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众山之王

花月杀手  作者:大卫·格雷恩

安娜·布朗与查尔斯·怀特霍恩的横死引发震惊。《波哈斯卡大字报》(Pawbuska Daily Capital)的醒目标题如此写道:两起谋杀,几乎同时浮出水面。关于谁是真凶的种种传言甚嚣尘上,不一而足。从怀特霍恩头骨中取出的两枚弹头,显然来自一把点三八口径的手枪——与安娜谋杀案中的凶器如出一辙。受害人均为家资不菲、年逾三十的奥色治族印第安人,这是巧合?抑或他们都命丧连环杀手魔掌——类似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期间谋杀至少二十七人的霍尔姆斯博士(Dr.H.H.Holmes)?

莉齐主要指望莫莉来跟官方打交道。前者的一生,恰好见证了奥色治人与自身传统渐行渐远的全过程。奥色治族历史学家路易斯·伯恩斯(Louis F.Burns)曾在油田被发现后这样写道,整个部族“都开始在太虚幻境中随波逐流”。他还补充称:“对于白人世界中的财富生活,印第安人把握起来殊为不易,更遑论游刃有余了。”过去,奥色治族中,有一些人被称为“破雾旅者”(Travelers in the Mist),他们会在部族突遭变故或在探险未知之地时身先士卒。莫莉尽管也会因为周遭的剧变感到困惑,但依然挑起了整个家族的重担——堪称“破雾旅者”的当代化身。虽然讲英语,嫁的也是白种人,但她并未像包括安娜在内很多奥色治族年轻人那样,在诱惑面前丧失心智。对于像莉齐这样的年长奥色治族印第安人来说,石油乃是遭受天谴的恩惠。“终有一日,石油将耗尽,同样,隔几个月便会从作为‘衣食父母’的白人那里收到的丰厚收获,也将消失不见。”1928年,一位奥色治族头人如是说。“豪车华服都将化作过眼云烟。但我知道,到了那个时候,我的子民肯定会更加幸福快乐。”

莫莉不断向官方施压,要求深入调查安娜的死因,但大多数当权者似乎对被其蔑称为“红种人”的奥色治人死亡事件缺乏兴趣。不得已,莫莉转而求助于欧内斯特的舅舅威廉·黑尔。生意场上风生水起的黑尔,此时俨然已成为奥色治郡法律与秩序的有力倡导者,以保护其所谓的“敬畏上帝的众生”。

黑尔面如鸱鸮,发似猪鬃,细目深眉,二十年前便已在这片印第安保留地定居下来。宛如威廉·福克纳笔下人物托马斯·萨德本(Thomas Sutpen)的现实版,横空出世的黑尔,此前的人生轨迹似乎不为人所知。来到这里时,他除了身上穿的一身破旧衣裳,以及一本翻破了的《圣经》,别无长物。此后,他便开始了对其熟悉的人所形容的“在一片未尽开化的蛮荒之地,为了生存及财富努力打拼”的生活。

黑尔最初在牧场找到了一份牛仔的营生。在铁路纵贯北美西部之前,牛仔需要赶着牛群从得克萨斯州长途跋涉至奥色治地区,利用这里繁盛的须芒草催肥后,再折向堪萨斯州,并在那里装船运往芝加哥及其他大城市的屠宰场。虽然漫长的行程滋养了北美人民对于牛仔生活的浪漫想象,但这份工作却毫无任何罗曼蒂克可言。为了赚得微薄的薪水,黑尔披星戴月,顶风冒雪,风餐露宿,不仅需要忍受冰雹、闪电及风沙的侵袭,更要在牛蹄践踏下苟延残喘,在被踩死前尽可能缩小牛群的范围。衣服始终散发着汗水及粪便的臭味,遍体鳞伤更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会骨断筋折。最终,黑尔凭借积攒的血汗钱,加上借款,总算给自己在奥色治买下了一片牧场。“他是我所认识的最为精力充沛的家伙,”一位投资黑尔生意的人这样描述,“即便是过条马路,他都看起来像是在赶着去做一笔大生意。”

