维生素,还有我的脚踝是否太肿。

当8月的脚步临近,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了,我们也终于迎来了生产的时刻。聊天室里首先是各种分娩计划、生产剧情,以及巨细无遗的生产故事的分享,紧接着是一百万个新生儿状况要担心。除了这些,往往还有延伸辩论——经常争辩得如火如荼——话题包括母婴同床、母乳喂养、亲密育儿,和所有我们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永久伤害的方式。

而我,则把所有得到的建议当作福音真理。毕竟,如果每个人都这么说,那么我听到的这些应当是正确的,不是吗?

一天,我的丈夫查克,虽然在此之前一直对我荷尔蒙每天一变的怀孕期和新手妈妈的反常行为富有耐心,但那一刻终于克制不住,爆发了。

“你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听网上这些随机遇到的女人说话?”他问,“你不觉得她们其实不比你懂的多多少?人类已经有几千年生育孩子的历史,远远早于BabyFit的出现,我们会知道怎么做的!”

虽然当时我没能立即承认,至少无法赞同他,但我很快就意识到他说得一点没错。我把初为人母看得太认真了,我的情绪过分紧张,对自己的能力极度不自信,以至于我丢掉了所有常识,将直觉抛到九霄云外。责任感重重地压在我的肩头,我害怕极了,宁愿相信别人能为我解答我本可以自己解答的问题。

自那次爆发后不久,我就永远告别了在线聊天室,决心从此开始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常识。你猜后来怎么样?我的女儿玛吉今年已经12岁了,她一切都很好。这一路走来,我的每一个决定是否都准确无误呢?当然不是。身为母亲,我有无数愚蠢的行为,而且我相信,我还会定期犯错。然而学会相信自己的直觉,并开始运用常识,绝对是正确的一步。而且我要告诉你,这么做还能大大缓解压力!

这里举的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但我逐渐发现,同样类型的故事不断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教堂,甚至在新闻里一样能够看到。人们总爱随大流,很容易变得人云亦云,忘记了应该停下来问问自己,“每个人”说的那些是否是真的。


质疑权威

就像在与人交流和面对群体思维时,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运用常识一样,我们同样需要质问来自有权势者和权威的规则。

有时候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尤其当我们一辈子都被告知要做与之完全相反的事时。长辈们告诫我们要尊重权威,遵纪守法,安分守己,这样就能免于麻烦。

然而权威无处不在:有政府的权威,我们必须遵纪守法,成为守法公民;职场也有权威,我们工作时必须按照规定;上帝同样有权威,我们要遵守他的规定,将之作为信仰的一部分;还有一些权威来自我们的父母、教练、导师,或者其他地位高于我们的人。这些权威中的大多数都是合理的。不是所有的权威都无益处,也不是所有的规则都毫无用途。事实上,如果没有一些规则和既定规范来约束我们的行为,这个世界将会乱作一团。没有人希望生活在一个类似《行尸走肉》中场景的世界。

当然,并非所有的权威都给我们带来益处,但我们中很少有人会停下来思考其中的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毫无异议地接受权威为我们制定的规则,它们不一定总是受到我们的喜爱,但我们从未对其产生质疑。

遵守规则是个默认选项,是我们求生的本能。质疑我们的上司或无视他们的规定,会导致我们被降职或解雇,所以我们乖乖服从命令。不遵守法律会被逮捕,所以我们选择不惹麻烦。

但是,如果权威错了怎么办?如果规则与我们的判断相左,或者更糟糕,它们违背了我们的良知怎么办?我们敢对此质疑吗?

20世纪60年代,耶鲁大学曾对此进行过一项著名实验。研究人员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想研究当权威人士告诉受试者去做的事有违受试者本人良知时,受试者是否愿意服从。

在这项实验中,受试者被告知他们正在协助一项记忆实验。他们的工作是,每当测试记忆者回答错误时,就施加给他们更高伏特的电击。现实中,这些测试记忆者都是演员,并没有实际遭到电击。随着电击的电压提高,演员会用更大的声音喊叫,直到电压数达到最高值,他们会突然沉默,制造昏迷的假象。

