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四章 身体开始行动——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
||||
前面我已经详细为大家说明了断舍离的机制,接下来我要告诉大家具体的实践方法了。其实,如果从某种意义上说的话,所谓的实践方法完全可以认为是一些附赠品,因为彻底地筛选物品才是断舍离的核心,所以也不是非得需要多余的技巧。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减少物品=只要能彻底地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在做讲座的时候,我甚至还半开玩笑地说过“先把收纳东西的家具都扔了吧”这样的话。因为如果能真的只留下必要的物品,那么分类、收纳物品之类的技巧也就没什么大的用处了。而且,所有的收纳工具和收纳物品都是为了往里面塞满东西而存在的,所以只要有那些东西在,就等于是纵容自己无休止地增加东西。断舍离首先就非常质疑这一点。 不过话虽如此,但不管是扔东西还是要整理、收纳,都有一些了解了绝不会吃亏的技巧。这些说到底,目的还是为了能够减少物品。虽然前面已经讲过了断舍离的机制,可一旦到了要实践的时候,还是得有更容易理解的目标。不过,最关键的是要下狠心,而且还需要勇气和觉悟。 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以此提高动机 在头脑里进行整理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与物品的关系,然后就是当下这一时间轴。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聚焦于某一个场所。而要选择场所,就得意识到时间。我今天能把多少时间花在断舍离上呢?是半天、1小时,还是15分钟呢?从能用多少时间出发,找出今天想要进行断舍离的场所,这样的话效率更高,而且人也更愿意付出努力。换句话说,要选择的这个场所,即便只是一个抽屉也是可以的,甚至说得更夸张一点,即使只是一个塞满了购物小票的钱包也无所谓。 大家都有一种感觉,就是要收拾房间,必须得留出大块的时间来才行,但断舍离的观点恰恰与之相反。根据此时此刻能挤出来的时间多少来计算场所,因此,就算再忙也可以从今天就开始断舍离。不过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选择在能挤出来的这段时间之内可以收拾完的场所。要是拖拖拉拉做到一半就半途而废,等着下礼拜再继续,那既无法得到成就感,而且视线所及的地方也不能让人得到满足感。如果是这样半途而废的话,就等于是把沉淀下去的淤泥和上层的清水再次搅浑,反而会适得其反,把环境搞得更加乱七八糟。所以说,越是那些东西堆得过分、实在提不起劲收拾的人,只要能彻底地收拾好一个场所—不管那是多小的地方—就越是能自然而然地提高动机。 断舍离认为,堆满东西的房间,在无意识水平上,就好像是在大海里溺水的状态一样。所以,我们要找到那个和陆地相联系的地方,不管那个地方有多小。要想把溺水状态中的房子全都抢救出来或许会很难,不过,如果只是集中突破其中的某一部分,情况就会好很多。假设说收拾好了一个抽屉,只要一打开那个抽屉,人就能自觉露出满足的笑容,得到活力,因为这里的“相”已经很整齐了。如果能以这一小块整齐的地方为突破口,得到激励,更愿意努力行动起来,那简直就太完美了。这就是提升动机的技巧。 根据目的选择不同的场所 考虑一下“我想通过断舍离得到什么”,选择、断舍离的最初场所,干劲就会随之增加。而一旦这个场所得到了第一次突破,断舍离的速度就会明显加快。 重视健康及安全 从生存的基本场所做起。吃饭、睡觉、排泄的场所,比如厨房、卧室、厕所、浴室、洗脸台等等。 希望能作用于心理深层 着手于看不见的场所、不想看见的场所、不想让别人看见的场所等等,即便打扫干净了也不会有任何人发现,但是自己知道并且总是在意的场所,比如仓库、不怎么打开的收纳箱以及其他自己很在意的场所。 重视运气 要想让家庭整体运气上升的话就选玄关,要是希望能先提升自己的运气的话就卧室等等。 让人能强烈感受到意识发生改变的,就是那些能作用于心理深层的场所。明明是只要想做就随时都能收拾的场所,可不知道为什么却一直放着不弄;别人虽然发现不了,但自己暗地里却在意得不得了。长年来一直卡着,开合不顺畅,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用着的抽屉就属于这一类,因为心里总是想着“唉,算了吧”,就置之不理了。因为这只是件小事,所以平日里可能也不太能意识到特别不方便,可实际上自己却很在意,总想着“迟早有一天”,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后,结果能量就在不断地推后中慢慢流失了。当你觉得“我想稍微改变一下自己,我想要变得更有精神”的时候,如果能把重点放在这些场所上,就能体会到“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清爽感”,因为这些场所就是让你逃离罪恶感的通道。或者再打个比方,房间里的荧光灯早就坏了却一直置之不理,可自己却一直非常在意,终于有一天换了新的灯管,房间一下子就变亮了,心情也会跟着一下子变舒畅了。 另外,就技巧方面来说,不擅长整理、收纳的人,也不擅长分类思考。所以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从不需要分类的场所入手,也就是说,从不管怎么看都只能放食物的冰箱、从不管怎么说都只能放鞋子的鞋柜入手,兴许就不会感到太大压力了。不过话虽如此,其实也有不少人在只能放食物、放鞋子的地方也混放了完全不同类的东西进去。正因为如此,这种场所用来做“吃,不吃”、“好吃,不好吃”等以自我来做主语的取舍选择和分类的训练,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如果冰箱里只放“我自己想吃并且觉得似乎很好吃的食物”的话,那哪些应该拿出来扔掉,你自己也能一目了然了。 通过有多少时间而选择出来的场所,再加上自己的目的,就能得出这样的推导:“重视健康及安全”→“有一小时的时间”→“不擅长分类”=冰箱的最上一层。这样,你就能时时发现最适合实施断舍离的地点了吧。 |
||||
上一章:“可惜”... | 下一章:一切从...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