但黑尔很快就破产了。不过,这场刻骨铭心的失败,反倒愈发激起了他的雄心。再次投身养牛业之后,黑尔经常在寒夜荒原上风餐露宿,陪伴他的只有帐篷里的一席篝火。很多年后,一位记者描述称,在壁炉前逡巡的黑尔,看起来依然像极了“一头被拴着的猛兽”。他会神经质般地搓搓双手,然后放在炉火上。“略显红润的面庞,闪烁着冷静又略显兴奋的光芒。”他的工作热情,不仅仅来自对于吃不饱肚子的近忧,更有担心随时会像《旧约》中的约伯(Job)那样遭遇天谴的远虑。

后来,黑尔逐渐成长为烙印、割角、去势及牲口买卖方面的行家里手。随着财富的水涨船高,他开始从奥色治及邻近地区的定居者手里购买更多的土地。最后,他手里掌握了45000英亩奥色治郡境内最为肥美的草场,以及一笔小钱。随即,以一种令人费解的美国式处事风格,他开始为自己打工。绅士派头的西装领结,以及宽边呢帽,取代了此前邋遢不堪的工装裤、牛仔帽,鼻子上则架着一副颇具辨识度的圆边眼镜。黑尔迎娶了一位学校老师,并有了一个极其崇拜自己的女儿。他甚至还开始吟诗作赋。颇具传奇色彩的“狂野西部秀”演员、一度与“水牛比尔”(Buffalo Bill)联袂合作的“波尼比尔”(Pawnee Bill),就将黑尔盛赞为“上流社会的绅士君子”。

黑尔还被指定出任当地“副警长候补”这个可以一直担任的职务。虽然头衔只是个荣誉性称号,但可以借此佩戴警徽,同时领导当地民团。他经常携带双枪,一支斜挎,另外一支背在屁股后面。黑尔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武器象征着他作为执法官的权威。

随着黑尔的财富和权力日益膨胀,政客们趋之若鹜,纷至沓来,因为他们深知,如果不争取到黑尔的垂青,根本无法赢得选举。因为在努力程度及才智心机方面让对手难以望其项背,黑尔树敌颇多,其中不乏盼其死而后快者。“有些人的确对他恨之入骨。”黑尔的一位朋友坦言。但在莫莉·伯克哈特等人眼中,黑尔则是奥色治郡最大的善主。在石油财富滚滚而来之前,是他捐资慈善,兴建学校医院。因为还兼具牧师之职,所以黑尔喜欢在信尾签上“黑尔牧师”(Rev.W.K.Hale)的名头。一位当地医生曾言:“我记不清有多少病人是在他的踊跃资助下得到救治,也记不清有多少饥民是在他的慷慨捐赠下得以糊口。”后来,黑尔在写给一位印第安部落头人副手的信中这样说道:“有生以来,从未像在奥色治这里那样收获如此多的挚友……我将一如既往,成为奥色治人的真正知己。”在这片最后的北美边疆之地,黑尔被尊称为“奥色治众山之王”。

花月杀手
威廉·黑尔在从事牛仔工作期间参加套马比赛

花月杀手
改头换面后的黑尔与自己的娇妻爱女

黑尔经常来莫莉家接欧内斯特。安娜下葬后不久,他再次出现,向莫莉及其母亲致以哀悼,并发誓为安娜讨个公道。

黑尔凭借他极度的自信,以及对于白人世界潜规则的驾轻就熟(他经常佩戴一枚镶满钻石的共济会胸针)高调介入此案,虽然他在谋杀调查中没有形式上的分工,但这似乎无关紧要。黑尔始终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安娜的好感——“我们可是知己”,他说道——莫莉看见黑尔在拥别欧内斯特时,曾信誓旦旦地表示,无论是谁谋杀了莫莉的姐姐,都将彻查到底。