如果受试者表示拒绝继续调高电压,权威人士会对他们说类似这样的话:“请继续。”“这个实验需要你继续进行,请继续。”米尔格拉姆发现的结果相当令人震惊。有65%的受试者听从指示继续增加了电压强度,即使这么做违背了他们的意愿,而且明显令他们感到不适。[参见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纽约:哈珀与罗公司, 1974年。]

这项实验后来又以其他不同形式进行了数次,但结果都如出一辙。通常来说,有三分之二的受试者会听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的命令,虽然这有违他们的良知,或者他们自身更好的判断。

听起来很吓人,是不是?当了解到这项实验的灵感来自大屠杀时,你会感到更可怕。米尔格拉姆设计这项实验的初衷是他想弄明白,为什么当时在纳粹德国有这么多人愿意参与这场史无前例的暴行。

权威并不总是一无是处,但我们绝不能盲目服从,或不动脑子听信。说到底,我们有责任确保自己至少愿意积极质疑权威,即使这么做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敢于与众不同

老实告诉我,你勇敢打破常规的次数是多少?仅仅因为某件事从来都是如此进行,并不表示它需要一直这样继续下去。仔细思考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中几乎所有的伟大发明和科技进步能得以出现,全要仰赖那些敢于与众不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做事的人。

但想要与众不同,谈何容易。没有人希望自己看起来像个异类、怪人,抑或被说三道四或沦为笑柄。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什么不愿意呢?仔细思考一下,如果这么做,我们真正会失去什么呢?为什么不挑战极限,看看自己究竟能走多远呢?为什么不做一些新的尝试呢?你有没有想过,最糟糕的结果又会是什么呢?

刚创业不久,我受邀加入由一家大企业赞助、在当时颇具声望的网络公司合作项目。

作为网络公司界的新人,我感到相当自豪,尤其当这家大企业决定推出全新计划,并亲自打电话邀请我作为新计划的成员时,我感觉自己好像跻身精英中的精英行列。据我所知,如果成为该计划的成员,我和我的公司将得到大力吹捧,我的个人财富也将翻一番,我简直兴奋极了。

但是有个小问题。

成员中有4名女性组成的小团体,她们掌握着绝大部分权力。她们的公司已初具规模且小有名气,如果这个情况放在初中(相信我,有时候它就有这种感觉),这些女性会是班上最受欢迎的女孩,每个女孩都想要成为的对象。

然而不幸的是,自我们见面的那一刻(在一个令人痛苦而尴尬的寿司晚餐中),这4名女性似乎就不喜欢我。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也许她们认为我不应该与她们平起平坐。相比于她们的公司,我这家新创公司根本一文不值。也许她们觉得我个子太高了,也许她们只是一群斤斤计较的女孩,也许这是因为我从未真正进入她们的圈子。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对此毫无头绪。

但她们的权势很大,或者至少在当时看来就是如此,这个4人小团队说服赞助商聘请她们当顾问,管理这项新计划。

她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邀请我。

我感到伤心欲绝。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自此走到了尽头,这就好像事业成功的通行证从我的手里溜走了一样。

但就在这时,我的丈夫再次点醒了我。

“你为什么要在乎那些刻薄的女子怎么看你?”他说,“谁在乎别人在干什么?你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便好,只要做自己。”

和上次一样,他讲得很有道理。

所以我再次接受了他的建议,我退出了团队,不再试图效仿同领域的其他人,而是完全专注在自己的事上。

结果是,我的公司以指数形式增长。

不仅如此,每一个加入那项我未受邀的计划的人,都告诉我他们非常讨厌这项计划。事实是,对于其中的大多数人,这项计划最终变成了庞大的累赘,常年令他们分散精力,非但没使他们的事业得到发展,经济上的收益也屈指可数。当我的事业开始腾飞时,他们却停滞不前。其中有许多人,甚至完全放弃了事业。

那个人本来可能是我。

好在我提前退出了,此刻我意识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仅没有问题,而且在大多数时候,这么做比什么都好。

因为规则都是给笨蛋们定的。

当整个世界都被情绪或恐惧控制时,特立独行,或思考并拥抱常识,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当每个人都告诉你维持现状时,做到质疑权威、打破常规,需要的是真正的勇气。

不过,别人的规则不一定要成为你的规则。就这点而言,我的规则也不一定要成为你的!

所以请你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因为你不应该害怕为自己考虑。

上一章:第8章 下一章:第10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