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复活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英国人、狱长和涅赫柳多夫,穿过前堂,走到一条臭得使人发呕的过道上,碰见两个男犯人在那儿直接对着地板小便,不由得吃一惊。然后,他们由看守们陪着,走进苦役犯的第一间牢房。牢房中央放着板床,所有的犯人都已经躺下。他们一共大约有七十名。他们头挨着头,身子挨着身子躺在那儿。参观的人走进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响着铁链跳下床,在床旁边站定,他们那些新剃过头发的半边头颅闪闪发亮。有两个人仍然躺在床上。一个是青年人,脸色通红,显然在发烧。另一个是老人,不住地呻吟着。

英国人问起那个年轻犯人是不是病得很久。狱长说他是今天早晨才得病的,不过那个老人已经害了很久的胃病,却又没处安顿他,因为医院里早已人满为患。英国人不以为然地摇着头,说他想对这些人讲几句话,要求涅赫柳多夫把他所说的话翻译一下。原来英国人在这次旅行当中除了要把西伯利亚的流放和监禁地点的情况写成专文这个目的以外,还抱着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宣传通过信仰和赎罪来得救。

“请您告诉他们说,基督怜悯他们,爱他们,”他说,“而且他为他们死了。如果他们相信这一点,他们就会得救。”他讲话的时候,所有的犯人都在板床前面沉默地站着,挺直身子,垂着手。“请您告诉他们说,”他结束他的话说,“在这本书里,这些话都写的有。这儿有人能看书吗?”

事实上这儿识字的人在二十名以上。英国人就从手提包里取出几本精装的《新约全书》来,于是有好几只肌肉强健的、生着坚硬的黑指甲的手从麻布衬衫的袖口里向他那边伸过去,争先恐后地要领那些书。他在这个牢房里发了两本福音书,就走到下一个牢房。

下一个牢房里也是这个样子。那儿也是这么闷,这么臭。前边,两个窗子中间,也同样挂着一个圣像。房门的左边放着一个便桶。大家也都那么拥挤地躺着,身子挨着身子。大家也都那么跳下床来,站得笔直。同样也有三个人没有下床。其中有两个爬起来,坐着;另一个仍然躺着,甚至没有看一眼走进房来的人。他们是病人。英国人照样发表那么一篇演说,也照样发给他们两本福音书。

第三个牢房里传来喊叫声和闹哄哄的杂乱声。狱长开始敲门,叫道:“立正!”房门开了,所有的人也都在板床旁边站得笔直,只有几个病人和两个打架的人除外。那两个打架的人满腔愤怒,脸色大变,互相抓住,这一个揪住那一个的头发,那一个扯住这一个的胡子。直到看守跑到他们跟前,他们才松开手。有一个,鼻子打出了血,流着鼻涕,吐着唾沫,淌着血,不住用外衣的袖口擦着。另一个从胡子里摘出一根根拔下来的长须。

“班长!”狱长厉声叫道。

一个相貌英俊、身体强壮的人走出来。

“我怎么也管不住他们,长官。”班长说,眼睛里带着快活的笑意。

“那就由我来管。”狱长皱起眉头说。

“What did they fight for?[英语:他们因为什么事打架?——作者注]”英国人问道。

涅赫柳多夫就问班长,这场架是为什么事打起来的。

“就为一条包脚布。他拿错了别人的包脚布,”班长说,仍旧在微笑,“这一个把那一个推一下,那一个就还一拳。”

涅赫柳多夫把这些话告诉英国人。

“我想对他们讲几句话。”英国人转过身去对狱长说。

涅赫柳多夫把这句话翻译过来。狱长说:“行。”于是英国人拿出他的皮面精装的福音书来。

“劳驾,您给我翻译一下,”他对涅赫柳多夫说,“你们吵嘴,打架,可是为我们而死的基督,却给我们提出了另外一种解决我们争端的方法。请您问一问他们,他们知道按照基督的戒律,应该怎样对待那些欺侮我们的人吗?”

涅赫柳多夫把英国人讲的话和他提出的问题翻译一遍。

“告到长官那儿去,由他来发落吗?”有一个人试探地问道,斜起眼睛瞧着威严的狱长。

“应该把他揍一顿,那他就再也不会欺侮人。”另一个说。

有几个人发出赞同的笑声。涅赫柳多夫把他们的答话翻译给英国人听。

“请您告诉他们说,按照基督的戒律,应该做的恰恰相反:要是有人打你的这半边脸,你就把那半边脸也送上去。”英国人一面说,一面做出把他的脸送上去的样子。

涅赫柳多夫翻译一遍。

“他应该自己试一下才是。”有人说。

“可是等到人家把你的那半边脸也打了,那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送上去?”一个躺着的病人说。

“那么人家就把你打个稀巴烂。”

“好嘛,让他来试试看。”后边有个人说,快活地笑起来。整个牢房里就发出压也压不住的哄堂大笑。就连那个挨打的人也一面流着血,啐唾沫,一面大笑起来。那些病人也都笑了。

英国人却不慌张,他要求涅赫柳多夫转告他们说,凡是看起来似乎办不到的事,对有信仰的人来说,就成了能够办到的事,并且很容易就做到了。

“请您问一声:他们喝酒吗?”

“喝,老爷。”一个声音说,紧跟着又是嘻嘻哈哈的笑声。

这个牢房里的病人有四名。英国人问道,为什么不把病人统统安置在一个牢房;狱长就回答说,病人自己不愿意这样。再者,这些病人害的都不是传染病,又有一个医士照料他们,给他们尽心看病。

“他有一个多星期没露面了。”有人说。

狱长没有答话,带着他们到下一个牢房去。又是开门,又是大家纷纷下床,肃静无声,又是英国人分发福音书。不论是在第五个牢房还是第六个牢房,不论是在右边还是在左边,不论是在过道的这一面还是那一面,情形都是这样。

他们从苦役犯的牢房转到流放犯的牢房,从流放犯的牢房转到被村社判处流放的农民的牢房,再转到自愿跟随犯人的家属的房间。到处都是一模一样:到处都是些受冻的、挨饿的、闲散的、害病的、受尽凌辱的、监禁起来的人,像是野兽。

英国人已经发完他预定要发的一定数目的福音书,不再发书,甚至也不再发表演讲了。这种使人难受的景象,尤其是这种令人窒息的空气,显然也削弱了他的精力。他从这个牢房走到那个牢房,听狱长报告说各个牢房关着些什么样的犯人的时候,也只是随口应一声“all right”[英语:是了。]就算了。涅赫柳多夫像梦游似地走来走去,仍旧感到疲乏和绝望,却又没有勇气告辞而离开这里。

上一章:二十五 下一章:二十七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