参与验尸的陪审员,与奥色治郡检察官一道,继续对安娜被谋杀一案开展调查。安娜葬礼结束后不久,莫莉前往费尔法克斯出席相关听证。当时,负责处理美国政府与印第安部落关系的“美国内务部办公室”——后来更名为“印第安事务局”(Bureau of Indian Affairs)——派驻奥色治地区的工作人员,此前便与莫莉相识,他曾谈到,“莫莉愿意尽一切努力,将元凶绳之以法”。当局为她提供了一名翻译,但莫莉却断然拒绝,选择自己用小时候从修女处习得的简明英语表达看法。

莫莉向陪审员描述了安娜最后一次来到自己家时的情景,并告知安娜离开的时间已是日落时分。在后续的听证过程中,一位政府官员询问道:“她是怎么离开的?”

“坐车走的。”

“和谁一起?”

“布赖恩·伯克哈特。”

“你注意到他们朝哪个方向走了?”

“费尔法克斯。”

“除了布赖恩和安娜,车上还有其他人吗?”

“没有,只有布赖恩和安娜……”

“此后你又再次见过活着的安娜吗?”

莫莉稍微整理了一下情绪,回答道:“没有。”

“在安娜的尸体被发现后,你去看过?”

“是的。”

“从你最后一次见到安娜和布赖恩·伯克哈特一道离开你母亲处,到发现安娜的尸体,中间隔了多长时间?”

“五六天。”

“你是在哪儿看到的尸体?”

“在牧场……就在那里。”

调查过程中,尽管莫莉看起来非常积极地回答所有问题,确保不遗漏任何信息,但治安法官和陪审员却并未提问太多,或许是偏见使然——他们所面对的只是一位奥色治族妇女。合议庭倒是对布赖恩·伯克哈特追问了不少,毕竟坊间早已议论纷纷。无论如何,安娜失踪前,他是最后被目击与她一同出现的人。

布赖恩并不像他的兄弟(同时也是莫莉的丈夫)欧内斯特那般相貌出众,而是看起来有些冷冷的味道。他的眼神沉静得令人不安。黑尔有一次抓到自己的外甥偷牛,为了给他留个教训,曾起诉过布赖恩。奥色治郡检察官就布赖恩搭载安娜回家一事展开询问:“你带安娜离开后,去了哪里?”

“镇上。”

“当时几点?”

“大约五点或四点三十分。”

“此后你没有再见过她?”

“没有,先生。”

此时,郡检察官停顿了片刻,继续问道:“你肯定?”

“是的,先生。”

后续听证过程中,欧内斯特也接受了询问。一位执法官员咄咄逼人,逼问他对自己兄弟的看法:“你是否明白,他是最后被目击与这个女人安娜·布朗在一起的人?”

“明白。”欧内斯特答复,同时补充道,布赖恩告诉自己:“他把安娜送回了家。这就是他的说法。”

“你是否相信这种说法呢?”

“相信,先生。”

首次听证后,布赖恩遭到官方羁押,但让莫莉倍感沮丧的是,他们还将欧内斯特关了起来,理由是试图掩盖自己弟弟的罪行。但很快,两人便重获自由。除了在安娜失踪前曾经和她在一起,没有任何其他证据能够证明布赖恩有罪。当欧内斯特被问及他是否掌握任何导致安娜被杀的有价值信息时,他表示没有,同时补充道:“我并不了解她是否有仇敌宿怨,抑或曾惹恼过谁。”

