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要用才有价值

断舍离  作者:山下英子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如何通过断舍离得到愉快舒适又自在的生活了,现在就让我们稍微转换一下角度,来看看物品大致的流向过程。

我平常总会这样说:“说到底,物品要是不用就没有任何意义。”我大概整理了一下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我想,要是这种状态能够降临到每个人的身上,简直是再幸福不过了。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生活在河流的中游,这里有许多过去曾经使用过,但是现在不会再用的东西。此时,我们该想的并不是这些东西以后还可能用得着,所以应该把它留下来,而是应该想,这些东西要是能顺利的顺流而下,送到住在下游的那些真正需要这件东西的人那里,那就太好了。

所以,我希望那些旧货回收店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些物品的流向,当然也可以是海外,毕竟现在有很多国家还面临着物资不足的危机,或是承受不起太贵的物品。物品应该以必要的量出现在必要的地方,想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懂得分寸”。如果能通过断舍离,让一些我们不需要的物品流向那些需要它们的地方,那就太完美了。

说到底,物品会因为所在场合的不同而变得无用或是有用。举个最浅显的例子,比如说饭粒,在饭碗里时人会觉得它是既美味又能填饱肚子的好东西,但万一掉进了水槽里,那我们就会觉得它脏死了。矿泉水也是一样,装在水瓶里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它好喝,但要是装到夜壶里呢?从物质本身来说,它还是它,没有任何变化,但你绝对不会想喝它。类似这样的情况,小到在我们的房间里,大到在整个社会里,无处不在。所以,首先要通过有意识的选择让物品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它应该在的地方,回归到需要它的地方。这就是断舍离要做的。

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断舍离

断舍离专栏1 蒙古人与断舍离的生活法

“我觉得世界上最能彻底实践断舍离生活方式的,是蒙古人。”这是作为经营顾问,同时在蒙古教经营学的田崎正巳先生(STR合伙人公司代表、蒙古国立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的考察结论。因为他所说的内容实在是意味深长,所以我在下面转载一些田崎先生的博客文章(摘选整理要点)以飨读者:

“过去,作家司马辽太郎先生曾经为电视节目《街道漫游·蒙古纪行》做出如下评论:

‘大部分蒙古人都削弱了物欲,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这八成是因为蒙古人原本是游牧民族,都居住在移动式的蒙古包里,所以就只带一些必要的物品。在避免囤积物品的同时,人对物质的欲望也就淡薄了,反过来,精神世界异常丰富起来。换言之,蒙古人是断舍离的职业高手。然而近年来,在都市化的乌兰巴托,人们的物欲有渐长的趋势,用不着的条西也照买不误,想拥有不必要的奢侈品等与断舍离截然相反的现象也开始蔓延。乌兰巴托市内的餐馆和办公室的杂乱程度,是喜爱洁净的日本人绝对无法想象的。早在一千多年以前,日本人就以定居生活为主,可蒙古人恐怕是在蒙古国独立之后才开始定居生活的,也就是八十多年而已。不过话说回来,蒙古都市化的进程已经势不可挡了。这么一来,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蒙古人会再次需要断舍离的精神。”

搞不好蒙古会出现与日本截然相反的状况吧。因为个人的随心所欲而令物质冗余不堪的日本,说不定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上一章:动手实... 下一章:物质过...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