与此同时,杀手来自保留地之外的说法开始逐渐占据上风。曾几何时,敌对部落之间在大草原上捉对厮杀,但时至今日,敌人变成了列车劫匪、江洋大盗及其他亡命之徒。《禁酒法案》催生的有组织犯罪,更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痛感法律失效之苦,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来说:“美国有史以来犯罪最为猖獗的温床。”而美国境内,没有哪里秩序之崩坏堪比奥色治郡,在这里,此前一直维系社会运行的不成文法——传统——早已土崩瓦解。根据某种计算,石油带来的收益,甚至早已超越西部淘金潮时期创造的财富总和,巨大的财富吸引了全美上下各色人等纷至沓来,颇有泥沙俱下之势。一位美国司法部官员就警告称,奥色治山麓地带藏身的逃犯数量之多,“超越全州任何郡县,乃至全美任何一州”。其中之一,便是惯盗欧文·汤普森(Irvin Thompson),江湖人送绰号“老黑”,他之所以如此得名,或许是因为皮肤黝黑(具有四分之一切诺基族印第安人血统),抑或是因为心肠黑:有执法者将他形容为“我经手过的最残暴之徒”。相比之下,更为臭名昭著的是艾尔·斯宾塞(Al Spencer),即所谓的“恐怖幽灵”,正是这个家伙实现了亡命匪徒从策马狂奔到夺命飞车的历史性跨越,并借此顶替了杰西·詹姆斯(Jesse James),成为当地首恶。《亚利桑那共和报》(Arizona Republican)在谈及斯宾塞时表示,“心理扭曲,病态地喜欢冒险”,从而迎合“这个国家某些人对于虚假偶像的盲目崇拜”。而他所领导的匪帮,成员包括迪克·格雷格(Dick Gregg)以及诨号“果冻”的弗兰克·纳什(Frank“Jelly”Nash),都是当时令人闻之胆寒的亡命匪徒。

花月杀手
1923年,执法人员在奥色治郡查获私酒作坊

花月杀手
艾尔·斯宾塞匪帮成员开玩笑“抓获”自己的同党

关于安娜之死,更为耸人听闻的解说,是杀人者像披着羊皮的狼那样潜伏于人群中。莫莉等人开始将怀疑的目标锁定在安娜的前夫奥达·布朗身上,他虽然通常以商人自居,却几乎永远都在闹饮欢宴。现在回想起来,葬礼时布朗的心痛欲绝显得有些太过戏剧性。一位探员在笔记中这样记载道:“这或许是发自内心的伤悲……或许仅仅是在做戏。”安娜和他离婚后,事实上剥夺了前夫的继承权,而将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了母亲莉齐。葬礼结束后,布朗曾聘请律师质疑安娜遗嘱的有效性,但最终未果。这位探员断定,布朗“绝非善类,为了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葬礼过去数周后,一位在堪萨斯州因为伪造支票被捕的罪犯致信弗里亚斯警长,声称自己掌握有关安娜谋杀案的关键情报。“尊敬的阁下,”他写道,“鄙人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些许助益。”但他拒绝在信中透露具体细节。接到这一消息,警长随即派出了媒体笔下的“特快囚车”。黑尔从此前安插的耳目处第一时间了解到案件出现突破,便连忙赶往监狱。讯问过程中,这位二十八岁的年轻人显得有些坐立不安,他声称布朗曾经支付8000美元,雇自己杀害安娜。同时,他还描述了如何向安娜的头部开枪,然后拖着死者的胳膊,将她拉到溪流岸边。

招供后不久,一组执法人员便突然出现在于波哈斯卡谈生意的布朗面前,将其逮捕。《波哈斯卡大字报》的通栏标题称,“杀害安娜·布朗的凶手认罪”。报道进一步透露:“死者的前夫奥达·布朗也遭逮捕。”在奥达·布朗需要为安娜的谋杀负责的现实面前,莫莉及家人伤心欲绝,但想到可以让其面对审判,以及有可能用绞刑架或电椅为安娜讨回公道,又多少感到宽慰。然而,不过数日,当局便讪讪承认,对于伪造支票的家伙所作供述,并无任何证据加以支持——既没有案发时他身处奥色治郡的证据,也没有布朗曾经与之联系的证据。当局除了释放布朗,别无他法。“谈了很多,”报道援引警长的话,“但必须要用证据说话,空口无凭不顶用。”

和很多当地官员一样,奥色治郡检察官之所以能够当选,也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感谢黑尔的支持。身为律师,首次竞争这一职位时,就有幕僚敬告他,想要如愿,必须获得黑尔的支持。因此,他曾数次造访黑尔的牧场,但遍寻不到黑尔。最后,有一位牛倌向他透露:“如果你想要见到黑尔,就必须早点来牧场,我的意思是,必须非常早。”于是,凌晨三点,这位律师将自己的福特T型车停在牧场内,然后坐在车里打盹。不久,他就被敲车窗的声音惊醒,有人满脸愤怒地质问他为什么侵入私人领地。此人正是威廉·黑尔。律师说明原委,黑尔发现,自己原来认识此人父母,并曾在一场暴雪中得到这对夫妇的照顾,遂满口答应,支持其竞选。律师的一位幕僚评价,黑尔“绝对不打虚言诳语,言出必行”。选举当天,这位律师果然在奥色治郡选区所向披靡。

黑尔一直和这位检察官过从甚密,并曾就安娜被谋杀一案,与他及其他官员开会密商。最终,检方决定再次开棺,寻找安娜尸检时消失不见的弹头,并向法院申请了开棺令。大山商贸公司老板斯科特·马西斯作为黑尔及莫莉的旧交,被要求负责监督这项可怖的任务。他带着手下的入殓师以及一位掘墓人,前往墓地。安娜墓穴上方的青草,尚未来得及吐出新芽。这些人开始用铁锹翻动新冢上的浮土,下探后,再次将原本银白色的棺椁取出,并强行撬开了已变得污黑的棺盖,一股污浊的气息——死亡的味道——瞬间充盈四周。

曾进行首次尸检的肖恩兄弟现身墓前,再次搜寻弹头的影踪。只不过这回两兄弟戴上了手套,还拿出了一把剁肉刀,将安娜的头部剁成了“灌香肠用的肉泥”,但依然一无所获。弹头,不知所踪。

到了1921年7月,治安法官终止了自己主持的调查工作,宣布安娜·布朗“死于不明身份者之手”,这一结论与围绕怀特霍恩的死亡调查如出一辙。他将为数不多的证据悉数锁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以备将来可能出现其他证据时再做安排。

也是在这一时期,莉齐——一度和莫莉一样,对破案充满热情,信心满满——病入膏肓。每天,她的病情似乎都在恶化,身体似乎都变得更加脆弱。看起来,她罹患的似乎就是曾经吞噬明妮生命的“特异类型的消瘦症”。

病急乱投医。莫莉求助于奥色治族的巫医,让其在东方天际残红如血时颂唱神曲;她还找了新式的西医,例如拎着装有神秘药水的黑色皮包的肖恩兄弟。但均不奏效。莫莉衣不解带,日夜陪在母亲——这位部落传统生活方式最后的恪守者——床前。莫莉虽然没有办法给母亲治病,但可以端茶送饭,可以为母亲梳理那头低垂下来的银白色美丽长发;母亲那张棱角分明、颇具表现力的面庞,现在依然气韵不凡。

七月的一天,距安娜遭谋杀尚不足两个月,莉齐停止了呼吸。莫莉无力回天。莉齐的魂灵,最终被主耶稣,以及万能的“瓦空大”召唤。莫莉不胜伤悲。如一段奥色治族清晨祈祷词所言:

请给予我怜悯,伟大的神!

如您所见,卑微的我泪满衣襟。请让我不再伤悲,舒缓身心。

莫莉的妹夫比尔·史密斯是最早产生警觉的人之一,毕竟莉齐辞世的时间点非常微妙,几乎是在安娜及怀特霍恩遭遇横祸后接踵而至。就像一头碰得头破血流的斗牛犬,对于官方调查心灰意冷、深感绝望的比尔,决定开始自行调查。和莫莉一样,他也对莉齐不明不白罹患疾病倍感震惊,没有医生能够搞清楚具体病因。实际上,没有人能够弄明白令她死亡的自然原因。随着跟医生和探员的频繁接触,以及调查的逐渐深入,比尔愈发坚信,莉齐之死实属蹊跷,存在惊天内幕。同时,比尔断定,某种程度上,三人之死均与奥色治地下蕴藏的“黑金”存在内在关联。

上一章:2 下一章:4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